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文化常识——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暑假作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文化常识——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暑假作业(含解析)

资源简介

(4)文化常识——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暑假作业
1.下列关于古代科技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梦溪笔谈》是一部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内容涉及天文、历法、地理、物理等诸多领域,作者是北宋的沈括。
B.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称谓,如“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C.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古人对年龄的称呼还有很多,如“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花甲”指五十岁,“古稀”指七十岁。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B.《紫藤萝瀑布》通过描写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引发作者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这种写作手法叫作“托物言志”。
C.中国古代称谓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孤常读书”中的“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D.散文《驿路梨花》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人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3.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和做》作者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B.历代儒家学子要研学的书籍,有“四书”与“五经”,“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
C.《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他自己非常喜爱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D.《老山界》作者:陆定一,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油翁》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文章。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笔记体小说指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归田录》是笔记体小说。
C.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秦时明月汉时关”等。
D.古人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陈康肃公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中的“公”“翁”是对男子的谦称。
5.小言提前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请你指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木兰诗》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点明了诗歌的主人公,“诗”交代了文章体裁。
B.《木兰诗》中所写的“胡”是我国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可汗”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C.《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
D.《木兰诗》又名《木兰辞》,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汗”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B.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C.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木兰诗》中“阿爷无大儿”中的“阿爷”就是木兰父亲的自称。
D.成语“磨刀霍霍”“扑朔迷离”均出自《木兰诗》。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B.《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即儒家经典,指《诗》《书》《礼》《易》《春秋》等书。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孙权劝学》中的“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大兄”是对兄长的敬称。
8.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B.法国作家凡尔纳写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他的代表作。主人公尼摩船长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得如此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
C.《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臧克家被称为“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红烛》等。
D.《骆驼祥子》中,虎妞大胆泼辣但有点变态,敢于追求幸福却又好逸恶劳,控制欲极强,她难产而死是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
9.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小福子的死是压倒祥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后,祥子便屈服于命运,成了好占便宜、麻木潦倒的行尸走肉。
B.《简·爱》中简·爱强烈自卑,不懂反抗,被其他的女性戏弄、嘲笑。
C.《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列子》中还有很多寓言,如“夸父逐日”等。
D.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往往能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莫泊桑笔下的于勒、吴敬梓笔下的范进都让我们难以忘记。
10.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儒”指博学的人;“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
B.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包括座右铭、墓志铭、居室铭等。一般是不需要用韵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D.“花甲” 指六十岁,不是五十岁;故选D。
2.答案:D
解析:D项“散文《驿路梨花》”表述有误,《驿路梨花》体裁是小说。故选D。
3.答案:A
解析:A.《说和做》的作者是臧克家,并不是闻一多。 闻一多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而臧克家是闻一多的学生,他写的《说和做 ——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通过对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的描写,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故选A。
4.答案:D
解析:D.“公”是对男子的尊称,“翁”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不是谦称;故选D。
5.答案:A
解析:A.《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故选A。
6.答案:C
解析:C.有误,“阿爷”是木兰对父亲的称呼。故选C。
7.答案:D
解析:D.《孙权劝学》中,“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故选D。
8.答案:B
解析:A.《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不是纪传体通史;C.《红烛》是闻一多的诗集,不是臧克家的;D.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是黑暗的社会制度,虎妞难产而死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故选B。
9.答案:B
解析:B.《简·爱》中简 爱自尊自爱、坚强独立、敢于反抗。结合原著内容可知,当舅妈里德太太违背对丈夫的承诺,不把简 爱当作亲生孩子一样抚养,还处处刁难她时,简 爱没有因此而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而是认为自己和表兄表姐们是平等的;在洛伍德学校,尽管条件艰苦,她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贫穷和孤儿身份而自卑,始终保持着对自己的尊重,追求精神上的平等和独立,而且她还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面对不公正的待遇和压迫,她从不默默忍受,并不是选项中所说“强烈自卑、不懂反抗”且“任由其他女性戏弄、嘲笑”的形象,该选项表述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C项,“一般是不需要用韵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一句说法错误。“铭”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是用韵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