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2024四下·黄岩期末) 下面每小题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注音是错的,请把它选出来。
1.
A.凌(lín)空 B.膝(xī)盗
C.悲戚(qī) D.一唱一和(hè)
2.
A.提供(gōng) B.脸颊(jiá) C.着(zháo)陆 D.一声不吭
【答案】1.A
2.C
【知识点】字音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准确认读。重点考查对常见字读音中平翘舌、前后鼻音等易错点的辨别,需注意区分易混淆的读音,强化对基础字音的记忆。
(2)本题考查多音字在具体词语中的正确读音。重点考查能否根据词语含义判断多音字的准确读音,需掌握多音字不同读音对应的语义及使用场景,避免因语义混淆导致读音错误。
1.A.“凌空” 的 “凌” 读音应为 “líng”,而不是 “lín”。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2.C.“着陆” 的 “着” 应读 “zhuó” ,表示 “接触,挨上”;读 “zháo” 时,通常表示 “接触,挨上”(如 “着边”)、“感受,受到”(如 “着凉”)等,此处 “着陆” 读音错误。
ABD.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四下·黄岩期末) 下面每小题中都有一个词语带有错别字,请把它选出来。
3.
A.余晖 B.倘徉 C.遭殃 D.二氧化碳
4.
A.僻如 B.派遣 C.迟钝 D.汹涌澎湃
【答案】3.B
4.A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形近字的辨析能力。重点考查对常见词语中易错字的字形记忆,需注意偏旁部首与字义的关联,避免因字形相似而误写。
(2)本题考查同音字的辨析能力。重点考查对同音异义词的语义理解,需结合词语含义判断正确用字,避免因读音相同而混淆。
3.“倘徉” 应为 “徜徉”,“徜” 从 “彳”(chì),与行走、徘徊相关;“倘” 多与假设义相关(如 “倘若”)。
A(余晖)、C(遭殃)、D(二氧化碳)均无错别字。
故答案为:B
4.“僻如” 应为 “譬如”,“譬” 读 pì,意为 “比如”;“僻” 指 “偏僻、古怪”(如 “僻静”)。
B(派遣)、C(迟钝)、D(汹涌澎湃)均无错别字。
故答案为:A
5.(2024四下·黄岩期末)此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它选出来。(  )
____,吹着吹着,山就绿了;____,升着升着,天就高了;____,摇着摇着,春就深了;____,读着读着,我就长大了。
A.牛铃叮咚 风筝飘舞 柳哨声声 书声琅琅
B.柳哨声声 牛铃叮咚 风筝飘舞 书声琅琅
C.书声琅琅 牛铃叮咚 风筝飘舞 柳哨声声
D.柳哨声声 风筝飘舞 牛铃叮咚 书声琅琅
【答案】D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吹着吹着,山就绿了” 对应 “柳哨声声”,因为柳哨是用柳枝制作的哨子,“吹” 与 “柳哨” 动作契合,且春风吹绿山林,符合春天的景象。“升着升着,天就高了” 对应 “风筝飘舞”,风筝在天空中 “升” 起,随着高度增加,天空显得更辽阔,逻辑通顺。“摇着摇着,春就深了” 对应 “牛铃叮咚”,牛铃挂在牛颈上,牛走动时铃铛 “摇” 动,声音清脆,象征春日田园的生机,与 “春深” 的时间推移呼应。“读着读着,我就长大了” 对应 “书声琅琅”,“读” 与 “书声” 直接关联,体现通过读书学习成长的主题。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逻辑与语境搭配能力,需结合动词与名词的动作关联性、事物特征及季节意象进行综合判断,要求从词语的动态描写中捕捉画面感和逻辑顺序。
6.(2024四下·黄岩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遇到问题,如果我们不会独立思考,只会盲目跟从,便成了应声虫。
B.这家伙明知罪行深重,可是面对警察的审讯,仍然从容不迫,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
C.微博上的这条评论实在太精彩了,一向习惯潜水的他都忍不住点赞回复了。
D.他很喜欢看书,一有空闲时间,总是手不释卷,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
【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CD.正确。
B.“从容不迫” 形容不慌不忙、非常镇定的样子,含褒义。句中用于形容罪犯面对审讯时的态度,感彩与语境不符,应使用 “强作镇定”“故作从容” 等中性或贬义词语。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含俗语、网络用语)的感彩及语境运用能力,需结合具体情境判断词语的褒贬适配性和语义准确性。
7.(2024四下·黄岩期末)图书馆管理员要分类摆放一批新书,以下分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飞鸟集》
B.《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王尔德童话》《安徒生童话》
C.《十万个为什么》《灰尘的旅行》《看看我们的地球》《山海经》
D.《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
【答案】C
【知识点】词语归类
【解析】【分析】ABD.正确。
C.《十万个为什么》《灰尘的旅行》《看看我们的地球》属于科普作品,而《山海经》是古代神话传说和地理文献,内容性质与其他三项不同,分类不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图书分类的逻辑辨析能力,需根据书籍的内容性质(如文学体裁、知识类别)判断归类合理性,重点区分科普作品与神话传说的差异。
8.(2024四下·黄岩期末)同学们制作了“勤学”主题的书签,下列书签中内容和格式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内容与 “勤学” 主题无关,且 “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 也并非李白的作品,所以A选项错误。
B.内容主要强调生命与节奏,和 “勤学” 主题不相关,故B选项错误。
C.“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 体现了勤奋学习的态度,与 “勤学” 主题相符,且格式上作者署名在诗句下方,正确。
D.诗句内容虽然和学习有关,但格式错误,作者署名的位置应该在诗句的下方,而不是左侧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主题契合度以及文字排版格式的判断能力。需准确把握 “勤学” 主题,同时了解常见的文字排版规范,判断诗句内容、作者署名位置等是否恰当。
9.(2024四下·黄岩期末)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琥珀》一文用科学知识准确地讲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增长了我们的知识。
B.“诺曼底号”遇险以后,乘客惊恐万状、你推我操,而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片呼号和嘈杂”,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船长的镇定自若、临危不乱。
C.说新闻时,我们要说明新闻的来源,为了让新闻更吸引人,可以发挥想象进行适当改编。
D.《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写的,都运用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A.《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琥珀形成过程,并非单纯用科学知识准确讲解,表述不准确,所以 A 选项错误。
B.在 “诺曼底号” 遇难情节中,将乘客惊恐混乱与船长的镇定威严进行对比,突出船长的品质,该选项表述正确。
C.说新闻时要真实准确,不能为吸引眼球而改编,所以 C 选项错误。
D.《猫》主要体现对猫的喜爱,并非赞颂母爱;《母鸡》运用明贬实褒,赞颂母鸡(母爱),二者并非都通过对比赞颂母爱 ,所以 D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写作手法以及新闻表述原则的理解与掌握。涵盖文学作品分析、写作手法判断和新闻常识,需准确把握各知识点内涵及应用。
(2024四下·黄岩期末) 判断正误
10.“猫屏(bǐng)息蹲伏在角落,等到可恶(wù)的老鼠出来找食,猛地一跃将老鼠按住。尽管老鼠垂死挣扎(zhá),也难逃一死”,句中加点多音字的读音全部正确。
11.“天高地阔、依山傍水、草长莺飞、高楼林立”这组词语描述的场景非常适合露营。
12.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资料来帮助理解,不需要结合生活经验。
13.“他像一匹饿狼扑在书上,汲取着知识”“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这两句话加点部分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14.“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句话连用三个语气词,写出了作者观察时产生的疑问。
【答案】10.正确
11.错误
12.错误
13.正确
14.错误
【知识点】成语运用;其他文化常识;多音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读音。重点考查对多音字不同读音在特定词语中语义关联的掌握,需根据词义判断读音准确性。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及所描绘场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匹配度。需理解词语内涵,判断其与特定活动场景的契合性。
(3)本题考查阅读方法的全面性。考查对多种阅读辅助手段的认知,强调阅读中综合运用不同方法理解文本的重要性。
(4)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中情感倾向的判断。需结合语境分析比喻所传达的情感,区分褒贬情感色彩。
(5)本题考查语气词在语句中情感及语义功能的理解。需结合语境分析语气词所营造的情感氛围和表达效果。
10.“屏” 在 “屏息” 中读bǐng ,表示抑制呼吸;“恶” 在 “可恶” 中读wù ,表示令人厌恶;“扎” 在 “挣扎” 中读zhá 。读音均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1.“高楼林立” 描绘的是城市景象,不适合露营;“天高地阔、依山傍水、草长莺飞” 更符合户外自然环境。所以这组词语描述场景不都适合露营。
故答案为:错误
12.阅读时遇到不懂问题,联系上下文、查资料是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同样能辅助理解文本内容,说 “不需要结合生活经验” 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3.前一句把 “他” 比作 “饿狼”,表达对其热爱读书的赞赏;后一句把 “那双手” 比作 “鹰的爪子”,表达对实施暴力者的厌恶。感情不同。
故答案为:正确
14.连用 “吧、啊、呢” 三个语气词,体现的是作者对猫贪玩的一种亲昵、调侃的语气,并非表达疑问。
故答案为:错误
15.(2024四下·黄岩期末)认真抄写,注意字号大小一致、间距统一。
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答案】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按照题目要求,在抄写时要保证每个字的字号大小基本相同,字与字、词与词之间的间距均匀一致,书写要规范、工整、清晰。
故答案为: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工整性以及对排版布局的把握能力。重点关注书写过程中字体大小的一致性和间距的统一性,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审美意识。
16.(2024四下·黄岩期末) 看拼音写词语
家乡黄岩,是一幅自然与人文共同构成的hé xié   画卷。墨绿的橘林zhuāng shì   着永宁江畔,橘花的香气随风飘散,仿佛一首tián mì   的催眠曲,引领人们进入mèng xiāng   。长潭的波光倒映出点点fán xīng   ,九峰的山影交织着万家灯火,舌尖上的美味总是能jù jí   起无数人的目光和期待。无论是忙碌的白天,还是jì jìng   的夜晚,家乡黄岩总能以dú tè   的方式,让每一个心灵找到属于自己的wèi jiè   。黄岩,一座甜了千年的城,一个xìng fú   温暖的家。
【答案】和谐;装饰;甜蜜;梦乡;繁星;聚集;寂静;独特;慰藉;幸福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和谐” 注意 “谐” 字右半部分写法;“装饰” 的 “饰” 不要少写撇;“甜蜜” 的 “蜜” 下部是 “虫”;“梦乡” 的 “乡” 注意笔顺;“繁星” 的 “繁” 笔画较多,要书写正确;“聚集” 的 “聚” 下面是 “豕”;“寂静” 的 “寂” 是宝盖头;“独特” 的 “特” 右边 “寺” 的写法;“慰藉” 的 “藉” 不要写成 “籍” ;“幸福” 注意 “幸” 的写法。
故答案为:和谐;装饰;甜蜜;梦乡;繁星;聚集;寂静;独特;慰藉;幸福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拼写能力。重点考查对拼音的认读和相应汉字的正确书写,检验日常学习中对字词的记忆和书写规范程度。
17.(2024四下·黄岩期末)下面这段话有三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前几天,我读了“灰尘的旅行”这本书。书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写的。读了这本书,让我开启了一段神奇的微观世界之旅。
【答案】前儿天,我读了《灰尘的旅行》这本书。书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这本书,让我开启了一段神奇的微观世界之旅。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书名号使用错误:“灰尘的旅行” 是书名,应将双引号改为书名号《灰尘的旅行》。句式杂糅:“书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写的” 中,“作者是……” 与 “是…… 写的” 重复,删去 “写的”,改为 “书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成分残缺:“读了这本书,让我开启了……” 缺少主语,删去 “读了” 或 “让”,此处改为 “这本书,让我开启了……”。
故答案为:前儿天,我读了《灰尘的旅行》这本书。书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这本书,让我开启了一段神奇的微观世界之旅。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病句修改能力。重点考查书名号的规范使用、句式杂糅及成分残缺的辨析与修改,需注意语句结构的完整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18.(2024四下·黄岩期末)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体会冒号的用法,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奶奶的记性可差了:   
【答案】刚拿扫把扫完地,没过一小会儿却问我,扫把怎么不见了。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原句中冒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用具体事例阐述 “温柔可亲” 的表现。仿写时需延续这一用法,通过具体场景体现 “奶奶记性差” 的特点。示例中 “刚放钥匙就找钥匙” 的行为,直观展现了健忘的特征,符合冒号后补充说明的逻辑。
故答案为:刚拿扫把扫完地,没过一小会儿却问我,扫把怎么不见了。
【点评】本题考查冒号的用法及仿写能力。重点考查对冒号 “解释说明” 功能的理解,要求通过具体事例生动诠释前文观点,需注意前后内容的关联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19.(2024四下·黄岩期末)根据下面的情境,进行转述。
你收到了妈妈发来的消息,请你将消息内容转述给班主任张老师。
【答案】张老师,我妈妈下午两点在校门口等我,带我去医院看牙齿,我需要跟您请假。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转述时,首先明确对象是张老师,要有恰当的称呼。然后准确传达妈妈消息中的关键信息,即时间(下午两点)、事件(妈妈在校门口等,带去看牙齿)以及需求(跟老师请假) ,表述清晰简洁,符合转述要求。
故答案为:张老师,我妈妈下午两点在校门口等我,带我去医院看牙齿,我需要跟您请假。
【点评】本题考查信息转述能力。重点考查准确提取关键信息并清晰传达给指定对象的能力,需注意人称转换恰当、信息完整准确,以保证信息有效传递。
(2024四下·黄岩期末) 根据课文内容或情境填空
20.诗文中欣赏自然风光。在乡间,看“篱落疏疏一径深,   ”;到山林,看   。孤云独去闲”;来海边,与冰心共怀想:“大海啊……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
有你   ?”春日江畔赏景,“桃花一簇开无主,   ”;冬日吟咏梅花,“俏也不争春,   。待到   ,她在丛中笑”。
21.诗文中发现童年生活。“   ,   ”,杨万里笔下的孩童追逐嬉戏;“   ,   ”,辛弃疾笔下的孩童淘气可爱。学习想要半途而废时,告诉自己“少年不知勤学苦,   ”;当生活中遇到挫折时,鼓励自己“   ,自胜者强”。
22.诗文中感受榜样力量。车胤虽家贫,但他“不怨天,   ”;王昌龄送别友人,用“洛阳亲友如相问。   ”表明自己的志向与品格;王冕用“   ,只留清气满乾坤”抒发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答案】20.树头新绿未成阴;众鸟高飞尽;波涛的清响;可爱深红爱浅红;只把春来报;山花烂漫时
2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老来方知读书迟;胜人者有力
22.不尤人;一片冰心在玉壶;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经典诗词名句的记忆与理解。重点考查对不同作家描绘自然风光诗词的积累,检验对诗词意境和情感的感悟能力。
(2)本题考查诗词及名言俗语积累。考查对描写童年生活诗词的记忆,以及对劝学、励志名言的掌握,检验知识储备及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能力。
(3)本题考查对古人精神品质相关语句的积累。考查对古人修身、明志语句的理解与记忆,检验对传统文化中榜样精神的认知。
20.“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出自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乡村初春风光;“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出自李白《独坐敬亭山》,展现山林宁静;“大海啊……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出自冰心《繁星》,表达对大海的情感;“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出自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其五》,是春日江畔美景写照;“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出自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借梅花言志。
故答案为:树头新绿未成阴;众鸟高飞尽;波涛的清响;可爱深红爱浅红;只把春来报;山花烂漫时
2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出自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刻画儿童活泼形象;“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出自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描绘小儿天真模样;“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是劝学俗语;“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出自《老子》,鼓励战胜自我。
故答案为: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老来方知读书迟;胜人者有力
22.“不怨天,不尤人” 出自《论语 宪问》,体现车胤不抱怨的品质;“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表明其坚守操守;“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出自王冕《墨梅》,展现其高洁志趣。
故答案为:不尤人;一片冰心在玉壶;不要人夸好颜色
(2024四下·黄岩期末) 现代文阅读
神奇的纳米纸(节选)
①瑞士科学家宣布成功研制出了一种高强度的纳米纸。该纸的发明人伯格伦德博士表示,这种纳米纸韧性极佳,很硬,是利用传统纸张中发现的生物材料纤维素制作而成。机械测试显示,该纸的强度比普通纸整整高出200倍,达到了目前建筑用钢的水平。
②不要认为这就是目前世界上强度最高的纳米纸了。有报道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它看上去像复写纸,比重是钢的十分之一,强度却达到了钢的500倍。这种纸使用一种被称作“碳纳米管”的碳分子制成。这种神奇的纳米纸中的碳纳米管的直径仅有十几纳米,约为人头发直径的五万分之一。
③既然这些纳米纸的重量很轻、韧性优越,强度出奇的高,那么,它们自然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防弹衣、太空服,还有汽车、飞机以及航天器的结构材料,都必将成为这种纳米纸的用武之地。
23.纳米纸有哪些神奇之处?请摘录关键语句,写在横线上。
24.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   和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25.联系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美国的科研人员开发的纳米纸重量很轻,强度出奇的高,保存时间长。   
②目前,防弹衣、太空服,还有汽车、飞机以及航天器的结构材料,都已经成为纳米纸的用武之地。   
③“这种神奇的纳米纸中的碳纳米管的直径仅有十几纳米,约为人头发直径的五万分之一。”句中的“约”不能去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严谨。   
【答案】23.这些纳米纸的重量很轻、韧性优越,强度出奇的高。
24.作比较;列数字;示例:突出了纳米纸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25.错误;错误;正确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重点考查对文本关键信息的捕捉,需要快速定位到能概括纳米纸神奇之处的语句,检验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和归纳能力。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重点考查对作比较和列数字说明方法的识别,以及对其在说明文中作用的分析,检验对说明文写作手法的掌握程度。
(3)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准确把握。重点考查对文中具体事物特性描述的记忆和理解,防止因主观臆断而产生错误判断。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重点考查对说明文语言中修饰限定词作用的认识,检验对说明文语言严谨性这一特性的把握能力。
23.文章第③段总结性地指出了纳米纸的特性,通过 “既然这些纳米纸……” 引出关键语句,直接提取即可。
故答案为:这些纳米纸的重量很轻、韧性优越,强度出奇的高。
24.“比重是钢的十分之一,强度却达到了钢的 500 倍”,将纳米纸与钢在比重和强度方面作比较;“约为人头发直径的五万分之一” 等是列数字。作比较突出纳米纸在重量和强度方面相对钢的优势,列数字使说明更精确,体现语言严谨准确。
故答案为:作比较;列数字;示例:突出了纳米纸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25.①文中未提及美国科研人员开发的纳米纸 “保存时间长” 这一特点,属于无中生有。
②原文第③段说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防弹衣、太空服,还有汽车、飞机以及航天器的结构材料,都必将成为这种纳米纸的用武之地” ,是 “必将”,表示未来趋势,并非 “都已经成为”。
③“约” 表示大概,去掉后就变成了精确数值,与实际情况可能不符,保留 “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故答案为:错误;错误;正确
(2024四下·黄岩期末) 现代文阅读
小鱼遇险
陈伯吹
①“再耐心一点吧,春天不久就要来了!到时候,水面发亮,水也温暖了,你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出来游玩哩!”
②活泼喜动的小鱼,潜伏了许久,苦闷、寂寞极了。一心只盼春天的到来,就能快乐地游来游去了。现在,不得不听妈妈的话,规规矩矩地潜伏在水底。
③一天,小鱼发现水面上露着红光,闪闪烁烁,它欢喜地跳起来。
④“定是春天来了,瞧,好亮的红光呀!”
⑤它的母亲急忙阻止它说:“孩子!春天还没有到来!那红光是老渔翁燃着的灯火,他想(欺骗 哄骗)你们这帮孩子游到水面上,就用大网把你们一起捉了去!”
⑥小鱼听了非常(失望 希望),想着这是极其可怕的事。于是它只能静静地潜伏在不愿潜伏的水底。但它期待春天到来的心,越发急切了。
⑦这夜月光皎洁,水面明亮起来了。小鱼真的以为春天来了,来不及告诉妈妈,便鼓着百倍的勇气向上浮起,三番五次地挺着白肚皮跃起。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水鸟,暗地里窥视着它,等小鱼再次跃起来的时候,便很敏捷地把小鱼衔着了。
⑧“请放开我呀,妈妈等着我回去哩!”小鱼流着眼泪,向水鸟(要求 哀求)着。
⑨但是水鸟怎肯听它的话呢?衔着它飞落到岸边竖起的一块岩石上了,将小鱼放了下来,喊着:“孩子!飞下来吧!你爱吃的鱼,我捉来给你了!快下来吧!”
⑩立刻,天空中落下一只雪一般辉映着白色羽翼的小水乌来。
“喂!我的孩子,好好地啄着它吃吧!”
正当这千钧一发、危急万分的时候,小鱼忽然想起了妈妈告诉它的话:“无论何时,碰到危险的时候,务必尽力挣跳!”
所以,就在这时,小鱼突然拼命地挣跳起来,侥幸得很,(突然 居然)给跃出了岩石,落下水中去了。它以为自己是没有希望了,岂知一刹那间,又寂静地潜伏到水底了。
“经验之谈,不可不听。”小鱼惊恐之余,吐出了一口气,泛起了一连串水泡。
怠惰的小水鸟,眼巴巴地望着小鱼逃掉,只是瞪着诧愕的眼睛,呆看着水面。这时,它也忆起了妈妈告诉它的话:“无论何时,碰到啄食的时候,务必要显出敏捷的身手。”
于是它也不禁感叹着:“经验之谈,不可不听!”
26.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27.阅读第⑦~ 自然段,完成练习。
小鱼遇险后是怎样脱险的?它经历了怎样的心情变化?
28.读着第⑦自然段“窥视”一词,我的眼前浮现这样的情景:    。
29.“经验之谈,不可不听”在文中出现两次,第一个“经验之谈”具体指的是    ;第二个“经验之谈”具体指的是   。
30.文中小鱼和小水鸟都发出了“经验之谈,不可不听”的感叹,面对“经验”,有人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也有人说“亲身下河知深浅”,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26.哄骗;失望;哀求;居然
27.小鱼被水鸟放在岸边的岩石上;拼命挣跳,落入水中;燃起希望;惊恐、庆幸
28.水鸟在水面上盘旋着,暗中观察着跃起的小鱼,随时准备将小鱼衔住
29.无论何时,碰到危险的时候,务必尽力挣跳;无论何时,碰到啄食的时候,务必要显出敏捷的身手
30.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经验都是他人长期实践后积累下来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吃完饭后不要马上运动,对肠胃不好;“亲身下河知深浅”,有时候亲自经历才能知道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做,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比如别人告诉你梨是酸的,但只有亲口尝过才知道是否酸。所以我们应该将经验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同时弥补彼此的不足。
【知识点】童话故事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辨析与选择能力。重点考查对近义词在语义、情感色彩和语境适应性上的区分,检验对文本语境的理解及准确用词的能力。
(2)本题考查对文本情节和人物心理变化的梳理能力。重点考查对故事发展脉络的把握以及对角色情感变化的理解,检验对文本细节的提取和整合能力。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想象能力。重点考查通过词语展开联想,还原文本情境的能力,检验对词语内涵的把握和语言表达能力。
(4)本题考查对文本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重点考查对文中特定表述所指代内容的准确提取,检验对文本细节的关注和理解能力。
(5)本题考查对俗语内涵的理解及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观点的能力。重点考查对不同观点的分析解读,以及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论证的能力,检验思维的灵活性和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26.“哄骗” 比 “欺骗” 更侧重用哄逗的方式骗人,更符合语境;“失望” 指希望落了空,“希望” 不符合小鱼此时心情;“哀求” 强调苦苦请求,比 “要求” 更能体现小鱼的急切;“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突然” 侧重于事情发生得急促,“居然” 更能体现小鱼逃脱的意外性。
故答案为:哄骗;失望;哀求;居然
27.从文中可知,小鱼被水鸟衔到岸边岩石上,接着它想起妈妈的话拼命挣跳落入水中。心情上,一开始向水鸟哀求时是抱有一丝希望的,逃脱后是惊恐又庆幸的。
故答案为:小鱼被水鸟放在岸边的岩石上;拼命挣跳,落入水中;燃起希望;惊恐、庆幸
28.“窥视” 意思是暗中观察,根据文意想象水鸟观察小鱼的画面,要突出 “暗中”“观察” 的特点。
故答案为:水鸟在水面上盘旋着,暗中观察着跃起的小鱼,随时准备将小鱼衔住
29.第一个 “经验之谈” 是小鱼妈妈告诉小鱼的应对危险的方法;第二个 “经验之谈” 是小水鸟妈妈告诉小水鸟的啄食时应有的做法,在文中都能直接找到对应语句。
故答案为:无论何时,碰到危险的时候,务必尽力挣跳;无论何时,碰到啄食的时候,务必要显出敏捷的身手
30.先分别阐述两句俗语的内涵,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其合理性,最后提出应将经验和实践结合的观点。
故答案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经验都是他人长期实践后积累下来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吃完饭后不要马上运动,对肠胃不好;“亲身下河知深浅”,有时候亲自经历才能知道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做,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比如别人告诉你梨是酸的,但只有亲口尝过才知道是否酸。所以我们应该将经验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同时弥补彼此的不足。
31.(2024四下·黄岩期末) 习作
题目:哇, ▲ !
提示:“哇,多么美的日出!”“哇,多么有趣的发现!”“哇,多么难忘的活动!”……旅途中的风景,生活中的发现,成长中的经历,一定曾经让你忍不住发出“哇”的感叹,请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写下来。
要求:如果你要写旅途中的“景”,请按一定的游览顺序写清楚,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如果你要写生活中的“事”,请把这一件事的经历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350个。
【答案】例文:
哇,那次难忘的登山!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次登山经历令我难以忘怀,每每想起,心中便涌起无限感慨。
那天清晨,阳光柔和地洒在大地上,我和小伙伴们来到山脚下,仰望着巍峨的山峰,心中满是期待与兴奋。起初,山路还算平坦,我们一路说说笑笑,欣赏着路边不知名的小花和嫩绿的小草,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可随着高度的攀升,山路逐渐变得崎岖起来,台阶也越来越陡峭。
我的脚步渐渐沉重,呼吸也急促起来。看着前方似乎没有尽头的山路,心中打起了退堂鼓。就在这时,同行的小伙伴们纷纷鼓励我,他们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给了我力量。我咬咬牙,继续向上攀登。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每一步也都离山顶更近了一些。
终于,我们登上了山顶。哇!眼前的景色让我惊呆了。连绵起伏的山脉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画卷。远处的城市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上。清风拂过,带来丝丝凉爽,我心中的疲惫瞬间消散。
这次登山,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山顶的绝美风光,更让我明白了坚持的意义。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像登山时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不放弃,一步一个脚印,就能登上属于自己的 “山顶”,看到那令人惊叹的风景。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核心在于引导学生记录生活中令人发出感叹的瞬间,可选择写景或叙事两种方向进行创作。
【题干分析】关于 “景” 的写作:如果选择写旅途中的景,要按一定游览顺序,如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等)或时间顺序(游览的先后时段)来写。要细致描绘景物特点,比如颜色、形状、姿态等,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添文采。例如写泰山日出,可先写凌晨登山时的黑暗与寂静,再写天边逐渐泛起的微光,接着写太阳露出小半张脸时的色彩变化,最后写太阳完全升起后的壮丽场景。关于 “事” 的写作:若写生活中的事,需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重点突出自己的感受,可从心理变化、获得的启示等方面着手。比如写一次参加运动会的经历,可先写报名时的期待,比赛过程中的紧张、坚持,最后写比赛结束后的感悟,是对拼搏精神的新认识,还是对团队力量的体会等。
【立意提取】1.哇,那片醉人的花海!:以游览花海的经历为线索,展现花海的绚丽多姿,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2.哇,这次难忘的义卖!:讲述参与义卖活动的过程,体现团队合作和奉献爱心带来的快乐与成长。
【点评】叙事清晰:文章按照登山的先后顺序,依次描写了山脚下的出发、登山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山顶的景色,条理清晰。情感真挚:生动地描绘了自己登山时从兴奋到疲惫再到坚持最后收获喜悦的心理变化,情感表达自然真实。主题明确:结尾点明通过登山领悟到坚持的意义,主题得到升华。
1 / 1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2024四下·黄岩期末) 下面每小题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注音是错的,请把它选出来。
1.
A.凌(lín)空 B.膝(xī)盗
C.悲戚(qī) D.一唱一和(hè)
2.
A.提供(gōng) B.脸颊(jiá) C.着(zháo)陆 D.一声不吭
(2024四下·黄岩期末) 下面每小题中都有一个词语带有错别字,请把它选出来。
3.
A.余晖 B.倘徉 C.遭殃 D.二氧化碳
4.
A.僻如 B.派遣 C.迟钝 D.汹涌澎湃
5.(2024四下·黄岩期末)此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它选出来。(  )
____,吹着吹着,山就绿了;____,升着升着,天就高了;____,摇着摇着,春就深了;____,读着读着,我就长大了。
A.牛铃叮咚 风筝飘舞 柳哨声声 书声琅琅
B.柳哨声声 牛铃叮咚 风筝飘舞 书声琅琅
C.书声琅琅 牛铃叮咚 风筝飘舞 柳哨声声
D.柳哨声声 风筝飘舞 牛铃叮咚 书声琅琅
6.(2024四下·黄岩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遇到问题,如果我们不会独立思考,只会盲目跟从,便成了应声虫。
B.这家伙明知罪行深重,可是面对警察的审讯,仍然从容不迫,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
C.微博上的这条评论实在太精彩了,一向习惯潜水的他都忍不住点赞回复了。
D.他很喜欢看书,一有空闲时间,总是手不释卷,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
7.(2024四下·黄岩期末)图书馆管理员要分类摆放一批新书,以下分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飞鸟集》
B.《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王尔德童话》《安徒生童话》
C.《十万个为什么》《灰尘的旅行》《看看我们的地球》《山海经》
D.《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
8.(2024四下·黄岩期末)同学们制作了“勤学”主题的书签,下列书签中内容和格式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9.(2024四下·黄岩期末)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琥珀》一文用科学知识准确地讲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增长了我们的知识。
B.“诺曼底号”遇险以后,乘客惊恐万状、你推我操,而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片呼号和嘈杂”,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船长的镇定自若、临危不乱。
C.说新闻时,我们要说明新闻的来源,为了让新闻更吸引人,可以发挥想象进行适当改编。
D.《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写的,都运用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2024四下·黄岩期末) 判断正误
10.“猫屏(bǐng)息蹲伏在角落,等到可恶(wù)的老鼠出来找食,猛地一跃将老鼠按住。尽管老鼠垂死挣扎(zhá),也难逃一死”,句中加点多音字的读音全部正确。
11.“天高地阔、依山傍水、草长莺飞、高楼林立”这组词语描述的场景非常适合露营。
12.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资料来帮助理解,不需要结合生活经验。
13.“他像一匹饿狼扑在书上,汲取着知识”“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这两句话加点部分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14.“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句话连用三个语气词,写出了作者观察时产生的疑问。
15.(2024四下·黄岩期末)认真抄写,注意字号大小一致、间距统一。
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16.(2024四下·黄岩期末) 看拼音写词语
家乡黄岩,是一幅自然与人文共同构成的hé xié   画卷。墨绿的橘林zhuāng shì   着永宁江畔,橘花的香气随风飘散,仿佛一首tián mì   的催眠曲,引领人们进入mèng xiāng   。长潭的波光倒映出点点fán xīng   ,九峰的山影交织着万家灯火,舌尖上的美味总是能jù jí   起无数人的目光和期待。无论是忙碌的白天,还是jì jìng   的夜晚,家乡黄岩总能以dú tè   的方式,让每一个心灵找到属于自己的wèi jiè   。黄岩,一座甜了千年的城,一个xìng fú   温暖的家。
17.(2024四下·黄岩期末)下面这段话有三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前几天,我读了“灰尘的旅行”这本书。书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写的。读了这本书,让我开启了一段神奇的微观世界之旅。
18.(2024四下·黄岩期末)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体会冒号的用法,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奶奶的记性可差了:   
19.(2024四下·黄岩期末)根据下面的情境,进行转述。
你收到了妈妈发来的消息,请你将消息内容转述给班主任张老师。
(2024四下·黄岩期末) 根据课文内容或情境填空
20.诗文中欣赏自然风光。在乡间,看“篱落疏疏一径深,   ”;到山林,看   。孤云独去闲”;来海边,与冰心共怀想:“大海啊……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
有你   ?”春日江畔赏景,“桃花一簇开无主,   ”;冬日吟咏梅花,“俏也不争春,   。待到   ,她在丛中笑”。
21.诗文中发现童年生活。“   ,   ”,杨万里笔下的孩童追逐嬉戏;“   ,   ”,辛弃疾笔下的孩童淘气可爱。学习想要半途而废时,告诉自己“少年不知勤学苦,   ”;当生活中遇到挫折时,鼓励自己“   ,自胜者强”。
22.诗文中感受榜样力量。车胤虽家贫,但他“不怨天,   ”;王昌龄送别友人,用“洛阳亲友如相问。   ”表明自己的志向与品格;王冕用“   ,只留清气满乾坤”抒发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2024四下·黄岩期末) 现代文阅读
神奇的纳米纸(节选)
①瑞士科学家宣布成功研制出了一种高强度的纳米纸。该纸的发明人伯格伦德博士表示,这种纳米纸韧性极佳,很硬,是利用传统纸张中发现的生物材料纤维素制作而成。机械测试显示,该纸的强度比普通纸整整高出200倍,达到了目前建筑用钢的水平。
②不要认为这就是目前世界上强度最高的纳米纸了。有报道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它看上去像复写纸,比重是钢的十分之一,强度却达到了钢的500倍。这种纸使用一种被称作“碳纳米管”的碳分子制成。这种神奇的纳米纸中的碳纳米管的直径仅有十几纳米,约为人头发直径的五万分之一。
③既然这些纳米纸的重量很轻、韧性优越,强度出奇的高,那么,它们自然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防弹衣、太空服,还有汽车、飞机以及航天器的结构材料,都必将成为这种纳米纸的用武之地。
23.纳米纸有哪些神奇之处?请摘录关键语句,写在横线上。
24.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   和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25.联系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美国的科研人员开发的纳米纸重量很轻,强度出奇的高,保存时间长。   
②目前,防弹衣、太空服,还有汽车、飞机以及航天器的结构材料,都已经成为纳米纸的用武之地。   
③“这种神奇的纳米纸中的碳纳米管的直径仅有十几纳米,约为人头发直径的五万分之一。”句中的“约”不能去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严谨。   
(2024四下·黄岩期末) 现代文阅读
小鱼遇险
陈伯吹
①“再耐心一点吧,春天不久就要来了!到时候,水面发亮,水也温暖了,你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出来游玩哩!”
②活泼喜动的小鱼,潜伏了许久,苦闷、寂寞极了。一心只盼春天的到来,就能快乐地游来游去了。现在,不得不听妈妈的话,规规矩矩地潜伏在水底。
③一天,小鱼发现水面上露着红光,闪闪烁烁,它欢喜地跳起来。
④“定是春天来了,瞧,好亮的红光呀!”
⑤它的母亲急忙阻止它说:“孩子!春天还没有到来!那红光是老渔翁燃着的灯火,他想(欺骗 哄骗)你们这帮孩子游到水面上,就用大网把你们一起捉了去!”
⑥小鱼听了非常(失望 希望),想着这是极其可怕的事。于是它只能静静地潜伏在不愿潜伏的水底。但它期待春天到来的心,越发急切了。
⑦这夜月光皎洁,水面明亮起来了。小鱼真的以为春天来了,来不及告诉妈妈,便鼓着百倍的勇气向上浮起,三番五次地挺着白肚皮跃起。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水鸟,暗地里窥视着它,等小鱼再次跃起来的时候,便很敏捷地把小鱼衔着了。
⑧“请放开我呀,妈妈等着我回去哩!”小鱼流着眼泪,向水鸟(要求 哀求)着。
⑨但是水鸟怎肯听它的话呢?衔着它飞落到岸边竖起的一块岩石上了,将小鱼放了下来,喊着:“孩子!飞下来吧!你爱吃的鱼,我捉来给你了!快下来吧!”
⑩立刻,天空中落下一只雪一般辉映着白色羽翼的小水乌来。
“喂!我的孩子,好好地啄着它吃吧!”
正当这千钧一发、危急万分的时候,小鱼忽然想起了妈妈告诉它的话:“无论何时,碰到危险的时候,务必尽力挣跳!”
所以,就在这时,小鱼突然拼命地挣跳起来,侥幸得很,(突然 居然)给跃出了岩石,落下水中去了。它以为自己是没有希望了,岂知一刹那间,又寂静地潜伏到水底了。
“经验之谈,不可不听。”小鱼惊恐之余,吐出了一口气,泛起了一连串水泡。
怠惰的小水鸟,眼巴巴地望着小鱼逃掉,只是瞪着诧愕的眼睛,呆看着水面。这时,它也忆起了妈妈告诉它的话:“无论何时,碰到啄食的时候,务必要显出敏捷的身手。”
于是它也不禁感叹着:“经验之谈,不可不听!”
26.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27.阅读第⑦~ 自然段,完成练习。
小鱼遇险后是怎样脱险的?它经历了怎样的心情变化?
28.读着第⑦自然段“窥视”一词,我的眼前浮现这样的情景:    。
29.“经验之谈,不可不听”在文中出现两次,第一个“经验之谈”具体指的是    ;第二个“经验之谈”具体指的是   。
30.文中小鱼和小水鸟都发出了“经验之谈,不可不听”的感叹,面对“经验”,有人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也有人说“亲身下河知深浅”,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1.(2024四下·黄岩期末) 习作
题目:哇, ▲ !
提示:“哇,多么美的日出!”“哇,多么有趣的发现!”“哇,多么难忘的活动!”……旅途中的风景,生活中的发现,成长中的经历,一定曾经让你忍不住发出“哇”的感叹,请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写下来。
要求:如果你要写旅途中的“景”,请按一定的游览顺序写清楚,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如果你要写生活中的“事”,请把这一件事的经历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350个。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知识点】字音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准确认读。重点考查对常见字读音中平翘舌、前后鼻音等易错点的辨别,需注意区分易混淆的读音,强化对基础字音的记忆。
(2)本题考查多音字在具体词语中的正确读音。重点考查能否根据词语含义判断多音字的准确读音,需掌握多音字不同读音对应的语义及使用场景,避免因语义混淆导致读音错误。
1.A.“凌空” 的 “凌” 读音应为 “líng”,而不是 “lín”。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2.C.“着陆” 的 “着” 应读 “zhuó” ,表示 “接触,挨上”;读 “zháo” 时,通常表示 “接触,挨上”(如 “着边”)、“感受,受到”(如 “着凉”)等,此处 “着陆” 读音错误。
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3.B
4.A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形近字的辨析能力。重点考查对常见词语中易错字的字形记忆,需注意偏旁部首与字义的关联,避免因字形相似而误写。
(2)本题考查同音字的辨析能力。重点考查对同音异义词的语义理解,需结合词语含义判断正确用字,避免因读音相同而混淆。
3.“倘徉” 应为 “徜徉”,“徜” 从 “彳”(chì),与行走、徘徊相关;“倘” 多与假设义相关(如 “倘若”)。
A(余晖)、C(遭殃)、D(二氧化碳)均无错别字。
故答案为:B
4.“僻如” 应为 “譬如”,“譬” 读 pì,意为 “比如”;“僻” 指 “偏僻、古怪”(如 “僻静”)。
B(派遣)、C(迟钝)、D(汹涌澎湃)均无错别字。
故答案为:A
5.【答案】D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吹着吹着,山就绿了” 对应 “柳哨声声”,因为柳哨是用柳枝制作的哨子,“吹” 与 “柳哨” 动作契合,且春风吹绿山林,符合春天的景象。“升着升着,天就高了” 对应 “风筝飘舞”,风筝在天空中 “升” 起,随着高度增加,天空显得更辽阔,逻辑通顺。“摇着摇着,春就深了” 对应 “牛铃叮咚”,牛铃挂在牛颈上,牛走动时铃铛 “摇” 动,声音清脆,象征春日田园的生机,与 “春深” 的时间推移呼应。“读着读着,我就长大了” 对应 “书声琅琅”,“读” 与 “书声” 直接关联,体现通过读书学习成长的主题。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逻辑与语境搭配能力,需结合动词与名词的动作关联性、事物特征及季节意象进行综合判断,要求从词语的动态描写中捕捉画面感和逻辑顺序。
6.【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CD.正确。
B.“从容不迫” 形容不慌不忙、非常镇定的样子,含褒义。句中用于形容罪犯面对审讯时的态度,感彩与语境不符,应使用 “强作镇定”“故作从容” 等中性或贬义词语。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含俗语、网络用语)的感彩及语境运用能力,需结合具体情境判断词语的褒贬适配性和语义准确性。
7.【答案】C
【知识点】词语归类
【解析】【分析】ABD.正确。
C.《十万个为什么》《灰尘的旅行》《看看我们的地球》属于科普作品,而《山海经》是古代神话传说和地理文献,内容性质与其他三项不同,分类不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图书分类的逻辑辨析能力,需根据书籍的内容性质(如文学体裁、知识类别)判断归类合理性,重点区分科普作品与神话传说的差异。
8.【答案】C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内容与 “勤学” 主题无关,且 “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 也并非李白的作品,所以A选项错误。
B.内容主要强调生命与节奏,和 “勤学” 主题不相关,故B选项错误。
C.“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 体现了勤奋学习的态度,与 “勤学” 主题相符,且格式上作者署名在诗句下方,正确。
D.诗句内容虽然和学习有关,但格式错误,作者署名的位置应该在诗句的下方,而不是左侧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主题契合度以及文字排版格式的判断能力。需准确把握 “勤学” 主题,同时了解常见的文字排版规范,判断诗句内容、作者署名位置等是否恰当。
9.【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A.《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琥珀形成过程,并非单纯用科学知识准确讲解,表述不准确,所以 A 选项错误。
B.在 “诺曼底号” 遇难情节中,将乘客惊恐混乱与船长的镇定威严进行对比,突出船长的品质,该选项表述正确。
C.说新闻时要真实准确,不能为吸引眼球而改编,所以 C 选项错误。
D.《猫》主要体现对猫的喜爱,并非赞颂母爱;《母鸡》运用明贬实褒,赞颂母鸡(母爱),二者并非都通过对比赞颂母爱 ,所以 D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写作手法以及新闻表述原则的理解与掌握。涵盖文学作品分析、写作手法判断和新闻常识,需准确把握各知识点内涵及应用。
【答案】10.正确
11.错误
12.错误
13.正确
14.错误
【知识点】成语运用;其他文化常识;多音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读音。重点考查对多音字不同读音在特定词语中语义关联的掌握,需根据词义判断读音准确性。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及所描绘场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匹配度。需理解词语内涵,判断其与特定活动场景的契合性。
(3)本题考查阅读方法的全面性。考查对多种阅读辅助手段的认知,强调阅读中综合运用不同方法理解文本的重要性。
(4)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中情感倾向的判断。需结合语境分析比喻所传达的情感,区分褒贬情感色彩。
(5)本题考查语气词在语句中情感及语义功能的理解。需结合语境分析语气词所营造的情感氛围和表达效果。
10.“屏” 在 “屏息” 中读bǐng ,表示抑制呼吸;“恶” 在 “可恶” 中读wù ,表示令人厌恶;“扎” 在 “挣扎” 中读zhá 。读音均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1.“高楼林立” 描绘的是城市景象,不适合露营;“天高地阔、依山傍水、草长莺飞” 更符合户外自然环境。所以这组词语描述场景不都适合露营。
故答案为:错误
12.阅读时遇到不懂问题,联系上下文、查资料是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同样能辅助理解文本内容,说 “不需要结合生活经验” 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3.前一句把 “他” 比作 “饿狼”,表达对其热爱读书的赞赏;后一句把 “那双手” 比作 “鹰的爪子”,表达对实施暴力者的厌恶。感情不同。
故答案为:正确
14.连用 “吧、啊、呢” 三个语气词,体现的是作者对猫贪玩的一种亲昵、调侃的语气,并非表达疑问。
故答案为:错误
15.【答案】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按照题目要求,在抄写时要保证每个字的字号大小基本相同,字与字、词与词之间的间距均匀一致,书写要规范、工整、清晰。
故答案为: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工整性以及对排版布局的把握能力。重点关注书写过程中字体大小的一致性和间距的统一性,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审美意识。
16.【答案】和谐;装饰;甜蜜;梦乡;繁星;聚集;寂静;独特;慰藉;幸福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和谐” 注意 “谐” 字右半部分写法;“装饰” 的 “饰” 不要少写撇;“甜蜜” 的 “蜜” 下部是 “虫”;“梦乡” 的 “乡” 注意笔顺;“繁星” 的 “繁” 笔画较多,要书写正确;“聚集” 的 “聚” 下面是 “豕”;“寂静” 的 “寂” 是宝盖头;“独特” 的 “特” 右边 “寺” 的写法;“慰藉” 的 “藉” 不要写成 “籍” ;“幸福” 注意 “幸” 的写法。
故答案为:和谐;装饰;甜蜜;梦乡;繁星;聚集;寂静;独特;慰藉;幸福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拼写能力。重点考查对拼音的认读和相应汉字的正确书写,检验日常学习中对字词的记忆和书写规范程度。
17.【答案】前儿天,我读了《灰尘的旅行》这本书。书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这本书,让我开启了一段神奇的微观世界之旅。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书名号使用错误:“灰尘的旅行” 是书名,应将双引号改为书名号《灰尘的旅行》。句式杂糅:“书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写的” 中,“作者是……” 与 “是…… 写的” 重复,删去 “写的”,改为 “书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成分残缺:“读了这本书,让我开启了……” 缺少主语,删去 “读了” 或 “让”,此处改为 “这本书,让我开启了……”。
故答案为:前儿天,我读了《灰尘的旅行》这本书。书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这本书,让我开启了一段神奇的微观世界之旅。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病句修改能力。重点考查书名号的规范使用、句式杂糅及成分残缺的辨析与修改,需注意语句结构的完整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18.【答案】刚拿扫把扫完地,没过一小会儿却问我,扫把怎么不见了。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原句中冒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用具体事例阐述 “温柔可亲” 的表现。仿写时需延续这一用法,通过具体场景体现 “奶奶记性差” 的特点。示例中 “刚放钥匙就找钥匙” 的行为,直观展现了健忘的特征,符合冒号后补充说明的逻辑。
故答案为:刚拿扫把扫完地,没过一小会儿却问我,扫把怎么不见了。
【点评】本题考查冒号的用法及仿写能力。重点考查对冒号 “解释说明” 功能的理解,要求通过具体事例生动诠释前文观点,需注意前后内容的关联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19.【答案】张老师,我妈妈下午两点在校门口等我,带我去医院看牙齿,我需要跟您请假。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转述时,首先明确对象是张老师,要有恰当的称呼。然后准确传达妈妈消息中的关键信息,即时间(下午两点)、事件(妈妈在校门口等,带去看牙齿)以及需求(跟老师请假) ,表述清晰简洁,符合转述要求。
故答案为:张老师,我妈妈下午两点在校门口等我,带我去医院看牙齿,我需要跟您请假。
【点评】本题考查信息转述能力。重点考查准确提取关键信息并清晰传达给指定对象的能力,需注意人称转换恰当、信息完整准确,以保证信息有效传递。
【答案】20.树头新绿未成阴;众鸟高飞尽;波涛的清响;可爱深红爱浅红;只把春来报;山花烂漫时
2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老来方知读书迟;胜人者有力
22.不尤人;一片冰心在玉壶;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经典诗词名句的记忆与理解。重点考查对不同作家描绘自然风光诗词的积累,检验对诗词意境和情感的感悟能力。
(2)本题考查诗词及名言俗语积累。考查对描写童年生活诗词的记忆,以及对劝学、励志名言的掌握,检验知识储备及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能力。
(3)本题考查对古人精神品质相关语句的积累。考查对古人修身、明志语句的理解与记忆,检验对传统文化中榜样精神的认知。
20.“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出自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乡村初春风光;“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出自李白《独坐敬亭山》,展现山林宁静;“大海啊……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出自冰心《繁星》,表达对大海的情感;“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出自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其五》,是春日江畔美景写照;“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出自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借梅花言志。
故答案为:树头新绿未成阴;众鸟高飞尽;波涛的清响;可爱深红爱浅红;只把春来报;山花烂漫时
2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出自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刻画儿童活泼形象;“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出自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描绘小儿天真模样;“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是劝学俗语;“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出自《老子》,鼓励战胜自我。
故答案为: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老来方知读书迟;胜人者有力
22.“不怨天,不尤人” 出自《论语 宪问》,体现车胤不抱怨的品质;“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表明其坚守操守;“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出自王冕《墨梅》,展现其高洁志趣。
故答案为:不尤人;一片冰心在玉壶;不要人夸好颜色
【答案】23.这些纳米纸的重量很轻、韧性优越,强度出奇的高。
24.作比较;列数字;示例:突出了纳米纸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25.错误;错误;正确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重点考查对文本关键信息的捕捉,需要快速定位到能概括纳米纸神奇之处的语句,检验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和归纳能力。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重点考查对作比较和列数字说明方法的识别,以及对其在说明文中作用的分析,检验对说明文写作手法的掌握程度。
(3)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准确把握。重点考查对文中具体事物特性描述的记忆和理解,防止因主观臆断而产生错误判断。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重点考查对说明文语言中修饰限定词作用的认识,检验对说明文语言严谨性这一特性的把握能力。
23.文章第③段总结性地指出了纳米纸的特性,通过 “既然这些纳米纸……” 引出关键语句,直接提取即可。
故答案为:这些纳米纸的重量很轻、韧性优越,强度出奇的高。
24.“比重是钢的十分之一,强度却达到了钢的 500 倍”,将纳米纸与钢在比重和强度方面作比较;“约为人头发直径的五万分之一” 等是列数字。作比较突出纳米纸在重量和强度方面相对钢的优势,列数字使说明更精确,体现语言严谨准确。
故答案为:作比较;列数字;示例:突出了纳米纸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25.①文中未提及美国科研人员开发的纳米纸 “保存时间长” 这一特点,属于无中生有。
②原文第③段说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防弹衣、太空服,还有汽车、飞机以及航天器的结构材料,都必将成为这种纳米纸的用武之地” ,是 “必将”,表示未来趋势,并非 “都已经成为”。
③“约” 表示大概,去掉后就变成了精确数值,与实际情况可能不符,保留 “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故答案为:错误;错误;正确
【答案】26.哄骗;失望;哀求;居然
27.小鱼被水鸟放在岸边的岩石上;拼命挣跳,落入水中;燃起希望;惊恐、庆幸
28.水鸟在水面上盘旋着,暗中观察着跃起的小鱼,随时准备将小鱼衔住
29.无论何时,碰到危险的时候,务必尽力挣跳;无论何时,碰到啄食的时候,务必要显出敏捷的身手
30.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经验都是他人长期实践后积累下来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吃完饭后不要马上运动,对肠胃不好;“亲身下河知深浅”,有时候亲自经历才能知道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做,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比如别人告诉你梨是酸的,但只有亲口尝过才知道是否酸。所以我们应该将经验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同时弥补彼此的不足。
【知识点】童话故事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辨析与选择能力。重点考查对近义词在语义、情感色彩和语境适应性上的区分,检验对文本语境的理解及准确用词的能力。
(2)本题考查对文本情节和人物心理变化的梳理能力。重点考查对故事发展脉络的把握以及对角色情感变化的理解,检验对文本细节的提取和整合能力。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想象能力。重点考查通过词语展开联想,还原文本情境的能力,检验对词语内涵的把握和语言表达能力。
(4)本题考查对文本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重点考查对文中特定表述所指代内容的准确提取,检验对文本细节的关注和理解能力。
(5)本题考查对俗语内涵的理解及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观点的能力。重点考查对不同观点的分析解读,以及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论证的能力,检验思维的灵活性和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26.“哄骗” 比 “欺骗” 更侧重用哄逗的方式骗人,更符合语境;“失望” 指希望落了空,“希望” 不符合小鱼此时心情;“哀求” 强调苦苦请求,比 “要求” 更能体现小鱼的急切;“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突然” 侧重于事情发生得急促,“居然” 更能体现小鱼逃脱的意外性。
故答案为:哄骗;失望;哀求;居然
27.从文中可知,小鱼被水鸟衔到岸边岩石上,接着它想起妈妈的话拼命挣跳落入水中。心情上,一开始向水鸟哀求时是抱有一丝希望的,逃脱后是惊恐又庆幸的。
故答案为:小鱼被水鸟放在岸边的岩石上;拼命挣跳,落入水中;燃起希望;惊恐、庆幸
28.“窥视” 意思是暗中观察,根据文意想象水鸟观察小鱼的画面,要突出 “暗中”“观察” 的特点。
故答案为:水鸟在水面上盘旋着,暗中观察着跃起的小鱼,随时准备将小鱼衔住
29.第一个 “经验之谈” 是小鱼妈妈告诉小鱼的应对危险的方法;第二个 “经验之谈” 是小水鸟妈妈告诉小水鸟的啄食时应有的做法,在文中都能直接找到对应语句。
故答案为:无论何时,碰到危险的时候,务必尽力挣跳;无论何时,碰到啄食的时候,务必要显出敏捷的身手
30.先分别阐述两句俗语的内涵,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其合理性,最后提出应将经验和实践结合的观点。
故答案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经验都是他人长期实践后积累下来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吃完饭后不要马上运动,对肠胃不好;“亲身下河知深浅”,有时候亲自经历才能知道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做,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比如别人告诉你梨是酸的,但只有亲口尝过才知道是否酸。所以我们应该将经验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同时弥补彼此的不足。
31.【答案】例文:
哇,那次难忘的登山!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次登山经历令我难以忘怀,每每想起,心中便涌起无限感慨。
那天清晨,阳光柔和地洒在大地上,我和小伙伴们来到山脚下,仰望着巍峨的山峰,心中满是期待与兴奋。起初,山路还算平坦,我们一路说说笑笑,欣赏着路边不知名的小花和嫩绿的小草,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可随着高度的攀升,山路逐渐变得崎岖起来,台阶也越来越陡峭。
我的脚步渐渐沉重,呼吸也急促起来。看着前方似乎没有尽头的山路,心中打起了退堂鼓。就在这时,同行的小伙伴们纷纷鼓励我,他们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给了我力量。我咬咬牙,继续向上攀登。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每一步也都离山顶更近了一些。
终于,我们登上了山顶。哇!眼前的景色让我惊呆了。连绵起伏的山脉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画卷。远处的城市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上。清风拂过,带来丝丝凉爽,我心中的疲惫瞬间消散。
这次登山,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山顶的绝美风光,更让我明白了坚持的意义。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像登山时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不放弃,一步一个脚印,就能登上属于自己的 “山顶”,看到那令人惊叹的风景。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核心在于引导学生记录生活中令人发出感叹的瞬间,可选择写景或叙事两种方向进行创作。
【题干分析】关于 “景” 的写作:如果选择写旅途中的景,要按一定游览顺序,如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等)或时间顺序(游览的先后时段)来写。要细致描绘景物特点,比如颜色、形状、姿态等,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添文采。例如写泰山日出,可先写凌晨登山时的黑暗与寂静,再写天边逐渐泛起的微光,接着写太阳露出小半张脸时的色彩变化,最后写太阳完全升起后的壮丽场景。关于 “事” 的写作:若写生活中的事,需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重点突出自己的感受,可从心理变化、获得的启示等方面着手。比如写一次参加运动会的经历,可先写报名时的期待,比赛过程中的紧张、坚持,最后写比赛结束后的感悟,是对拼搏精神的新认识,还是对团队力量的体会等。
【立意提取】1.哇,那片醉人的花海!:以游览花海的经历为线索,展现花海的绚丽多姿,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2.哇,这次难忘的义卖!:讲述参与义卖活动的过程,体现团队合作和奉献爱心带来的快乐与成长。
【点评】叙事清晰:文章按照登山的先后顺序,依次描写了山脚下的出发、登山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山顶的景色,条理清晰。情感真挚:生动地描绘了自己登山时从兴奋到疲惫再到坚持最后收获喜悦的心理变化,情感表达自然真实。主题明确:结尾点明通过登山领悟到坚持的意义,主题得到升华。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