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5张PPT)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一、(2023·河南10~12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3题。(共12分)【文本一】让敦煌壁画再“活”两万年①科幻大片《侏罗纪公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科学家找到一块有史前蚊子的琥珀,从蚊子血中提取了恐龙的DNA片段,从而让已灭绝6 000多万年的恐龙复活了。②这故事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但2022年天津大学的一项有关DNA存储的研究成果让人们离想象又近了一些。他们将10幅敦煌壁画的数字图像存入DNA中,通过加速老化等实验,发现这些壁画信息在实验室常温下可保存千年,在9.4. .℃ 下可保存两万年。③DNA竟然可以存储壁画?其实,这并不奇怪。自有生命以来,大自然一直用DNA来存储信息。纷繁复杂的人类基因组信息,就是记录在比细胞还小得多的DNA上,一代代遗传下来的。通过一根头发附带的DNA信息,就能复原生命体的所有遗传信息。DNA存储了亿万年来无数生物的遗传信息,可谓大自然中最好的存储器。如果能把海量的信息“写”到小小的DNA上存储起来,岂不便利?④壁画“变身”DNA,需要打破无机与有机的界限,如何才能实现这种“跨界”存储呢?这要从DNA存储的两个步骤——信息写入和信息读取说起。⑤先说信息写入。DNA含有A、T、C、G四种碱基,如果用数字中的0、1、2、3分别代表一种碱基,就能形成一个四进制碱基序列,然后通过编码转化,实现碱基四进制和计算机二进制的“对话”。据此,将敦煌壁画的数字图像转换成二进制的比特串,再通过编码将其转化为四进制的碱基序列,然后通过DNA合成技术将碱基序列写入DNA,壁画的数字图像就“变”为DNA了。⑥再说信息读取。正常情况下,可先利用技术手段将DNA存储的壁画数据拷贝出来,再通过专业测序仪器测得其碱基序列,然后通过解码将其转换为二进制数据,从而实现信息读取。⑦然而,存储了壁画信息的DNA跟天然的DNA一样,长期存放会产生断裂和降解等问题。如何从严重断裂和降解的DNA样本中读取信息,恢复原始的敦煌壁画图像呢?⑧天津大学团队创新设计了一种序列重建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制备了一个DNA水溶液样本,放在70℃ 的温度下加速其断裂、降解长达十周,这类似于DNA在自然环境下千年万年的降解情形,在此过程中80%以上的DNA片段都发生了断裂错误。然后,团队根据设计的序列重建算法让96.4%以上的片段重新被准确组装和解码。最后,再通过一种编码方式解决了少量片段丢失的问题,最终让原始的敦煌壁画图像完美恢复。(作者:胡春艳、赵晖。有删改)【文本二】①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更海量、更稳定、更安全的数据存储方式,而DNA存储恰能满足这些需求。②DNA存储的最大优势是存储密度大。在硬盘上存储一个字节要占200纳米的空间,在DNA上则只需0.2~0.3纳米。如今,各大网站存储数据需要多个面积数倍于标准足球场的数据中心,而用DNA存储可能只需一个汽车后备厢就够了。③DNA存储的另一优势是具有持久性。用传统存储方式,一般10年左右数据就会开始失去完整性,而DNA存储的数据寿命则要长得多,在适当条件下可达数千年、上万年甚至几十万年。④但DNA存储目前还无法取代硬盘等常规存储载体。DNA读取速度慢,写入速度更慢。用磁盘写入200 MB数据用时不到1秒,用DNA则大约需要三周。此外,DNA写入和读取信息目前都耗资巨大。不过有专家表示,放眼未来,DNA存储方式应用前景广阔。(摘编自《DNA存储打开想象空间》)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A.文本一第②段画横线处的语句说明了温度对DNA存储时间长短的影响。B.目前DNA无法取代常规存储载体,因为它写入和读取速度慢且耗资巨大。C.文本二用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DNA相较于传统存储载体的优势与劣势。D.两个文本都围绕DNA这一新型存储载体,阐述了它存储的原理和步骤。2.同学们在梳理文本一的结构时有两种不同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请简要分析。(5分)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答案] A项合理。因为文本一①②段用科幻电影引出天津大学的研究成就,进而明确本文的说明内容——DNA可用来存储敦煌壁画数字图像;第③段解释DNA可作为存储载体的原因;第④~⑧段具体解释敦煌壁画能“变身”DNA并被成功读取、恢复原样的步骤。A项正体现了这一写作思路。3.文本二说明了DNA存储的两个优势,请从文本一中各找一个例子来佐证它们。(4分)[答案] “存储密度大”示例:①文本一说DNA比细胞还小得多,却能记录纷繁复杂的人类基因组信息,这说明DNA作为存储载体,体积小容量大,可以证明DNA存储密度大的优势。②一根头发附带的DNA信息就能复原生命体的所有遗传信息,说明DNA虽小,存储的信息量却很大,这能佐证它存储密度大的优势。(任举一例即可)“具有持久性”示例:①文本一说大自然中的DNA能存储亿万年来的生物遗传信息,这表明DNA存储具有持久性的优势。②天津大学团队的实验研究发现,存入DNA中的壁画信息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可保存上万年,这一研究成果可佐证DNA存储具有持久性的优势。(任举一例即可)二、(2021·河南10~12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3题。(共12分)【文本一】光刻机——信息时代的制造之王①你知道手机中的芯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芯片的主要原材料——硅要经过一系列精细、复杂的处理才能变成芯片。而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前道工艺的每一层都需要用光刻机进行图形转移套刻曝光。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母机,也是信息时代的制造之王。②顾名思义,光刻机是以光为媒介,刻画微纳于方寸之间,实现各种微米甚至纳米级图形加工的制造工具。光刻机的应用,从火星探测器等大国重器到电脑CPU、LED灯等日常用品,无处不在。③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目前的主流光刻机可以分为接近接触式、投影式、直写式三类。④接近接触式光刻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我们的“手影”游戏。它利用已有的图形,阻挡光线的传播,从而形成明暗相间的图形分布,结合待加工表面感光胶的感光特性,记录下所需要的图形。这种光刻机具有设备结构相对简单、工作效率高、工艺适应性强等优点,但也存在分辨力低、曝光图形质量差、工艺一致性差等缺点。接近接触式光刻是目前器件制造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复制型光刻方法,在光刻分辨力相对要求低、芯片面积大、厚胶和非标基片等场景,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以外的各种器件基本以该种光刻方法为主。⑤投影式光刻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照相机。它采用投影式的工作方式,掩模与基片不再相互接触,极大地避免了对掩模或基片的损伤,而且可以加工出比掩模版图形更细小的结构。除此以外,投影式光刻机具有扫描成像的曝光能力,工作效率极高。由于卓越的性能优势,投影式光刻机自问世以来一直都是光刻机领域的主流光刻设备。目前,很多高端芯片均采用投影式光刻机进行加工。⑥与上面两种采用“复制”工作模式不同的光刻机是直写式光刻机。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我们写字,可以完成任意图形的加工,且加工精度极高,加工的最细线条可以达到纳米量级。不过,在图形的加工过程中,直写式光刻机是以点的方式进行加工的,工作效率极低,且难以实现大面积直写,不适合大批量结构的制备,所以目前主要用于掩模版的加工。⑦一直以来,光刻机都在追求更高的信息容量。高分辨力、大面积、三维是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未来会有更多新型的光刻机应运而生。(作者:唐燕、胡松、何渝。有删改)【文本二】①近几年,“芯片危机”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为什么会出现芯片危机?主要原因之一是芯片制造太难,而芯片制造的关键设备是光刻机,因此芯片制造之难,实则是光刻机制造之难。②光刻机以“光”为刀进行雕刻,精度极高。以光刻机领域的主流设备投影式光刻机为例,目前的7 nm(纳米)精度,相当于把一根头发丝劈成几万份。再者,光刻机的结构极其复杂。有资料显示,一台投影式光刻机包含13个分系统,30 000个机械件,200多个传感器。制造一枚芯片大概需要3 000道工序,要想保证光刻机完美运转,每一步的成功率都要高于99.99%。③光刻机不仅制造技术壁垒高,还是全球集中度最高的产业。目前,全球仅有极少数企业具备量产投影式光刻机的能力。荷兰一家公司就独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精度在7 nm及以下的投影式光刻机也只有这一家公司能够生产,由于产能有限,每年也只能生产20余台。物以稀“更贵”,每出厂一台,都被全球芯片制造商虎视眈眈,谁“抢”得到最新的光刻机,谁就造得出更高端的芯片。(摘编自《芯片制造为什么这么难》)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BEA.光刻机以“光”为媒介,可在待加工表面刻画出各种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图形。B.文本一第④段加点的“相对”表程度加强,旨在突出接近接触式光刻机结构简单。C.直写式光刻机加工精度极高而工作效率极低,适用范围窄于“复制”型光刻机。D.文本二第②段使用数字准确说明了投影式光刻机精度高、结构复杂等特点。E.两个文本第①段都突出了光刻机对芯片制造的重要意义及光刻机制造之难。2.请简要梳理文本一的写作思路。(4分)[答案] 首先由芯片引出说明对象光刻机;接着介绍什么是光刻机及其应用范围;然后分别介绍三类光刻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和适用场景;最后展望光刻机的发展方向。(意思对即可)3.文本一的第⑤段和文本二的第②③段在说明投影式光刻机时各有侧重,为什么?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写作目的简要分析。(4分)[答案] 文本一写作目的是介绍光刻机,而投影式光刻机是其主流产品,第⑤段侧重介绍投影式光刻机的工作原理、性能优势及适用范围等,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光刻机。文本二写作目的是解释芯片制造为什么这么难,而芯片制造之难实为光刻机制造之难,所以第②③段侧重说明投影式光刻机技术壁垒高和产业集中度高等特点,以解释光刻机制造难的原因。(意思对即可)三、(2020·河南11~13题)见P246【考点精准剖析】考情分析题目题量分析年份 题目 来源 题材 题量分值2023 【文本一】让敦煌壁 画再“活”两万年 【文本二】无题目 【文本一】作者:胡春 艳、赵晖 【文本二】摘编自《DN A存储打开想象空间》 科技 创新 3题12分年份 题目 来源 题材 题量分值2021 【文本一】光刻机— —信息时代的制造之 王 【文本二】无题目 【文本一】作者:唐 燕、胡松、何渝 【文本二】摘编自《芯 片制造为什么这么难》 科技 创新 3题12分2020 【文本一】为什么说 月球是地球的“女儿” 【文本二】无题目 【文本一】作者:欧阳 自远 【文本二】摘编自贾斌 《月球岩石透露了多少 秘密》 科学 奥秘 3题12分续表年份 题目 来源 题材 题量分值分析结果:1.在河南中考试题中说明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一般呈两年一轮 考状态。2.考查内容多围绕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 段落作用等方面,考查点较为固定。3.近年来主要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形 式考查。4.一般设3~4道小题,每小题3~5分,总分值为12分。 续表考点分析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5年3考) 2023.10选项ABD。2021.10选项AC。2020.11选项CD。信息提取与概括 (5年2考) 2023.12文本二说明了DNA存储的两个优势,请从文本一中各找一个例子来佐证它们。2021.10选项E。说明顺序 (5年2考) 2021.11请简要梳理文本一的写作思路。2020.12文本一的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的?说明结构 (5年2考) 2023.11同学们在梳理文本一的结构时有两种不同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请简要分析。2020.11选项B。说明方法及作用 (5年3考) 2023.10选项C(作比较)。2021.10选项D(列数字)。2020.11选项A(列数字)。续表说明文语言 (5年2考) 2021.10选项B。2020.11选项E。写作手法 (5年2考) 2021.12文本一的第⑤段和文本二的第②③段在说明投影式光刻机时各有侧重,为什么?2020.13在上面两个文本中,【甲】【乙】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月球的结构,【甲】处略写,【乙】处详写,原因分别是什么?续表考情分析:信息提取与概括、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法方法及作用、说明文语言、写作手法是高频考点,材料在原文位置的分析、解读标题、分析句段作用、拓展探究、材料探究为低频考点。2025年复习要重视说明结构、息提取与概括、写作手法三个考点。续表说明文 的分类 按说明 对象 事物性说 明文 解说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内容的说明文。如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是以石拱桥为说明对象的事物说明文;叶圣陶《苏州园林》是以苏州园林为说明对象的事物说明文。说明文 的分类 按说明 对象 事理性说 明文 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内容的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是以物候现象为说明对象的事理说明文;《被压扁的沙子》是以恐龙的灭绝为说明对象的事理说明文。续表说明文 的分类 按语言 特色 平实性说 明文 直截了当说明所写对象,不夸张、无描写,没有弦外之音。如《恐龙无处不有》以大量的事例对说明对象作了客观的说明。续表说明文 的分类 按语言 特色 文艺性说 明文 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续表说明对 象及其 特征 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诠释的事理。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事物说明文因为其说明对象具有事物性特点,故而事物间的区别非常明显,容易把握。如《苏州园林》,这类说明文的标题正是它的说明对象。而事理说明文着重于说明事理,分析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因其说明内容相对抽象,故而说明对象比较难以把握。如《大自然的语言》。续表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说明事理的内部联系以及认识事物的规律,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由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续表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如《被压扁的沙子》,先引入“问题”,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还是“火山” 摆出问题之后,才来探讨“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通过对斯石英性质和形成的研究,有力地证明了恐龙的灭绝是由于“撞击”而并非由于“火山”。是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续表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说明。运用这种说明顺序,文中通常会出现方位词。如法布尔的《蝉》中,写对蝉地穴的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展、制作或演变过程,常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一般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先后的标志性词语。续表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如《中国石拱桥》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色的同时,也顺带着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建造的历史,从公元282年的旅人桥到公元605年左右的赵州桥,再到12世纪的卢沟桥,最后写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兴建的各种石拱桥,采用的就是时间顺序,能让读者大致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建造史。续表说明顺序 注:大多数文章不会只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往往整体上采用一种说明顺序,有时又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使说明更加透彻。如《恐龙无处不有》一文,整体上是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写,但在介绍泛大陆的分裂以及当今世界地理的形成过程时,则按照时间顺序来写,阐述了恐龙无处不有的根本原因。续表说明方法 及其作用 分类别 将事物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门别类的逐一说明。作用:因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了多层次的说明,所以事物之间的关系眉目清晰,避免了产生重复交叉的现象,不同类别的事物特征明了,让人印象深刻。如《大自然的语言》中,写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续表说明方法 及其作用 摹状貌 就是通过描绘事物形貌的方式把事物的特征表达出来。作用:有助于把说明对象说得形象、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狮子的不同姿态,体现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续表说明方法 及其作用 举例子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及其特征等说明得更加具体、清楚、明白,在说明过程中举出一些实例来进行说明的方法。作用:使那些概括的、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例子前常有“例如”“比如”“如”等标志性词语。续表说明方法 及其作用 举例子 如《中国石拱桥》中“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列举河北赵州桥和北京卢沟桥这两个典型的石拱桥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续表说明方法 及其作用 作比较 就是把两个以上彼此有一定联系或者有相似点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介绍某一事物的性质、变化、发展的说明方法。作用:通过比较,使事物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都明显地表现出来,便于读者把握事物的特征,特别是事物之间的差别。如《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将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作比较,来说明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这一特点,便于读者把握二者之间的差别。续表说明方法 及其作用 列数字 运用具体的数字资料介绍事物特点的说明方法。作用:能够给人以准确、具体的印象,增强说明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中国石拱桥》介绍桥梁时使用了不少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续表说明方法 及其作用 打比方 打比方实质就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说明对象的某一特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作用:可以使原本不为人所熟悉的或抽象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如《中国石拱桥》开篇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通过“虹”的比方,让人在脑海里马上产生石拱桥的大概形象。续表说明方法 及其作用 下定义 用最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本质意义和特征。常用格式:“……是什么”或“……是怎样的。”作用:便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该事物与别的事物严格地区分开来。如《大自然的语言》中的“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更具体、更科学、更概括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或者说是物候学的特征)。续表说明方法 及其作用 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作用: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如《中国石拱桥》中:“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对“卢沟桥是联拱石桥”进行诠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续表说明方法 及其作用 引资料 包括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以及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续表说明方法 及其作用 引资料 如《中国石拱桥》引用《水经注》的话,推断“旅人桥”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引用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游记的话,说明卢沟桥的“独一无二”“闻名世界”。画图表 用画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作用: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速记口诀 十种方法要知道:举例分类作比较,定义诠释画图表,数字比 方摹状貌,引用说明(引资料)。 续表说明文 的语言 准确严谨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表述准确无误。这体现了作者严谨、周密、科学的态度。如《中国石拱桥》中对石拱桥的历史、长、宽等特征的介绍。续表说明文 的语言 生动形象 (比喻、拟 人) 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具有趣味性。如法布尔的《蝉》中,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脱壳过程。如《大自然的语言》中,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续表说明文 的结构 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如《恐龙无处不有》,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推进。说明文 的结构 总分式 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的琢磨和颜色。连贯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多用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续表例(2020·河南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30分)文本一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①为什么地球边上有个月球?它是怎么来的?与地球有怎样的关系?②多年以来,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同生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是由一块太阳星云形成的,是一对“姐妹”;“捕获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自形成后,地球把运行到它附近的月球捕获为自己的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干女儿”。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假说都缺乏科学依据。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比较支持“大碰撞说”。这个假说认为,大约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还残存着一些没有构成行星的大大小小的天体,在太阳系中各行其道。大约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产生的大量碎块绕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凝结,形成了月球。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月球始终围绕地球公转,不离不弃,就像是地球的“女儿”。③但月球是不是真的就是地球的“女儿”呢?这还需要科学的确证。科学家提取了月球和地球的“基因”——岩石样品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做“亲子鉴定”,测定的结果证明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④跟地球相比,月球很小,没有能力把空气“抓”在周围,所以它的表面是超高真空的环境,没有任何天气变化,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生命迹象。【甲】月球的结构很简单,从外到内由月壳、月幔和月核构成,就像蛋壳、蛋清和蛋黄。在诞生之初的10多亿年里,月球一直非常活跃。那时它很年轻,活力四射,内部的能量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月震和火山喷发频繁。后来,内部的能量渐渐耗尽,月球慢慢成为一个“僵死”的星体。⑤催生月球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撞击,也使地球从直立自转变为倾斜自转,但这“终身残疾”促成了地球表面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产生了潮汐,对生物从海洋迁徙到陆地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月球还像一个巨大的“刹车片”,不断为地球自转减速。很早以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6小时,更早的时候只有6小时。正是由于月球的作用,地球自转周期才减缓到现在的一天24小时。月球还以它小小的身躯为地球抵挡难以计数的小天体撞击,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撞击坑,直径大于1千米的有3.3万个,直径大于10米的有1亿多个。⑥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40多亿年来,月球和地球共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地球一直在关爱和呵护自己的“女儿”,而月球也一直陪伴着地球“母亲”,增加它的活力,护卫它的安全。(作者:欧阳自远。有删改)文本二①关于月球诞生的“大碰撞说”认为,月球最初是由地球被忒伊亚星体撞击时产生的大量熔融物质凝结而成的一个大石球,科学家称之为岩浆海。【乙】②后来,随着温度降低,球形的岩浆海逐渐冷凝结晶,分异出月幔、月壳和月核。在冷凝结晶的过程中,不同的矿物质结晶顺序不一样,比如,橄榄石和辉石最先结晶,而且比较重,就渐渐往下沉,在岩浆海中心的周围,形成了月幔;后结晶的斜长石比较轻,漂浮在岩浆海的上方,形成了月壳;而岩浆海中心渐渐被月幔包围,成为月核。③月球表面冷却以后,又遭受过大规模的陨石撞击,斜长岩的月壳被撞出大量的撞击坑。④后来,撞击坑被深部上涌的玄武岩岩浆填充,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月海,而斜长岩质的月壳就成为高地。⑤月海的玄武岩呈黑色,反光性差,而高地的斜长岩为浅色,反光性好,这就形成了我们晚上看到的明亮而又有暗斑的月亮。(摘编自贾斌《月球岩石透露了多少秘密》)考点一 信息提取与概括1.文本一的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的?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第①段提出月球起源、月球与地球关系的问题;第②段先指出“同生说”和“捕获说”缺乏科学依据,然后由“大碰撞说”对月球形成的解释,得出月球“像是地球的‘女儿’”的结论;第③段用岩石样品检测结果,证实了“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解析] 方法指导(1)摘抄缩写法。对有关内容、段落摘取关键词进行缩写,使表达内容言简意赅。(2)合并段意法。将不同段意合并,整理为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3)提取中心法。在文(段)首或文(段)尾,提取中心段或中心句(常为概括性的句子),要力求准确简洁。考点二 把握说明顺序2.文本一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4分)参考答案逻辑顺序。文章先提出三个问题,引出下文的内容,接着针对三个问题分析各种假说,并围绕“大碰撞说”具体说明月球的形成以及月球与地球的“母女”关系,最后证实月球和地球的“母女”关系。[解析] 方法指导(1)时间顺序。抓住表时间的词语,如年代由古到今,季节由春到冬,时间从早到晚等。(2)空间顺序。抓住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的词语,如由内到外、由前到后、由远及近、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边等。(3)逻辑顺序。抓住起关键作用的关联词,如“总”“因为(由于)……所以……”“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考点三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文本一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列数字。通过列举数字,说明了当时小天体对月球撞击的次数之频繁、留下的撞击坑之多,突出了月球在保护地球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解析] 方法指导第一步:阅读题干指定的句子(或段落),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其使用的说明方法。第二步:结合句子(或段落)具体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考点四 品析语言特点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在诞生之初的10多亿年里,月球一直非常活跃。参考答案示例:“非常”是“很,特别”的意思,强调月球的活跃程度远远超过一般,该词不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而且为下文说明月球“年轻”“活力四射”埋下了伏笔。[解析] 方法指导品味说明文语言可从准确严密性、生动形象性两方面分析:①赏析准确严密性应结合语句内容具体分析。首先从词语的本义入手,明确其在时间、修饰、频率、程度、范围等方面的限制,这些词一般以副词、形容词居多。然后结合说明文语言严谨、生动、简明、准确的特点和文章内容概括总结,分析其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点。②赏析生动形象性应结合词语的表达技巧和语境义分析。若使用修辞手法,则可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特点,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使用说明方法,则可以从说明方法本身的作用入手具体分析。考点五 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5.文本一中的月球具有哪些特征 请简要概括。(4分)参考答案①跟地球相比,面积很小。②表面是超高真空的环境,没有任何天气变化,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生命迹象。③结构很简单。[解析] 方法指导(1)看题目,抓说明对象修饰语。说明文的拟题往往较为明确,以说明对象直接作为题目的情况比较常见。直接以说明对象为说明文题目的情况下,修饰语往往具有揭示或暗示说明对象特征的作用。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雄伟”一词就具有揭示人民大会堂特征的作用。(2)审开头、结尾,抓全文中心句。说明文较为常用的结构方式是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因此,开头、结尾两处往往会概括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从而形成全文中心句。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开头:“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正是对中国石拱桥特征的集中概括。(3)划分段落层次,抓段落中心句。说明内容依照说明对象的特征依次展开,分层揭示,抓住段落中心句,加以组合,就能概括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如《苏州园林》,作者提出“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先后通过“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极少使用彩绘”五个段落中心句,由主到次展开说明。考点六 分析句段作用6.文本一第①段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①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连提三个问题引发读者思考。②结构上:呼应题目,引出下文的内容。[解析] 方法指导(1)内容上:需结合文章的说明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看语段在整体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具体说明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意思等。(2)结构上:①开头语段的作用:总领全文,引出下文。②中间语段、句子的作用:承上启下,总结前文并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③结尾段落的作用:一般有总说的作用,或与开头的说明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考点七 把握文章结构7.文本一采用了哪种结构形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参考答案文本一属于递进式结构。文章首段连提三个问题,引发读者思考;第②~⑤段,作者围绕月球的形成、月球与地球的关系,进行了科学的阐释;文章尾段,得出结论:月球与地球是亲密的“母女”关系。[解析] 方法指导第一步:划分文章层次,明确各层次的内容。第二步:理清各层次间的结构关系,即是总分结构、分总结构,还是总分总结构等;然后分析各层次的内容是否存在逻辑上或认知上的关联。第三步:概括各层次的内容,根据不同的题干要求整合答案作答。考点八 拓展探究8.月亮不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而且也是古人抒发情感的载体。请运用你的积累,写出任意两句连续的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词名句。(2分)参考答案示例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示例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解析] 方法指导拓展迁移的基础是文章内容,拓展的方向是考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不管是阅读感悟、启示,还是发表建议、提出见解、举例子等均要围绕阅读材料,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举例子要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感受可从自己了解作者的观点后的心理变化来谈;启示则可以从这个观点带给自己的感受来谈。一、(2024·烟台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共12分)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李天洋①冬天来临,当人们拿出棉衣御寒时,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在用它们的方式准备过冬。冬眠,就是其中颇为特别的一种。冬眠可不是简单的睡眠,它不仅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也是前沿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热门。挑战生理极限的冬眠②生物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的冬眠历时4至7个月,为保证冬眠期间能生存下来,它们需要在入眠前以脂肪或食物的形式贮存大量能量:熊、睡鼠等动物依靠在夏、秋季积累于体内的脂肪;仓鼠、松鼠则选择在洞穴内贮存食物。③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具体来说,冬眠时,北极黄鼠体温最低能降到-3 ℃,极地松鼠降到5 ℃ ,而熊的体温仅降到30 ℃,睡鼠的体温维持在20 ℃ ,这说明,冬眠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一定伴随着超低体温现象的出现。但在代谢率上,哺乳动物冬眠期间降低幅度均较大,熊降低50%左右,小型哺乳动物甚至降至1%。在心率和呼吸方面,熊的心率从每分钟55次降到10次,呼吸从每分钟8次降到一两次;多纹黄鼠的心率从每分钟200至300次降到三四次,呼吸从每分钟200次降到1次,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这对于一个生命有机体来说,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是一个非常艰难又高级的系统工程。④虽然在表象上,动物的“冬眠”和“睡眠”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动,但实际区别很大。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百余种动物被证实有冬眠现象,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类动物等。这些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时,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均会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大;而在冬眠时,这些指标则降幅很大,有的动物甚至降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减少它们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帮助它们度过凛冽的冬季。冬眠可以说是动物通过节能方式应对“极限气候”的一种智慧和有效策略。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⑤近些年,随着癌症等医学难题陆续增多以及人类宇宙探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迫切地对动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冬眠开展深入研究。人们想知道:为什么黄鼠在秋天体重激增而不得糖尿病?熊冬眠时不排泄为什么不会肾衰竭?极地松鼠在醒来后,为什么大脑没受损伤,也没有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科学家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动物冬眠的这些“超能力”,并应用到人类身上。⑥依托于信息传播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实例的出现和研究结果的发表给了科学家很大信心: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⑦2020年12月,西班牙、希腊学术研究团队在《人类学》期刊发表研究结果,他们在43万年前的人类骨骸中,找到了人类冬眠的证据,经断层扫描与显微镜观察,这些骨头与冬眠动物的骨头有相似的病变和损伤,也就是说,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远古人类是有冬眠的能力的,只不过后来自然环境变好,人类应对极端气候能力增强,不再需要通过冬眠这种方式过冬了,这个能力也就退化了。⑧在这些实例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人工冬眠”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率先在科幻电影中“实现”了。人们在《太空旅客》《流浪地球》等电影中可以看到,为了让太空旅行者完成漫长的星际航行,会把他们放进太空冬眠舱,以冬眠的方式延长他们的寿命。⑨为了让梦想尽快照进现实,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研发适用于太空以及医学方面的冬眠技术。⑩受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的启发,科学家研究出了“人体冷冻法”,即在-196 ℃ 的低温下保存整个人体或头部,以期未来的科学技术能够将其复活。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这种尝试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7年,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因癌症身亡几小时后,进行了遗体的冻存处理,保存至今。但有研究者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冬眠复苏后,无法证明储存大脑信息的神经通路是否完好,因此,靠冷冻来实现人工冬眠的道路不太顺畅。 研究的成果虽然不少,但如何将基于动物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人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未来,当科学家最终找到人类的冬眠开关时,将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星际航行带来全新的天地。(选自《风流一代·经典文摘》,有删改)1.为什么说“冬眠”是动物的“超能力”?通读全文,简要概括。(3分)[答案] ①动物在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但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②动物在冬眠时不会产生疾病;③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2.下列说法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DA.第①段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冬眠”,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B.哺乳动物在冬眠时,体温都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较大,有的下降幅度较小。C.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是为了解决一些现在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以及探索宇宙的需要。D.最后一段总结概括了目前研究人类冬眠技术的成果,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3.第④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作比较冬眠和睡眠在表象上相似但实际区别很大,冬眠是动物通过节能方式应对“极限气候”的一种智慧和有效策略4.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的作用。(2分)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答案] “极有可能”一词表示推测和估计,表明远古人类具备冬眠能力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但并非绝对确定。“极有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5.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例子放在文中,小语认为可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而小文认为可放在第⑩段和第 段之间。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理由。(3分)1999年,一位挪威的滑雪者不慎掉入冰中,被救起后已没有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13.8 ℃ ,但经过抢救,他仍然苏醒过来。2006年10月,一位攀爬雪山失踪24天才被救援的日本人,在确认新陈代谢已经停滞的情况下经过治疗生命复苏。[答案] 我同意小语的观点。第⑥段说的是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第⑦段通过举例子证明这一观点,材料中两个事例说的是掉入冰中和在雪山失踪的人在没有心跳或新陈代谢的情况下经过抢救复苏过来,贴合第⑥段观点,因此可放到⑥⑦段中间。二、(2024·天津中考)阅读《大风车原来是这样发电》一文,完成1~3题。(共9分)大风车原来是这样发电胡帆 陈海伦①“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近些年来,山川田野间、荒漠戈壁滩、蔚蓝海面上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组拔地而起。它们在装扮风景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能源。②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公元前2世纪的波兰,人们就建有碾米的风车磨坊;元明时期,中国建有风力水车,用来灌溉农田。现代风车的雏形,则来源于1890年丹麦提出的风力发电计划,给风磨安装了发电机。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出现,让风力发电机的发展遇冷。直到20世纪下半叶,化石能源告急,生态环境恶化,风力发电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③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轮旋转,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它和纸风车结构相似,由风轮、机舱、塔筒组成。但是,纸风车为了更漂亮可以折出很多个叶片,而风机的风轮一般为3个叶片,因为这样便于平衡,性价比更高。④对于风力发电来说,风速达到2.5~3 m/s(微风拂面)就可发电。风越大,风轮转得越快,发的电能也越多。但是当风速达到25~30 m/s(狂风大作)时风机就会停止工作,进入“防御姿态”。因为这个时候的风可以拔起树木,摧毁房屋,如果风机继续工作就会损坏发电机组。⑤随着风力发电的发展,风机的叶轮直径也逐渐增大,近15年间,叶轮直径已经从70 m增大到250 m。目前我国陆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处于200 m水平,其扫风面积超过32 000 m 2 ,相当于4.5个标准足球场。⑥从远处看,人们可能会觉得风机的叶片转得很慢。但事实上,由于机舱齿轮的加速作用,风机叶片的尖部线速度有时和高铁运行速度不相上下。不同功率、不同类型的风机转一圈产生的电量也不同,有的可发1.4度电,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晚上空调用电量;而有的可产生5.8度电,能供一个普通家庭用一天。⑦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风力发电具有很多优势。相比火力发电,风力发电没有粉尘、硫化物、二氧化碳等的排放;相比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没有库区移民问题和蓄水对地质构造的影响,建成周期短。⑧近年来,风力发电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能源供应紧张的背景下迅速发展。比如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的用电主要是河北张家口的风力和光伏发电输入的。相信,“十四五”时期风力发电必将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BA.风力发电机组在装扮风景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能源。B.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把风轮轴的机械能转变为风的动能。C.由于机舱齿轮的加速作用,风机叶片尖部线速度有时和高铁运行速度不相上下。D.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没有粉尘、硫化物、二氧化碳等的排放。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CA.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利用风能、建设“风车”的历程十分艰辛。B.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利用风能、建设“风车”的历程十分艰辛。C.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D.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DA.文章开头以儿歌引出说明内容,生动活泼,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个时候”是指风速达到25~30 m/s(狂风大作)时。C.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加点词“一般”“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D.本文采用“分—总”结构,以空间顺序重点介绍了大风车的构造和风力发电的优势。三、(2024·省实验中学学情调研)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1~3题。(共11分)【文本一】①殷墟博物馆新馆“新”在哪儿?有哪些文物特别吸睛?从新馆里如何“读”懂商文明?让我们一起走进殷墟博物馆新馆!A____②新馆展陈聚焦“伟大的商文明”这一全新主题,从商代史、甲骨学、考古史、商文明的世界传播等多个角度全方位阐释商代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发达的青铜文明、灿烂的文字文明以及高超的手工业技术等,生动呈现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③殷墟博物馆新馆设8个展厅,地上共三层,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之一。展览主题集中于三个主展厅,一楼基本陈列“探索商文明”,以殷墟为中华文明探源的起点和基石,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重点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二楼基本陈列“伟大的商文明”,全景式展示了商代在政治、军事、农业、手工业、文字、都邑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成就。三楼基本陈列“世界的商文明”,立足国际视野,阐释商文明的世界意义。B____④“大家以前在媒体上见过的、听过的,甚至闻所未闻的文物,都将出现在新馆。”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介绍,新馆中近3 000件套文物是首次亮相,比如,殷墟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藏坑出土的甲骨,首次集中展示110余片。⑤“殷墟博物馆新馆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 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堪称商代文物展览之最。”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高永介绍,馆内集中展示大量商代精美绝伦的青铜文物,展现出3 000多年前青铜文明的鼎盛面貌,也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商代巧夺天工的青铜铸造技艺。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铜方鼎、曾“一片甲骨惊天下”的屯南甲骨、威风凛凛的亚长青铜钺等,都将在新馆内展出。C____⑥殷墟博物馆新馆对标一流博物馆进行建设,博物馆的展陈手段也进行了精心设计,观众观展体验全面升级。⑦构建大场域空间,凸显王朝恢宏气象。展陈空间设计以庄重、大气为基本遵循,注重在大的空间语境下阐释历史实事,立足文明探源寻找文明的多元包容、兼收并蓄,立足文明定义阐述丰富全面的商文化系统,构建陈列场+艺术场+元域场+精神场等大场域展陈空间,多维度展示商王朝恢宏气象。⑧科技赋能,多元化展示商文明内涵。馆内广泛运用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赋予文物、文献、甲骨记载等新的时代表达方式,提升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广度、深度、精度,构建文物、历史与数字虚拟空间交互场所。⑨a比如,将郑州商城的杜岭方鼎、山东苏埠屯的亚醜青铜钺、湖南宁乡的四羊方尊、殷墟妇好墓的跪坐玉人等20多件商代珍贵文物,通过裸眼3D技术在同一空间完美呈现,让人们多维度、立体化、沉浸式感受商文明恢宏气象和甲骨文魅力;b再比如,沉浸式数字特展《又见天邑商》,借助科技手段,以武丁讲述的方式,直观展现商王朝的强盛与辉煌。【文本二】①距今3 300多年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所出土的甲骨文,使传说中的商朝彻底得到证实,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往前推进了约1 000年。②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殷墟的发现和确定,是探索商文化、夏文化及上溯中华文明起源的原点和基石。随着殷墟考古成果不断丰富,建于2005年的原殷墟博物馆难以满足保护展示需要。在安阳建一座新的博物馆,势在必行!【文本三】①“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建成开放,既是殷墟已有考古研究成果的全面梳理总结和全方位呈现,也是新时代殷墟保护利用工作的一个新起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2024年2月23日,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殷墟博物馆将持续完善博物馆展陈工作,加快推进以车马坑为代表的土质文物保护与展示工作;充分利用博物馆的精细化考古实验室,开展实验室考古;与国内外顶级博物馆开展良性互动,大力打造高水平的原创精品展,宣传殷商文化;进一步加强殷商文化的研究与阐释,及时展示最新考古发掘及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殷墟博物馆馆长陈星灿说。(摘自2024年2月26日《河南日报》,有改动)1.请在文本一A、B、C三处分别添加一个小标题,具体说明殷墟博物馆新馆“新”在哪里。每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3分)[答案] A展陈主题新 B展陈内容新 C展陈手段新2.文本一第⑨段连举a、b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能否互换位置?请结合文本一分析说明。(4分)[答案] 不能。(1)连举两个例子分别说明第⑦段“构建大场域空间”和第⑧段“科技赋能,多元化展示”两种新的展陈手段,使说明更具体有力。(2)a例子侧重说明构建大场域空间可以多维度展示商王朝恢宏气象,与第⑦段说明内容更接近。b例子侧重说明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可以全景式展现商文明,与第⑧段说明内容更接近。所以不能调换位置。3.班级准备组织同学们到殷墟博物馆新馆参观,作为班长的你搜集到了以上文本,如何运用以上三个文本简要介绍殷墟博物馆新馆?写出你的思路。(4分)[答案] ①首先借助文本二对“殷墟”文化及原殷墟博物馆难以承载的现实情况的介绍,引出殷墟博物馆新馆的介绍;②然后借助文本一对殷墟博物新馆进行具体介绍,突出殷墟博物馆新馆的“新”;③最后借助文本三介绍殷墟博物新馆建成开放的重要意义及未来的建设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