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全真模拟培优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注意事项: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1.从2厘米、3厘米、4厘米、7厘米这四根小棒中任意选取三根,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组是( )。A.2厘米、4厘米、7厘米 B.2厘米、3厘米、7厘米C.2厘米、3厘米、4厘米 D.7厘米、3厘米、4厘米2.下面图形中,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标正确的是( )。A. B. C.3.下面四幅图中,图( )的涂色部分能表示2.39中“3”的意义。A.B. C. D.4.如果用(x,4)表示小钱在教室的位置,那么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小钱座位一定在第4行 B.小钱座位可能在第4列C.小钱座位一定不在第3行 D.小钱座位一定在第4列5.下面哪一个问题,不能用30×(34+28)解决?( )A.每本《百科全书》30元,李老师先买了34本,又买了28本,一共用了多少元?B.一幢楼里有30套公寓,大户型每套售价34万元,小户型每套售价28万元,售价总额是多少万元?C.两工程队从隧道两头同时开挖,甲队每天挖34米,乙队每天挖28米,30天挖通隧道。这条隧道全长多少米?D.全年级学生站成30行,每行有28个女生和34个男生,全年级一共有多少个学生?6.工厂去年4个季度的产量分别是39万台,43万台,36万台,46万台。用下面哪一个数据来代表工厂每个季度的产量更合适?( )A.46万台 B.36万台 C.164万台 D.41万台7.如图,妈妈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摔成了三小块,现在要去重新配一块和原来一样大的玻璃,带第( )块玻璃片最省事。A.① B.② C.③ D.无法确定8.两数相除商为125,余数为6,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10,那么余数是( )。A.6000 B.6 C.60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9.用一根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6cm的正方形。如果改围成一个腰长为9cm的等腰三角形铁丝无剩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 )cm。10.根据12×5=60,60-42=18,18×9=162,列出一道综合算式是( )。11.已知□+◎=15,则26×□+26×◎=( )。一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三个数的和是124,那么被减数是( ),减数比差少12,这道减法算式是( )。12.点A的位置用数对(3,5)表示,在第( )列,第( )行;点B在点A正上方相距4格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13.用相同的等腰梯形按下面的规律拼图形,用4个等腰梯形拼出的图形周长是( )厘米;用7个等腰梯形拼出的图形周长是( )厘米。14.一组字母ABCDEFGABCDEFGABCD……如果按照此规律排列下去,第64个字母是( )。15.10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25千克,照这样计算,1千克甘蔗可以榨糖( )千克,( )千克甘蔗可以榨糖250千克。16.看图找规律。丽丽用三根小棒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摆2个一正一反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 )形,摆3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 )形;摆7个三角形拼成( )形,需要( )根小棒。17.小丽出生时的体重是3千克20克,用小数表示是( )千克,她现在的体重是出生时的10倍,她现在的体重是( )千克。18.用小棒摆正方形,摆1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需要7根小棒,摆3个正方形需要10根小棒,那么摆4个正方形需要( )根小棒,摆n个正方形需要( )根小棒。19.用4、6、1、9四个数字组成的两位小数中,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最小的两位小数是( )。20.李老师站在讲台上看,小丁的座位在第6列第3行,可用数对( )表示;小当的座位紧挨在小丁的后面,可用数对( )表示。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21.数对(5,8)表示第5行第8列。( )22.近似数4.0和准确数4.0末尾的0都可以去掉。( )2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可能是钝角。( )24.1.3-0.65,计算时先把3和5对齐,然后从低位减起。( )25.把150-130=20,20×3=60,240÷60=4列成综合算式是240÷(150-130)×3。( )四、计算题。(共25分)26.直接写得数。(共8分)125×80= 1.27+9.73= 5.08÷100= 6.3+4.5-6.3+4.5=237-36= 6.12-3.03= 183+817×0= 28-8.5-1.5=27.用竖式计算。(共8分)7.56+6.37= 6.04-2.76= 65×15= 1008÷28=28.我会列递等式计算。(共6分)35×[420÷(76-16)] 32.5-(2.5-0.89) 276+24×(510÷17)29.求∠1的度数。(共3分)五、操作题。(共6分)30.明明打算在下图的方格纸中画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3,3)、B(8,3),C(6,6)。(1)请画出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2)请过C点画这个三角形的一条高CD,D点用数对表示是( )。(3)如果再给一个点E,连接ABE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E点的位置可能在第几列第几行?写出相应的数对。(写出4种方案)六、解答题。(每题5分,共30分)31.有一批瓷砖共555块,小李每时能铺设17块,小刘每时能铺设15块。两人合作一起铺设了15时之后,小李被调到别的工地了。剩下的瓷砖由小刘一人铺设,他还要几时才能铺完?32.甲、乙两地间的公路全长540km,一辆轿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辆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几时后两车相遇?33.小文与小方同时从学校出发背向而行。小文向左每分走46米,小方向右每分走54米,14分之后都刚好到达自己家。两家相距多少米?下图中已经标出了小文家的位置,请标出小方家的位置。34.甲、乙两车从相距28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向前行驶到达对方出发地后,再返回,8时后两车第二次相遇,已知甲车每时行驶65千米,乙车每时行多少千米?35.2025年第九届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亚冬会),是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综合性冰雪盛会,该届亚冬会的吉祥物为“滨滨”和“妮妮”。开心玩具厂接到要做300个亚冬会吉祥物玩偶的订单,5天做了90个,照这样算,14天后还剩多少个没做?36.某长江三峡游轮推出“五一特价游活动”,华夏一号游轮二层有甲等舱有80个座位,乙等舱有100个座位,在起始港口的售票收入为81000元,华夏一号游轮二层在起始港口最多上了多少人?票价 甲等舱:800元/人 乙等舱:650元/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1.C【分析】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较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据此解答。【解析】A.2+4=6(厘米),6厘米<7厘米,即这三根小棒无法围成三角形。B.2+3=5(厘米),5厘米<7厘米,即这三根小棒无法围成三角形。C.2+3=5(厘米),5厘米>4厘米,即这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D.3+4=7(厘米),7厘米=7厘米,即这三根小棒无法围成三角形。故答案为:C2.C【分析】根据题意,三角形有三条边,每一条边都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底。经过顶点且垂直于三角形的底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高。三角形有三条底,也有三条高。以此答题即可。【解析】根据分析可知:A.底和高相加组成的角应该是直角,图中三角形的底和高错误。B.底和高相加组成的角应该是直角,图中三角形的底和高错误。C.底和高相加组成的角应该是直角,图中三角形的底和高正确。下面图形中,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标正确的是。故答案为:C3.C【分析】根据题意,2.39中“3”是指十分位上为3,表示有3个0.1。将选项中的大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判断涂色部分表示什么,即可得到哪个选项的涂色部分能表示2.39中“3”的意义。以此答题即可。【解析】根据分析可知:A.将图中的圆形看作一个整体,为“1”,涂色部分是将这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后,取其中的3份图上色,表示,与2.35中“3”的意义不同。B.将图中的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为“1”,涂色部分是将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后,取其中的3份图上色,表示3个0.01,即0.03,与2.35中“3”的意义不同。C.将图中的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为“1”,涂色部分是将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后,取其中的3份图上色,表示3个0.1,即0.3,能表示2.35中“3”的意义。D.将图中的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为“1”,涂色部分是将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后,取其中的33份图上色,表示33个0.01,即0.33,与2.35中“3”的意义不同;故答案为:C4.D【分析】根据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在坐标(x, 4)中,第一个数表示列(可能变化),第二个数表示行(固定为第4行)。以此逐项分析即可。【解析】根据分析可知:A.小钱座位一定在第4行,为坐标第二个数固定为4,所以行一定是第4行。正确。B.小钱座位可能在第4列,因为列是x,x可以是任何数(包括4),所以有可能在第4列。正确。C.小钱座位一定不在第3行,因为行固定为第4行,不可能在第3行。正确。D.列是x,x不确定,不一定是4(可能是其他列),所以“一定在”是错误的。如果用(x,4)表示小钱在教室的位置,那么下面说法错误的是小钱座位一定在第4列。故答案为:D5.B【分析】A.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析数量关系看是否符合;B. 总售价需根据大户型和小户型的实际套数计算,无相关信息;C.根据总长度=每日进度×天数分析数量关系看是否符合;D.根据总人数=行数×每行人数 分析数量关系看是否符合;【解析】A.数量关系:(先买了34本+又买了28本)×每本《百科全书》30元=总价;B.总售价需根据大户型和小户型的实际套数计算,与“一幢楼里有30套公寓”无关;C.数量关系:(甲队每天挖34米+乙队每天挖28米)×30天=总长;D.数量关系:(每行有28个女生+每行34个男生)×30行=总人数;故答案为:B6.D【分析】将四个季度的产量相加,求出全年的产量。再除以4,求出每个季度的产量。【解析】(39+43+36+46)÷4=164÷4=41(万台)所以用41万台来代表工厂每个季度的产量更合适。故答案为:D7.C【分析】根据题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已知两个角的度数,第三个角可以用180°分别减去这两个角的度数。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道两个角以及第三条边的长度,可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解析】A.①只有一个原来三角形的角,无法确定。B.②只能确定一个角大小,无法确定三角形的大小。C.③有两个原来三角形的角,还有一条原来三角形的边,延长两个角边的长度,可以确定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D.有C选项符合,能够确定。故答案为:C8.C【分析】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不为0的数,商不变,余数也会乘或除以相同的不为0的数;据此解答。【解析】根据分析:6×10=60,所以两数相除商为125,余数为6,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10,那么余数是60。故答案为:C9.6【分析】根据正方形周长=边长×4求出这根铁丝的长度,改为等腰三角形铁丝无剩余,周长不变。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减去两条腰的长度,即可求出底边的长度。据此列式解答即可。【解析】4×6=24(cm)24-2×9=24-18=6(cm)用一根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6cm的正方形。如果改围成一个腰长为9cm的等腰三角形铁丝无剩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6cm。10.(12×5-42)×9=162【分析】根据题意,先算12×5的积,再用这个积减去42,最后用所得的差去乘9,因为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要先算减法60-42,再乘9,就需要给12×5-42加上小括号,据此列出综合算式后填空即可。【解析】(12×5-42)×9=(60-42)×9=18×9=162根据12×5=60,60-42=18,18×9=162,列出一道综合算式是(12×5-42)×9=162。11.390 62 62-25=37【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b+a×c=a×(b+c)把算式26×□+26×◎变为26×(□+◎),然后再代入数据求解;在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由此可得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2。由题意得,被减数、减数和差三个数的和是124,那么直接用124除以2即可算出被减数。减数比差少12,那么被减数少10是2个减数,即被减数-12=2×减数,则减数=(被减数-12)÷2,求出减数后再利用被减数-减数=差,写出算式。【解析】□+◎=1526×□+26×◎=26×(□+◎)=26×15=390124÷2=62(62-12)÷2=50÷2=2562-25=37即已知□+◎=15,则26×□+26×◎=390。一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三个数的和是124,那么被减数是25,减数比差少12,这道减法算式是62-25=37。12.3 5 (3,9)【分析】用数对表示位置是数对中的第1个数表示列,第2个数表示行;数对(3,5)中的第1个数是3,表示在第3列,第2个数是5,表示在第5行,所以数对(3,5)表示在第3列,第5行。点B在点A正上方相距4格的位置,也就是在同一列,行数加4,所以用数对表示是(3,9)。【解析】4+5=9点A的位置用数对(3,5)表示,在第3列,第5行;点B在点A正上方相距4格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9)。13.14 23【分析】观察数据可发现,当梯形的个数是奇数时,拼出的大图形是梯形,当梯形的个数是偶数时,拼出的大图形是平行四边形;1×3+2=3+2=5(厘米),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为5厘米,2个等腰梯形拼出的图形周长为5+3=8(厘米),3个等腰梯形拼出的图形周长为5+3+3=11(厘米),4个等腰梯形拼出的图形周长为(5+3+3+3)厘米……,7个等腰梯形拼出的图形周长为(5+3+3+3+3+3+3)厘米,据此填空即可。【解析】5+3+3+3=14(厘米)5+3+3+3+3+3+3=23(厘米)用相同的等腰梯形按下面的规律拼图形,用4个等腰梯形拼出的图形周长是14厘米;用7个等腰梯形拼出的图形周长是23厘米。14.A【分析】根据题意,这组字母按照ABCDEFG的规律重复排列,用64除以7,求出商和余数,余数是几,那么第64个字母就跟ABCDEFG中的第几个字母一样。【解析】64÷7=9(组)1(个)则第64个字母是A。15.0.25 1000【分析】根据题意,10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25千克,因此每千克甘蔗产糖量为总糖量除以甘蔗总量;已知25千克糖需要100千克甘蔗,则1千克糖需要甘蔗质量为100÷25=4(千克),因此,250千克糖需要250×4千克甘蔗;据此解答即可。【解析】25÷100=0.25(千克)100÷25×250=4×250=1000(千克)10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25千克,照这样计算,1千克甘蔗可以榨糖0.25千克,100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250千克。16.平行四边 等腰梯/梯 等腰梯/梯 15 平行四边【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按要求摆一摆,找出规律。摆1个是三角形,摆2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摆3个拼成等腰梯形,摆4个拼成平行四边形,摆5个拼成等腰梯形……据此可以发现,除去第1个,其他拼成的图形的规律:如果是单数个三角形,则拼成平行四边形;如果是双数个三角形,则拼成等腰梯形;据此规律解答。摆第1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需要(3+2)根小棒,除去第1个三角形,此后每增加一个三角形,都需要增加2根小棒;据此得出规律,小棒的根数就是三角形的个数乘2再加1根,按此规律解答。【解析】2是双数,摆2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3是单数,摆3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等腰梯形;7是单数,摆7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等腰梯形;26是双数,摆26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摆7个三角形需要小棒:2×7+1=14+1=15(根)所以,丽丽用三根小棒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摆2个一正一反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摆3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等腰梯)形;摆7个三角形拼成(等腰梯)形,需要(15)根小棒。17.3.02 30.2【分析】由题意得,要把3千克20克转化为多少千克,只需要把20克转化为多少千克。20克转化为多少千克,小单位转化为大单位,需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1000,相当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小丽现在的体重是出生时的10倍,直接用前面的得数乘10即可算出她现在的体重。【解析】20÷1000=0.02,所以20克=0.02千克,3千克20克=3.02千克。3.02×10=30.2(千克)小丽出生时的体重是3千克20克,用小数表示是3.02千克,她现在的体重是出生时的10倍,她现在的体重是30.2千克。18.13 3n+1/1+3n【分析】1个正方形需要4=(1×3+1)根小棒;2个正方形需要7=(2×3+1)根小棒;3个正方形需要10=(3×3+1)根小棒,据此找出每次增加正方形时小棒数量的变化规律。【解析】4个正方形需要:4×3+1=13,所以摆4个小正方形需要13个小棒;以此类推,摆n个小正方形需要(3n+1)根小棒。所以,摆4个正方形需要13根小棒,摆n个正方形需要(3n+1)根小棒。19.96.41 14.69【分析】组成最大的两位小数,要把4个数字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各放两个,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数字越来越小;反之,组成最小的两位小数时,从高位到低位,数字越来越大。【解析】组成最大的两位小数,把4、6、1、9从大到小排列,再在4个数字中间加上小数点,所以最大的两位小数是96.41;组成最小的两位小数,把4、6、1、9从小到大排列,再在4个数字中间加上小数点,所以最小的两位小数是14.69。20.(6, 3) (6, 4)【分析】根据题意,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通常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时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时从前往后数。表示列的数在前,表示行的数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数对加上小括号。小丁的座位在第6列第3行,可用数对(6, 3)表示。 小当的座位紧挨在小丁的后面,由于“后面”指同一列、行数增加的方向(老师站在讲台看,行数增加表示向后移动),因此小当的座位是第6列第4行,可用数对(6, 4)表示。以此答题即可。【解析】根据分析可知:李老师站在讲台上看,小丁的座位在第6列第3行,可用数对(6,3)表示;小当的座位紧挨在小丁的后面,可用数对(6, 4)表示。21.×【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数对表示位置是数对中的第1个数表示列,第2个数表示行;据此判断。【解析】数对(5,8)应表示第5列第8行。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2.×【分析】根据题意,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增加或者减少几个0,大小不变,所以不改变数的大小。近似数4.0,表示一个近似值,通常由四舍五入得到(如实际值在3.95~4.05之间);末尾的0表示它精确到十分位。如果去掉0变成4,就表示精确到个位(实际值可能在3.5~4.5之间),这会改变精度,因此不能去掉。以此答题即可。【解析】根据分析可知:近似数4.0的末尾0不能去掉,准确数4.0末尾的0可以去掉。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3.√【分析】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知,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是钝角(钝角大于90°小于180°),那么这两个钝角的度数和应大于180°,很明显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相矛盾。据此判断。【解析】90°+90°=180°,钝角大于90°小于18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都是钝角时,度数和大于180°,再加上顶角的度数,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大于180°,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可能是钝角。原说法正确。故答案为:√24.×【分析】计算小数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据此解答。【解析】1.3-0.65,被减数1.3的3在十分位上,减数0.65的6在十分位上,5在百分位上,所以计算时先把3和6对齐,然后从低位减起。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5.×【分析】根据题意,先算150与130的差,再用它们的差乘3,因减法要在乘法前进行计算,所以减法需要打上小括号;最后用240除以前面的结果,需要把前面两步打上中括号。据此列式并判断。【解析】根据分析可知:240÷[(150-130)×3]=240÷[(20×3]=240÷60=4所以,把150-130=20,20×3=60,240÷60=4列成综合算式是240÷[(150-130)×3]。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6.10000;11;0.0508;9201;3.09;183;18【解析】略27.13.93;3.28;975;36【分析】(1)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从最末尾开始加起,有进位时,要往前进位,再继续加;(2)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从最末尾开始减起,不够减时,要往前借位再减;(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1个乘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再用第2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1个乘数的每一位,得数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乘得的结果相加,注意在相乘过程中,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4)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解析】 28.245;30.89;996【分析】根据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1)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除法,最后算乘法。 (2)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减法。 (3)先算小括号里的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加法。【解析】35×[420÷(76-16)] = 35×[420÷60] =35×7=245 32.5-(2.5-0.89) =32.5-1.61=30.89276+24×(510÷17)=276+24×30=276+720=99629.∠1=45°【分析】根据图形可知,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相等的两个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已知三角形顶角是90°,用180°-90°,求出两个底角和,再用两个底角和除以2,即可求出∠1的度数。【解析】180°-90°=90°90°÷2=45°∠1=45°30.(1)作图见详解;锐角;(2)作图见详解;(6,3);(3)(3,5);(8,5);(3,2);(8,2);【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用数对表示位置时,数对中的第1个数表示列,第2个数表示行;找出三个点的位置连接后发现每个角都是锐角(小于90°),按角分是锐角三角形。(2)经过三角形的顶点(与底相对的点)向对边(底)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一条高,用三角板的直角可以画出三角形的高,则过C点画这个三角形的一条高CD,再根据数对中的第1个数表示列,第2个数表示行表示D点的位置。(3)直角三角形特征: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根据特征找到符合题意的点E,用相应的数对表示,解法多种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画出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2)过C点画这个三角形的一条高CD,D点用数对表示是(6,3);(3)如图:4种方案点E可能是(3,5),(8,5),(3,2),(8,2)。31.5时【分析】已知两人的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求出两人合作完成的工作量,再用总工作量减去合作完成的工作量得到剩余工作量,最后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求出小刘单独完成剩余工作量所需的时间。【解析】(17+15)×15=32×15=480(块)(555-480)÷15=75÷15=5(时)答:他还要5时才能铺完。32.3小时【分析】根据题意,已知甲、乙两地间的公路全长540km,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先用86+94的求出速度和;再用540除以速度和,就是相遇时间;列式计算即可。【解析】根据分析可知:540÷(86+94)=540÷180=3(小时)答:3小时后两车相遇。33.1400米;图见详解【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分别计算小文和小方在14分内行走的路程,将两人的路程相加,得到两家之间的总距离,即46×14+54×14,计算时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c+b×c=(a+b)×c将原式变为(46+54)×14进行简算。小文家的位置已知,以小文家为起点,向右数7格(因为每格代表200米,7格就是1400米,即两家的距离)就是小方家的位置。【解析】46×14+54×14=(46+54)×14=100×14=1400(米)1400÷200=7(格)小方家的位置如图所示:答:两家相距1400米。34.40千米【分析】根据题意,已知A、B两地路程是280千米,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8小时后第二次相遇,两车在第二次相遇时,总共行驶的距离等于三个全程(即从A到B的距离的3倍);先用280乘3,求出总共行驶的路程;用总共行驶的路程除以8,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减去65,就是乙车每时行多少千米;列式计算即可。【解析】根据分析可知:280×3÷8-65=840÷8-65=105-65=40(千米)答:乙车每时行40千米。35.48个【分析】根据题意,已知5天做了90个,用90除以5,计算出每天生产数量;再乘14,就是14天生产的总量;最后用总订单减去已完成的数量,就是14天后还剩的数量;列式计算即可。【解析】根据分析可知:300-90÷5×14=300-18×14=300-252=48(个)答:14天后还剩48个没做。36.120人【分析】根据题意可知,800>650,甲等舱比乙等舱票价贵,要使乘客人数最多,那么先把乙等舱座位数全卖出,用乙等舱座位票的单价乘座位数,求出乙等舱一共可以收入多少元,再用总收入减去乙等舱座位票的收入,求出甲等舱座位票收入的钱数,再除以甲等舱座位票的单价,即可求出甲等舱座位卖出的个数,再把两种座位卖出的个数相加,此时就是乘客最多的情况,据此即可解答。【解析】根据分析可知:(81000-100×650)÷800+100=(81000-65000)÷800+100=16000÷800+100=20+100=120(人)答:华夏一号游轮二层在起始港口最多上了120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