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与义务 复习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与义务 复习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与义务
知识体系
知识清单
一、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1)政治权利和自由。
(2)人身自由。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4)平等权。
(5)宗教信仰自由.
(6)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二、政治自由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三、监督权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力,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知识清单
四、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是什么?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五、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财产权。 (2)劳动权。(3)物质帮助权。
(4)受教育权。(5)文化权利。
知识清单
六、我个宪法对公民人生自由的保护是怎样规定的?
知识清单
(1)人生自由不受侵犯。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3)住宅不受侵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七、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知识清单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他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2)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3)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4)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八、如何认识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力。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知识清单
九、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依照法定程序?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十、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方式 参与人 依据 适用范围
和解
调解
仲裁
诉讼
当事人
事实、法律、道理
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
事实、法律法规和政策、社会公德
广泛应用
当事人
仲裁庭
仲裁协议、
法律
合同纠纷、财产权益纷争
当事人
代理人
人民法院
事实、
法律法规
人身、财产争议、行政违规
当事人
调解人
优势:
快速便捷的争议解决方式
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
程序灵活,保密、快捷、国际性
最正规最权威
维权的最后屏障
易错精析
1.公民享有人身自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限制。
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指公民享有人身不受任何非法搜查、拘禁、逮捕、剥夺、限制的权利。
2. 公民有言论自由权,我们可以随心所欲。
解析:该说法不科学,公民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时,能够表达自己意愿或发表自己意见,但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受到法律的约束。
4.诉讼是最灵活、快速、简便的维权方式,民告官属于民事诉讼。
正确说法:该说法错误,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法,仲裁程序较为灵活,诉讼是最正规、最权威的维权方式,但民告官属于行政诉讼。
易错精析
3、劳动权和受教育权是个人的私事,可以自主选择放弃。
该说法错误,受教育权和劳动权即是权利也是义务,义务要依法自觉履行,否则违反法律,受到制裁。
知识清单
十一、为什么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十二、遵守宪法和法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体现。
知识清单
十三、公民应怎样遵守宪法和法律?
建设法治社会,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十四、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族民族团结?
(1)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2)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十五、我国兵役法对兵役制度有哪些规定?
知识清单
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十六、如何认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七、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知识清单
(1)遵守宪法法律。(2)维护国家利益。(3)依法服兵役。
(4)依法纳税。(5)劳动和受教育。(6)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
十八、为什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1)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2)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3)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
十九、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
(1)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二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要求我们怎样做?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知识清单
二十一、公民应怎样履行义务?
(1)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2)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二十二、公民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公民应怎样履行义务?
(1)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公民违法,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3)公民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知识清单
1.只有法律明文要求必须做才是法定义务,法律禁止的不算法定义务。
易错精析
正确说法:该说法不准确,法定义务包括了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前者以“必须”“有……义务”的句式规定,以积极作为为特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后者以“禁止”“不得”的句式规定,以消极不作为为特征。如:如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或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法律要求做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易错精析
2.权利与义务完全对等的,我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
正确说法:该说法不准确,公民享受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互为前提而存在的,是同时得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强调的是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但不完全对等,不是履行多少义务就享受多少权利,也并不是公民先享受权利再履行义务。
1.某报载文指出,法律是公民权利的保护神,“不侵犯权利”是社会法律的底线。这种权利,如名人所言:就好比我可以挥动拳头,但是绝不能碰到另一个人的鼻子。这启示我们(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相辅相成的
C.有序的社会需要特定的规则
D.公民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D
课堂练习
2.明明在中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了军,复员后到工厂工作,每月领工资后自觉缴纳个人所得税。材料中的明明履了( )
①受教育的义务 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③劳动的义务 ④依法纳税的义务
⑤保护环境的义务 ⑥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A.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
B
课堂练习
3.英雄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标杆。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 )
①有利于形成尊崇英雄的社会风尚
②表明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③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表明刑法是维护英雄烈士声誉的武器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A
课堂练习
4.《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一位在餐馆里吸烟的人说:“我在这里消费,抽烟难道不是我的权利吗?”劝阻这位吸烟者的理由有( )
①公民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③不抽烟是公民应履行的法律义务
④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