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句子——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暑假作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句子——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暑假作业(含解析)

资源简介

(3)句子——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暑假作业
1.下列修改病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正在西边的地平线上下沉了。(“正在”与“了”矛盾,应将“了”删去)
B.按国际惯例运行,将使中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发生一系列实质性变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是“发生”的状语,应将“得”改为“的”)
C.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去掉“的”,改为“物价下跌”)
D.我们外科的治愈率已由80%增加了93%。(“了”应改为“到”)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老山界》这篇课文,使我深刻体会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删去 “通过”或“使”)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删去“不再”)
C.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这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很高兴。(将“改进”改为“提高”)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和合理饮食。(在“合理饮食”前加上“能否”)
3.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场采样是一个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一个”不应放在“环境监测”的前面,语序不当)
B.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人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随着……”和“使……”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
C.老王和老李是我的忘年交,他80多岁了,很喜欢侍弄花草。(“他”指代不明)
D.能否搞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提高”和“途径”搭配不当)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找到契合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可改为“关键是能否从观众观看愿望中找到契合点”)
B.在长满芬芳牧草的草坪上读鲁迅的文章,在潺潺的小溪边背苏轼的词作,在洁白的羊群中念余光中的小诗……(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在句首加上“我”)
C.李安民在中学时代就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学生,不仅他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不仅……而且”改为“虽然……但是”)
D.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搭配不当,“增强”和“方式”搭配不当,应改为“增强低碳生活意识”)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读后能让他们觉得轻松愉快。(删掉"的原因")
B.能否取缔非法校外课业辅导班,是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举措。(删掉"能否")
C.中国自行研制的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母上顺利完成首次起降,标志着中国航母即将作战能力("完成"改为"实现")
D.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把"认真克服"和"随时发现"调换位置)
6.以下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满心好奇,加快脚步向光亮处奔去。
②一位旅行者在暮色中迷失方向,正焦急万分时,看到远处有微弱光亮。
③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一间亮着灯的茅屋,屋内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④旅行者走进茅屋,屋内的人热情地招呼他,给他提供食物和休息的地方。
⑤在众人的帮助下,旅行者重新找准方向,继续踏上旅程,他决定日后也要向他人伸出援手。
A.②①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②①④③⑤
7.以下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最终,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
②年轻时,他怀揣着远大抱负踏入社会,却遭遇诸多挫折与质疑。
③面对困境,他没有气馁,而是冷静反思,调整方向。
④季羡林先生的一生便是 “有为有不为” 的生动例证。
⑤他深知哪些事该全力以赴,哪些事应果断舍弃。
A.④②③⑤① B.④⑤②③① C.②③⑤①④ D.④⑤③②①
8.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________;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________;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________,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________,斑斓的山雕,________,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________;我想起幽远的车铃,________,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
①金黄的豆粒
②奔驰的鹿群
③带着赤色的足金
④黑玉的眼睛
⑤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
⑥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⑦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A.③⑤①④⑥②⑦ B.⑥⑤⑦①④②③ C.⑥⑦①④②③⑤ D.③⑤①②④⑥⑦
9.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②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③像波涛在澎湃
④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⑤像山泉在呜咽
A.②⑤③④① B.②④⑤③① C.①④⑤②③ D.①⑤④②③
10.将句子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段连贯的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②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③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
④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
⑤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地移动;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也照着人的脚。
A.④①③⑤② B.①④③⑤② C.④①⑤③② D.①④⑤③②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的:用于定语或名词化;得:用于补语或可能补语;地:用于状语;在题干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是“发生”的状语,应将“得”改为“地”,即“按国际惯例运行,将使中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发生一系列实质性变化”;故选B。
2.答案:D
解析:D.病因是一面与两面不搭。改法是都变成两面或都变成一面,前后统一。第一种改法:删掉“是否”;第二种改法:在“持之以恒”前加“是否”,在“合理饮食”前加上“能否”。故选D。
3.答案:D
解析:“能否搞好”和“提高”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C项,语序不当,将“他”调至“不仅”的前面。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成分残缺,应在“即将”后加上“具备”。
6.答案:A
解析:阅读语段可知,②句交代旅行者迷失方向、焦急万分的背景,为下文看到光亮做铺垫;①句承接②句,写旅行者因焦急看到光亮后加快脚步;③句紧跟①句,描述走近看到茅屋及屋内情况;④句接着讲述旅行者走进茅屋后受到热情招待;⑤句表明旅行者在接受帮助后决定传递善意,是故事的结局,这样的顺序符合事情发展的逻辑;所以正确的排序应为②①③④⑤。故选A。
7.答案:A
解析:④句引出话题,表明季羡林先生一生是 “有为有不为” 的例证,为首句;②句接着讲述先生年轻时踏入社会的经历,遭遇挫折质疑,开启下文;③句承接②句,说明面对困境先生的做法;⑤句进一步阐述先生懂得抉择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①句最终说明先生凭借努力取得非凡成就,是结果。按照 “引出话题——经历困境——应对抉择——取得成就” 的逻辑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为:④②③⑤①;故选A。
8.答案:C
解析:由“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可知,选段出自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作者运用“意象铺陈”法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让读者体会到关东原野的美好丰饶,并为她的美好被践踏而感到悲愤,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由前句“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可关联得出,想起的景物是“白桦林”,⑥句作为首句;由“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可知,第二分句运用“动宾”句式描写动物,因此二空选择⑦句;由“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可知,第三分句按照由高到低、由静到动的顺序铺陈东北特产,因此三空选择①句写豆粒;由“红玉的脸庞”可知,四空选择④句,写东北人的外貌;五空选择②句,照应“斑斓的山雕”;六空选择③句,照应“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由前句“我想起幽远的车铃”可知,七空选择⑤句,列举东北特有的风景。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句序是:⑥⑦①④②③⑤;故选C。
9.答案:B
解析:文段先写了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接下来应具体描述这些声响。依据“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声音变化特点和比喻特征一一对应来看:②“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声音较远且细微;④“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声音较近且气势更加强劲;⑤“像山泉在呜咽”,声音稍大且有呜咽感;③“像波涛在澎湃”,声音更为宏大;这样的排序,声音高低起伏,交错变化。最后以①“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结束,与前文的寂静氛围相呼应,也使文段有了一个自然的结尾。排序应为②④⑤③①。故选B。
10.答案:A
解析:通读文段,可知是按时间和行军的过程排列的;④句写黎明被推醒准备出发,引出后续行程,为首句;①句描述队伍行进中的状态,紧承④句,为次句;③句接着写行进途中看到雷公岩的陡峭,紧承①句,为第三句;⑤句进一步描写在雷公岩处向上向下看到的景象,为第四句;②句总结老山界被战胜,为末句;因此正确排序为:④①③⑤②;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