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体液调节——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暑假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醛固酮的分泌的调节都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B.大量出汗使体液流失,能进一步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部位和作用部位都不同D.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2.肠促胰岛素效应是指机体进食后,肠道分泌的激素(GLP-1和GIP)能显著增强胰岛素分泌的现象。GLP-1和GIP发挥作用依赖血糖含量的变化。某患者的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血糖异常升高,其体内GLP-1和GIP的表达量及受体数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类型 表达量 受体数量GLP-1 表达量较低 无变化GIP 表达量无变化 明显减少A.GLP-1和GIP作用的靶细胞为胰岛A细胞B.适量使用GIP类似物,可有效控制血糖异常升高C.过量使用GLP-1类似物,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症状D.口服等量葡萄糖比静脉注射促进胰岛素分泌更明显3.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正常人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某人在能迅速改变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的实验,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A.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在50—100分钟,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下丘脑产生冷觉C.室温从25℃降到10℃后,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相对恒定D.口腔温度基本不变,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4.低钠盐是一种替代普通食盐的产品。与普通食盐相比,低钠盐添加了一定量的KCl以减少NaCl的比例,在口感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减少Na+的摄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是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产生的基础B.K+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主要作用C.长期摄入低钠盐会导致醛固酮的分泌减少D.食盐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肌肉细胞兴奋性增强5.下列关于人体内信息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所有信息分子的受体都在细胞膜上B.神经系统可调控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来调节血糖含量C.人体内的信息分子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D.人体内信息分子的调节过程均存在负反馈调节6.肾小管酸中毒(RTA)可由不同部位的肾小管功能障碍引起。Ⅰ型RTA由远端肾小管分泌H+障碍导致,Ⅱ型RTA由近端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导致。临床发现,Ⅰ型RTA常伴有低血钾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Ⅰ型RTA患者尿液pH通常低于正常B.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用于维持内环境pHC.远端肾小管Na+重吸收减少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K+排泄D.肾小管管腔中液体的渗透压升高,更不利于对水分的重吸收7.巴黎奥运会上,运动健儿们奋力拼搏,赛出精彩。下列关于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生理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烈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热量的主要来源是肝、脑等器官的活动B.运动员内环境中的氧浓度降低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频率加快C.运动员快速运动时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体温可能出现正常范围内暂时升高D.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有分级调控作用,对内脏器官活动无调控作用8.运动员在参加马拉松比赛过程中,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调节中枢兴奋,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维持渗透压平衡B.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减少,降低细胞产热,维持体温稳定C.位于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兴奋,胰高血糖素水平上升,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维持血糖平衡D.位于下丘脑的呼吸调节中枢兴奋,呼吸频率加快,促进肌肉细胞产生的CO2排出,维持pH平衡9.水利尿现象是指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显著增加的现象。下图为某人一次饮入1L清水和一次饮入1L生理盐水后排尿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B.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排尿速率显著提高C.水利尿现象可降低血容量从而维持血压稳定D.水利尿有利于防止水分过多引起的低钠血症10.葡萄糖在进入胰岛B细胞后,经细胞呼吸产生ATP,进而引起一系列变化以调节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作为信号分子还可作用于下丘脑引起胰岛素的分泌B.ATP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C.用Ca2+通道抑制剂处理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的分泌减少D.除胰岛素之外,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也能降低血糖的浓度二、非选择题1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丘脑在维持稳态中起关键作用,如图所示为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严寒冬季,环境温度下降,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向室外,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激素增加,通过促进垂体促进腺体A分泌__________激素来提高代谢速率,增加产热。(2)研究表明在剧烈运动后不宜立即冲冷水澡,从体温调节的角度分析,其理由是__________。(3)某运动员因过度饮水导致“水中毒”(低钠血症),出现脑细胞水肿症状。从渗透压角度解释脑细胞水肿的原因__________。若水分大量丢失,细胞外液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可以促进__________。12.人体受到紧张和危险等刺激时,神经系统会调节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以维持人体自身稳态并适应环境,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遭遇危险时,交感神经分泌的乙酰胆碱可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该调节属于_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一体液调节”),说明肾上腺细胞表面有_________,此时交感神经末梢和其所支配的肾上腺相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肾上腺素能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效应,有助于机体快速作出反应。(2)危险刺激还可通过_________轴,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增加,该过程体现了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_________;机体内激素的分泌具有这种调节方式的激素还有_________(答出1种即可)。(3)糖皮质激素能够进入细胞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从而促进肝糖原分解和抑制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在血糖浓度调节方面与胰高血糖素具有_________(填“协同”或“相抗衡”)作用。(4)长期较大剂量地使用糖皮质激素容易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A、水平衡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而盐平衡调节中,醛固酮的分泌不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A错误;B、大量出汗使体液流失水分和钠离子,因而能进一步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B正确;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但它俩作用部位均为肾小管和集合管,C错误;D、摄入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多,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D错误。故选B。2.答案:D解析:A、据题干信息“肠道分泌的激素(GLP-1和GIP)能显著增强胰岛素分泌”可知,GLP-1和GIP作用的靶细胞为胰岛B细胞,A错误;B、据表可知,患者的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GIP受体数量在患者体内明显减少,使得血糖异常升高,而使用GIP类似物难以有效激活受体,故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异常升高,B错误;C、据表可知,患者的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GLP-1受体数量无变化,可推测患者和正常人的GLP-1受体数量相同,因此当过量使用时GLP-1类似物,由于其受体数量稳定不变,胰岛素分泌量不会超过正常值,不会导致低血糖,C错误;D、口服葡萄糖可产生肠促胰岛素效应,使胰岛素分泌显著高于静脉注射等量葡萄糖,D正确。故选D。3.答案:D解析:A、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A错误;B、冷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B错误;C、温度降低后,人的产热和散热都会增加,C错误;D、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能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D正确。故选D。4.答案:A解析:A、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于K+大量外流导致的,A正确;B、Na+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主要作用,B错误;C、长期摄入低钠盐会导致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的分泌增加,C错误;D、食盐长期摄入不足导致细胞外液Na+含量减少,会导致肌肉细胞兴奋性减弱,D错误。故选A。5.答案:B解析:A、人体信息分子的受体不都在细胞膜上。例如,一些脂溶性的信息分子(如性激素),其受体在细胞内。因为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穿过细胞膜,所以它们的受体位于细胞内,而不是细胞膜上,A错误;B、神经系统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控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从而调节血糖含量。具体过程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再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当血糖含量变化时,神经系统可通过这一调节机制,改变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进而影响血糖水平,B正确;C、人体内的信息分子不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的。例如神经递质,它是在突触间传递信息的信息分子,通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扩散到突触后膜,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并不需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C错误;D、人体内信息分子的调节过程不都存在反馈调节。虽然反馈调节是一种常见的调节机制,但并不是所有信息分子的调节过程都有反馈调节。例如,在一些简单的神经调节过程中,可能不存在明显的反馈调节机制,D错误。故选B。6.答案:A解析:A、Ⅰ型RTA患者尿液pH升高(碱性),正常尿液为弱酸性,pH≈6,A错误;B、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用于中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B正确;C、远端肾小管Na+重吸收减少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K+排泄,会加重低血钾症,C正确;D、水分的重吸收是被动运输,若肾小管管腔中液体渗透压升高,不利于对水分的重吸收,D正确。故选A。7.答案:C解析:A、剧烈运动过程中,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A错误;B、运动员内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会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呼吸频率加快,B错误;C、运动时产热和散热均增加,体温可能因产热暂时超过散热而略微升高,但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C正确;D、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有分级调节,对内脏活动也有调控作用,如可以通过自主神经作用于内脏器官,D错误。故选C。8.答案:A解析:A、运动员在参加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会丢失大量水分,此时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调节中枢兴奋,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增强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维持渗透压平衡,A正确;B、在该过程中维持体温主要依靠散热增强而不是产热减少,B错误;C、肌糖原无法直接分解成为血糖,肝糖原才可以,C错误;D、该过程中主要是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人体存在缓冲物质及时调节平衡pH,D错误。故选A。9.答案:B解析: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当大量饮用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知到这一变化,A正确;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当大量饮用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导致排尿速率显著提高,而不是下丘脑直接释放抗利尿激素,B错误;C、大量饮用清水后,发生水利尿现象,尿量增加,排出多余的水分,可降低血容量,进而维持血压稳定,C正确;D、水利尿时,大量排尿可使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防止水分过多稀释血液,从而避免引起低钠血症,D正确。故选B。10.答案:D解析:A、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得血糖含量下降。故葡萄糖作为信号分子也可作用于下丘脑引起胰岛素的分泌,A正确;B、据图可知,葡萄糖经呼吸作用产生ATP,ATP在胰岛B细胞内可关闭K+通道,引起膜电位改变并促进Ca2+内流,从而触发胰岛素分泌,说明ATP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正确;C、据图可知,Ca2+通过Ca2+通道内流可促进胰岛素分泌,用Ca2+通道抑制剂处理胰岛B细胞,Ca2+内流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D、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起升血糖作用,D错误。故选D。11.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甲状腺(2)低温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同时机体产热还要增加,对机体内环境稳态不利(3)过量饮水导致血浆渗透压低于细胞内液渗透压;水分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脑细胞,脑细胞吸水膨胀,引发脑细胞水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解析:(1)受到寒冷刺激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进而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此时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可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腺体A(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该激素能促进物质代谢,进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2)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冲冷水澡,这是因为低温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同时机体产热还要增加,对机体内环境稳态不利。(3)某运动员因过度饮水导致“水中毒”(低钠血症),出现脑细胞水肿症状。这是因为过量饮水导致血浆渗透压低于细胞内液渗透压;水分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脑细胞,脑细胞吸水膨胀,引发脑细胞水肿。若水分大量丢失,细胞外液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该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进而起到保钠的作用,调节水盐平衡。12.答案:(1)神经调节;乙酰胆碱(特异性)受体;效应器(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甲状腺激素、性激素(3)相抗衡(4)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长期较大剂量地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不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正常发育,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解析:(1)遭遇危险时,交感神经分泌的乙酰胆碱将兴奋传递至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该调节属于神经调节,说明肾上腺细胞表面有乙酰胆碱受体,此时交感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2)危险刺激还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增加。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机体内还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具有这种调节方式的激素还有甲状腺激素、性激素。(3)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等作用,因此在血糖浓度调节方面与胰岛素具有相抗衡作用。(4)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糖皮质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垂体的活动,长期较大剂量地使用糖皮质激素,使机体内的糖皮质激素含量较高,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不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正常发育,容易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