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9)社会生活的变迁
1.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的指引下,我国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高增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健全。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已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建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
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跳槽”、“缓就业”、“自主创业”、“自主就业”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反映了( )
A.生活水平的提高 B.就业观念的变化
C.综合国力提升 D.医保制度的建立
3.下图漫画形象地说明社会保障制度( )
A.有利于级和阶级矛盾 B.彻底消除了贫富差距
C.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形成
4.当前由于岗位较少,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下列关于我国就业制度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
②“铁饭碗”逐渐被打破,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
③促使人们不断地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④促使大学生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真正转变就业观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自主就业”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就业制度的变化 B.医保制度的建立
C.人民生活的提高 D.义务教育的普及
6.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7.读下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
A.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 B.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C.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D.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8.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饮食习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人民餐桌上是野菜团子、腌菜疙瘩、窝窝头……20世纪80年馒头、面条、炖鸡、炖鱼、红烧肉……20世纪90年代汉堡、薯条、海鲜、四川火锅……21世纪以来有机蔬菜、当季水果、野生菜…这些变化最能反映出( )
A.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B.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C.消费总量不断增长 D.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优化
9.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土列尔村建于四川横断山脉上,也称悬崖村,是大范围连片特困地区。2017年政府建成2556级钢梯以方便村民出行,并逐步实现水电和网络供给,至2020年悬崖村整体脱贫。悬崖村整体脱贫( )
A.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体现 B.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体现对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 D.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10.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 )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际旅游发展情况(部分)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旅游业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21世纪初,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增长势头强劲,尤其是西藏、陕西、四川、云南等省份旅游业迅速崛起。
——摘编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旅游业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3)请举出我国一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知名景点,并为其撰写一句推介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的指引下,我国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高增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健全。”和所学可知,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制定惠及民生的政策,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项正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没有实现,排除A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改善民生的举措,与建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跳槽”、“缓就业”、“自主创业”、“自主就业”等词汇主要与就业相关,反映了人们在就业观念上的变化,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人们就业观念的变化,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或综合国力提升无关,排除AC项;题干反映的是就业观念的变化,与医保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结合漫画及所学可知,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彻底消除贫富分化,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A正确,B、C排除。社会保障制度与世界格局的形成无关,且当今世界尚未形成多极化格局,D排除。故选A。
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就业制度改革,“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自主择业逐渐成为就业的主要形式,这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求大学生真正转变就业观念,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铁饭碗”逐渐被打破,有利于促进就业,提高劳动效率,是时代的进步,所以②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5.答案:A
解析:“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自主就业”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前计划经济时代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逐步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A项正确;题干的主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就业制度的变化,没有体现医保制度或人民生活水平或义务教育,排除BCD项。故选A项。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的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认知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跳脱出来,更能接受“失业”的说法,而将“待业保险”更名为“失业保险”能够更精准地调整社会保障制度,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这一变化反映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D项正确。经济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有利于扩大就业,排除A项;当时我国刚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还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已经完善”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
7.答案:C
解析:分析图片内容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不断增加,说明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C符合题意。A与事实不符,B、D从图片中得不出。
8.答案:D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变化最能反映出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排除A;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餐桌上的变化,不能说明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排除B;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餐桌上的变化,不能说明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排除C。故选:D。
9.答案:A
解析:悬崖村整体脱贫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体现。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还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悬崖村整体脱贫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体现,是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体现对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排除BCD。故选:A。
10.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故题干说明了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D项正确;题干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答案:(1)中国国际旅游发展迅速;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空间布局逐渐改善。
(2)旅游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市场需求推动;交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示例安阳殷墟——神秘甲骨,厚重青铜,感受中华文明。
解析:(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中国旅游业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21世纪初,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增长势头强劲,尤其是西藏、陕西、四川、云南等省份旅游业迅速崛起”可知,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有国际旅游发展迅速;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空间布局逐渐改善。
(2)据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旅游业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21世纪初,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增长势头强劲,尤其是西藏、陕西、四川、云南等省份旅游业迅速崛起”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旅游业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有旅游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市场需求推动;交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我国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知名景点有安阳殷墟;为其撰写推介语是神秘甲骨,厚重青铜,感受中华文明。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