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件(64张,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 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件(64张,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 第二册

资源简介

(共64张PPT)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考察,了解该村多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发生的巨大变化。
浙江安吉余村风光示意图
1、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吗?
2、例举我国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制定的国家发展战略?
课堂导入
学习
目标
课标要求
人教版
课程标准解读
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 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1.结合实例,了解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2.结合实例,说明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
3.结合实例,说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措施。
目录
01 建设主体功能区
02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03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04 维护海洋权益
建设主体功能区

建设主题功能区
1
(1)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农业产品—徐闻菠萝农业区
工业产品-兰州石化工业区
生态产品-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
(2)建设主体功能区的目的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转向
建设主题功能区
1
早年的余村盲目追求经济增长
现在的余村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3)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
一般来说在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会综合考虑……
建设主题功能区
1
②自然资源的丰富度
③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④经济发展水平
①土地适宜开发程度
我国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图
我国地形特征比例
建设主题功能区
1
背景——①适宜开发的土地少
集约利用土地,
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我国山地多,平原少,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少;
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
以水资源为例: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少且分布很不均匀水资源短缺区域不利于大规模开发过度开发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土地退化、草场退化等)
建设主题功能区
1
背景——②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自然资源 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人均资源占有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土地 3 <1/2
矿产 3 <1/2
耕地 4 2/5
径流量 6 1/4
森林 5 1/3
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我国不宜通过大规模扩展面积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提高已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效率,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建设主题功能区
1
背景——③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的55%,其中极度脆弱区占9.7%,重度脆弱区占19.8%,中度脆弱区占25.5%。
广 西 河 池 地 区 的 石 漠 化
建设主题功能区
1
背景——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值 48.6 36.3 31.7 33.3
人均可支配收入 41239 27152 25416 28266
我国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我国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建设主题功能区
1
(4)主体功能区的分类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为①优化开发区域②重点开发区域③限制开发区域④禁止开发区域。
这里的“开发”特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主要特点: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强。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经接近饱和。
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
中国主体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建设主题功能区
1
分类——①优化开发区域
分布区域:主要包括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中国主体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主要特点:具有一定经济基础,人口较为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开发基础较弱,但未来开发潜力较大。
发展方向: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
分布区域: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哈长地区、东陇海地区….
建设主题功能区
1
分类——②重点开发区域
中国主体功能区分布示意
(三)主体功能的类型
建设主题功能区
1
分类——③限制开发区域
主要特点:农产品主产区首要任务是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脆弱,该区域必须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
分布区域:包括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我国有七大农产品主产区,负责生产不同的农产品。
农产品主产区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尽管也适宜开发,但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该区域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
两屏三带:是我国构筑的生态安全战略,是指
①"青藏高原生态屏障"
②"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
③"东北森林带"、
④"北方防沙带"
⑤"南方丘陵山地带",
保护和修复环境是该区域的首要任务。
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 示意图
建设主题功能区
1
分类——③限制开发区域
中国主体功能区分布示意
建设主题功能区
1
分类——④禁止开发区域
中国主体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主要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
分布区域:散布在上述三类开发区域之中。
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明确一定区域的主体功能,并不排斥该区域发挥其他功能。
建设主题功能区
1
(5)主体功能区的联系
各类主体功能区之间要分工协作、相互促进,以最终实现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区域协调发展。
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示意图
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如
①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
长江经济带的范围示意图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
(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
中国铁路网示意图
水运:“黄金水道”长江,江海联运
铁路:京沪、京广、京九线等。
公路:完善的高速公路网
航空:浦东机场等众多航空港。
①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长江经济带以长江为轴线,将东部与西部联系起来,是承东启西的纽带;南北铁路干线配合高速公路网,接南济北。统筹发展各类运输方式,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通道建设,增强了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力。
②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图18 长江流域煤、铁资源及工业基地分布示意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
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资源。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
③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
不仅是重要的农业区,还是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等工业基地构成东西向“工业走廊”。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⑤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图5.21 长江经济带的范围示意
①区域内城市密集,上海、武汉、重庆为区域内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
②科教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③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较大,市场广阔。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
观看”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成效“
①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加强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
(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成效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示意图
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部分景观图
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统筹建设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
(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成效
②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长江铁路桥的建设图
长江水运码头图
③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
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増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
(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成效
武汉城市景观图
武汉城市景观图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初中知识链接:中国的海洋
知识回顾: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读图找出中国濒临的海洋,主要海峡和内海。
1
2
3
4
渤海:中国最北的近海,是中国的内海
黄海:位于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
东海:行政区跨苏沪浙闵台粤等省
南海: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
观看”我国的蓝色经济空间“
图5.23中国的主要海洋资源分布
①海洋不仅美丽,而且富饶,有人称海洋为“能量的源泉”“未来的粮仓”
②在陆地资源开发程度接近饱和的今天,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
(1)为什么要开发海洋?
①海域辽阔
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
中国领海(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度约1.8万千米。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6500多个,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
中国地图(全图)示意图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
(2)我国的海洋国情
②受气候影响明显
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冬季海面有结冰。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示意图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
(2)我国的海洋国情
③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
(2)我国的海洋国情
油气资源和金属矿物储量较多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渔场面积广
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
④海洋灾害种类多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
(2)我国的海洋国情
风 暴 潮
海 冰
海 水 入 侵
⑤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
(2)我国的海洋国情
入海河口
珊 瑚 礁
红 树 林
⑥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海洋污染蔓延的势头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总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
(2)我国的海洋国情
海洋的哭泣——珊瑚礁白化
海洋的哭泣——石油的泄漏
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发展海洋经济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维护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基本原则
立足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格局
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
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
(3)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举措
维护海洋权益

观看”中国,不止960万平方里的国土“
海洋权益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
图39 有关海洋权益的几个概念
维护海洋权益
4
(1)海洋权益的概念
图39 有关海洋权益的几个概念
维护海洋权益
4
(2)海洋权益的范围
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①内水、②领海、③毗连区、④专属经济区
⑤大陆架海床和底土。
大陆架
范围: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
权益:与陆地领土的地位相同,享有完全的排他性主权
维护海洋权益
4
①内 水
大陆架


范围: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
权益:享有主权及其领海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外国船舶享有无害通过权【领海】
维护海洋权益
4
②领海
大陆架


范围: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不超过12海里。
权益:具有防止和惩治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等法律和规章事项的管制权【毗邻区】
维护海洋权益
4
③毗连区
大陆架


范围:在领海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权益:沿海国享有勘探、开发、养护、管理等权利和从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等管辖权。所有国家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等自由,但不得从事危害沿海国主权和安全的活动【专属经济区】
维护海洋权益
4
④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


范围:若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若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应超过350海里。
权益:与专属经济区相同
维护海洋权益
4
⑤大陆架
大陆架


公海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对所有国家开放,任何国家不得将公海的任何部分置于其主权之下,因此内陆国家也有开发海洋资源的权利。对于公海上的海盗行为、走私毒品等罪行,各国也都可依法行使管辖权。
维护海洋权益
4
⑤大陆架
大陆架


维护海洋权益
4
内水 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
领海 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况下则为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
毗连区 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不超过12海里
专属经济区 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大陆架 大陆架的外部界限,若其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若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应超过350海里
公海 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2)海洋权益的范围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海岛11000余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领海面积37万平方千米,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台湾岛
海南岛
舟山群岛
维护海洋权益
4
(2)海洋权益的范围
1、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对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2012年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把永兴岛作为市政府驻地,便于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维护海洋权益
4
(3)我国的海洋权益举例
钓鱼岛
钓鱼岛,是中国东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岛,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2012年9月10日起,中国政府部门对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
2、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①历史角度
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图47 钓鱼岛地理位置示意
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总面积约5.69平方千米,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礁组成。
维护海洋权益
4
(3)我国的海洋权益举例
②地质角度
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与琉球群岛以冲绳海槽隔开。
因此,钓鱼岛既不是无主岛,也不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而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图48 钓鱼岛地质示意
2、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维护海洋权益
4
(3)我国的海洋权益举例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
3.5
3、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主张和意义
维护海洋权益提供了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而且能够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海上安全秩序。
维护海洋权益
4
(3)我国的海洋权益举例
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与相关国家通过双边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知识拓展:主权国家享有的海洋权
位置 主权国家享有的海洋权益
领海 沿海国对其拥有主权,外国船只享有无害通过权,未经允许任何国家或个人不得开发利用领海中的自然资源和海洋空间。
毗连区 沿海国享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专属经济区 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的自然资源享有勘探、开发、养护、管理、科研等主权权利和其他管辖权,他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海上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权利。
大陆架 沿海国对大陆架的资源享有勘探、开发的专属权,他国享有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
公海 公海不受任何国家权力支配,各国均可使用
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基于我国的海洋国情,应( )
①坚持公平分担保护海洋的责任和义务 ②参与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的勘探开发 ③积极发展远洋捕捞业,最大限度地争夺海洋渔业资源 ④尊重除内陆国之外的世界各国合法利用海洋的权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我国虽然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我们又主张对南沙群岛附近的石油资源“共同开发”,这反映了我国( )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友好协商、公平合理解决国际争端 C.公平分享海洋利益,合作开发海洋资源 D.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A
C
课堂练习
思考分析: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材料: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明朝初期,郑和率领浩大船队七下西洋,将中华文化和发明创造送给友邦。到了近代,封建王朝固步自封,实施海禁,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发展海洋事业,泱泱大国逐渐沦落为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惨痛的历史教训,一直激励着仁人志士奋发图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蓝色国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利用。
(1)海洋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对此谈一谈你的看法?
海洋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以及渔业资源等。这些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古至今,海上贸易和运输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海洋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海洋权益的维护则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材料: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经济区,是推进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的示范区。规划范围包括山东沿海六市两县,海域面积 15.95 万千米 2,陆域面积 6.4 万千米 2。2011 年 1 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青岛市为龙头,依托海洋资源,以海洋产业为支撑,开发海洋科技,抓紧培育国际竞争力,创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近几年来,经济区有了长足发展,海洋产业产值大幅度上升,现已成为山东经济新的增长点。
思考分析: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2)阅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材料,读图分析山东省如何去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格局
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
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