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升初模拟试卷二(试卷)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得分一、请根据要求完成1~6题。(10分)作为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xí guàn)。到了高年级,要参与家居清洁、收纳整理、制作简单的家常餐等,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家庭(zé rèn)感;要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绿化美化等,增强公共服务意识;要懂得生活用品、食品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意识。劳动,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成长的(jiē tī),具有重要的(yì yì)。劳动点燃希望,劳动成就梦想,让我们用劳动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吧!1.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按顺序在下面的方格里写出词语,力求把汉字写美观。(5分)2.选出文段中“燃”字第九笔书写正确的一项,将序号用“√”标出。(1分)3.文段中的“章”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1分)4.选出文段中“成就”一词的正确解释,将序号用“√”标出。(1分)A.成功 B.完成 C.成绩 D.成果5.下面词语中的“树”字,与“树立”中的“树”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将序号用“√”标出。(1分)A.树大根深 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C.独树一帜 D.火树银花6.下面句子中的“简单”一词,与文段中的“简单”一词意思不相同的是哪一项 将序号用“√”标出。(1分)A.小刚对小丽简单地说了几句话就走了。B.这台微波炉操作简单,很容易学会。C.这部小说篇幅虽短,但情节并不简单。D.李队长主意多,有魄力,可真不简单。二、请根据要求完成7~9题。(6分)7.下面每一行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将序号用“√”标出。(4分)(1)A.间断(jiān) B.寂寞(jì) C.偶然(ǒu) D.觉察(chá)(2)A.不禁(jīn) B.处境(chù) C.拨弄(nòng) D.尖锐(ruì)(3)A.剥削(xuē) B.领域(yù) C.分外(fēn) D.丑恶(è)(4)A.徘徊(huí) B.敏感(mǐn) C.解释(shì) D.幼稚(yòu)8.选出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将序号用“√”标出。(1分)A.截然 沸滕 奈何 倾覆B.通宵 确乎 空虚 沉郁C.严俊 彻底 制度 局势D.洪亮 蚯蚓 蟋蟀 慌凉9.选出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将序号用“√”标出。(1分)A.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引,拉。B.中庭地白树栖鸦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C.何当金络脑 何当:什么时候。D.纤纤擢素手 素:本来的,原有的。三、积累与运用(共16分)10.根据提示,分别选出最符合情境的诗句,把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3分)古时候,在不同的节日里,文人墨客常会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寒食节到,看着满城柳絮飞舞,诗人不禁写道:“ ”中秋之夜,望月怀人,诗人借“ ”表达了自己的深切思念。七夕节至,诗人仰望星空,联想到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进而发出感慨:“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11.默写古诗《竹石》。(4分), 。, 。12.班级主题壁报“创新与发展”中要引用一句经典名句,用“√”标出下面选项中最贴切的一项。(1分)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C.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D.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13.根据对话情境,从下面名言中分别选择恰当的,把序号填写在横线上。(2分)小蕊:民间流传的俗语中,藏着许多读书的智慧。比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就在劝诫我们不能等到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小盈: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在读书的时候,好好下一番功夫,仔细体会每一个字的深意,正所谓“ ”。小沫:是啊,“ ”,我们读书还要持之以恒啊!A.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14、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他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根据赵孟 书法的特点,从下面作品中选出他的作品,将序号用“√”标出。(1分)15.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我们深深为李大钊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伟岸形象所折服。下面哪两句诗最能体现课文中李大钊的品格与志向 将序号用“√”标出。(1分)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16.读名著时,我们可以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请结合你的课外阅读,仿照例子,写一写。(提示:所写内容不能与例子中的人物特点、情节相同)(2分)人物 特点 情节汤姆·索亚 聪明又调皮 波莉姨妈罚他刷栅栏,他就对别人说这是件很好玩儿的事情,让其他孩子抢着为他刷栅栏。17.本学期,我们阅读了不少世界名著。班级要以“世界名著读书方法大家谈”为主题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先听听同学们的分享,再结合你阅读某部世界名著的经历,和大家一起交流你用过的其他的读书方法吧!(2分)四、阅读(共38分)(一)在本次主题教育活动中,同学们阅读了《荔枝》一文,感受到了普通人的美德。按要求完成第18~24题。(21分)荔 枝①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站在荔枝摊儿前,脚挪不动步。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我还是咬了咬牙掏出钱买了一斤。那时,我刚在郊区当上了中学老师,衣袋里正有当月42元多的工资,就鼓起了几分胆气.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②回到家,还没容我从书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wān)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晶莹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路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者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这样一辈子过来了。不知怎么搞的,我一时竟不敢掏出荔枝, 。③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地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也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是发财了吗 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信咱们尝尝鲜 ”母亲听了又高兴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 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 ”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④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地把沙果端走,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⑤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虽然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她总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儿的荔枝留给我吃。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母亲去世。⑥母亲去世前是夏天,正赶上荔枝刚上市,我赶紧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很远的路,累得小脸儿汗津津的。是啊,它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路,才和我们久别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我为她买到了水灵灵的荔枝。如果荔枝晚几天上市,我迟几天才买,那该是何等的遗憾,会让我产生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⑦其实,我错了,我忽略了身旁“小馋猫”的存在。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她心爱的馋嘴小孙子吃了。⑧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作者:肖复兴。选文有改动)18.联系上下文,第①段中“我还是咬了咬牙掏出钱”的原因是什么 用“√”标出最准确一项的序号。(2分)A.荔枝是一种来自南国的时令水果。B.荔枝太贵了,但还是很想让母亲尝鲜。C.虽然挣了不算少的工资,可荔枝很贵。D.“我”到28岁还没有吃过荔枝。19.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选出第②段“母亲买的处理水果”中“处理”的意思,将序号用“√”标出。(1分)A.加工过的 B.减价的 C.安排好的 D.洗干净的20.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第②段的横线上补充上最恰当的内容。(1分)21.第③段中,“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是因为 。“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是因为 。(6分)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第⑤~⑦段的主要内容。(3分)23.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这种情感的 (4分)24.结合短文内容,从两个角度写出母亲给你留下的印象,并分别写出理由。(4分)(二)同学们在准备展板的过程中,查阅了一项传统体育活动的相关材料。按要求完成第25~30题。(17分)【材料一】踢毽子又称毽球运动,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有人认为,踢毽子的起源与古代的蹴鞠(cù jū)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鞠指古代的一种球)。随着时间的推移,蹴鞠逐渐演变成了踢毽子。传统的毽子大多由鹅毛、公鸡毛制成,这便是今日最常见的毽子的雏形。历史朝代 发展情况 相关事件汉代 已经出现 由于女子力气小,便在鞠上系绳去踢,形成了“系线之鞠”。南北朝时期 开始盛行 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巧妙地踢毽子了。唐宋时期 更加风行,技巧更高超 《事物纪原》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五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各色,亦蹴鞠之遗事也。明清时期 更为普及, 技艺大为长进 清朝末期,踢毽子发展至鼎盛时期,参与的民众遍布各个阶层,人数甚是庞大。他们不但将其作为保持身体健康的法宝,还把它与传统的放风筝、书画等活动等同待之。至今,踢毽子仍然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其历史悠久、老少皆宜的特点使其成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项活动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能够活动筋骨,增强体质,在踢毽子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不同姿态也给人以美的享受。【材料二】毽子的基本踢法主要有四种:盘踢、磕踢、拐踢和绷踢。盘踢需要一腿站立支撑,另一腿屈膝外展,向内向上摆小腿,用踝(huái)关节内侧踢毽。等毽子落到膝盖以下的位置时,抬脚再次踢起。盘踢时,可以单脚持续踢,也可以双脚轮流踢。磕踢时,先用手抛起毽子,然后提起大腿用膝关节将毽子磕起。磕踢时要注意微收腹、稍挺胸,小腿自然下垂,大腿不要外张或里扣,做到脚形不勾也不绷。磕踢特别适用于毽子下落时距离身体很近的情况,是盘踢的有益补充。在四种基本踢法中,有一种可以照顾到身体外侧和斜后方的一定范围,这种踢法就是拐踢。拐踢时大腿要放松,小腿发力向身体后斜上方摆动,足内侧平行于地面,大腿向内扣,用踝关节外侧踢。还有一种踢法叫绷踢。绷踢时,大腿要向前抬起,上身略微前倾,小腿向前摆动,靇(kuān)关节和膝关节都要放松,踝关节要发力。在踢击的一刹那,毽子会被猛然用力的踝关节一绷而起。这种踢法能够救起即将落地的毽子。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人们还结合以上四种基本踢法,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花样踢法,包括接落、绕转、穿插、跳踢、头顶等,使踢毽子成为一种优美的技巧运动。不仅如此,各种花样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演变,产生了层出不穷的变化。在花样踢法中,毽子随着踢毽者的脚、腿上下翻飞,左右飞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从而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材料三】踢毽子能够提高身体协调能力。踢毽子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毽子不落地并完成各种花式踢法,需要手、脚、肩、肘(zhǒu)等部位的协同工作。经常踢毽子,可以强化身体的协调性。踢毽子能够提高心肺功能。踢毽子时,腰胯(kuà)及下肢的肌肉群会进行收缩运动,这会促使心跳加快,呼吸加深,从而扩大肺活量并增强心肌力量。这样的运动不仅使心脏跳动更加有力,还能加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踢毽子能够放松身心。它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身体和心理的压力。踢毽子对于腰部和腿部有舒筋活血的作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休闲活动。【材料四】2024年5月18日上午,第七届京津冀毽友联谊大会在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馆火热举行。在一首首优美的乐曲声中,毽子仿佛一群白鸥在馆内上下翻飞。其间,叫好声和掌声不断交织,热闹非凡。毽友联谊大会活动在形式上继续采用展演的方式,不设评委,也不打分。在现场乐队的伴奏下,各代表队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技,后跳打、剪刀腿、双侧缠绕……形式新颖,非常具有观赏性。小小的毽子被民间高手们踢得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每当毽子险些落地的刹那间,总有技艺高超的选手敏捷地冲上去力挽狂澜,把毽子瞬间救起。时不时出现的精彩场面扣人心弦,选手和观众的叫好声响彻云霄。25.结合材料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4分)(1)距今为止,踢毽子已经有整整两千年的历史了。 ( )(2)踢毽子能够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心肺功能,放松身心。 ( )(3)踢毽子只有盘踢、磕踢、拐踢、绷踢四种方法。 ( )(4)建友联谊大会活动在形式上首次采用了展演的方式。 ( )26.“传统的毽子大多由鹅毛、公鸡毛制成”一句中的“大多”一词能去掉吗 为什么 (3分)材料一中“《事物纪原》记载:……三五成群走踢……”,请你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走”字的意思,推测出“走踢”的意思: 。(1分)28.结合材料二,将踢法与相应的图片连线。(2分)29.材料四中“选手和观众的叫好声响彻云霄”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请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2分)饿 硬 漫长选择的词语:仿写句子:30.六年级要举办踢毽子比赛。为了让同学们对这项运动有更多地了解,需要设计一块展板。请按下面要求完成展板的设计。(5分)(1)请你先为展板设计一个题目。(2)再结合材料一至材料四中至少两则材料,为展板设计两个版块的内容:①为每个版块拟定一个小标题。②结合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将两个版块中要展示的内容分条写下来。(每个版块至少写两条)题目:小标题: 小标题:内 容: 内 容:五、习作(共30分)31.从下面内容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30分)内容一:《荔枝》这篇短文记叙了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请你选择生活中一件打动自己的事写下来。自拟题目,重点内容要具体,写出真实的情感体验。内容二:三十年后,你又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母校。此时的校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是高科技的设施和奇妙的景象。你会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人,又会遇到哪些新奇的事呢 请自拟题目,展开合理想象,完成一篇作文,表达出你对未来校园的展望与期待。参考答案一、1.习惯 责任 阶梯 意义2.A√3.音4. B√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成就”的意思为:①事业上的成绩;②完成(多指事业)。联系语境可知,“劳动成就梦想”是说劳动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梦想,因此“成就”在句中的意思是“完成”。故本题选B。5. C√6. D√ 【解析】考查对词义的理解能力。文段中的“简单”和A、B、C三项中的“简单”意思相同,都表示“结构单纯;容易理解、使用或处理”;D项中“简单”的意思是“(经历、能力等)平凡”。故本题选D。二、7.(1)A√ (2)B√ (3)C√ (4)A√B√9. D√ 【解析】考查对古诗文中字词意思的掌握能力。D项中,加点字“素”的意思是“白皙”,解释有误。故本题选D。三、10. C B A11.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12. B√13. DA14. B√15.C√【解析】考查对人物形象和诗句的理解能力。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向我们展现了李大钊面对残酷的折磨坚贞不屈,为理想献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C项诗句中,诗人借石灰石表明自己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看成平常、轻松的事,表达了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最能体现李大钊的品格与志向。故本题选C。16.【示例】鲁滨逊 动手能力强 他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利用树木等物品在荒岛上建造了一个安全的住所,用竹子制作了捕鱼的器具,甚至还造了一艘船来探索周围的海域。17.【示例】我在阅读《骑鹅旅行记》时,读到尼尔斯从斯密尔手中解救大雁的情节时,很敬佩尼尔斯的勇敢,于是圈画出相关内容,并在页面的空白处写下了自己的感触。(一)18. B√ 【解析】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我还是咬了咬牙掏出钱“在第①段,联系上下文中的“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可知,“我”想让母亲尝鲜,所以“咬了咬牙掏出钱”买了昂贵的荔枝。故本题选B。19. B√20.【示例】生怕母亲说我花钱大手大脚,毕竟荔枝要比沙果贵得多【解析】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补写能力。从上文中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以及“居家过日子,老人就这样一辈子过来了”可以看出,母亲十分节俭。由此可以猜测,“我一时竟不敢掏出荔枝”是因为害怕一向节俭的母亲知道“我”买昂贵的荔枝后说“我”花钱大手大脚。据此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即可。21.“我”理解母亲,明白她的心理 母亲第一次吃到好吃的荔枝,并且“我”的孝顺也令母亲开心22.“我”每年夏天都要给母亲买荔枝吃,但母亲总把大个儿的荔枝留给“我”。母亲离世前,“我”给母亲买了新鲜的荔枝,后来才知道母亲舍不得吃荔枝,都给小孙子吃了。23.表现了“我”希望让母亲在临终前吃上新鲜荔枝的急切心情。作者是通过把情感融入具体事物中的方法来表现这种情感的。24.【示例】①生活节俭。母亲买长着疤、烂了皮的处理水果。②疼爱孩子。母亲舍不得吃荔枝,把大个儿的留给“我”,还把荔枝留给小孙子吃。(二)25.(1)×(2)√ (3)× (4)×26.不能去掉。“大多”的意思是“大部分,大多数”。句中的“大多”说明了传统毽子大部分是由鹅毛、公鸡毛制成的,但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大多”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27.边跑边踢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根据学过的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诸儿竞走取之”一句中“走”的意思是“跑”可推测,“走踢”的意思是“边跑边踢”。28.盘踢——图四 磕踢——图一拐踢——图二 绷踢——图三【解析】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毽子的踢法和动作描述主要集中在材料二。由材料二中的“盘踢需要一腿站立支撑,另一腿屈膝外展,向内向上摆小腿,用踝关节内侧踢毽”“磕踢时,先用手抛起毽子,然后提起大腿用膝关节将毽子磕起”“拐踢时大腿要放松,小腿发力向身体后斜上方摆动,足内侧平行于地面,大腿向内扣,用踝关节外侧踢”“绷踢时,大腿要向前抬起,上身略微前倾,小腿向前摆动”可知,盘踢应与图四相连,磕踢应与图一相连,拐踢应与图二相连,绷踢应与图三相连。29.【示例一】饿 他饿得前胸贴后背,觉得自己能吞下一头牛。【示例二】漫长 快要迟到了,可公交车还没来,等车的这段时间,我感觉像是过了一个世纪。30.【示例】题目:一脉相承的“踢毽子”小标题:“踢毽子”的起源与发展内容:“踢毽子”的起源;“踢毽子”的发展历史及相关事件。五、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