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黄河颂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 黄河颂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黄河谣·华夏魂
——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掌握基本诗歌鉴赏方法,但对抗战历史背景认知较浅,对"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概念理解模糊,需通过对比阅读强化。朗诵时容易注重形式而忽略情感层次,需进行专项指导。
2、教材定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家国情怀"主题。首篇作为《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具有音乐、文学双重价值。
二、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啊"字感叹句的朗诵技巧与情感表达,解析"摇篮""屏障""臂膀"三个核心意象的象征意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思维导图梳理黄河的多重象征意义,对比《我爱这土地》分析不同抒情方式的效果。
审美鉴赏与创造
将黄河的自然特征(汹涌澎湃)与民族品格(不屈不挠)建立审美关联,理解诗歌“借物抒怀”的创作逻辑 。
4、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家国担当,感悟新时代黄河精神的传承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啊"字感叹句的朗诵技巧与情感表达,解析"摇篮""屏障""臂膀"三个核心意象的象征意义。
难点:将黄河的自然特征(汹涌澎湃)与民族品格(不屈不挠)建立审美关联,理解诗歌“借物抒怀”的创作逻辑 。
四、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黄河文化宣传大使"选拔活动启动,需通过三关考验:金声玉振·朗诵力;字句生辉·解码力;薪火相传·传播力。
任务一:金声玉振·朗诵力
指导朗读
冼星海(xiǎn) 气魄(pò) 山巅(diān) 浊流(zhuó) 九曲连环(qū) 哺育(bǔ)
阶梯式诵读
一读:沉声慢诵,标注节奏和韵脚(节奏用/表示,韵脚标红)
二读:昂首立诵,圈画意象(用 标注地理意象, 标注精神意象)
三读:配乐合诵,体会韵律(《黄河钢琴协奏曲》为背景,小组比赛,满分30分)
维度 青铜级标准 青铜级 标准分数 王者级标准 王者级 标准分数
声音洪亮度 全班2/3同学听清 5分 走廊末端可辨字句 10分
情感饱和度 正确处理3处标点停顿 5分 赋予诗句新鲜个性解读 10分
仪态完成度 保持站立无小动作 5份 肢体动作符合作品意境 10分
任务二:字句生辉·解码力
学做批注,学习支架:
1.批注内容;
2.批注思路;
3.批注写法;
4.批注抒情方式。
学生活动
1.批注内容
课文标题是黄河颂,赞颂黄河是本文的主旨所在。那么作者赞颂了黄河的什么呢?
请选择歌词内容,配上一句解说词,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我们赞颂黄河,因为她……
示例1:我们歌颂黄河,她有一往无前的力量: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示例2:我们歌颂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歌颂黄河,她是我们民族的屏障;我们歌颂黄河,她有伟大坚强的精神。
2.批注思路
1.望黄河:赞颂黄河奔腾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
2.颂黄河:赞颂黄河哺育中华民族、保卫中华民族、激励中华民族。
3.学黄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2.批注写法
黄河以她英雄的气概,孕育了民族文化,筑起了民族屏障,滋养了民族精神。赞颂黄河精神,就是赞颂中华民族的精神。
那大家想一想:作者怎样把赞颂之情充分表达出来的?
请用这个句式说话:
作者这样歌颂黄河:……
提示:结合课文旁批,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从用词、修辞、人称等方面说出表达上的特点。
示例1:作者这样歌颂黄河,使用感彩鲜明的词语,如“英雄”“伟大”“坚强”“哺育”等,情感鲜明强烈地表达了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示例2:作者这样歌颂黄河,使用判断句、感叹句,语气坚定,语调高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情赞颂和向黄河精神学习的坚定决心。
示例3:作者这样歌颂黄河,使用第二人称,面对黄河直抒胸臆,情感更为直接、强烈,能使读者深受其炽热之情的感染。
示例4:作者这样歌颂黄河,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复等,生动地写出了黄河的形象特点,突出了对黄河的赞颂之情,并在结构上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4.批注抒情方式
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示例:《黄河颂》中运用了典型的直接抒情方式。
用感彩鲜明的词语、判断句、感叹句、修辞手法、第二人称等来抒发强烈的情感,属于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
示例:《观沧海》中运用了典型的间接抒情方式。
用想象、寓情于景(描写)、寓情于物(象征)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属于间接抒情。
5、批注语言
这篇课文既有歌曲的音韵美,又有诗歌的意境美,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一边通读,一边做评价式批注,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提示:可以从炼字、修辞、句式等角度进行欣赏评价。
示例一:炼字角度
1、望:表示向下看,有居高临下、登高望远之意,统领下文对黄河英雄气概的描写,同时为下文“颂”黄河蓄势。
2、掀:突出了黄河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
3、奔:突出了黄河奔腾汹涌的气势。
4、劈:渲染出黄河贯穿中原大地的宏伟气势。
5、泻:形象地表现了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示例二:修辞角度
1、结成九曲连环。(比喻,形象写出黄河蜿蜒曲折的特点。)
2、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形象写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
3、你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比喻,把黄河比作“巨人”“屏障”,形象写出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
4、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拟人,形象写出黄河流域宽广,造福人生,激励着中华民族。)
5、啊,朋友!(呼告,直接称读者为“朋友”,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人倍感亲切,也使感情抒发更加直接、强烈。)
6、我们祖国的优秀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呼告,表达了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精神的坚强决心。)
示例三:句式角度
1.啊!黄河!
(运用反复、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与赞美。同时,把诗歌主体部分自然分为三个部分,从哺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来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作用,由实到虚,逐步深入,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增强了抒情性。)
句式上,以短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整齐、气势强劲。隔两三句押韵,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附:《黄河颂》批注解码力评分量表(请学生记分员计分)
评分维度 评分标准 权重 评分等级(0-5分) 得分
批注内容
(10分) ①准确选取歌词内容,配套解说词句式完整
②解说词能深入挖掘黄河特质(如英雄气魄/文化源头)
③引用原句贴切,不脱离文本主旨 10分 每题2分+综合3分
批注思路
(10分) ①按"望-颂-学"层次递进分解
②逻辑链条清晰(地理→精神→传承)
③能建立意象间勾连示例(如"劈→屏障→榜样"联系) 10分 每题3分+综合1分
批注写法
(10分) ①从4个角度分析(用词/修辞/句式/人称)
②每类手法需有2处具体举证(如找出所有感叹句)
③发现句式特征(如咏叹调结构重复规律) 10分 每题3分+综合1分
抒情方式
(10分) ①明确判定直接抒情为主(总分6分)
②能举出1例间接抒情细节(如激流象征民魂,得2分)
③对比其他诗词案例(如对比《沁园春·雪》得2分) 10分 6+2+2
批注语言
(10分) ①完成至少3类分析(炼字/修辞/句式必选)
②每类赏析有创意见解(如发现"泻"字拟声效果)
③专业术语运用准确(如判定"呼告"手法) 10分 每题3分+综合1分
任务三:薪火相传·传播力
活动1:黄河基因图谱速写
从课文中提取3组核心意象,仿照示例制作“精神基因卡”。
【基因片段:铁臂】
原生形态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黄河颂》原句)
历史解码 1939年钢铁工业象征抗战力量
现代变异 5G基站如新铁臂覆盖华夏
活动2:直播脚本撰写
要求围绕《黄河颂》,设计3分钟宣传黄河文化的直播内容框架:
【主播人设】新时代黄河文化推介官
【场景预设】站在郑州黄河文化公园
【脚本要点】
① 1处引用原诗金句(如“伟大坚强”)的弹幕互动设计
② 2种新老精神符号对接(如将“九曲连环”对应“北斗导航系统的卫星轨迹”)
附:"薪火相传·传播力"活动评价量表(20分)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1. 核心意象与历史解析 7分
正确提取课文意象(原句) 3分
结合背景解析精神内涵 4分
2. 新旧符号创意转化 7分
新老符号对接(2组) 4分
现代应用创新性 3分
3. 金句互动与结构设计 6分
引用原诗金句+互动设计 3分
直播结构完整流畅 3分
分层作业设计
类型 基础型 提升型
内容 批注三组直接抒情句 改写两段间接抒情诗节
形式 纸质作业+朗读录音 纸质作业
六、板书设计
黄河颂
/ | \
自然魂 文化根 精神脉
惊涛澎湃 五千岁月 伟大坚强
浊流宛转 英雄故事 民族屏障
七、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