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十四课
彭荆风
驿路梨花
写作背景
作者说:“《驿路梨花》是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写的。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我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我想起了我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我立即拿起笔来。”
初识课文
用略读的方法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
答:出场顺序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本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扫读,跳过景物描写、人物对话、心理活动、议论抒情等细节。用较快的速度先把文章从头到尾扫读一遍,粗知文本大意。
2.这些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
“我”和老余
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在小茅屋中受到照料,得到食宿帮助;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
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很感激;专门到小茅屋送粮食,方便路人;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
向雷锋同志学习,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
梨花
被解放军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
熟读课文
速读课文,然后根据提示复述课文。
(1)按课文顺序复述:
“我”和老余_____________ ——瑶族老人_________ ——“我们”一起____________——梨花妹妹_________——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____________——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发现小茅屋、借宿小茅屋
补给小茅屋
修葺小茅屋
建造小茅屋
照管小茅屋
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2)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复述:
熟读课文
试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
答: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细读课文
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写了几次误会?几次悬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和老余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屋主人,于是“我”和老金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
可是瑶族老人说他不是主人,而是过路人。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一个悬念
——第一次误会
瑶族老人从一个赶马人那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第二个悬念
瑶族老人的讲述产生了第二次误会。
那么“主人家是谁”?
细读课文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正在修茸房屋时,看见了梨树丛中的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面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于是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表示感激之情。可小姑娘说:“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第二次误会消除了,紧接产生第三次悬念:解放军战士为什么盖房子?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到小说的最后,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述说,我们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细读课文
3.思考:课文中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实写淡淡的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
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3.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梨花,是哈尼族小姑娘的名字。由此,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
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印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题目,产生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纵深发展。
4.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5.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充满朝气的哈尼族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细读课文
“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即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
“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势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
一语双关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 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写作背景:收复失地,正值陆游在杭州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闻报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
标题:驿路梨花
文章小结
本文从学习雷锋的主题中翻出新意,展现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悬念的设置、巧妙的穿插,使文章曲折有致,构思颇具匠心;运用梨花双关,笔墨饱含深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一语双关)
人物
“我”和老余 加草挖沟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 倒叙 插叙
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屋 (几次设悬) 雷锋精神
(解放军) 建造小屋
(梨花) 照料小屋
景物 梨花姑娘
知识链接
记叙顺序
1.定义。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知识链接
2.分类、特点及其作用。
★顺叙法
【特点】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作用】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知识链接
★插叙法
【特点】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作用】 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细节;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大了文章容量,可读性增强。
★补叙法
【特点】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知识点解析
在文学作品里,作者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故意设置一些扣人心弦的谜团,让读者一头雾水,从而产生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手不释卷,要揭开谜团。这就是作者故意设置的悬念。
作文时运用此法,可使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知识点:悬念
知识点解析
设置悬念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层层设悬
在情节发展过程中,作者层层设置悬念 ,造成“疑云密布”的艺术效果 ,使情节波平波起,步步有疑,直到最后,疑窦方释。
层层设疑,使故事跌宕起伏,曲径通幽,让人产生强烈的追索意念。
★倒叙设悬
先说出结果或某个精彩片断,让读者产生探本求源的欲望。悬念一个接一个涌出,让读者急不可耐地读下去,刨根问底,寻求答案。
知识点解析
★反常设悬
先摆出反常现象,引起读者猜疑,再揭示原因。
用反常法设悬,可增加读者的阅读欲望,急于找出原因,释去心中疑惑。
★哑谜设悬
作品中常有这样的描写,人物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地做着某件事,却一直不说明原因,就像打哑谜一样,让人琢磨不透,从而造成悬念。
★危局设悬
作品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常将人物置于生死攸关之际,让读者心悬嗓眼,额头出汗,然后再娓娓道来。危局设悬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每一根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只有看完全文,知晓原委,才能心松神弛,长嘘一口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