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生命中的“放逐”与“坚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体会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写作背景,学习借古抒怀的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作者面对人生挫折时的旷达情怀;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
的思想及怀才不遇的感慨。
古诗词鉴赏方法
1、从题目入手---解 题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体会情感
4、从表现手法入手---艺术特色
1、从题目入手---解 题
古诗词鉴赏方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
题 目
咏史怀古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婉转。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古诗词鉴赏方法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知人论世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仕途坎坷
三次贬谪
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乌台诗案”)
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东坡还朝、外任。(1085~1093)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
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体会情感
古诗词鉴赏方法
上阕描写哪几种景物?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并进行赏析。
活动一:临古地
1.上阕描写哪几种景物?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江山如画
大 江
乱 石
惊 涛
“雪”
(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
思考并讨论:
2.品味诗人写景中用字的妙处.
江山如画
大江
乱石
惊涛
“雪”
— 淘 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个“淘”字,一下了如过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
— 穿 写出了乱石高耸入云的动势。(夸张、形状)
— 拍 写出江流湍急,波澜壮阔之势(夸张、声音)
— 卷 动感十足。卷起千堆雪,表现出惊涛拍岸、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气势,给人展现出一幅雄奇壮丽的景象。(颜色、夸张、比喻)
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
作者为什么思慕周瑜?
本词中,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具体描写周瑜的句子,分析其形象。
活动二:思古人
  
小 乔 初 嫁—侧面衬托
雄 姿 英 发—外貌描写
羽 扇 纶 巾—外貌描写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指挥战争            
年轻有为 春风得意
威武英俊 气宇不凡
风度翩翩 娴静儒雅                            
              
指挥从容 战功卓著   
                  
周瑜
个 人 档 案
周 瑜 苏 轼
年 龄
婚 姻
外 表
职 位
际 遇
34岁
47岁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成
 
活动三:抒己情
讨论
词人抒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是否消极?
抒己情
观点一:不认为作者是消极的。“人生如梦”看似充满了怅惘和伤感之情,但其实并不然。诗人以“人生如梦”自慰,表现的是他旷达的胸襟。因为作者并没有想到隐退或表现出要及时行乐的情绪,故他并不甘于消极。他遥想公瑾当年,感叹壮志难酬,正表现了他积极用世的志向。
观点二:认为作者确实是有些消极的。关于“人生如梦”,我觉得作者的意思是,人生如梦,自己的一生又算得了什么呢,在这千古风流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看到这千古不变的江月,不禁令人感慨月之永恒、人生之短暂,感叹再大的功业也敌不过岁月,也终将被这岁月之长河湮没。所以说,他的人生态度确实有些消极,充满了怅惘和伤感。
4.从表现手法入手---艺术特色
古诗词鉴赏方法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即景生情,泛写江山人物。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融入了沉郁苍凉的怀古之情,把不尽的流水和有限的人生交织在一起,隐含着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慨叹。这气势宏大感慨深沉的首句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景物描写的奇笔!短短十三个字,便把赤壁惊险雄奇的自然面貌展现出来了,令人叹为观止。作者写山用“乱”用“穿”,突出山峰的高峻;写水用“惊”用“拍”,突出江流的澎湃;写浪用“卷”用“雪”,突出浪涛的翻滚。
写作手法
用典
苏轼在词作中引用“赤壁之战”的典故,通过描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
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舟船、屋宇、桥梁、栈道等,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宣示作品主题,并在构图中起着重要作用。画点景的人、物结构要简洁、用笔与整体协调一致,山水景物浑然一体。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央视关于苏东坡的纪录片中提到:“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中遇见苏东坡”,你眼中的苏东坡是怎样的呢?请以“在时光中遇见苏东坡”为题,写一篇作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