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病句辨析专题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病句辨析专题 学案

资源简介

中考复习|病句辨析专题|
病句就像是一个病人,我们就是医生,看病时需要先了解病人的病症,再确定病人是什么病,最后帮病人开出药方。因此,每一次在指导学生修改病句时,一定要教会学生“三明”:一明确病症、二明病名、三明修改方法,而不是简单指导修改;同时要注意有的病句中隐含着多处病情,要综合“开方”。学生只有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以后面对病句时才能得心应手,药到病除!切忌一知半解!
以下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将病句分为六大类,将每一大类再进行细分,并结合相关的例句,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析,一看就懂!
一、语序不当
二、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或多余
四、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五、语意不明(表达歧义)
六、不合逻辑
认真看完本文,以后对病句一眼就通!!!
适用于中学部编版以及其他版本教材!!
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全文没有一句废话!
一、语序不当
1、递进关系颠倒:说话要由小范围到大范围,由浅层次到深层次
(关键提示词:“不仅……而且……”等等)
(修改方法:将前后内容颠倒过来即可)
病句1:中关贸易战的停战,不仅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而且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
修改1:中关贸易战的停战,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分析:说话时要由浅层次讲到深层次,先讲贸易战对中美经济的影响,再上升到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病句2:他的成绩不仅在学校很突出,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修改2:他的成绩不仅在班里也名列前茅,而且在学校很突出。
解析:讲话要由小范围讲到大范围,先班里,再学校。
2、多个并列动词颠倒
(关键提示词:1推出、建设、完善;2“和、且、并”,如:继承和发扬;3句子中连续出现多个顿号)
(修改方法:仔细琢磨每个动词的发展先后顺序,将位置调整过来即可)
病句1: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修改1: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生根、开花、结果。
解析:根据常识,植物生长应该是先生根、再开花、最后结果。
病句1: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中学生要发扬和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修改1: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中学生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解析:继承是“承接、秉承”的意思,要先接到光荣传统,才能继续把它发扬壮大。前后是递进关系。
二、搭配不当
1、关联词搭配不当
(关键提示词:各种关系的关联词)
(修改方法:要绝对明晰每一个关联词所表示的关系,不可混淆)
病句1:我们中学生只有缺乏格物致知的精神,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
修改1:我们中学生只要缺乏格物致知的精神,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
解析:“只要就”和“只有才是”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表示足够条件(在形式逻辑中称充分条件),即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但并不排除在别的条件下也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只有…才”表示必备条件,即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的那个分句指出的结果,但有了所说的条件,也不一定能产生所说的结果,还要看是否具备其他的条件。
3、动宾搭配不当
(关键提示词:句子中出现的动词,如:响应……的号召)
(修改方法:找出句子的动词和动词后面的名词)
病句1: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修改1: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树立环保意识。
解析:“了解、学习”是动词,可以和“环保知识”搭配,却不能直接和“环保意识”搭配,“环保意识”一般用“增强”“树立”等动词与之搭配。
4、成语使用不当
(关键提示词:句子中的成语、四字词、高级双音节词语)
(修改方法:明晰句子中成语的本义和形容义)
病句1:登高远望,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修改1:登高远望,看到高山大川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解析:沧海桑田:指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不能用来形容景色。
5、主宾搭配不当
(修改方法:确定句子中的主谓宾)
病句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将成为发达的国家。
修改1: 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将成为发达的国家产业。
解析:句子的主语是“工业和农业”,宾语是“国家”,“工业和农业”是行业范畴,而“国家”是政治地理实体,主宾意义不匹配,不能说“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
病句2: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修改2: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解析:句子的主语是“石碑上的刻文”,宾语是“集中场所”,“石碑上的刻文”是文字,而“集中场所”是一个环境,主宾意义不匹配。
三、成分残缺或多余
(一)成分残缺:
1、缺宾语
(关键提示词:动词+定语,如:“养成……的习惯”)
(修改方法:找出句子中的动词,尝试朗读句子,找语感)
病句1: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天津的城市特色。
修改1: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的习惯,让书香满城成为天津的城市特色。
解析:宾语残缺,在“名著”后加上“的习惯”作为宾语。
病句2:《水浒》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修改2:《水浒》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过程。
解析:宾语残缺,在句尾加上“的过程”作为宾语。
2、缺主语
(关键提示词:状语或介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如:“通过……”“在……中”)
(修改方法:找出关键提示词,确定句子的主谓宾,明确句子的成分)
病句1: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修改1: 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解析:“在......过程中”是状语,“使”动词放句首,句子缺主语,直接去掉“使”,主语是“我”。
病句2: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修改2: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解析:“通过”是介词,介词短语放句首作状语,“使”动词放句首,句子缺主语。直接去掉“使”,主语是“我”。
(二)成分多余:
1、词义重复
(关键提示词:“将近……左右”“大概……左右”“一直……始终”等意思相近的词语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
(修改方法:直接去掉任意一个词)
病句1: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修改1: 父母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解析:“溺爱”是“过分宠爱”的意思,含有“过分”的意思在里面,跟其那面的“过于”重复。
病句2:央视女记者非亚(真名刘薇)在试图和另外一名男子救助车祸中被困人员时,不幸被后面驶来的车撞倒身亡。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值得可歌可泣。
修改2:央视女记者非亚(真名刘薇)在试图和另外一名男子救助车祸中被困人员时,不幸被后面驶来的车撞倒身亡。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可歌可泣。
解析:“可歌可泣是“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的意思”,含有“值得”的意思在里面,跟前面的“值得”重复。
2、词义相反
(关键提示词:“至少……以上、超过……左右”等意思相反的词语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
(修改方法:根据句意,直接去掉任意一个词)
病句1: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
修改1: 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在六千万元以上。
解析:“至少”和“以上”是相反意思的词语,同时出现在句子中导致前后矛盾,删掉其一。
病句2:今年春天,超过30天左右的阴雨天气一直困扰着长沙市民。
修改2:今年春天,超过30天的阴雨天气一直困扰着长沙市民。
解析:“超过”和“左右”是相反意思的词语,同时出现在句子中导致前后矛盾,删掉其一。
3、否定多余
(关键提示词:防止,不再,不可,避免,以免,切忌,没有,时时刻刻都或无时无刻不……)
(修改方法:明确句意的正确表达,直接去掉任意一个否定词)
病句1: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不受俗务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修改1: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俗务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解析:“以免”是否定词,表示“不要”,和后面的“不”构成双重否定句式,表示肯定意思,和语境自相矛盾。删掉“以免”或者“不”。
病句2:不可否认网络通信技术没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修改2:不可否认网络通信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解析:“不可否认”双重否定句式,表示肯定意义,和后面的“没有”组合起来,整个句子表否定意义,与事实不符。删掉“没有”。
四、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1、举棋不定
(关键提示词:“是因为……的缘故” )
(修改方法:直接留下一个结构)
病句1:央视《朗读者》节日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修改1: 央视《朗读者》节日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
解析:“是因为”和“......的缘故”是两个不同的结构,句子中只能有其中之一。删掉任意一个都可以。
病句2: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二十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十二名优秀选手组成的。
修改2: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从二十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十二名优秀选手组成的。
解析:“由......组成”和“从.......中挑选出”是两个不同结构组合,各自独立使用。
五、语意不明(表达歧义)
(修改方法:修改后的句子只有一种意思)
病句1:我们应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修改1: 我们应利用人类一切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解析:没有“一切人类”的说法,只有“人类的一切成果”。语意不明。
病句2:这次外出,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小明和小刚在比赛跳绳,结果他赢了。
修改2:这次外出,我一定说服老师,让我和你一起去。小明和小刚在比赛跳绳,结果小明赢了。
解析:“他”不知道指的是小明还是小刚。
六、不合逻辑
两面对一面
(关键提示词:能否,是否,成功与失败……)
(修改方法:逗号的前后必须同时出现两面或一面)
病句1:我国第二艘航母能否早日加入海军编队,取决于科研人员和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
修改1: 我国第二艘航母能早日加入海军编队,取决于科研人员和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
解析:“能否”表示两种可能性,而后面的“共同努力”则是一种肯定的行为,两者之间在逻辑上不匹配。应该将“能否”改为“能够”,使句子前后表达一致。
病句2: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是否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关键在于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修改2: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是否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关键在于是否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解析:“能否”表示两种可能性,必须同时出现在每一个小分句中,使得句子前后表达一致,否则会存在逻辑上不匹配。
可领取电子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