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9+1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9+1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9+1高中联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语文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4.参加联批学校的学生可关注“启望教育”公众号查询个人成锁分析。
一、阅读与鉴赏(共14小题,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所有认同的符号当中,名字的确是最简单、最实在也最明显的。但是,就像所有简单的事物,它也
是复杂的。追究名字的意义,可以追溯到思想最初的形成、语言的肇端、知识最初的拥有,以及再往前,
推到所有至今仍然未解的谜题。
关于命名,约翰·杜威提醒我们,就是致知,是“最核心的知识过程”。哲学之视知识,无不为知识既
变动不居又僵化定型而困扰不已。万事万物不断地在动,不断地受到外力而变形,变动之速又远过于用来
形容它们的文字一亦即名字一因此,中外学者们无不想要掌提这种流变的本质。由于“说到名字'一
词,在用法上,其演变不乏传统与臆测作票…许多仍弥漫于魔氛之中”,杜成乃尝试运用其他更精确的
语词想要更清楚地“使名如其所名,使命名在一个人与事都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成为一种有意义的行为”。
但是,语言文字与名字所代表的“真实”自有其历史,有其发展的过程,经常衍生滋长,却又如成廉·磨姆
斯所说,“像老兵一样僵化”,一旦定型就很难予以扭转或取代。
“观念史的难题之一,”阿尔弗雷德科班写道,“是名比事更经久不变,制度已经改变,但用来指称
它们的名词却仍然是同一个”。相同的难题也困扰着25个世纪前的中国“名家”学派,此派之所以称为
“名家”,正在于它所关心的乃是“名”与“实”之间的差异。冯友兰指出,当时至少有两种不同的主张,
“一强调实的相对性,另一则强调名的绝对性”。“正名”之辩历经数个世纪,环绕的主题一直是:“事
物之实应该符合名所称的属性。”正如苟子所提到的三乱三惑,我们今天也仍然有着相同的问题,由于对
“实”的所见各有不同,因此也就有许多的名“待正”,使它们名实相符。
对于名字所具备的魔力,同样也是如此。古代中国一位哲人就说:“希望…修正名与实之间的关系,
庶几扭转整个世界”。就威廉·詹姆斯的观点来说,“对天然朴素的心灵而言,宇宙是一个谜,对于这个谜,
必须先找到那把用文字或名称所打造的钥匙。以具有启示作用的文字为宇宙的原理原则命名,依形赋意,
并为宇宙本身赋予意义”。正因为如此,对于名字,每个文化都有共禁忌。耶和华之名,犹太人是不得直
书或直称的:在古代中国,一如许多其他社会,主人的名讳也不可以直呼。总之,一切都以名始,有名之
后,即有禁忌。
(节选自[美]哈罗德伊罗生著/邓伯宸译《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名字作为最基础的符号系统,既是直观的认知工具,又是复杂的哲学命题。
B.约翰杜威提醒我们,命名就是致知,是“最核心的知识过程”,这为破解名实之困提供了新视角。
C.威廉詹姆斯认为,语言文字一旦定型,其含义将完全脱离现实世界的变化,成为纯粹的形式符号。
D.每种文化都有对名字的禁忌,这体现了名字在社会和宗教中的特殊地位。
2.下列对“名实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物的本质需要通过合适的名称来表达,名实相符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
B,名字试图提供静态符号捕捉动态现实,但语言滞后于变化的本质导致名实错位。
高二语文学考模拟试题第】页(共5页)
藏巴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