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基础达标卷(单元测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基础达标卷(单元测试)(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古诗词诵读基础达标卷(单元测试)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没(mò) 酥油(sū) 客舍(shě) 浣溪沙(huàn)
B.木屐(jī) 扉页(fēi) 苏轼(shì) 清平乐(yuè)
C.鲈鱼(lú) 渭城(wèi) 萧瑟(xiāo) 卜算子(pǔ)
D.蕲水(qí) 鲍鱼(bào) 鸣啭(zhuàn) 雨雪霏霏(fěi)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但爱鲈鱼美 但愿如此 B.当春乃发生 发生事故
C.游园不值 不值一提 D.因风飞过蔷薇 因小失大
3.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绘的是( )时节的景色。
A.初夏 B.初春 C.仲春 D.寒冬
4.诗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锦官城”指的是( )
A.昆明 B.洛阳 C.成都 D.上海
5.文文给爸爸妈妈朗诵学过的古诗,下列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D.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6.下列诗词句中,与“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在班级诗词大会上,同学们围绕“雨”行飞花令。下列含“雨”字的诗句中,不是表达诗人愉悦心情的一项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8.学完《泊船瓜洲》一诗,笑笑准备搜集同主题的诗句,更深入地体会古人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中,不符的一项是( )
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D.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9.下列对古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薇》(节选)是戍边战士在返乡途中抒发感慨之作。
B.黄庭坚的《清平乐》是一首惜春词,表达了作者留恋春天、不舍春归的深切感情。
C.《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赞美了江上的美景和鲈鱼的鲜美。
D.《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不仅写出了春日的色彩,更写出了春风吹过草木,送来一片生机的动态变化。
二、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无数人为其倾倒。对古诗词感兴趣的外国友人汤姆不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请你给他解释一下。(每题2分,共8分)
1.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迟迟: 载: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野径: 俱:
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处: 绝胜:
4.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怜: 小扣: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每题1分,共5分)
1.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诗词句的理解。如,在理解“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的意思时,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唱黄鸡”比喻时光流逝。 ( )
2.《浣溪沙》是苏轼被贬官黄州期间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词人在逆境中乐观旷达的心态。 ( )
3.诗人杜甫敏锐地抓住雨的特征,写下了《春夜喜雨》这首诗。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 )
4.《游园不值》的作者是叶绍翁,全诗主要表达了他因未能进入园中观景的遗憾。 ( )
5.古人在离别时,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又因“柳”与“留”谐音,所以《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就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 )
四、根据所学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句话中的《诗》指《 》,本学期我们所学的《采薇》(节选)就出自其中。在《采薇》(节选)中,“ , 。 ,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是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
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词牌名是 ,词中能体现作者对好友美好祝福的句子是: , 。
3.爷爷用“一腔豪气年年去,双鬓银丝日日添”来感怀人生苦短,时光流逝。你可以用《浣溪沙》中的词句劝勉爷爷:谁道人生无再少 ! 。
4.诗词如歌。“ 除非问取黄鹂”是寻找春天的动人之歌;“春风又绿江南岸、 ”是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歌;“千门万户曈曈日, ”是欢乐祥和的迎新之歌。
5.“春”一直都是诗人经常描绘的对象。赏春赞春、叶绍翁高歌“ ,一枝红杏出墙来”,高鼎赞叹“ ,拂堤杨柳醉春烟”;惜春怀春,黄庭坚感慨“ 寂寞无行路”,白居易抒怀“日出江花红胜火, 。 ”
6.“雨”是很有诗意的一个字。苏轼在望湖楼看到的是“黑云翻墨未遮山, ”;辛弃疾在黄沙道中看到的是“七八个星天外, ”;杜牧在江南看到的是“南朝四百八十寺, ”;韩愈在长安看到的是“ ,草色遥看近却无”。
7.诗词中有美景:《浣溪沙》中, “ , 。 ”描写了暮春兰溪雨后的景色。诗中有真情:《江上渔者》中,“ ,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诗中有哲理:《题西林壁》中,“ , ”蕴含着“当局者迷, ”的道理。
五、六年级(1)班开展了“畅游古诗苑”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9分)
1.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三个“十二宫格”,让同学们分别从中找出一句古诗。请你帮帮他们,把诗句写在对应的横线上。(3分)
不 若 思 家
有 知 秋 去
落 人 谁 风
2.下面是亮亮制作的“诗词中的四季”思维导图,让同学们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词句。请你试一试。(本套试卷中出现的除外)(4分)
3.诗词中不光有四季,还有温情。毕业在即,琳琳为大家送上了三则毕业赠言。请你运用学过的古诗词,将下面的赠言补充完整。(5分)
赠言一:亲爱的同学,六年生活,我们朝夕相处;六年相伴,我们情同手足。离别之际,我最想说:“‘海内存知己, 。’无论天涯海角,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赠言二:可爱的同桌,我们即将分别。分别时,我们不必像“桃花潭水深千尺, ”那样感谢,也不必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样伤感,希望我们能够像“莫愁前路无知己, ”那样豪迈。
赠言三:敬爱的老师,“ , ”,您的谆谆教导如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呵护我们成长。分别在即,师恩难忘,祝愿您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
4.活动即将结束,老师出示了一幅图画,让同学们配上一首古诗。你觉得应该配哪首诗呢 请写下来。(7分)
[ ]
, 。
, 。
六、古诗对比阅读。(11分)
送元二使安西 送柴侍御①
[唐]王维 [唐]王昌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流水通波②接武冈③,送君不觉有离伤。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④。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通波:四处水路相通。③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南部。④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1.思维提升根据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送元二使安西》 《送柴侍御》
送别的朋友
朋友要去的地方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 ”字表明酒已经劝了多次,朋友喝了多杯;“劝”字则委婉地表达了诗人 之情。 (2分)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送柴侍御》后两句诗的意思。(3分)
4.对比两首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送元二使安西》的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别,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B.《送柴侍御》的后两句用青山同享、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轻快地写出了两人分别后的情景,巧妙地化“远”为“近”,写出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情谊。
C.这两首诗均写送友人离开,但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的豁达乐观,《送柴侍御》则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参考答案
一、1. B 2. A 3. B 4. C 5. D
6. 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句使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意思是水就像流动的眼波,山就像蹙起的眉毛,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意思是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本题答案选A。
7. B 8. D 9. C
二、1.迟缓的样子。 则,又。
2.田野间的小路。 都。
3.时。 远远胜过。
4.怜惜。 轻轻地敲。
三、1.√2.√ 3.√ 4.× 5.√
四、1.诗经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卜算子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3.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4.春无踪迹谁知 明月何时照我还
总把新桃换旧符
5.春色满园关不住 草长莺飞二月天
春归何处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6.白雨跳珠乱入船 两三点雨山前
多少楼台烟雨中 天街小雨润如酥
7.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旁观者清
五、1.最是一年春好处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不知秋思落谁家
2.【示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天涯若比邻 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下谁人不识君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4. 竹 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六、1.
《送元二使安西》 《送柴侍御》
送别的朋友 元二 柴侍御
朋友要去的地方 安西 武冈
2.更 对朋友深切的关怀和依依不舍
3.【示例】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我们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4. C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及情感的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前两句描绘了清晨雨后清新明朗的图景,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奠定了本诗轻快、悠远而并不悲伤的感情基调;后两句描绘了饯行之宴接近尾声时的一个劝酒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惦念以及依依不舍的情感。《送柴侍御》的前两句语调流畅而明快,点出了友人将要去的地方,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后两句用青山同享、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轻快地写出了两人分别后的情景,巧妙地化“远”为“近”,写出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情谊,整体基调乐观开朗。C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七、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