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鲁山县西部山区初中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语 文(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2024龙东改编)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4分)人生的幸与不幸、美与丑都在自己的心① (镜境)中,看自己有没有将苦涩酿成酒的功夫。于是,有一个声音隐隐传来——任凭岁月的潮汐卷起风浪,也要带着前行的勇气,在纯净的自然风物中,找寻到远离尘嚣的声音,化风为曲,听水为歌,任山转水转,终岁月无 ② (恙 样)。(1)语段中的两个加虚线字应该怎么读 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涩()嚣()(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 请工整书写。(2分)2.(2024河北)有同学手绘了“进京赶考”路线示意图(下图),请根据文段内容在序号处补充出对应的地名。(4分)1949年3 月23 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23日11 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 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 日4 时出发,11 时许到达保定,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凌晨出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这一路风尘仆仆,向着新中国走去。3.(2024云南)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好的劳动教育让人终身受益。要实现劳动育人目标,就要上好每一节劳动课, , ; , ,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①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②好的劳动课注重实践,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③一堂好的劳动课,还要注重教育效果④上好劳动课,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⑤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A.②③①④⑤ B.④③①②⑤C.④③①⑤② D.②①③⑤④4.(2024遂宁改编)小语想通过一件文物向大家介绍宋瓷。请你从下表中帮他选取一件,讲述它的外形特点、艺术风格。(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4分)名称:青釉荷叶形盖罐 朝代:宋 颜色:青色 出土地点:四川遂宁 现存地:四川宋瓷博物馆名称:青白釉夔龙纹梨形瓷砚滴 朝代:宋 颜色:青白色 出土地点:四川遂宁 现存地:四川宋瓷博物馆5.(2024扬州改编)古诗文默写。(8分)经典古诗文滋养了我们的精神。“① ,② ”,孔子教我们要“学”“思”结合;“③ ④ ”,文天祥让我们理解了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春蚕到死丝方尽,⑤ 。”在李商隐《无题》一诗中,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出了对爱情的至死不渝。“⑥ ,⑦ ”《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劝慰那些身陷困境的人不要悲观失望。“⑧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思乡心切,但仍立志戍边。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2024 赤峰改编)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①锔匠还有吗 现在已见不着了,我们小时候常见,他们挑担走街串巷,口里吆喝着:“钯碗钯盆喽———”所以我们叫他们钯碗钯盆的。②那时家里碗盆打破了,舍不得扔,叫锔匠锔好再用。③胜利爷爷就是个锔匠,他从老家来后,邻居们有活儿就交给他干了,爷爷边干活儿边手把手教给胜利锔活儿,钯碗钯盆是不被人瞧起的,胜利爷爷也就不被瞧起。④我们瞧不起胜利,不光是因他爷爷,还嫌他笨,流鼻涕,穿得脏破。特别是国庆,最好欺负他,两人妈吵过架,国庆从不跟他玩,也叫大家都不跟他玩,还撵他,钯碗钯盆去吧!⑤我们煤矿子弟刚工作都下井,后来都陆续上了井,唯有胜利在井下直干到煤矿关闭。⑥国庆早就辞职下海,生意都做到了海外,回来后请我们吃饭,从不叫胜利。⑦胜利只会挖煤,又没门路,啥活儿也找不到。⑧女儿倒是学习好,都说能考上重点大学。老婆提起这就抹眼泪,数落胜利无能,没钱咋上大学。胜利蹲地上一声不吭,忽见床底爷爷留下的工具,拽出来,冒出一句,我钯碗钯盆。说罢还真在院门口路边钯起碗来。⑨围不少人看,孩子最多,没见过,好玩。⑩这天来个人,车上抱下个陶瓷鱼缸,画面游鱼生动,非常漂亮,只是有几道裂痕。 能修吗 最喜欢这鱼缸,舍不得扔。 还真来了活儿。胜利连说,能能。 头件活儿一定要干漂亮些,他想起爷爷讲过的锅活儿秀。过去有那独具匠心的锔匠,利用名贵紫砂壶上裂纹的走向,将钯钉锔出花枝图案来,修好后反倒比原来更具身价,后来就有人故意将紫砂壶装黄豆注水撑裂,再请高明的锔匠锔成花纹图案,锔活儿成了艺术。 胜利有了想法,便根据鱼缸的裂纹,把钯钉镉成水草的样子,配上原来的游鱼,画面竟有了立体感。 鱼缸修好,周围发出赞叹,那人问价,胜利说,随便给。那人竟掏出二百元,胜利嫌多,留下一百。 以后还真有了活儿。锔工艺品,锔敝帚自珍的老器皿,还有故意打破瓷器,带孩子来看锔活儿玩的。 女儿考上了重点大学,两口子又喜又忧,就在为孩子筹借上学费用时,一个陌生人带件唐代青花瓷瓶找上门来。 没见你出摊,就找来了。陌生人说,这是我们公司的稀世珍宝,裂纹本来有,越来越严重,听说你能修,还不影响美观。 你慢慢来,修得好,公司会给你很高的报酬。 想到女儿要用钱,胜利接下了。他认得这叫青花瓷,别的就不懂了。瓶上绘的是王维那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境山水。胜利看过松泉石上的裂痕,有了设计,钯钉锔在松针、树干和岩石边的草丛里,分别构成松枝、树干疤痕和草茎,钯钉与画面天衣无缝。 陌生人取货来了,看罢拿出张支票道,这是公司给你的报酬。 支票是十万元,胜利惊呆了,连连摆手,竟话也说不出。对方把支票放在桌上,瓷瓶经你这一修,真是无价了,十万也不多,少了,传出去,宝贝掉价,公司名誉也受影响,你必须收下。 瓷瓶取走了,支票留在桌上。 这事很快传遍了全城。 恰逢市里决定在这座煤城建一个湿地公园,因为是古城,公园中要建一个仿古水镇,设些怀旧摊点,吹糖葫芦、捏面人、戗刀磨剪子等,有关部门就找到了胜利。 胜利有了固定工作和收入,游览者锔器皿,还另有提成。都说胜利老了,转运了。胜利说,托爷爷的福。 湿地公园全部完工剪彩的日子,市领导和各投资商都来了。一投资商驻足胜利摊前。 胜利抬起头,竟是国庆。 多年没见了,国庆思绪万千:那年他在国外,母亲生病,是胜利连夜用平板车送到医院,还帮着照料到出院。回来后,想对胜利表达感激,请也请不动,想酬谢门也没有。胜利记仇。 胜利问罢国庆父母,便埋头继续做自己的事。国庆见他不理自己,便随来宾走了。 庆典过后,水镇展厅多了件青花瓷瓶,胜利认得是他锔的那件稀世珍宝。馆长说,瓷瓶不值钱,是仿品,有价值的是这锔匠的手艺。 馆长不知锔匠就是胜利,对胜利还说,瓷瓶就是那天跟你说话的投资商捐赠的。 (选自《小说选刊》2021 年10月,有删改)6.读小说要梳理情节。请根据小说的发展脉络,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分)1.读小说要关注题目。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小说的题目,并说说你的理由。(4分)A.不动声色的善良 B.锔匠8.读小说要关注伏笔和照应。请从文中找出一组伏笔与照应的语句。(4分)9.想象一下,听到馆长的话后,胜利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请在横线上为小说补写一个结尾。(80字左右)(4分)(二)(2024安徽改编)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文本一】①如今的游客更在意体验一种有趣有益的生活方式。对于常年处于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来说,更加向往可以让自己慢下来的地方。亲近自然的县域地带,无疑是另一方治愈心灵的小世界,诸如登山、漂流、骑行、露营等户外运动的开展,也更容易实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2月以来,10个省份共新增127 家4A景区,其中65%分布于县或县级市。县域旅游,在经济上更有性价比,在体验上更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再加上诸多“宠客”措施,县城和游客的双向奔赴也就顺理成章了。②当然,相比大城市,县城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些“后起之秀”还应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厕所等配套设施,积极营造透明,诚信的旅游消费环境。迎得进人,也要留得住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相信更多的县城,也已经在路上。(摘编自“央视新闻网”2024年5月9日)【文本二】①“小地方”旅游要有“大作为”,取决于两个关键的基础条件。②一是旅游需求持续、大规模爆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加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得到极大满足,需求开始向更高的精神层面拓展。旅游需求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最直接有效的形式,迎来快速扩张区间。如此巨大的需求,显然不是几个老牌知名景区、景点所能消化的,也不是几个大城市或核心城市所能承载的,这为不同区域、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发展机会。③二是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与出行方式的变革,为拓展旅游出行空间、探索更多未知可能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内高等级公路里程的拓展以及自驾游出行方式的盛行,过往依靠火车、飞机和大巴等的主流出行方式逐渐被自主可控的自助出行所取代。服务于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基础设施,逐渐向不知名地区、县城或乡村扩展,一些过往不被关注、交通不便的地区逐渐被挖掘、追捧。“小地方”的舒适、松弛和新奇感,更容易让人满足,进而让这些地方“出圈”。(摘编自《中国旅游报》2024年5 月7日)10.结合文本一,解释加点词语“双向奔赴”在文中的含义。(4分)11.下图是对文本二第②段行文思路的梳理,请在图中①②处填入相应内容。(4分)12.请结合以上文本,就如何发展县域旅游提出三点建议。(3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2024滨州改编)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北冥有鱼》)【乙】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节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13.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冥有鱼”中的“冥”,同“溟”,海。 “南冥者,天池也”中的“天池”指长白山的天池。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扶摇”是“旋风”的意思。“去以六月息者也”中的“息”是“气息”的意思,这里指风。C.“怒而飞”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是选择疑问句,“其”表示选择。14.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5.大鹏形象的塑造,是庄子对中国古代文学一个了不起的贡献。请结合甲文,分析这一形象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4分)16.【甲】文借“大鹏”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这与【乙】文中苏辙“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的观点一致。(2分)(二)(2024龙东)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7.请体会诗中结尾两句的含义。(4分)四、名著阅读(5分)18.(2024云南改编)鲁迅儿时喜欢描摹的《西游记》人物绣像,其中不乏智者形象。假如以“智”为主题制作名著人物绣像册,你会推荐备选人物中的哪一位 请说明理由。(5分)备选人物:吴用(《水浒传》) 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 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五、作文(50分)19.(2024重庆 B 卷改编)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圆也美,缺也美明也好,隐也好月,天天是一个全新的自我任务一:请以“月有阴晴圆缺”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任务二: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025鲁山县西部山区初中中考二模语文答案一、1.(1) sè xiāo(2分)【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苦涩(kǔsè):形容内心痛苦。尘嚣(chénxiāo):人世间的纷扰喧嚣。(2)①境 ②恙(2分)【解析】本题考查字形。心境:心情(指苦乐)。无恙:没有疾病,没有受害。2.①保定 ②涿县(4分)【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根据“23 日11 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 日4 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可知①是保定;根据“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可知②是涿县。3. D(3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语段上文首先提出“要实现劳动育人目标,就要上好每一节劳动课”,②紧接着阐述了“好的劳动课”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故排在第一位;①是对②的进一步阐述,说明了这样“好的劳动课”可以让学生有什么样的收获,故排在第二位;③从“还要”一词,可以看出该句阐述了“好的劳动课”另一方面的具体要求,与②构成并列关系;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是③中“注重教育效果”的具体体现;最后④“上好劳动课”的条件与后文“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的具体措施衔接。故排序为②①③⑤④。4.示例一:青釉荷叶形盖罐,蔚蓝如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如平湖之水、浅春之草,细腻典雅,古朴庄重。示例二:砚滴古朴典雅,造型别致,以梨形为基底,上塑夔龙纹饰。大气磅礴。青白釉色温润如玉,与夔龙纹饰结合恰似金风玉露,胜却无数。(4分)【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时应根据材料的相关介绍,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抓住文物的外形特点和艺术风格,言之成理即可。5.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思而不学则殆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 ⑤蜡炬成灰泪始干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 ⑦柳暗花明又一村 ⑧浊酒一杯家万里(8分)【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注意“罔”“殆”“汗”“炬”“浊”等字的书写。二、(一)6.①接修鱼缸 ②获十万报酬 ③又见国庆 ④得知真相(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提示信息“煤矿下岗”对应第⑤段,“锔好鱼缸”对应第⑩~ 段,由第⑩段“这天来个人,车上抱下个陶瓷鱼缸,画面游鱼生动,非常漂亮,只是有几道裂痕”,第 段“能修吗 最喜欢这鱼缸,舍不得扔。”“还真来了活儿。、胜利连说,能能”①空可概括为:接修鱼缸。提示信息“女儿考上大学”对应第 段,“水镇摆摊”对应第 段,由第 段“一个陌生人带件唐代青花瓷瓶找上门来”,第 段“陌生人取货来了,看罢拿出张支票道,这是公司给你的报酬”,第 段“支票是十万元,胜利惊呆了”②空可概括为:获十万报酬。提示信息“冷淡国庆”对应第 段,由第 段“湿地公园全部完工剪彩的日子,市领导和各投资商都来了。一投资商驻足胜利摊前”和第 段“胜利抬起头,竟是国庆”③空可概括为:又见国庆。提示信息“又见瓷瓶”对应第 段,由第 段“馆长不知锔匠就是胜利,对胜利还说,瓷瓶就是那天跟你说话的投资商捐赠的”④空可概括为:得知真相。7.“锡匠”合适。理由:①“锡匠”是小说的核心人物身份,整篇小说围绕着锡匠胜利的经历展开,“铜匠”全面地概括了整个故事的核心内容,故事的主线始终紧扣“铜匠”这一职业。②“铜匠”这一题目简洁明了,直接点明了故事的主要元素,让读者能迅速抓住关键。比如文中详细描写了胜利锔鱼缸、铜青花瓷瓶等具体的铜匠工作场景和过程,突出了他的技艺和匠心。(4分)【解析】本题考查小说标题辨析。由首段“锔匠还有吗……所以我们叫他们钯碗钯盆的”可知,文章开篇就通过回忆引出了“锔匠”这一职业,直接点明了“锔匠”曾经的存在状态。由第③段“胜利爷爷就是个锔匠……爷爷边干活儿边手把手教给胜利锔活儿,钯碗钯盆是不被人瞧起的,胜利爷爷也就不被瞧起”可知,胜利的爷爷是锔匠,他把这门手艺传授给了胜利,但因为这门手艺不被人瞧起,连带胜利也被人瞧不起。由第⑧段“我钯碗钯盆”可知,这是“锔匠”胜利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接着详细描述了他的几次锔活儿经历,比如锔鱼缸,还有锔青花瓷瓶等,这些情节充分展现了胜利作为一名锔匠的精湛技艺和独特的创意。由第 段“公园中要建一个仿古水镇……有关部门就找到了锔匠胜利”可知,后来,因为他出色的锔匠手艺,市里在建设湿地公园时给他提供了固定工作。整篇文章以“锔匠”的职业为主线,串联起了胜利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命运的转变。“锔匠”这一题目能够准确地涵盖文章的主要内容,使读者能对文章的核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相比之下,“不动声色的善良”虽然在文章中有所体现,但它并不能像“锔匠”那样全面地概括整个故事的核心内容。8.伏笔:第③段“胜利爷爷就是个铜匠,他从老家来后,邻居们有活儿就交给他干了,爷爷边干活儿边手把手教给胜利锔活儿”。照应:第⑧段“胜利蹲地上一声不吭,忽见床底爷爷留下的工具,拽出来,冒出一句,我钯碗钯盆。说罢还真在院门口路边钯起碗来。”前面写爷爷教胜利锔活儿,为后文胜利在走投无路时能凭借这门手艺谋生埋下伏笔,前后照应,使情节发展自然合理。(4分)【解析】本题考查伏笔与照应语句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从文中找出任意一处伏笔与照应即可。9.示例:胜利先是一愣,脸上满是惊讶。随后,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轻声说道:“原来是这样,这也算是个圆满的结局。”眼里却闪着泪光,心中满是感慨。(4分)【解析】本题考查补写结尾。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补写,言之成理即可。注意字数要求。(二)10.一方面,游客主动奔赴县城,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另一方面,县城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游客。(4分)【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双向奔赴”是指相关方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靠近。文中的“双向”一方面是指游客,另一方面是指县城。结合文本一第①段“对于常年处于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来说,更加向往可以让自己慢下来的地方。亲近自然的县域地带,无疑是另一方治愈心灵的小世界”可以看出,游客向往县城慢节奏、亲近自然的生活;结合文本一第①段“县域旅游,在经济上更有性价比,在体验上更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再加上诸多‘宠客’措施”可以看出,县城也在采取很多吸引旅客的措施来满足旅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11.①旅游需求迎来快速扩张区间 ②不同区域、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获得发展机会(4分)【解析】本题考查梳理行文思路。本段为“总分”结构,先总写“旅游需求持续、大规模爆发”,再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需求开始向更高的精神层面拓展”是第一部分;“旅游需求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最直接有效的形式,迎来快速扩张区间”承接上一层次,为第二部分,讲述旅游需求快速扩张的现状;接着用“如此巨大的需求,显然不是几个老牌知名景区、景点所能消化的,也不是几个大城市或核心城市所能承载的”是第三部分;最后得出结论:“这为不同区域、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发展机会”,顺理成章地说明了不同区域、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获得发展机会,为第四部分。这四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关系。12.示例:①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②完善基础设施。③积极营造透明、诚信的旅游消费环境。④加大宣传力度。(答出三点即可,3分)【解析】本题考查提建议。根据文本一第①段“如今的游客……在经济上更有性价比,在体验上更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可提出建议: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根据文本一第②段“一些‘后起之秀’还应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厕所等配套设施,积极营造透明,诚信的旅游消费环境”可提出建议: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旅游消费环境;根据文本二第③段“服务于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基础设施,逐渐向不知名地区、县城或乡村扩展,一些过往不被关注、交通不便的地区逐渐被挖掘、追捧”可提出建议:发展本地特色旅游项目,加强宣传力度。三、(一)13. A(3分) 【解析】A项有误, “南冥者,天池也”中的“天池”指天然形成的水池。14.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2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其,代大鹏;亦,也;是,这样。15.从“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可见其硕大无比;从“鹏之徙于南冥也”,可见其志向高远;从“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见其力大无穷;从“去以六月息者也”,可见其善借长风。后世人们常借这样的形象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4分)【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根据甲文中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知,大鹏体形硕大。根据甲文中的“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可知,大鹏志向远大,要迁徙到南海去。甲文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大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情景,可见其力大无穷的特点;甲文中“去以六月息者也”,写鹏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可见其善借长风的特点。甲文中的大鹏是一个硕大伟岸、变化神奇莫测、胸怀大志、向往光明的形象。后世常用“鹏”这一意象展现阔大的人生境界或远大的理想追求。16.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意思是“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表明人要有远大的志向。【乙文段参考译文】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和壮观的景色,以此了解天地的广大。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苏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见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太尉您(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我的雄心壮志,这样就可以看遍天下的美丽景色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二)17.这两句诗写诗人无畏困难和挑战的决心和信念,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无所畏惧的豪情壮志、对政治前景和人生未来的乐观及坚定的信念。同时,它也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4分)【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字面意义是说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实际上是借“浮云”这个意象,暗指那些可能会遮挡、阻碍人们向前看、向上看的视线的奸邪小人、消极事物,但是,诗人却表示“不畏”,这显示了他高瞻远瞩、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决心。“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则揭示了诗人不畏“浮云”的原因,即因为他“身在最高层”。这里的“最高层”,既指他登临的高塔的顶层,也暗指他的政治立场和人生境界。诗人站在最高层,自然能够看得更远,不会被浮云遮挡视线,也象征着他站在政治和人生的高地上,具有超越世俗、洞察一切的眼光和胸怀。四、18.示例一:我会推荐《水浒传》中的吴用。理由:吴用绰号“智多星”,他足智多谋,是梁山好汉中的智者代表。他策划了诸多巧妙的计谋,如“智取生辰纲”这一情节中,通过吴用的精心设计,众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劫走了生辰纲,展现出了吴用非凡的智慧和谋略;在梁山发展的过程中,他多次出谋划策,为梁山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他的智慧体现在对局势的准确判断、对人心的巧妙把握以及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对处理上,非常符合“智”的主题。示例二:我会推荐《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周恩来。理由:周恩来是一个极具智慧和领导才能的人物。他有着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才能,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能够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团结各方力量。他思维缜密,对局势有着精准的判断和把握,在与国民党的谈判等事务中展现出高超的智慧和谋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示例三:我会推荐《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理由:尼摩船长知识渊博,他设计建造了“诺第留斯号”潜艇,这显示出他在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非凡智慧。他带领船员在海底进行探险,面对各种未知的危险和挑战都能沉着应对,巧妙化解。他还对海洋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其智慧让他能够在神秘的海底世界自由穿梭、生存。(5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名著人物形象。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名著内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五、19.【写作指导】任务一考查命题作文。要求写作记叙文。审题立意:这则材料以月喻人,“阴晴圆缺”比喻人生中的顺境与逆境,而我们无论遇到何种境况,都要以平常心去面对。选材构思:可以分别列举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顺境和逆境,突出自己能以平常心面对成功与失败。如写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自己没有沮丧,而是以乐观的心态继续努力;而在下一次取得好成绩时也没有骄傲,保持平稳的心态,做一个自信、积极向上的人。任务二考查材料作文。要求写作议论文。审题立意:这是一则比喻性材料,以月喻人,月经历了圆与缺,明与隐,但无论怎样都是一个全新的月。推月及人,人也会经历人生的圆与缺,明与隐。这里的圆和明比喻人生的顺境,如学业的成功、家庭的美满等;缺与隐则指人生的逆境,如考试成绩的不尽人意、家庭生活的磕磕绊绊等等。“天天是一个全新的自我”指乐观的态度,即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成就一个快乐的、自信的、成功的自己。选材构思:分析材料可知,写作的重点应放在人生的缺与隐上,即应侧重写人生的逆境和遗憾,并论述面对这些挫折时,我们应换一种角度,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总能从挫折、遗憾之中发掘出生活之美来。所以本文应把立意限定为:挫折之美,遗憾也是一种美,逆境成就人生等等。可以“挫折之美”为论题,以“逆境成就人生”为论点,运用思辨性的语言和极富逻辑的论证思路证明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