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频考点考前背诵
——世界史部分
世界古代史、近代史
一、古代文明核心考点
1、古埃及文明
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的肥沃淤泥促进了农业发展,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术和集权统治;象形文字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两河流域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等级制度。
3、古印度文明
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具有严格的世袭性。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提倡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
4、古希腊文明
城邦特点为“小国寡民”,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制直接民主的典范,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文化成就如《荷马史诗》。
5、古罗马文明
共和国时期通过布匿战争扩张,帝国时期形成横跨欧亚非的版图。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影响后世法律体系。
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5年纳西比战役(380周年)标志议会军胜利,《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2)美国独立战争 :1775年列克星敦枪声(250周年),《独立宣言》提出“天赋人权”,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
(3)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倡导自由平等,拿破仑颁布《民法典》巩固革命成果。
2、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珍妮机为代表,工厂制度兴起,推动城市化进程(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为核心,垄断组织形成,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电气时代)。星学教九网科
3、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1)三角贸易导致非洲人口锐减,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殖民印度。
(2)美国独立战争、印度民族大起义为反殖民典型事件。
4、周年关联考点(2025年重点)
(1)纳西比战役380周年 ;加速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分析君主立宪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责任内阁制等)
(2)美国独立战争250周年;分析《独立宣言》对启蒙思想的实践意义。
三、世界史发展趋势
1、古代史
(1)文明起源多元化(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并存),政治制度从城邦民主向帝国集权过渡。
(2)文化传播通过战争(亚历山大东征)与商贸(丝绸之路)双向进行。
2、近代史
(1)资本主义制度通过革命与改革逐步确立,工业革命推动全球市场形成。
(2)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为制度变革奠定基础。
四、备考提示
重点关注周年事件(如1645、1775年)的政治影响与历史对比。
结合地图掌握文明发源地、殖民路线及战争地理分布。
区分不同文明的政治制度(如雅典民主制与罗马共和制)及经济特征。
世界现代史
一、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格局
1、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战争)
(1)时间:1914-1918年
(2)同盟国与协约国阵营:德、奥匈、意(后转向)VS英、法、俄、美等
(3)战后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欧洲、西亚、非洲及亚太地区新秩序)
2、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
意义:人类首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首个社会主义国家;打击帝国主义,推动国际共运发展
3、苏联建设:
(1)新经济政策(1921年):允许商品经济和多种经济并存,恢复国民经济。
(2)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36年新宪法标志其形成
4、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战后国际秩序:雅尔塔会议奠定两极格局基础;联合国成立(1945年)——成立80周年
(2)冷战表现:美苏对峙(北约与华约)、局部代理人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军备竞赛
【热点阐释】联合国
联合国(the United Nations),是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核心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及进行国际合作,是最具普遍性、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凡爱好和平、接受《宪章》义务的国家,均可成为会员国。
二、经济危机与改革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始于美国,波及全球。
2、罗斯福新政(1933年):国家干预经济(如《全国工业复兴法》),奠定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调控模式。
3、苏联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尝试突破斯大林模式,但未触及根本;勃列日涅夫时期重工业优先政策导致失衡。
三、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与全球化
1、两极格局瓦解
东欧剧变(1989年)、苏联解体(1991年):标志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经济全球化与新秩序
(1)欧盟成立:欧洲一体化典范,促进区域合作与经济整合
(2)世界贸易组织(WTO):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应对南北发展失衡问题
3、殖民体系崩溃与发展中国家崛起
(1)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如印度独立、非洲独立年)冲击殖民体系
(2)不结盟运动(1961年):发展中国家联合反对霸权主义6
四、高频题型与备考建议
1、材料分析题
(1)聚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对比
(2)结合罗斯福新政与苏联改革,分析不同经济模式的特点
2、意义评价类
(1)十月革命对国际共运的推动作用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影响(机遇与挑战)
3、时间轴梳理
冷战关键事件(柏林危机、古巴导弹事件等)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塑造
复习策略 :建议结合时间轴记忆重大事件节点,通过对比(如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深化理解,并关注跨知识点整合(如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并行)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