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版】2025年八下期末语文仿真模拟2卷(学生版+教师版+答题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专版】2025年八下期末语文仿真模拟2卷(学生版+教师版+答题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广西专版】2025年八下期末语文仿真模拟2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5题;共16分)
语段阅读
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可以欣赏鲁迅笔下别开生面而又漂渺的江南社戏,细品贺敬之朗朗上口的陕北信天游民歌,感受刘成章容不得jī▲绊的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体会吴伯萧娓娓道来的灯笼情怀;还能够解读大自然语言的密码,追溯恐龙灭绝的原因,观看妙趣横生的时间脚印,发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这片天地里,我们既可以探访祖国大地,领略迥然不同的民风民俗;又可以走进自然,观赏令人叹为观止的世间美景;还可以走近古人,漫步世外桃源,畅游小小石潭,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清明节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
1.(4分)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jī绊   追溯   
2.(4分)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漂渺:   
叹为观止:   
3.(2分)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4.(4分)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一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正确地抄写在横线上。
①处处犹存长者风 ②清明扫墓思英烈 ③年年祭扫先人墓
④万人江岸观龙舟 ⑤步步登高开视野 ⑥寒食雨传百五日
上联:    下联:   
5.(2分)下面从以上材料中选出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
B.观看妙趣横生的时间脚印,发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C.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
D.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
【答案】1.羁;sù
2.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3.别开生面;朗朗上口;生机勃勃等
4.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5.B
【解析】(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3)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4)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5)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羁绊:拼音是 jī bàn。意思为被身边的物事缠住手脚。追溯:拼音是zhuī sù,意思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故答案为:羁;sù
2.本题考查字义。漂渺:拼音是piāo miǎo,汉语词语,同“缥缈”,指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
故答案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3.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新的形式.朗朗上口意思是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大而顺口。粗犷豪放形容粗率豪放的性格、风度、气质或艺术风格,娓娓道来连续不断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妙趣横生意思是形容语言、文章、美术品等洋溢着美妙的意趣。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安乐而美好的地方或空想脱离现实的地方。
故答案为: 别开生面;朗朗上口;生机勃勃等
4.本题考查对联的使用。根据题干可知,文段所写内容是清明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清明的习俗。第④句“万人江岸观龙舟”,第⑤句“步步登高开视野”以及第⑥句“寒食雨传百五日”分别描写的是端午节、重阳节以及清明节前一天,不符合主题。第①句“处处犹存长者风”,第②句“清明扫墓思英烈”及第③句“年年祭扫先人墓”符合主题。一般来说,上联最后一个字通常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通常为平声,上联多为起兴,下联才讲主要核心内容。在“处处犹存长者风”“清明扫墓思英烈”年年祭扫先人墓”三句中,“处处犹存长者风”年年祭扫先人墓”在格式上相同,“年年”和“处处”都为重叠词,“祭扫”和“犹存”为动词;“长者风”和“先人墓”为偏正短语,故这两句可以组成一副对联;根据对联的“平仄相合”来分析,其中“墓(mù)”为仄音,”风(fng)为“平音,故上联为:年年祭扫先人墓;下联为:处处犹存长者风。
故答案为: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5.ACD.正确
B.搭配不当,应将“发生”改成“产生”或者激发。
故答案为: B
二、现代文阅读(共10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④,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燥关其老少耶?
(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6.(8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心乐之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不里许    (4)下见文砾金沙   
7.(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界以石梁
B.右亦如之/忘路之远近
C.为坻 ,为屿/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皆若空游无所依/皆数寸鱼
8.(2分) 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描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③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⑥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⑤
9.(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
10.(2分)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6.以……为乐;像狗的牙齿那样;大约;向下
7.D
8.B
9.(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2)那些一尺来长的大鱼,则潜泳在潭底,见到食物也不去争抢,十分安闲宁寂。
10.甲文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在西山游玩的欢快心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舒翼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⑦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
⑧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是故乡的生产与生活,农事与家事。
⑨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里下河水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⑩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2017年04月2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1.(2分)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12.(3分)本文主要写油菜花,作者为什么还写了一些其他的花。
13.(3分)赏析文中划横线句子。
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
14.(3分)作者为什么说“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划波浪线处)?
15.(3分)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本文层层递进的表现手法?
【答案】11.引起下文,用“盛大的花事”引出记忆中的油菜花;用花事之盛大,风景之绚丽衬托出油菜花在我记忆中的重要地位。
12.文章开篇先写其他花是为下文写油菜花作铺垫,从而引出作者对油菜花的赞美;之后又写其他花只有观赏价值衬托出油菜花还与人们的生产和农事活动密切相关。
13.综合运用对偶、拟人、顶针等修辞手法,(或使用“入”“站”“跪”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与油菜花融为一体的情境,表达了我对油菜花无比的热爱之情。
14.(1)作者家乡的油菜花承载肴他对家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
(2)油菜花朴实平凡的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极贴切。
(3)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正是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
(4)油菜花沾满生活的烟火气,和故乡的生产与生活,农事与家事相关联。
15.先写眼前供观赏的各种花,引出记忆中故乡的油菜花;再由油菜花引出对故乡生活的描述;最后由故乡引出对有油菜花一样品质的故乡人的赞美。层层并进,浑然一体。
三、诗歌鉴赏(共2题;共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6.(2分)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展现男子对心仪女子日夜思念的深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通过设想与女子成婚时的热闹场景,表达男子对爱情的向往。
17.(2分)请从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诗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答案】16.D
17.“悠哉悠哉”运用叠词反复,既延长吟咏节奏,又通过表面悠闲与实质焦灼的矛盾,凸显主人公求之不得的苦闷;“辗转反侧”以动作细节外化内心煎熬,语言含蓄却情感浓烈,体现《关雎》哀而不伤的抒情方式。
四、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8分)
文言文阅读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田,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 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④浣:洗。
18.(2分)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引凄异
B.渔人甚异之/能以径寸之木
C.便舍船/偶舍骑步行
D.其中往来种作/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19.(2分)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笔下的溪流、桃林、芳草、落花,处处显示出大自然内在的静美,为桃花源的出现做了充分而自然的铺垫。
B.甲文中的“皆叹惋”三个字,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世上情形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多么巨大。
C.甲文是一篇虚构作品,读起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
D.乙文作者面对眼前景象,发出“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的感叹,表达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
20.(2分)将【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21.(2分)【甲】【乙】两文各自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理想画面,请结合两文,概括“世外桃源”的共同特点。
【答案】18.C
19.D
20.①(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②看见田间禾苗长得很茂盛,男女老幼都在田间耕耘种作。
21.①自然环境优美。如甲文中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村庄土地平坦宽广,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乙文中田间的禾苗油然茂盛。②人民安居乐业。如甲文中桃花源的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乙文中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在农家中男主人正挑粪浇灌园子,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和狗都在鸣叫。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参考译文】
  【甲】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杂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又继续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尽头,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于是舍弃船只,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起来。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于是大吃一惊,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就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都做标记。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乙】第二天,(我)住在旦子冈。刚走了几里路,看见四周田野里的禾苗长得生机勃勃,男女老幼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江北的风俗,妇女也下地辛勤劳作;与西北那些游手好闲不从事生产的男子相比,这里的风俗实在太美了。我偶尔下马步行,路过一户农家,这家的男主人正挑着粪水浇灌田地,女主人从井里打水又在洗衣服。园子中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枝叶茂盛的树,儿女们啼笑玩耍,鸡犬鸣叫。我看着十分羡慕,觉得这一户人家中,万物都怡然自得,遗憾自己远远比不上他们啊!
18.A.不同,类/连接。
B.不同,代词,指桃花源的景象/结构助词,的。
C.相同,都是“舍弃”的意思。
D.不同,代词,代指桃花源/代词,他们的。
故答案为:C
19.ABC.正确。
D.有误,乙文作者发出“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的感叹,表达的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自己不能享受这种生活的遗憾,而非抑郁忧伤之情,该项理解有误。
故答案为:D
2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①重点词: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②重点词:油油然,长得茂盛的样子。俱,都。耘,耕耘。
故答案为: ①(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②看见田间禾苗长得很茂盛,男女老幼都在田间耕耘种作。
21.甲文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绘出桃花源中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迷人景象,展现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士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则详细描写了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序,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等,进一步凸显了环境的优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述了人们在田间辛勤劳作,男女穿着与外界无异,老人和小孩都快乐满足,体现了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乙文中,“见四野禾苗油油然”直接写出了禾苗茂盛生长,呈现出美好的田园风光,表明自然环境宜人;“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丈夫方担粪灌园,女子汲水灌花,菜飘香恍然如世外人”“炊妇亦安闲丰腴,养老育幼,烹饪井然”等语句描绘了男女老少在田间劳作,男主人担粪浇园,女子打水浇花,主妇操持家务,孩子嬉戏,展现出一幅人们各司其职、生活安定和谐的画面,体现了人民安居乐业。综上所述,两文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共同特点是自然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
故答案为:①自然环境优美。如甲文中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村庄土地平坦宽广,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乙文中田间的禾苗油然茂盛。②人民安居乐业。如甲文中桃花源的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乙文中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在农家中男主人正挑粪浇灌园子,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和狗都在鸣叫。
五、综合性学习(共5题;共12分)
1931年5月1日,枝叶婆suō①的凤凰树绽开着一 朵朵火红的花。这一天,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在今琼海市阳江镇成立。 甲 的琼崖大地上, 丙 。
九十载,时光流逝,人们再次提起红色娘子军,无不不为这批在琼崖革命中流血牺牲的巾帼英雄感叹。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们转战五个县,创造了“伏击沙帽岭”“火烧文市炮楼”“拔除阳江据点”“文魁岭保卫战”等辉煌战绩,在琼崖革命斗争史上写下 乙 的一笔。 红色娘子军精神是时光里驱逐黑暗的曙②光, ,是征途上鼓舞士气的战歌,鼓舞着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丙
22.(2分)根据拼音①写出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写出正确的读音。
23.(4分)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A.风起云涌 B.风生水起) 乙   (A.光彩照人 B.浓墨重彩)
24.(2分)(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病因并修改句子。
(2)请仿照前后两个句子,给“ ”的地方再加上一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25.(2分)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烽火中开启了红色娘子军的光荣历史
②百名女战士头戴八角帽
③臂缠白布缝制的“女子军”袖章
④腰挎椰壳水壶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26.(2分)阅读文段,结合红色娘子军的事迹与精神,补全的下联应该是(  )
上联:琼崖革命,巾帼洒血驱黑暗
下联:自贸建设,________________
A.战歌嘹亮催奋进 B.将士冲锋换新天
C.万众凝心谱新篇 D.英雄辈出美名传
【答案】22.①娑 ②shǔ
23.A;B
24.(1)乱用否定词,将“无不不为”改为“无不为”(2)是大海里指引方向的灯塔 是沙漠里带来希望的绿洲
25.D
26.C
六、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27.(50分)根据要求写作。
拐弯,意为行路改变方向,也比喻事情发展中的转折,遇见的人、事、景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请以“拐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
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拐弯,遇到花香
一个美丽的弧度,轻点脚尖,旋转的脚步,转一个弯,你会发现豁然开朗的湛蓝天空,世界就如初见般美好。
——题记
命运,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是否由上天注定,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们可以改变命运。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路途的目的地,而是沿途绚丽的风景。生活,亦或是一台戏剧。你就是主角,站在闪耀的聚光灯下,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其实,这世上并没有绝对的绝境。中国有句老话说的好“天无绝人之路”,人们似乎每天在接受命运的安排,实际上人们每天在安排着自己的命运。当年,克里斯朵夫李维,一个才华横溢的演员,是以主演美国大片《超人》而蜚声国际影坛的,让俊俏英勇的克里斯多夫李维,在许多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天妒英才,一场飞来的横祸让他成了一个永远只能固定在轮椅上的高位截瘫者。但是,他并为命运所屈服。在太太戴娜不离不弃的照料下,超人发挥了惊人的意志力,不仅离开了病床积极接受复健,更致力于推动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希望让身体瘫痪的患者,重新站起来。是啊,即使希望的琴弦断了,也要用无声的歌去追求未来。命运并非机遇,而是一种选择。我们不该期待命运的安排,必须凭自己的努力创造命运。而后,他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首席执导的影片就荣获了金球奖;他还用牙关紧咬着笔,开始了艰难的写作,他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一问世,就进入了畅销书的排行榜,与此同时,他创立了一所瘫痪病人教育资源中心,并当选为全身瘫痪协会理事长。他还四处奔走,举办演讲会,为残障人的福利事业筹募善款,成了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转了一个弯,发现生命中有了更多的经历,变得更加夺目更加有意义。因为他不甘心于自己的才华变得荒颓,更不甘心向命运低头。
人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克里斯多夫不正是凭着这股执着的信念,惊人的意志力,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不放弃,以及对未来生活美好的乐观态度,战胜了命运,战胜了自己!人类只要有了种信念,有了一种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再恶劣的环境也都能适应,因为他知道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克里斯多夫善于在细微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生活的希望与真理,并用他毅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吗!
学会拐弯吧,一个华丽的拐弯,它会让给你一个全新的天地。泰戈尔说过“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人强烈的愿望一旦产生,很快便会转化成信念。希望是在风雨之夜所现的晓霞。希望是不幸之人的第二灵魂。理想使你微笑的观察生活;理想使你倔强的反抗着命运。
不要放弃希望,更不要放弃信念!你是否有过“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经历?学会拐弯,当你转过一个弯后,你会发现更蔚蓝的天空等着你去翱翔,更广袤的草原等着你去奔跑。就如凤凰涅槃,感受到大地重生的新希望,感受世间的无限奥妙与美好!拐弯,为遇到花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广西专版】2025年八下期末语文仿真模拟2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5题;共16分)
语段阅读
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可以欣赏鲁迅笔下别开生面而又漂渺的江南社戏,细品贺敬之朗朗上口的陕北信天游民歌,感受刘成章容不得jī▲绊的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体会吴伯萧娓娓道来的灯笼情怀;还能够解读大自然语言的密码,追溯恐龙灭绝的原因,观看妙趣横生的时间脚印,发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这片天地里,我们既可以探访祖国大地,领略迥然不同的民风民俗;又可以走进自然,观赏令人叹为观止的世间美景;还可以走近古人,漫步世外桃源,畅游小小石潭,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清明节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
1.(4分)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jī绊   追溯   
2.(4分)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漂渺:   
叹为观止:   
3.(2分)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4.(4分)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一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正确地抄写在横线上。
①处处犹存长者风 ②清明扫墓思英烈 ③年年祭扫先人墓
④万人江岸观龙舟 ⑤步步登高开视野 ⑥寒食雨传百五日
上联:    下联:   
5.(2分)下面从以上材料中选出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
B.观看妙趣横生的时间脚印,发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C.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
D.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
二、现代文阅读(共10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④,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燥关其老少耶?
(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6.(8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心乐之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不里许    (4)下见文砾金沙   
7.(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界以石梁
B.右亦如之/忘路之远近
C.为坻 ,为屿/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皆若空游无所依/皆数寸鱼
8.(2分) 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描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③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⑥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⑤
9.(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
10.(2分)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舒翼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⑦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
⑧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是故乡的生产与生活,农事与家事。
⑨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里下河水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⑩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2017年04月2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1.(2分)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12.(3分)本文主要写油菜花,作者为什么还写了一些其他的花。
13.(3分)赏析文中划横线句子。
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
14.(3分)作者为什么说“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划波浪线处)?
15.(3分)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本文层层递进的表现手法?
三、诗歌鉴赏(共2题;共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6.(2分)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展现男子对心仪女子日夜思念的深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通过设想与女子成婚时的热闹场景,表达男子对爱情的向往。
17.(2分)请从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诗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四、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8分)
文言文阅读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田,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 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④浣:洗。
18.(2分)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引凄异
B.渔人甚异之/能以径寸之木
C.便舍船/偶舍骑步行
D.其中往来种作/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19.(2分)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笔下的溪流、桃林、芳草、落花,处处显示出大自然内在的静美,为桃花源的出现做了充分而自然的铺垫。
B.甲文中的“皆叹惋”三个字,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世上情形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多么巨大。
C.甲文是一篇虚构作品,读起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
D.乙文作者面对眼前景象,发出“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的感叹,表达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
20.(2分)将【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21.(2分)【甲】【乙】两文各自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理想画面,请结合两文,概括“世外桃源”的共同特点。
五、综合性学习(共5题;共12分)
1931年5月1日,枝叶婆suō①的凤凰树绽开着一 朵朵火红的花。这一天,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在今琼海市阳江镇成立。 甲 的琼崖大地上, 丙 。
九十载,时光流逝,人们再次提起红色娘子军,无不不为这批在琼崖革命中流血牺牲的巾帼英雄感叹。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们转战五个县,创造了“伏击沙帽岭”“火烧文市炮楼”“拔除阳江据点”“文魁岭保卫战”等辉煌战绩,在琼崖革命斗争史上写下 乙 的一笔。 红色娘子军精神是时光里驱逐黑暗的曙②光, ,是征途上鼓舞士气的战歌,鼓舞着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丙
22.(2分)根据拼音①写出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写出正确的读音。
23.(4分)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A.风起云涌 B.风生水起) 乙   (A.光彩照人 B.浓墨重彩)
24.(2分)(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病因并修改句子。
(2)请仿照前后两个句子,给“ ”的地方再加上一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25.(2分)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烽火中开启了红色娘子军的光荣历史
②百名女战士头戴八角帽
③臂缠白布缝制的“女子军”袖章
④腰挎椰壳水壶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26.(2分)阅读文段,结合红色娘子军的事迹与精神,补全的下联应该是(  )
上联:琼崖革命,巾帼洒血驱黑暗
下联:自贸建设,________________
A.战歌嘹亮催奋进 B.将士冲锋换新天
C.万众凝心谱新篇 D.英雄辈出美名传
六、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27.(50分)根据要求写作。
拐弯,意为行路改变方向,也比喻事情发展中的转折,遇见的人、事、景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请以“拐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
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广西专版】2025年八下期末语文仿真模拟2卷 答题卡
试卷类型:2卷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5 7 8 16 18 19 25 26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答:
2.答:
3.答:
4.答:
6.答:
9.答:
10.答:
11.答:
12.答:
13.答:
14.答:
15.答:
17.答:
20.答:
21.答:
22.答:
23.答:
24.答:
27.答:
条 码 粘 贴 处
(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
缺考标记
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标记 !只能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填涂样例 正确 [■] 错误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