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复习课件(共5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复习课件(共57张PPT)

资源简介

(共57张PPT)
崇尚法治精神
八年级下册复习课
第四单元
庆元县蔚文中学 李佳圆
直播时间:2021年5月15日
单元导语: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其中,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则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
开宗明义,奠定崇尚法治精神的总基调。
单元结构
01
核心内容解读
02
“雄鹰翱翔太空,骏马驰骋草原”表达了人们对什么的向往?
自由
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个人)
拥有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社会)
1.自由的作用
别拦我!这是我的“自由”! 以上三种情景能“自由”吗?
自由的内涵
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注意: 除了法律的约束,还有道德和纪律。
2. 自由的内涵:
没有限制的“自由”
有限制的自由

为什么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2)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导致混乱与伤害。
(3)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3.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①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②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法治
自由
标定界限
保 障
规范 保障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4.怎样珍视自由?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思想上
行动上
考点一练习:
1.2018年12月3日,在包头至大连的K56次列车上,旅客刘某不仅霸占他人座位、拒绝让座,还谩骂乘警,危害了公共安全。乘警在对其多次警告无果后,将其强制带离现场。最终刘某依法被行政拘留。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①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②“霸座”行为必受刑罚处罚
③我们要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
④有边界就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受自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2、“过度的自由实际上是在提倡野蛮。”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  )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③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④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这些漫画主要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特权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一项内容?
漫画赏析
平等
1. 平等的含义
同工同酬
受教育权
男女平等
城乡平等
民族平等
选举平等
(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机会人格权责方面)
老人、儿童、孕妇等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国家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生活补贴。
(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道德人性方面)
(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机会人格权责方面)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结果道德人性方面)比如老人、孕妇等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得到特殊关照。
1. 平等的含义
注意:离开”差别对待”讲平等,平等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平均”,即弱者与强者的“均等”,这一思想会造成形式的平等,而实质的不平等。平等不是绝对的,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两方面的含义并不矛盾,是统一关系
考查预测:选择题(体现什么)、辨析题(如何看待,如何理解,谈谈看法)
考点二练习:
城乡居民在交通等事故中的“同命同价”,在人大代表选举中的“同票同权”,以及工资支付时的“同工同酬”,三项权利不约而同体现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文本中。这表明( )
A.平等从理想向实际状态又前进了一步
B.我国的法制建设已相当完备
C.弱势群体都得到了特殊的关照
D.通过立法杜绝了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
考点:平等的含义(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分析:BCD说法过于绝对,本题采用排除法作答,选A
A
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的意义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
(1)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①践行平等,要反对特权
②践行平等,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③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④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4.如何践行平等?
考点二练习:
2024年3月1日是“世界零歧视日”。从2014年起,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将每年的3月1日确定为世界零歧视日,以维护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号召更多人消除狭隘偏见,并推动实现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全球目标。材料说明(  )
A.社会资源的分配存在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
B.我国公民在各项基本权利的享有上是平等的
C.维护平等,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D.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
C
课堂活动:扔纸团游戏
1.只能是女生参加,或身高一米七以上的男生参加
2.参加的同学只能坐或站在原位置扔出纸团
公平
坚守公平
认识公平
公平的含义
公平的内涵
公平的重要性(个人、社会)
如何坚守公平?
公平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权利公平
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规则公平
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机会公平
2.公平内涵
1.公平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①公平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②公平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个人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①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②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社会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3.公平的重要性/意义/作用
(1)个人维护公平
a.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
b.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4.怎样坚守公平?
(2)制度保障公平
a.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b.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考点三练习:
在现实生活中,当不公平的现象发生时,我们应该( )
①增强权利意识  ②善于用合法的手段 
③谋求绝对的公平 ④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B
正义行为
非正义行为
说说图中各人物的行为?
正义
1.正义含义: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2.正义的要求有哪些?
(1)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2)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3)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正义的重要性
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3. 正义的重要性
4.怎样守护正义?
个人守护
勇气
智慧
敢于斗争 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讲究策略 寻找有效方法见义智为
4.怎样守护正义?
司法维护
司法机关:坚持以事实依据 以法律准绳, 严格遵循程序, 平等对待当事人, 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国家: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努力让每一个群众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考点四练习:
1.“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下列做法体现党和国家对公平问题重视的有( )
①“神州十一号”成功发射 
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③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④国家通过考试公开招考公务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C
考点四练习:
2.马丁 路德 金曾经说过:“社会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这突出反映了 (  )
A.社会需要匡扶正义 B.社会需要维护公平
C.社会需要维护自由平等 D.社会需要以暴制暴
A
热点链接
03
▲孙小果涉黑案:扫黑破伞,斩断利益纽带
▲新晃操场埋尸案:正义会迟到,但是绝对不会缺席
▲现实版“药神”翟一平案:执法智慧传递的是司法温度
▲高空抛物入刑:高空抛物最高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医闹”入刑: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出台。
▲严惩恶意欠薪:四部门联合开展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
◇考点链接:自由与法治、公平与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热点链接
03
68岁环卫工捐款
“为白衣天使加一点油”
山东首例涉疫情寻衅滋事案
暴力闯卡、辱骂殴打防控人员,公某获刑两年半。
◇考点链接:守护正义、法治与自由……
抗疫路上的“善行义举”与“为所欲为”
热点链接
03
医护人员、防控人员、志愿者
让我们一起共渡难关
开通《问政山东》网络平台,监督市场价格秩序
国务院上线“疫情防控线索征集”小程序
维护公平正义,政府在行动
热点链接
03
◇考点链接:制度保障公平与正义……
真题演练
04
1.【2019·江西】2019年3月20日,网民魏某在网络上恶意辱骂因抢救落水女子不幸牺牲的苏州消防员刘磊,引起网友强烈愤慨。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依法对魏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这一案例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①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
②加快立法,完善法律法规
③严格执法,打击违法犯罪
④文明上网,遵守网络规则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解析】选C。题目从 “青少年”的角度考查【自由与法治】【权利与义务】的知识。②③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无关选项
无关选项
c
真题演练
04
2.【2023河北中考】“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诉求,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任何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其表达的理念是(  )
①崇尚自由
②崇尚法治
③权利重于义务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无关选项
D
观点错误
【答案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平等与法治】的知识。
题干侧重强调“法治” 和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性,①与题意无关,排除;
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同等重要,故不选。
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真题演练
04
3. 【2019安徽中考】2019年我国政府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强困境儿童保障。从平等角度看,对这些特殊群体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理解正确的是(  )
A. 体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B. 在我国允许特殊群体享有特权
C. 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 人们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不同
观点错误
C
观点错误
【答案解析】C。本题考查【平等的含义】。
法律上的平等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题干对特殊群体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体现的是第二层含义,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A观点是平等的第一层含义,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观点错误,践行平等要反对特权。D观点错误,人们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是相同的。
不符合题意
真题演练
04
4.【2023青岛中考】在今年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昆山反杀案”“赵宇见义勇为案”等热点案件作出回应,提出“依法支持公民通过正当防卫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见义勇为”,强调“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有利于(  )
①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
②鼓励公民同不法行为作斗争
③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导向
④消除全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解析】选A。本题从法律热点切入,考查【司法维护正义】。
细读材料可知,高院和高检作出的“回应”,有利于引导人们见义勇为,捍卫公平正义,树立了良好的社会价值导向,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消除”一词太绝对。
A
观点错误
真题演练
04
5.【2023湖州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运用自由与法治关系的知识,
评析漫画中骑行者的言行。(6分)
真题演练
04
【评析】人物言行的解题步骤:
(1)行为定性(是什么):对、错、片面;合法、违法;符合,不符合;有利于、不利于…
(2)说明理由(为什么):原因、影响、危害、意义…(分值比重大,务必紧扣教材考点)
(3)亮明观点(怎么样):应怎样做
【答案】
①骑行者的言行是错误的,是缺乏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的表现。 (行为定性)
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 守底线才能享自由。(教材知识) 电动车骑行者不戴头盔的行为超越了法治的界限,就会失去驾驶电动自行车的权利和自由。(结合材料) (说明理由)
③他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佩戴头盔安全出行。 (亮明观点)
本单元围绕知识点常设提问方式
A、上诉举措体现了怎样价值追求/上述材料(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WHAT),对此你有何认识(WHY)
B、请对上诉行为进行简要评析(WHAT),请给谁想想办法\假如你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HOW)
C、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有人说,你觉得呢?\请对以上观点进行辨析(WHAT、WHY)
D、请运用...相关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对我们启示(WHAT、WHY、HOW)
作为法治教育专册的逻辑升华和落脚点。本单元试题常以时政热点、 生活热点、热点漫画为背景,题型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情境探究题为主。
高频考点 1法治和自由的关系。常以常规材料直接设问,或是以违法人物的案例作为背景考查自由和法治的相关知识。
高频考点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多以高官“落马”的案例为材料背景,或是通过展现宪法中的相关表述,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知识。
高频考点 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常以国家各种惠民政策或是以社会上维护公平正义的案例为材料背景进行考查。
自由
平等
正义
公平
法治
内涵: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做法:1. 依法行使权利
2. 珍惜法律赋予的权利
内涵: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
意义:
1. 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2. 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做法:1. 个人维护公平;
2. 制度保障公平。
保证
保证
内涵: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做法:
1.反对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内涵: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
意义:
1. 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2. 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做法:1. 个人守护正义;
2. 司法维护正义。
保证
保证
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从客观上说,法治也并不体现于普通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这包括培养人们的理性精神、诚信守法的精神、尊重法律权威的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称的精神、依法维权和依法解决纠纷的习惯等等。


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让我们崇尚法治精神,自觉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非常感谢收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