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新情境新趋势】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测试卷(时间:40分钟)一、我会选。(共60分,每题2分)学习了《小小工程师》单元后,小智对工程项目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周末,他和小伙伴一起到博物馆参观,了解工程方面的知识。博物馆中展示了一些住房模型,小智了解到住房建造的主要过程,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选址→设计→建造→验收B. 设计→选址→建造→验收C. 建造→设计→选址→验收2. 看到“中国天眼”的模型,小智知道它由多个系统构成,以下不属于“中国天眼”构成部分的是( )A. 主动反射面系统 B. 信号接收系统 C. 人员管理系统3. 关于工程和技术的关系,小智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工程可以离开技术单独存在B. 技术是工程实施的重要支撑,工程难题也推动技术发展C. 技术的发展与工程没有关系4. 小智看到港珠澳大桥的介绍,它全长55千米,是集多种构造为一体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以下构造不包含的是( )A. 桥 B. 岛 C. 坝5. 港珠澳大桥在建造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桥塔高度不符合香港机场要求,工程师们的解决办法是( )A. 降低桥塔高度 B. 建立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 C. 改变机场航线6. 博物馆中展示了不同形状框架的承重与抗震能力对比实验,小智发现( )框架在受到相同外力作用时更稳定,不易变形。A. 四边形 B. 三角形 C. 五边形7. 假如要设计一个塔台模型,以下因素不需要考虑的是( )A. 塔台的颜色 B. 建造地址 C. 塔台高度8. 在制作塔台模型时,为了使塔台稳固,通常会( )A. 多使用四边形结构 B. 多使用三角形结构 C. 随意搭建结构9. 制作塔台模型时,控制好立柱的高度且尽量等高,主要是为了( )A. 防止塔台倾斜 B. 让塔台更美观 C. 节省材料10. 小智知道在制作塔台模型时,塔台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同时还需要考虑( )A. 增加装饰 B. 节省胶带 C. 增加重量11. 塔台模型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以下不属于测试内容的是( )A. 测试塔台的美观程度B. 测试塔台的顶端承重能力C. 测试塔台的抗风能力12. 在测试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 用风扇模拟风,随意调节风力大小B. 用风扇模拟风,保持相同的距离和风力大小进行测试C. 用自然风测试,不做任何控制13. 通过测试,发现塔台模型高度太高,这对它的( )有一定影响。A. 承重能力 B. 抗风能力 C. 抗震能力14. 对塔台模型进行评估和改进时,依据评估标准,需要开展( )A. 小组自我评估 B. 组间评估 C. 小组自我评估与组间评估15. 经过评估,如果发现塔台模型底部重量较轻,不利于抗震,改进措施可以是( )A. 减少底部材料 B. 底部加重、变大 C. 减小底部面积16. 工程建设的基本步骤中,关键环节是( )A. 明确问题 B. 设计 C. 制作模型17. 制定塔台竞标书时,以下哪种方式不合适( )A. 只用文字描述,不画图B. 用画图、文字、标识、数字等多种形式C. 详细且完整地呈现各项内容18. 塔台的结构特点通常是( )A. 上大下小、上重下轻B.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C. 上下一样大、一样重19. 下列哪种抗震方式是在塔台底部加入弹簧( )A. 耐震 B. 制震 C. 免震20. 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技术难关对技术发展的作用是( )A. 阻碍技术发展 B. 推动技术发展 C. 没有影响21. 住房的基本系统中,与网络系统有相互关系的是( )A. 供水系统 B. 供电系统 C. 排水系统22. 设计塔台模型时,为了使塔台能承受一定重量,应( )A. 减少三角形结构 B. 增加三角形结构 C. 增加四边形结构23. 制作塔台模型时,若发现设计方案存在问题,应该( )A. 按照原方案继续制作B. 停止制作,重新设计方案C. 随意修改方案24. 塔台模型测试结束后,梳理问题时发现制作不够精细,这对塔台的( )有影响。A. 抗风能力 B. 抗震能力 C. 顶端承重能力25. 评估改进塔台模型时,为了降低成本,应( )A. 减少多余的吸管和胶带,减少材料损失B. 增加材料使用C. 更换更昂贵的材料26. 工程建设中,限制条件不包括( )A. 时间 B. 人员喜好 C. 可用材料27. 投标发布会上,表达自己创意与构想可以利用( )A. 唱歌、跳舞 B. 画图、文字 C. 游戏、表演28. 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与( )有关。A. 塔台的颜色 B. 塔台的高度 C. 塔台的制作材料29. 住房建设工程中,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是( )A. 相互独立,互不影响B. 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协调C. 只有部分系统相互关联30. 设计塔台模型时,要达到坚固、美观、价廉的平衡,关键在于( )A. 只注重坚固 B. 合理规划和设计各项因素 C. 只注重美观和价廉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第(6)题填空7分)31.2004年,中国正式开启探月工程,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在月球建立基地,不仅为了科学研究和月球资源利用开发,还可以作为深空探测中转站。我国计划在2035年左右建成月球基地。基地位置预计在月球南极,因为月球南北两极地区也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会出现连续180天的光照期,能解决能源的需求。十几年后,假如你是月球基地的设计师,请试着来回答下列问题吧!(1)探月工程是利用航天器对月球进行各种探测,我国的探月工程又称为“嫦娥工程”。我们把月球作为宇宙空间探测的第一站,主要原因是月球( )。A.昼夜周期较长B.体积小,容易探测C.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D.有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环境(2)设计建造月球基地,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最核心的需求是( )。A.安全需求 B.成本需求 C.美观需求 D.功能需求(3)飞船的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时,因摩擦产生高温,返回舱的材料应格外重视( )。A.成本 B.隔热 C.美观 D.硬度(4)为了让建筑更稳固,下列设计中最稳定的是( )。A.三角形结构 B.四边形结构 C.五边形结构 D.六边形结构(5)研究表明月球表面地震活跃。为提高月球基地的抗震能力,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加大底部面积或加重底座重量B.基地底部加入弹簧,提高减震能力C.底部加入滚珠,提高避震能力D.以上都可以(6)月球基地中要设计建造住宅,因此需要大量的木材。这样的材料准备合理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7)如果在月球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来的设计有问题,应该( )。A.放弃建造B.仍按原设计建造C.根据工程实际需要,不用设计图直接改建D.对原设计进行合理修改,再按新的设计建造(8)相比较而言,在月球上搬运建筑材料要比地球上省力许多,其主要原因是( )。A.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B.月球的自转速度比地球慢得多C.月球上几乎没有空气,空气阻力小D.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八十分之一(9)月球基地选择在月球南极,科研人员可在极昼时开展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 )。A.极昼期间,环境明亮视线好B.极昼期间,南极比其他地区气温高C.极昼期间,太阳能装置才能有效发挥作用D.极昼期间,太阳风强烈,适合开展科学研究(10)把月球基地定在月球南极,是建造过程的选址环节,之后的建造顺序正确的是( )。A.设计→建造→验收与评估 B.建造→设计→验收与评估C.验收与评估→设计→建造 D.设计→验收与评估→建造(11)月球两极指向与地球大致相近,如下图选项中,黑色长条部分表示太阳能电池板,箭头表示面向太阳的方向。相对科学合理的角度应该是( )。A. B. C. D.(12)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成本预算,分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统计材料的用量和价格 B.直接估计一个数值C.估计需要的人工和用时 D.和成员讨论成本包含哪些内容参考答案一、我会选。(共60分,每题2分)一、我会选(共60分,每题2分)1. 答案:A解析:住房建造的正确流程为“选址→设计→建造→验收”,选址是工程的基础,设计需基于选址条件开展,建造完成后需验收确保质量。答案:C解析:“中国天眼”(FAST)的核心系统包括主动反射面系统、信号接收系统,而“人员管理系统”不属于其技术构成部分。答案:B解析:工程与技术相互依存,技术是工程实施的支撑(如港珠澳大桥的建造依赖桥梁技术),工程难题也推动技术发展(如航天工程推动材料技术进步)。答案:C解析:港珠澳大桥由“桥、岛、隧道”组成,未包含“坝”(坝主要用于拦截水流,如水库大坝)。答案:B解析:为解决桥塔高度与香港机场航线的冲突,工程师采用“海底隧道+跨海大桥”的组合方案,既保证通航又不影响航空安全。答案:B解析: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在受力时不易变形,而四边形、五边形等框架需额外加固才能稳定。答案:A解析:设计塔台模型时,需考虑建造地址(地质条件)、塔台高度(承重与抗风),但颜色属于非功能性因素,可暂不考虑。答案:B解析:三角形结构稳定性强,制作塔台时多使用三角形可增强稳固性,减少变形风险。答案:A解析:立柱高度一致可确保塔台重心平衡,防止倾斜;美观和节省材料是次要因素。答案:B解析:接口固定需牢固,但也要节省胶带(成本控制),过度使用材料会增加重量且浪费资源。答案:A解析:塔台测试重点在功能性(承重、抗风、抗震),美观程度属于附加评价,非核心测试内容。答案:B解析:抗风测试需控制变量,用风扇模拟风时应保持距离和风力一致,确保测试结果可比。答案:B解析:塔台高度越高,重心越高,抗风能力越弱(风阻面积大且稳定性差),与承重、抗震无直接关联。答案:D解析:评估改进需结合小组自评(自我检查)和组间互评(多角度反馈),确保改进方向全面。答案:B解析:底部重量轻可通过“加重底座、增大底部面积”增强稳定性(类似高塔底部配重),减小面积会降低稳定性。答案:B解析:工程建设中,“设计”是关键环节,需综合考虑需求、限制条件与技术可行性,指导后续制作。答案:A解析:塔台竞标书需用图文结合、数字标注等多种形式清晰呈现方案,仅用文字描述易导致信息模糊。答案:B解析:塔台结构多为“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如埃菲尔铁塔),这种设计可降低重心,增强稳定性。答案:C解析:在底部加入弹簧属于“免震”技术,通过弹性装置隔离震动;“耐震”依靠材料强度,“制震”通过阻尼器吸收能量。答案:B解析:工程难题(如深海探测的高压环境)会推动技术创新(如抗压材料研发),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答案:B解析:网络系统依赖供电系统运行(设备需电力),与供水、排水系统无直接关联。答案:B解析:三角形结构可增强承重能力(力的分散效果好),四边形结构需额外支撑才能承重。答案:B解析:若发现设计方案有问题,应停止制作并重新设计,盲目按原方案制作会导致模型不合格。答案:C解析:制作不精细(如接口松动)会直接影响顶端承重能力,抗风与抗震能力更多与结构设计相关。答案:A解析:降低成本需减少材料浪费(如多余吸管、胶带),增加材料或更换昂贵材料会提高成本。答案:B解析:工程限制条件包括时间、可用材料、预算等,“人员喜好”属于主观因素,非核心限制。答案:B解析:投标发布会需用画图、文字等专业形式清晰表达创意,唱歌、跳舞或游戏无法准确传递技术方案。答案:B解析:塔台抗风能力与高度(高度越高风阻越大)、材料强度相关,颜色不影响抗风性能。答案:B解析:住房工程各系统(水电、网络、结构)相互关联,需协调配合(如供电故障会影响网络系统)。答案:B解析:平衡坚固、美观、价廉的关键在于合理规划设计(如用最少材料实现结构稳固,同时兼顾外观),而非单一追求某一因素。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1)答案:C解析: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探测难度相对较低,是宇宙探测的第一站。答案:D解析:月球基地的核心需求是“功能需求”(如科研、资源开发),安全、成本是附属考量,美观非必需。答案:B解析: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摩擦生热可达数千摄氏度,材料需具备优异的隔热性能,防止舱内设备损坏。答案:A解析:三角形结构稳定性最强,在建筑中广泛用于增强稳固性。答案:D解析: - 加大底部面积或加重底座可降低重心(A正确); - 加入弹簧(免震技术)可减震(B正确); - 加入滚珠(滑动支座)可减少震动传递(C正确); 因此以上做法均合理。答案:不合理。月球上没有植被,无法自然生长木材,且从地球运输木材成本极高,应采用月球本地材料(如岩石、土壤加工)或可重复利用的金属、复合材料。答案:D解析:发现设计问题时,应合理修改设计图后再建造,盲目放弃或不改设计会导致工程失败。答案:A解析:月球引力约为地球的1/6,物体重量相应减小,因此搬运材料更省力。(9)答案:C解析:月球南极极昼期连续光照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解决基地能源需求,是选址的核心原因。(10)答案:A解析:工程建造顺序为“选址→设计→建造→验收与评估”,设计是建造的前提,验收需在建造完成后进行。(11)答案:需结合图片分析(假设正确选项为太阳能板与阳光垂直的角度,如B选项)。解析:太阳能板面向太阳且与光线垂直时,能量吸收效率最高。(12)答案:B解析:成本预算需统计材料用量、价格及人工耗时,直接估计数值会导致预算不准确,不合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