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体验化学探究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暑假作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体验化学探究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暑假作业(含解析)

资源简介

(4)体验化学探究——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暑假作业
◆ 基础知识
1.观察蜡烛燃烧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1)蜡烛燃烧前的现象
(2)蜡烛燃烧中的现象
(3)蜡烛燃烧后的现象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境
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获取证据、形成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
◆ 预习自测模块
1.化学课上老师吹灭燃烧的蜡烛时,有白烟产生。为探究白烟成分,有同学提出“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解释与结论
2.探究蜡烛及其燃烧时,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如实记录并准确描述该现象
B.重复实验,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C.忽略该异常现象,换一个烧杯继续实验
D.向教师请教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生成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
3.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用导管从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引出一缕“白烟”,点燃形成子火焰。据此实验,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使实验成功,导管越长越好
B.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
C.子火焰处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4.赵老师在做蜡烛燃烧实验的时候,将一张滤纸迅速插入火焰中,片刻后取出,发现滤纸上出现圆弧状黑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说明蜡烛火焰分层,外焰温度最高
B.此实验中,滤纸可以被一根小木条代替
C.将滤纸换成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有水雾生成
D.酒精灯火焰与蜡烛火焰相似。用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试管底部可直接触及灯芯位置
5.在“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实验中,下列同学们所记录的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
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
B.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无明显现象
C.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没有重新燃烧
6.不能用来判断蜡烛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变化时发光放热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 D.①②③④
8.在观察和描述蜡烛及其燃烧时的探究中,小明发现熄灭蜡烛时会产生一缕白烟,小勇提出该白烟可能是细小的蜡的颗粒。在科学探究的环节中,小勇进行的环节是( )
A.提出问题 B.设计方案 C.作出猜想 D.收集证据
9.“天宫课堂”第三课中,航天员刘洋用2米长吸管喝到芒果汁。心心同学观看后提出“用2米长的吸管喝芒果汁为什么不费劲呢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10.观察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观察错误的是( )
A.通常在实验前需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实验装置的特点
B.在实验中需观察物质发生变化所需要的条件以及产生的各种现象,如颜色发生变化、产生气体或沉淀
C.在实验后需观察生成的新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等
D.要注意将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如果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异常现象”,应相信现成的结论
1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2s后取出,看到______(选填“a”“b”或“c”)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燃烧后有______和______生成。
12.我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梦天”舱演示了“球形火焰”实验。
(1)航天员在太空舱点燃蜡烛,我们可以看到与地面蜡烛的锥形火焰不同,太空舱中燃烧的蜡烛火焰呈现蓝色,形状近似球形,如图1所示。蜡烛在太空舱与地面充分燃烧的产物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空间站中蜡烛的火焰仍分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
(3)如图2所示,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_______(填“能”或“否”)。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提出“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B。
2.答案:C
解析:A、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要如实记录并准确描述该现象,故选项做法正确。B、重复实验,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根据产生的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故选项做法正确。C、忽略该异常现象,换一个烧杯继续实验,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精神,故选项做法错误。D、向教师请教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生成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故选项做法正确。故选:C。
3.答案:B
解析:A、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能太长,如果导气管太长,由于温度的降低,石蜡蒸汽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气管的末端导出,使实验不成功,故选项说法错误;B、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白烟,是石蜡蒸气,故选项说法正确;C、子火焰处石蜡蒸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错误;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汽,而不是该处氧气充足,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4.答案:D
解析:A、滤纸上出现圆弧状黑斑,说明外面火焰温度较高,里面火焰温度较低,则此实验说明蜡烛火焰分层,外焰温度最高,故A正确;B、滤纸和小木条均会碳化,现象明显,此实验中,滤纸可以被一根小木条代替,故B正确;C、滤纸中含有氢元素,燃烧生成水,将滤纸换成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有水雾生成,故C正确;D、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用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试管底部不能直接触及灯芯位置,故D不正确。故选D。
5.答案:A
解析:A、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故选项说法正确;B、蜡烛燃烧生成水,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故选项说法错误;C、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蜡烛能重新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6.答案:B
解析: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说明有新物质碳生成,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变化时发光发热,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如电灯发热发光,故选项正确;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水是新物质,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答案:D
解析: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在空气中点燃,放出热量,发出黄白色火焰,火焰分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与外焰接触部变黑,与焰心接触部分几乎无变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石蜡燃烧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同时干冷瓶壁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有: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③燃烧能发光、发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D。
8.答案:C
解析:小勇提出该白烟可能是细小的蜡的颗粒,在科学探究的环节中,小勇进行的环节是作出猜想。故选:C。
9.答案:A
解析:小王提出“用2米的吸管喝芒果汁为什么不费劲 ”,这属于提出问题;故选:A。
10.答案:D
解析:A、依据化学实验探究要求,实验前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也要关注实验装置特点,故正确;B、依据化学实验探究要求,实验中要观察物质的变化,如颜色发生变化、产生气体或沉淀,故正确;C、依据化学实验探究要求,实验后要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结果,如生成的新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等,故正确;D、化学实验要有求真精神,如果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异常现象”,要查找原因,知道获得真理,故错误。故选D。
11.答案:(1)小
(2)c;外焰
(3)水;二氧化碳
解析:(1)由于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由于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所以,看到火柴梗的c处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由题意可知,由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由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2.答案:(1)相同
(2)外焰
(3)能
解析:(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在太空舱与地面充分燃烧的产物相同;
(2)空间站中蜡烛的火焰仍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是石蜡的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所以蜡烛能重新燃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