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华盛达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5月)第三次科学质量检测卷1.(2025七上·长兴月考)新型材料 Ni10675 主要由镍构成,添加了钼、铬等元素。具有极强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可用于化工、石油天然气、航天航空、电子等行业,该材料属于( )A.合成塑料 B.合成橡胶 C.合成纤维 D.金属材料2.(2025七上·长兴月考) 往装有稀H2SO4的试管中加入 Ba(NO3)2溶液, 前后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如图所示,则“”代表的离子是( )A.H+ B.SO2- C.Ba2+ D.NO3-3.(2025七上·长兴月考)将蘑菇的菌盖平放在白纸上,让菌褶向下,盖上倒扣的玻璃杯。隔两三天后揭开玻璃杯,拿起蘑菇,在白纸上可以看到 ( )A.很多小蘑菇 B.很多孢子粉 C.很多花粉 D.很多小种子4.(2025七上·长兴月考)富春江,发源于安徽南部的新安江和兰江,在建德市梅城处汇合,沿途蜿蜒曲折,全长百公里,景色宜人,常被赞誉为“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生物 B.流水 C.冰川 D.风力5.(2025七上·长兴月考)“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对于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立春:“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夏至:“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秋分:“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D.大寒:“小寒大寒,滴水成冰”——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需要吸收热量6.(2025七上·长兴月考)鲟鱼是体形大、寿命长的一种淡水鱼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鲟鱼属于体外受精的卵生动物B.鲟鱼的人工取卵和孵化技术属于无性生殖C.鲟鱼的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体外发育D.鲟鱼属于体外受精的胎生动物7.(2025七上·长兴月考)我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如图示为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家蚕是有性生殖方式B.家蚕的发育为不完全变态C.蚕丝产生于②时期D.家蚕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③时期8.(2025七上·长兴月考)病毒种类繁多,增殖速度快,给人类以及各种饲养动物和栽培作物带来了极大危害,下列病毒增殖过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⑤③② B.①④③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④⑤③②9.(2025七上·长兴月考)因出现肿瘤被切除子宫的妇女和做过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的育龄妇女,将表现出( )A.因出现肿瘤被切除子宫的妇女有生殖能力,第二性征不消退B.因出现肿瘤被切除子宫的妇女有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退C.做过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的育龄妇女无自然妊娠能力,第二性征不消退D.做过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的育龄妇女受精卵不能移至子宫,从而不能发育成胎儿10.(2025七上·长兴月考)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用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锆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0,中子数为51,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元素符号为 Zr。模仿图甲,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则“①”处应填( )A.40 B.51 C.91 D.锆11.(2025七上·长兴月考)某物质化学式HnXO2n+1,则X的化合价为( )A.+(2n-1) B.+2n C.+(n+1) D.+(3n+2)12.(2025七上·长兴月考)2024 年 5 月 3 日,我国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此前科研团队对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和月岩进行分析,发现月球表面土壤中有丰富的钛铁矿,其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钛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钛原子的中子数是 22B.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2C.FeTiO3 中 Ti 化合价为+3D.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克13.(2025七上·长兴月考)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减少油的体积14.(2025七上·长兴月考)下列关于晶体和非晶体说法正确的是( )A.石英、玻璃 铁块都属于非晶体B.如图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C.凡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物体一定是晶体D.金刚石有固定的熔点,而石墨没有固定的熔点15.(2025七上·长兴月考)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给庄稼施肥,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物和必需的无机盐B.移栽的黄瓜幼苗根部带一个土团,主要目的是给幼苗提供水和无机盐C.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筛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16.(2025七上·长兴月考)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原因之一是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B.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D.该物质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4:117.(2025七上·长兴月考)小明同学从图中发现了下列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A.图中最高处的海拔高度不可能超过1000 mB.图中①②两点的实地距离为1000 mC.③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D.从山脚爬到山顶,沿BC线路较AC线路省力18.(2025七上·长兴月考)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时候,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得出的,课本上引用了如图所示的模型图。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右盘中的每一小块表示的是( )A.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B.一个氢原子的质量C.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2 D.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19.(2025七上·长兴月考) SO3和X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2%,则X是下列气体中的( )A.CO2 B.NO2 C.CO D.SO220.(2025七上·长兴月考)由几种金属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80g和210g,体积分别为20cm3和30cm3。这两个正方体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则( )A.甲是实心的,金属材料的密度是7g/cm3B.甲是实心的,金属材料的密度是9g/cm3C.乙是实心的,金属材料的密度是7g/cm3D.乙是实心的,金属材料的密度是21.(2025七上·长兴月考)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相关化学用语填空。(1) 氖气: 。(2)3个二氧化硫分子: 。(3)2个铁离子: 。(4)书写氧化钠的化学式,并标出钠元素的化合价: 。22.(2025七上·长兴月考)乌俄冲突给全球小麦供应产生了很大影响,推高了小麦价格。如图所示为小麦结构示意图,⑤是种皮和果皮,所以小麦粒是果实,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麦粒是由 发育而来,标号 是小麦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的幼体。(2)小麦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填标号),里面富含能使碘液变蓝色的营养物质是 。23.(2025七上·长兴月考)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在常温下,易溶于水。二氧化氯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易爆炸,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其水溶液却十分安全,含有2%的二氧化氯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二氧化氯取代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1)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 (任答出一点)。(2)根据题中信息,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 。24.(2025七上·长兴月考)“超级细菌”曾一度引起人们关注,超级细菌是指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而出现的具有多重耐药性质的细菌。图甲是日本研究人员首次拍摄到的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照片。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形态上细菌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图中的这种超级细菌属于 菌。(2)与真菌相比,细菌结构更加简单,因为细菌体内没有成形的 .25.(2025七上·长兴月考)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 Si是一种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2)写出表中②和③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3) He与Ne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相似。H He Be N ① Ne② Si ③ Ar26.(2025七上·长兴月考)“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习科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1)图1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它们不属于同种元素的依据是 。(2)铁是常见的金属,有着广泛用途。图2 中①~④是四种物质的微观模型图。可以表示铁的构成的是图 。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和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在铁原子、亚铁离子、铁离子这三种微观粒子中,核外电子数最少的是 ,三种微观粒子的质量 (填“相差不大”或“差距较大”)。27.(2025七上·长兴月考)某同学用天平测量一块不规则的铁块的质量。(1)在测量前,若指针静止在如乙图所示位置,则应 。(2)据丙图可知:此不规则铁块的质量为 。(3)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下列情况中会造成测量结果比实际质量小的是___________。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就开始测量B.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忘记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C.使用已被严重磨损的砝码D.读游码时以其右端所对刻度为准28.(2025七上·长兴月考)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1910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 a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绝大多数 a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 a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a 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猜想与假设】a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1)大多数 a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 a 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a 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A. B. C.29.(2025七上·长兴月考)科学家曾经使用烟草花叶病毒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1)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烟草花叶病毒属于 (选填“动物”“植物”或“细菌”)病毒。(2)在对烟草花叶病毒进行分离时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简单,仅由结构① 和结构② (填结构名称)组成,没有细胞结构。(3)从烟草花叶病毒感染正常烟草的结果看: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 (选填“①”或“②”)使烟草患病,且能够产生新的病毒。这是因为烟草花叶病毒能够依靠此结构内蕴含着的遗传信息,利用 (选填“烟草细胞”或“自身”)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30.(2025七上·长兴月考)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组装图甲的装置时,应先确定 (选填“铁杆”或“铁圈”)的高度。(2)A、B两个实验小组用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图乙是他们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成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A小组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短,可能的原因有 (写出一点)。(3)分析乙图可知,水的沸点是 ℃。(4)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31.(2025七上·长兴月考)大雪过后,人们常在道路上撒大量的融雪剂以加快积雪融化。为了研究雪水中融雪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收集纯雪水(不含融雪剂的雪水)和融雪水(含有融雪剂的雪水)。②测定融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6%。③准备五个相同的培养皿,各铺上一层棉花,并标记为A、B、C、D、E。取20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五组,每组4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④用纯雪水和融雪水按下表比例配制溶液,并全部加入相应的培养皿中。⑤将各组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适时补充水分,4天后统计各组的种子萌发率。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纯雪水质量/克 20 17.5 15 10 02.16%的融雪水质量/克 0 5 10 20请回答:(1)本实验中种子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2)请将表中B组数据补充完整: 。(3)经过多次试验获得数据并统计如图,结合图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2.(2025七上·长兴月考)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呢 某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进行操作。(1)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画线过程中需注意();A.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B.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C.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2)某山地地形如步骤④中的俯视模型,从 地(选填“甲”或“乙”)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3)为了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接下来的操作是用小刀将土豆自下而上 。(忽略材料不理想带来的干扰)33.(2025七上·长兴月考)利托那韦(化学式:C37H48N6O5S2,相对分子质量:720),是当前抗击新冠的首选药物。请回答:(1)利托那韦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2)计算120克利托那韦中碳元素的质量。(3)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剂量表”服用:体重 小于等于15kg 15~23kg 23~40kg 大于40kg每次用量 30mg 45mg 60mg 75mg假如患病儿童的体重是30kg,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利托那韦”2次,一个疗程5天,那么该患儿一个疗程共需服用 粒(每粒药片含“利托那韦”75mg)。34.(2025七上·长兴月考)如图甲所示,体积为500cm3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和一个质量为158g的铁球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水时,容器和水的总质量与水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1)由图乙可知,该容器的质量为 克。(2)当容器盛满水时,容器和水的总质量是多少克 (3)在容器盛满水后,将铁球轻轻放入容器,铁球静止后停在容器底部,此时容器的总质量是多少克 (铁的密度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解答】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新型材料N10675主要由镍构成,添加了钼、铬等元素,是一种合金,因此属于金属材料。故选D。2.【答案】A【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解析】【分析】 根据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反应前试管中的物质是稀硫酸,含有的离子是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后试管中含有的离子是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来分析。【解答】 往装有稀H2SO4的试管中加入Ba(NO3)2溶液,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实质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前试管中的物质是稀硫酸,含有的离子是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后试管中含有的离子是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则“”代表的离子是氢离子,离子符号为:H+。故选A。3.【答案】B【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依靠孢子繁殖的有:蘑菇等大型真菌、霉菌、蕨类、苔藓类、藻类等。【解答】蘑菇属于真菌,依靠孢子繁殖,所以将蘑菇的菌盖平放在白纸上,让菌褶向下,盖上倒扣的玻璃杯。隔两三天后揭开玻璃杯,拿起蘑菇,在白纸上可以看到很多的孢子。故答案为:B。4.【答案】B【知识点】地形的类型【解析】【分析】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解答】 富春江,发源于安徽南部的新安江和兰江,在建德市梅城处汇合,沿途蜿蜒曲折,全长百公里,景色宜人,常被赞誉为“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由此可见,形成该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属于外力作用。故选B。5.【答案】A【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小冰晶,这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正确;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D.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错误。故选A。6.【答案】A【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解析】【分析】ACD.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动物的受精卵形成胚泡后,在雌性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成熟并生产的过程叫胎生。B.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解答】 A.鲟鱼是卵生动物,其生殖过程中,雌鱼将卵释放到体外,雄鱼随后释放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可见,鲟鱼属于体外受精的卵生动物,该A正确;B.人工取卵和孵化技术仍然是有性生殖的过程,因为它涉及到雌雄性细胞的结合,故B错误;C.鲟鱼的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卵和精子在水中结合,之后卵在水中发育,故C错误;D.鲟鱼不是胎生动物,而是卵生动物,其生殖方式为体外受精,故D错误。故选A。7.【答案】B【知识点】昆虫的生殖方式【解析】【分析】 AB.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CD.图中,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解答】 A.家蚕生殖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因此是有性生殖方式,故A正确不合题意;B.家蚕的育经过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等四个时期,因此家蚕的发育为完全变态而不是不完全变态,故B错误符合题意;C.蚕丝产生于②幼虫时期,故C正确不合题意;D.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家蚕的育经过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等四个时期,因此家蚕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③时期,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8.【答案】B【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要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解答】病毒的增殖过程:先吸附在细菌表面、再将核酸注入细菌的细胞中;接着核酸和蛋白质外壳在细菌细胞内进行复制、合成;然后将蛋白质外壳和核酸进行组装;最后破坏细菌细胞,从细胞中释放。故答案为:B。9.【答案】C【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输卵管是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卵巢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场所。【解答】AB、切除子宫,胚胎不能着床,所以不再具有生育能力,第二性征由雌性激素维持,雌性激素由卵巢分泌,所以第二性征不会消退,故AB错误;CD、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做了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则精子和卵细胞不能相遇,则不能自然受孕,同样第二性征不会消退,故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10.【答案】A【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锆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锆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0,则“①”处应填40。故答案为:A。11.【答案】D【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分析计算。【解答】某物质的化学式为HnXO2n+1,其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X的化合价为x,则:(+1)×n+x+(-2)×(2n+1)=0,x=+(3n+2)。故答案为:D。12.【答案】B【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根据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进行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而不是中子数,错误;B、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2,正确;C、钛酸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4,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错误。故答案为:B。13.【答案】A【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解答】 油在燃烧的过程中,温度升高,会不断地蒸发,在灯盏上方容器中盛油,在夹层中注水以降低油的温度,减少了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效果。故选A。14.【答案】B【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与非晶体【解析】【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食盐、水晶、固态的酒精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解答】 A.石英、玻璃都属于非晶体,铁块属于晶体,故A错误;B.如右图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故B正确;C.有规则几何外形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故C错误;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故选B。15.【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进行运输;植物的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解答】A. 给庄稼施肥,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无机盐 ,错误;有机物是植物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B. 移栽的黄瓜幼苗根部带一个土团,主要目的是保护植物的幼根,错误;C.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正确;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错误;故答案为:C.16.【答案】B【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 A.根据乙酸乙酯的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B.根据乙酸乙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C.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D.根据1个乙酸乙酯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A.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B.乙酸乙酯是由乙酸乙酯分子构成的,1个乙酸乙酯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B错误符合题意;C.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量为12×4+8+16×2=88,故C正确不合题意;D.1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该物质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8:2=2:4:1,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7.【答案】C【知识点】地形图【解析】【分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解答】A、由图中等高线可知,图中最高处可能超过1000米;故A错误;B、图中①②两点的距离不足1cm,根据比例尺计算可知,两地的实际距离不足1000米;故B错误;C、③是山谷,可能发育成为河流;故C正确;D、由图可知,BC的等高线更加密集,所以BC线路较陡,所以爬山路线BC比AC费力;故D错误;故答案为:C。18.【答案】D【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该元素的1个原子的质量除以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而由图可知,一个氧原子为与16个小块的质量相等,而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每一小块表示一个碳原子质量的。故选D。19.【答案】D【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求出三氧化硫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大于52%,要使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等于52%,则混入的气体氧元素质量分数须小于52%。【解答】 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得,S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由于已知数52%<60%;所以X只能是氧元素的质量分数<52%的物质才有可能。A、C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B、N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C、C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D、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由此可见,只有D选项中的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已知数52%。故答案为:D。20.【答案】B【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已知两金属球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它们的密度,因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所以密度小的小球是空心的。【解答】 由题中信息知,两个金属球的密度分别为:,,因为ρ甲>ρ乙,所以甲金属球是实心的、乙金属球是空心的,该金属材料的密度是9g/cm3,故B正确。故选B。21.【答案】(1)Ne(2)3SO2(3)2Fe3+(4)【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 (1)根据稀有气体的化学式进行分析;(2)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4)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和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1)氖气是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化学式为Ne;(2)3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3SO2;(3)2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4)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其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表示为。22.【答案】(1)子房;⑦(2)⑥;淀粉【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解析】【分析】图中①子叶,②胚芽、③胚轴,④胚根,⑤种皮和果皮,⑥胚乳,⑦胚。【解答】 (1)小麦粒属于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⑦胚是小麦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包括①子叶、②胚芽、③胚轴、④胚根四部分。(2)小麦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⑥胚乳中,且种子的胚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遇到碘液变蓝。23.【答案】(1)具有强氧化性、见光易分解易爆炸(2)喷洒水【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分析】 (1)根据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分析;(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二氧化氯易溶于水,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喷洒水。【解答】 (1)二氧化氯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易爆炸,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2)由于二氧化氯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十分安全,所以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喷洒大量的水。24.【答案】(1)杆(2)细胞核【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图中A是DNA,B是细胞壁,C是细胞膜,D是荚膜,E是细胞质,F是鞭毛。【解答】 (1)细菌的形态有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类型,图中的这种超级细菌根据形态判断应该属于杆菌。(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5.【答案】(1)非金属(2)NaCl(3)化学性质【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周期表中,同一横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一竖行,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且同一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 (1)Si表示硅元素,硅字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2)②和③的原子序数分别11、17,分别是钠元素和氯元素,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3)He与Ne处于同一族,其化学性质相似。26.【答案】(1)质子数不同(2)①;铁离子;相差不大【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2)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以及离子的形成分析。【解答】 (1)图1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不属于同种元素,依据是质子数不同;(2)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可以表示铁原子的是图①,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和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在铁原子、亚铁离子(由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铁离子(由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这三种微观粒子中,核外电子数最少的是铁离子,由于电子的质量相当于质子和中子小得多,因此三种微观粒子的质量相差不大。27.【答案】(1)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28.2g(3)A【知识点】误差分析;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解析】【分析】(1)指针偏左,说明左侧偏重,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2)左盘物质的质量=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3)未将天平调平就开始测量时,若指针偏右,要使天平平衡,左侧添加药品的质量大于右侧添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所以测量结果偏小。【解答】(1)由乙图所示,指针偏左,在测量前,则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由丙图知,横梁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读数为3.2g,故物体的质量为(3)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称量过程中,在右盘加的砝码会偏少,测量结果偏小,故A符合题意;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相当于提前在右盘添加了小砝码,在读数时,加上这部分质量,测量结果会偏大,故B不符合题意;C、使用严重磨损的砝码,则在右盘所加砝码偏多,读数偏大,造成测量结果会偏大,故C不符合题意;D、读游码时以其右端所对刻度为准,则游码读数偏大,造成测量结果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由乙图所示,指针偏左,在测量前,则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由丙图知,横梁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读数为3.2g,故物体的质量为(3)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称量过程中,在右盘加的砝码会偏少,测量结果偏小,故A符合题意;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相当于提前在右盘添加了小砝码,在读数时,加上这部分质量,测量结果会偏大,故B不符合题意;C.使用严重磨损的砝码,则在右盘所加砝码偏多,读数偏大,造成测量结果会偏大,故C不符合题意;D.读游码时以其右端所对刻度为准,则游码读数偏大,造成测量结果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8.【答案】(1)原子核外有较大空间或原子内部有较大空间(2)不会;原子核(3)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 (1)(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3)根据a 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分析原子的内部结构特征即可。【解答】 (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和原子相比较非常小,所以在原子核外有较大的空间,因此大多数a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结构为图2中的C,因为C中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29.【答案】(1)植物(2)内部的遗传物质;外部的蛋白质外壳(3)①;烟草细胞【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1)病毒分为三类: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2)根据病毒的结构的知识解答;(3)根据图片展示的现象分析解答。【解答】 (1) 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烟草花叶病毒属于植物病毒;(2)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①内部的遗传物质和②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3)根据图片可知,用烟草花叶病毒的②蛋白质外壳单独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一段时间后该叶片并未出现患病,保持正常。而用烟草花叶病毒的①内部的遗传物质单独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一段时间后该叶片患病,并且从叶片中提取分离出了子代病毒,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①可使烟草患病,且能够产生新的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的自身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中蕴含着遗传信息,烟草花叶病毒能够依靠遗传物质RNA,利用烟草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30.【答案】(1)圈(2)水的质量较少(3)98(4)吸热但温度不变【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分析】 (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据此分析;(2)掌握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是否加盖、是否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等;(3)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4)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解答】 (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器材,小亮应当首先确定铁圈的高度;(2)A小组加热时间短,可能是A小组用的水的质量较少;(3)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即为水的沸点,故沸点为98℃;(4)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31.【答案】(1)粒大饱满且大小相近(2)2.5(3)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大【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为保证对照实验变量的唯一性,实验中大豆种子要求大小相同、结构完整、籽粒饱满、胚是活着的、不处于休眠期等。(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加入每组的纯雪水和融雪水的总量是20g,据此计算可得B组数据。(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随着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的逐渐增大,种子的萌发率越来越低,据此总结得出结论。【解答】 (1)为保证对照实验变量的唯一性,实验中大豆种子的选择应该粒大饱满且大小相近。(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加入每组的纯雪水和融雪水的总量是20g,因此B组的数据应该是20-17.5=2.5(g)。(3)从图表可以看出,A组种子的萌发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而随着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的逐渐增大,种子的萌发率越来越低,这说明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大。32.【答案】(1)A(2)甲(3)沿“线”把水平切下的“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知识点】等高线地形模型【解析】【分析】 (1)在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中,横切模拟物的高度要一致,水平放置。(2)等高线稠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3)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要选好绘制的基线,按照垂直方向切开基线,在外围描绘轮廓,所画轮廓的线即为等高线。【解答】 (1)等高距是相临两条等高线的差,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所以每块的橡皮高度要相同,故A正确;图中记号笔水平放置画出的线是等高线,要在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等高线是水平面上的闭合曲线,不能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故C错误。.故选A。(2)某山地地形如步骤④中的俯视模型,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从甲地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3)为了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沿“线”水平切下“山体”,然后把“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或沿线切下,在白纸上绘外围轮廓,轮廓图形成的线即为等高线。33.【答案】(1)3:5(2)解:120克利托那韦中碳元素的质量:答:120克利托那韦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4g。(3)解:根据表格可知,儿童的体重30kg,则每次用量为60mg;一个疗程内的总用量:60mg×2×5=600mg;则一个疗程服用药品的粒数:600mg÷75mg/片=8粒。【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2)某元素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化合物的质量,据此解答;(3)首先用儿童的体重确定每次用量,在乘以一个疗程内的次数得到总用量,最后除以每粒药品的含量得到药品的粒数。【解答】 (1)根据化学式 C37H48N6O5S2 可知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为:(1×48):(16×5)=3:5。34.【答案】(1)100(2)解:容器内盛满水时,水的体积:V水'=500cm3,则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g/cm3×500cm3=500g,容器和水的总质量是:m总'=m容器+m水'=100g+500g=600g;(3)解:容器内盛满这种水后,再将铁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铁球沉入容器底,根据密度公式得,铁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等于铁球的体积,即,根据密度公式得,溢出液体的质量m溢=ρ液V溢=1g/cm3×20cm3=20g,此时容器、水和小球的总质量为:m总''=m容器+m水'+m球-m溢=100g+500g+158g-20g=738g。【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1)由图乙求出液体的体积与对应的质量,然后根据求出液体的密度;(2)利用体积公式求出容器的容积,即装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可求液体的总质量;(3)铁球沉入容器底,溢出水的体积等于小球的体积,据此利用密度公式可求溢出液体的质量;根据题意求出小球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小球的密度;再假设该球是实心的,利用密度公式求出铝的体积,与小球的实际体积比较即可判断该球是空心还是实心,并进一步求得空心部分体积。【解答】 (1)由乙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0时,容器的质量为m容器=100g。1 /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华盛达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5月)第三次科学质量检测卷1.(2025七上·长兴月考)新型材料 Ni10675 主要由镍构成,添加了钼、铬等元素。具有极强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可用于化工、石油天然气、航天航空、电子等行业,该材料属于( )A.合成塑料 B.合成橡胶 C.合成纤维 D.金属材料【答案】D【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解答】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新型材料N10675主要由镍构成,添加了钼、铬等元素,是一种合金,因此属于金属材料。故选D。2.(2025七上·长兴月考) 往装有稀H2SO4的试管中加入 Ba(NO3)2溶液, 前后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如图所示,则“”代表的离子是( )A.H+ B.SO2- C.Ba2+ D.NO3-【答案】A【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解析】【分析】 根据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反应前试管中的物质是稀硫酸,含有的离子是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后试管中含有的离子是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来分析。【解答】 往装有稀H2SO4的试管中加入Ba(NO3)2溶液,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实质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前试管中的物质是稀硫酸,含有的离子是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后试管中含有的离子是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则“”代表的离子是氢离子,离子符号为:H+。故选A。3.(2025七上·长兴月考)将蘑菇的菌盖平放在白纸上,让菌褶向下,盖上倒扣的玻璃杯。隔两三天后揭开玻璃杯,拿起蘑菇,在白纸上可以看到 ( )A.很多小蘑菇 B.很多孢子粉 C.很多花粉 D.很多小种子【答案】B【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依靠孢子繁殖的有:蘑菇等大型真菌、霉菌、蕨类、苔藓类、藻类等。【解答】蘑菇属于真菌,依靠孢子繁殖,所以将蘑菇的菌盖平放在白纸上,让菌褶向下,盖上倒扣的玻璃杯。隔两三天后揭开玻璃杯,拿起蘑菇,在白纸上可以看到很多的孢子。故答案为:B。4.(2025七上·长兴月考)富春江,发源于安徽南部的新安江和兰江,在建德市梅城处汇合,沿途蜿蜒曲折,全长百公里,景色宜人,常被赞誉为“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生物 B.流水 C.冰川 D.风力【答案】B【知识点】地形的类型【解析】【分析】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解答】 富春江,发源于安徽南部的新安江和兰江,在建德市梅城处汇合,沿途蜿蜒曲折,全长百公里,景色宜人,常被赞誉为“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由此可见,形成该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属于外力作用。故选B。5.(2025七上·长兴月考)“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对于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立春:“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夏至:“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秋分:“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D.大寒:“小寒大寒,滴水成冰”——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答案】A【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小冰晶,这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正确;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D.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错误。故选A。6.(2025七上·长兴月考)鲟鱼是体形大、寿命长的一种淡水鱼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鲟鱼属于体外受精的卵生动物B.鲟鱼的人工取卵和孵化技术属于无性生殖C.鲟鱼的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体外发育D.鲟鱼属于体外受精的胎生动物【答案】A【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解析】【分析】ACD.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动物的受精卵形成胚泡后,在雌性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成熟并生产的过程叫胎生。B.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解答】 A.鲟鱼是卵生动物,其生殖过程中,雌鱼将卵释放到体外,雄鱼随后释放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可见,鲟鱼属于体外受精的卵生动物,该A正确;B.人工取卵和孵化技术仍然是有性生殖的过程,因为它涉及到雌雄性细胞的结合,故B错误;C.鲟鱼的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卵和精子在水中结合,之后卵在水中发育,故C错误;D.鲟鱼不是胎生动物,而是卵生动物,其生殖方式为体外受精,故D错误。故选A。7.(2025七上·长兴月考)我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如图示为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家蚕是有性生殖方式B.家蚕的发育为不完全变态C.蚕丝产生于②时期D.家蚕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③时期【答案】B【知识点】昆虫的生殖方式【解析】【分析】 AB.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CD.图中,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解答】 A.家蚕生殖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因此是有性生殖方式,故A正确不合题意;B.家蚕的育经过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等四个时期,因此家蚕的发育为完全变态而不是不完全变态,故B错误符合题意;C.蚕丝产生于②幼虫时期,故C正确不合题意;D.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家蚕的育经过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等四个时期,因此家蚕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③时期,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8.(2025七上·长兴月考)病毒种类繁多,增殖速度快,给人类以及各种饲养动物和栽培作物带来了极大危害,下列病毒增殖过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⑤③② B.①④③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④⑤③②【答案】B【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要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解答】病毒的增殖过程:先吸附在细菌表面、再将核酸注入细菌的细胞中;接着核酸和蛋白质外壳在细菌细胞内进行复制、合成;然后将蛋白质外壳和核酸进行组装;最后破坏细菌细胞,从细胞中释放。故答案为:B。9.(2025七上·长兴月考)因出现肿瘤被切除子宫的妇女和做过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的育龄妇女,将表现出( )A.因出现肿瘤被切除子宫的妇女有生殖能力,第二性征不消退B.因出现肿瘤被切除子宫的妇女有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退C.做过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的育龄妇女无自然妊娠能力,第二性征不消退D.做过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的育龄妇女受精卵不能移至子宫,从而不能发育成胎儿【答案】C【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输卵管是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卵巢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场所。【解答】AB、切除子宫,胚胎不能着床,所以不再具有生育能力,第二性征由雌性激素维持,雌性激素由卵巢分泌,所以第二性征不会消退,故AB错误;CD、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做了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则精子和卵细胞不能相遇,则不能自然受孕,同样第二性征不会消退,故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10.(2025七上·长兴月考)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用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锆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0,中子数为51,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元素符号为 Zr。模仿图甲,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则“①”处应填( )A.40 B.51 C.91 D.锆【答案】A【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锆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锆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0,则“①”处应填40。故答案为:A。11.(2025七上·长兴月考)某物质化学式HnXO2n+1,则X的化合价为( )A.+(2n-1) B.+2n C.+(n+1) D.+(3n+2)【答案】D【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分析计算。【解答】某物质的化学式为HnXO2n+1,其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X的化合价为x,则:(+1)×n+x+(-2)×(2n+1)=0,x=+(3n+2)。故答案为:D。12.(2025七上·长兴月考)2024 年 5 月 3 日,我国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此前科研团队对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和月岩进行分析,发现月球表面土壤中有丰富的钛铁矿,其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钛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钛原子的中子数是 22B.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2C.FeTiO3 中 Ti 化合价为+3D.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克【答案】B【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根据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进行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而不是中子数,错误;B、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2,正确;C、钛酸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4,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错误。故答案为:B。13.(2025七上·长兴月考)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减少油的体积【答案】A【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解答】 油在燃烧的过程中,温度升高,会不断地蒸发,在灯盏上方容器中盛油,在夹层中注水以降低油的温度,减少了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效果。故选A。14.(2025七上·长兴月考)下列关于晶体和非晶体说法正确的是( )A.石英、玻璃 铁块都属于非晶体B.如图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C.凡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物体一定是晶体D.金刚石有固定的熔点,而石墨没有固定的熔点【答案】B【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与非晶体【解析】【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食盐、水晶、固态的酒精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解答】 A.石英、玻璃都属于非晶体,铁块属于晶体,故A错误;B.如右图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故B正确;C.有规则几何外形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故C错误;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故选B。15.(2025七上·长兴月考)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给庄稼施肥,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物和必需的无机盐B.移栽的黄瓜幼苗根部带一个土团,主要目的是给幼苗提供水和无机盐C.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筛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进行运输;植物的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解答】A. 给庄稼施肥,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无机盐 ,错误;有机物是植物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B. 移栽的黄瓜幼苗根部带一个土团,主要目的是保护植物的幼根,错误;C.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正确;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错误;故答案为:C.16.(2025七上·长兴月考)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原因之一是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B.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D.该物质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4:1【答案】B【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 A.根据乙酸乙酯的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B.根据乙酸乙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C.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D.根据1个乙酸乙酯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A.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B.乙酸乙酯是由乙酸乙酯分子构成的,1个乙酸乙酯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B错误符合题意;C.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量为12×4+8+16×2=88,故C正确不合题意;D.1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该物质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8:2=2:4:1,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7.(2025七上·长兴月考)小明同学从图中发现了下列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A.图中最高处的海拔高度不可能超过1000 mB.图中①②两点的实地距离为1000 mC.③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D.从山脚爬到山顶,沿BC线路较AC线路省力【答案】C【知识点】地形图【解析】【分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解答】A、由图中等高线可知,图中最高处可能超过1000米;故A错误;B、图中①②两点的距离不足1cm,根据比例尺计算可知,两地的实际距离不足1000米;故B错误;C、③是山谷,可能发育成为河流;故C正确;D、由图可知,BC的等高线更加密集,所以BC线路较陡,所以爬山路线BC比AC费力;故D错误;故答案为:C。18.(2025七上·长兴月考)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时候,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得出的,课本上引用了如图所示的模型图。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右盘中的每一小块表示的是( )A.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B.一个氢原子的质量C.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2 D.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答案】D【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该元素的1个原子的质量除以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而由图可知,一个氧原子为与16个小块的质量相等,而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每一小块表示一个碳原子质量的。故选D。19.(2025七上·长兴月考) SO3和X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2%,则X是下列气体中的( )A.CO2 B.NO2 C.CO D.SO2【答案】D【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求出三氧化硫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大于52%,要使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等于52%,则混入的气体氧元素质量分数须小于52%。【解答】 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得,S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由于已知数52%<60%;所以X只能是氧元素的质量分数<52%的物质才有可能。A、C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B、N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C、C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D、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由此可见,只有D选项中的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已知数52%。故答案为:D。20.(2025七上·长兴月考)由几种金属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80g和210g,体积分别为20cm3和30cm3。这两个正方体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则( )A.甲是实心的,金属材料的密度是7g/cm3B.甲是实心的,金属材料的密度是9g/cm3C.乙是实心的,金属材料的密度是7g/cm3D.乙是实心的,金属材料的密度是【答案】B【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已知两金属球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它们的密度,因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所以密度小的小球是空心的。【解答】 由题中信息知,两个金属球的密度分别为:,,因为ρ甲>ρ乙,所以甲金属球是实心的、乙金属球是空心的,该金属材料的密度是9g/cm3,故B正确。故选B。21.(2025七上·长兴月考)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相关化学用语填空。(1) 氖气: 。(2)3个二氧化硫分子: 。(3)2个铁离子: 。(4)书写氧化钠的化学式,并标出钠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1)Ne(2)3SO2(3)2Fe3+(4)【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 (1)根据稀有气体的化学式进行分析;(2)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4)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和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1)氖气是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化学式为Ne;(2)3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3SO2;(3)2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4)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其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表示为。22.(2025七上·长兴月考)乌俄冲突给全球小麦供应产生了很大影响,推高了小麦价格。如图所示为小麦结构示意图,⑤是种皮和果皮,所以小麦粒是果实,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麦粒是由 发育而来,标号 是小麦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的幼体。(2)小麦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填标号),里面富含能使碘液变蓝色的营养物质是 。【答案】(1)子房;⑦(2)⑥;淀粉【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解析】【分析】图中①子叶,②胚芽、③胚轴,④胚根,⑤种皮和果皮,⑥胚乳,⑦胚。【解答】 (1)小麦粒属于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⑦胚是小麦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包括①子叶、②胚芽、③胚轴、④胚根四部分。(2)小麦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⑥胚乳中,且种子的胚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遇到碘液变蓝。23.(2025七上·长兴月考)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在常温下,易溶于水。二氧化氯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易爆炸,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其水溶液却十分安全,含有2%的二氧化氯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二氧化氯取代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1)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 (任答出一点)。(2)根据题中信息,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 。【答案】(1)具有强氧化性、见光易分解易爆炸(2)喷洒水【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分析】 (1)根据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分析;(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二氧化氯易溶于水,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喷洒水。【解答】 (1)二氧化氯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易爆炸,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2)由于二氧化氯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十分安全,所以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喷洒大量的水。24.(2025七上·长兴月考)“超级细菌”曾一度引起人们关注,超级细菌是指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而出现的具有多重耐药性质的细菌。图甲是日本研究人员首次拍摄到的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照片。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形态上细菌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图中的这种超级细菌属于 菌。(2)与真菌相比,细菌结构更加简单,因为细菌体内没有成形的 .【答案】(1)杆(2)细胞核【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图中A是DNA,B是细胞壁,C是细胞膜,D是荚膜,E是细胞质,F是鞭毛。【解答】 (1)细菌的形态有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类型,图中的这种超级细菌根据形态判断应该属于杆菌。(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5.(2025七上·长兴月考)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 Si是一种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2)写出表中②和③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3) He与Ne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相似。H He Be N ① Ne② Si ③ Ar【答案】(1)非金属(2)NaCl(3)化学性质【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周期表中,同一横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一竖行,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且同一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 (1)Si表示硅元素,硅字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2)②和③的原子序数分别11、17,分别是钠元素和氯元素,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3)He与Ne处于同一族,其化学性质相似。26.(2025七上·长兴月考)“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习科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1)图1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它们不属于同种元素的依据是 。(2)铁是常见的金属,有着广泛用途。图2 中①~④是四种物质的微观模型图。可以表示铁的构成的是图 。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和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在铁原子、亚铁离子、铁离子这三种微观粒子中,核外电子数最少的是 ,三种微观粒子的质量 (填“相差不大”或“差距较大”)。【答案】(1)质子数不同(2)①;铁离子;相差不大【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2)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以及离子的形成分析。【解答】 (1)图1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不属于同种元素,依据是质子数不同;(2)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可以表示铁原子的是图①,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和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在铁原子、亚铁离子(由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铁离子(由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这三种微观粒子中,核外电子数最少的是铁离子,由于电子的质量相当于质子和中子小得多,因此三种微观粒子的质量相差不大。27.(2025七上·长兴月考)某同学用天平测量一块不规则的铁块的质量。(1)在测量前,若指针静止在如乙图所示位置,则应 。(2)据丙图可知:此不规则铁块的质量为 。(3)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下列情况中会造成测量结果比实际质量小的是___________。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就开始测量B.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忘记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C.使用已被严重磨损的砝码D.读游码时以其右端所对刻度为准【答案】(1)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28.2g(3)A【知识点】误差分析;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解析】【分析】(1)指针偏左,说明左侧偏重,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2)左盘物质的质量=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3)未将天平调平就开始测量时,若指针偏右,要使天平平衡,左侧添加药品的质量大于右侧添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所以测量结果偏小。【解答】(1)由乙图所示,指针偏左,在测量前,则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由丙图知,横梁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读数为3.2g,故物体的质量为(3)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称量过程中,在右盘加的砝码会偏少,测量结果偏小,故A符合题意;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相当于提前在右盘添加了小砝码,在读数时,加上这部分质量,测量结果会偏大,故B不符合题意;C、使用严重磨损的砝码,则在右盘所加砝码偏多,读数偏大,造成测量结果会偏大,故C不符合题意;D、读游码时以其右端所对刻度为准,则游码读数偏大,造成测量结果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由乙图所示,指针偏左,在测量前,则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由丙图知,横梁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读数为3.2g,故物体的质量为(3)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称量过程中,在右盘加的砝码会偏少,测量结果偏小,故A符合题意;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相当于提前在右盘添加了小砝码,在读数时,加上这部分质量,测量结果会偏大,故B不符合题意;C.使用严重磨损的砝码,则在右盘所加砝码偏多,读数偏大,造成测量结果会偏大,故C不符合题意;D.读游码时以其右端所对刻度为准,则游码读数偏大,造成测量结果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8.(2025七上·长兴月考)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1910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 a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绝大多数 a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 a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a 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猜想与假设】a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1)大多数 a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 a 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a 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A. B. C.【答案】(1)原子核外有较大空间或原子内部有较大空间(2)不会;原子核(3)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 (1)(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3)根据a 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分析原子的内部结构特征即可。【解答】 (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和原子相比较非常小,所以在原子核外有较大的空间,因此大多数a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结构为图2中的C,因为C中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29.(2025七上·长兴月考)科学家曾经使用烟草花叶病毒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1)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烟草花叶病毒属于 (选填“动物”“植物”或“细菌”)病毒。(2)在对烟草花叶病毒进行分离时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简单,仅由结构① 和结构② (填结构名称)组成,没有细胞结构。(3)从烟草花叶病毒感染正常烟草的结果看: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 (选填“①”或“②”)使烟草患病,且能够产生新的病毒。这是因为烟草花叶病毒能够依靠此结构内蕴含着的遗传信息,利用 (选填“烟草细胞”或“自身”)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答案】(1)植物(2)内部的遗传物质;外部的蛋白质外壳(3)①;烟草细胞【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1)病毒分为三类: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2)根据病毒的结构的知识解答;(3)根据图片展示的现象分析解答。【解答】 (1) 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烟草花叶病毒属于植物病毒;(2)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①内部的遗传物质和②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3)根据图片可知,用烟草花叶病毒的②蛋白质外壳单独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一段时间后该叶片并未出现患病,保持正常。而用烟草花叶病毒的①内部的遗传物质单独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一段时间后该叶片患病,并且从叶片中提取分离出了子代病毒,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①可使烟草患病,且能够产生新的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的自身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中蕴含着遗传信息,烟草花叶病毒能够依靠遗传物质RNA,利用烟草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30.(2025七上·长兴月考)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组装图甲的装置时,应先确定 (选填“铁杆”或“铁圈”)的高度。(2)A、B两个实验小组用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图乙是他们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成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A小组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短,可能的原因有 (写出一点)。(3)分析乙图可知,水的沸点是 ℃。(4)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答案】(1)圈(2)水的质量较少(3)98(4)吸热但温度不变【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分析】 (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据此分析;(2)掌握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是否加盖、是否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等;(3)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4)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解答】 (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器材,小亮应当首先确定铁圈的高度;(2)A小组加热时间短,可能是A小组用的水的质量较少;(3)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即为水的沸点,故沸点为98℃;(4)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31.(2025七上·长兴月考)大雪过后,人们常在道路上撒大量的融雪剂以加快积雪融化。为了研究雪水中融雪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收集纯雪水(不含融雪剂的雪水)和融雪水(含有融雪剂的雪水)。②测定融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6%。③准备五个相同的培养皿,各铺上一层棉花,并标记为A、B、C、D、E。取20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五组,每组4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④用纯雪水和融雪水按下表比例配制溶液,并全部加入相应的培养皿中。⑤将各组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适时补充水分,4天后统计各组的种子萌发率。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纯雪水质量/克 20 17.5 15 10 02.16%的融雪水质量/克 0 5 10 20请回答:(1)本实验中种子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2)请将表中B组数据补充完整: 。(3)经过多次试验获得数据并统计如图,结合图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粒大饱满且大小相近(2)2.5(3)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大【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为保证对照实验变量的唯一性,实验中大豆种子要求大小相同、结构完整、籽粒饱满、胚是活着的、不处于休眠期等。(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加入每组的纯雪水和融雪水的总量是20g,据此计算可得B组数据。(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随着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的逐渐增大,种子的萌发率越来越低,据此总结得出结论。【解答】 (1)为保证对照实验变量的唯一性,实验中大豆种子的选择应该粒大饱满且大小相近。(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加入每组的纯雪水和融雪水的总量是20g,因此B组的数据应该是20-17.5=2.5(g)。(3)从图表可以看出,A组种子的萌发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而随着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的逐渐增大,种子的萌发率越来越低,这说明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大。32.(2025七上·长兴月考)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呢 某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进行操作。(1)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画线过程中需注意();A.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B.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C.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2)某山地地形如步骤④中的俯视模型,从 地(选填“甲”或“乙”)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3)为了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接下来的操作是用小刀将土豆自下而上 。(忽略材料不理想带来的干扰)【答案】(1)A(2)甲(3)沿“线”把水平切下的“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知识点】等高线地形模型【解析】【分析】 (1)在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中,横切模拟物的高度要一致,水平放置。(2)等高线稠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3)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要选好绘制的基线,按照垂直方向切开基线,在外围描绘轮廓,所画轮廓的线即为等高线。【解答】 (1)等高距是相临两条等高线的差,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所以每块的橡皮高度要相同,故A正确;图中记号笔水平放置画出的线是等高线,要在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等高线是水平面上的闭合曲线,不能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故C错误。.故选A。(2)某山地地形如步骤④中的俯视模型,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从甲地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3)为了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沿“线”水平切下“山体”,然后把“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或沿线切下,在白纸上绘外围轮廓,轮廓图形成的线即为等高线。33.(2025七上·长兴月考)利托那韦(化学式:C37H48N6O5S2,相对分子质量:720),是当前抗击新冠的首选药物。请回答:(1)利托那韦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2)计算120克利托那韦中碳元素的质量。(3)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剂量表”服用:体重 小于等于15kg 15~23kg 23~40kg 大于40kg每次用量 30mg 45mg 60mg 75mg假如患病儿童的体重是30kg,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利托那韦”2次,一个疗程5天,那么该患儿一个疗程共需服用 粒(每粒药片含“利托那韦”75mg)。【答案】(1)3:5(2)解:120克利托那韦中碳元素的质量:答:120克利托那韦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4g。(3)解:根据表格可知,儿童的体重30kg,则每次用量为60mg;一个疗程内的总用量:60mg×2×5=600mg;则一个疗程服用药品的粒数:600mg÷75mg/片=8粒。【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2)某元素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化合物的质量,据此解答;(3)首先用儿童的体重确定每次用量,在乘以一个疗程内的次数得到总用量,最后除以每粒药品的含量得到药品的粒数。【解答】 (1)根据化学式 C37H48N6O5S2 可知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为:(1×48):(16×5)=3:5。34.(2025七上·长兴月考)如图甲所示,体积为500cm3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和一个质量为158g的铁球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水时,容器和水的总质量与水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1)由图乙可知,该容器的质量为 克。(2)当容器盛满水时,容器和水的总质量是多少克 (3)在容器盛满水后,将铁球轻轻放入容器,铁球静止后停在容器底部,此时容器的总质量是多少克 (铁的密度为【答案】(1)100(2)解:容器内盛满水时,水的体积:V水'=500cm3,则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g/cm3×500cm3=500g,容器和水的总质量是:m总'=m容器+m水'=100g+500g=600g;(3)解:容器内盛满这种水后,再将铁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铁球沉入容器底,根据密度公式得,铁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等于铁球的体积,即,根据密度公式得,溢出液体的质量m溢=ρ液V溢=1g/cm3×20cm3=20g,此时容器、水和小球的总质量为:m总''=m容器+m水'+m球-m溢=100g+500g+158g-20g=738g。【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1)由图乙求出液体的体积与对应的质量,然后根据求出液体的密度;(2)利用体积公式求出容器的容积,即装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可求液体的总质量;(3)铁球沉入容器底,溢出水的体积等于小球的体积,据此利用密度公式可求溢出液体的质量;根据题意求出小球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小球的密度;再假设该球是实心的,利用密度公式求出铝的体积,与小球的实际体积比较即可判断该球是空心还是实心,并进一步求得空心部分体积。【解答】 (1)由乙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0时,容器的质量为m容器=100g。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华盛达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5月)第三次科学质量检测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华盛达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5月)第三次科学质量检测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