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如果是假分数,那么符合条件的x值有( )个。
A.3 B.4 C.5 D.无数
2.下面各图中,所指部分或涂色部分能用表示的共有( )幅。
A.1 B.2 C.3
3.如果是真分数,是假分数,那么a是( )。
A.8 B.9 C.10
4.如果是真分数,是假分数,那么自然数m等于( )。
A.8 B.9 C.72
5.一种游戏的规则是:先旋转转盘,如果指针箭头停在3的倍数的位置,就可以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珠子,如果摸到黑色珠子就能得到奖品。东东玩一次,他旋转转盘后,箭头所在位置和盒子里珠子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面说法合理的是( )。
A.他不可能得到奖品 B.他得到奖品的可能性小
C.他得到奖品的可能性大 D.他一定可以得到奖品
6.如果的分子加上2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
A.加24 B.加32 C.加45 D.加60
7.下面各图中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与下图相同的是( )。
A. B. C. D.
8.m是大于1的整数,以m为分母的分数中,最大的真分数是( )。
A. B. C. D.无法确定
9.把一根绳子连续对折4次,每小段是这根绳子的( )。
A. B. C.
二、填空题
10.爸爸从火车站走回家,小时走了全程的。“”的含义是( ),“”的含义是( )
11.把下列分数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 )÷( ) ( )÷( ) ( )÷( )
( )÷( ) ( )÷( ) ( )÷( )
12.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13.一根铁丝米,小明用其中的围了一个长方形。这里的米是把( )看作单位“1”,是把( )看作单位“1”。
14.在、、、、中,真分数有( ),假分数有( )。
15.一根绳子长6米,平均分9份,每份长米,每份占全长的.
16.从下面的数字卡片中,每次任选3张组成不同的三位数。
(1)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写出两个即可)
( )、( )
(2)组成的数是2、3、5的公倍数。(写出两个即可)
( )、( )
17.用3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框架,每边的长度是总长度的,每条边实际长( )米。
18.用100千克花生榨了35千克花生油,1千克花生可以榨千克花生油,榨1千克花生油需要千克花生。
19.6千克花生仁可以榨5千克油,平均每千克花生仁可以榨油千克,榨1千克油需要千克花生仁。
三、判断题
20.和都是最简分数。( )
21.是最简分数。( )
22.通分时一般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
23.五(1)班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 )
24.分母为8的最简真分数共有4个。( )
25.可以化成分母是35的分数。( )
四、计算题
26.直接写出得数。
11.4-2.5= 5÷7= 3.6+4= 3.6×4÷3.6×4=
1÷0.25= 84÷0.6= 30.8-8= 1.2×0.6=
27.把下面各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五、连线题
28.想一想,连一连。
六、解答题
29.给下面的分数分类。
分为:
30.下面这首诗是清代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在这首诗中,“一”字的字数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31.金陵中学淮安分校已开工建设,学校约占地10公顷,建筑面积约占地,绿化面积约占,剩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32.A、B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林A地到B地用了5小时,那么这辆汽车3小时行驶了全程的几分之几?这时离B地还有多少千米?
33.加工一批同样的零件,甲用小时,乙用30分钟,丙用0.55小时。三人谁做的最快,谁做的最慢,为什么?
34.小明和小军进行打字比赛,打完同一篇稿件,小明用了小时,小军用了小时,谁在比赛中更快,快多少小时?
《第四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B C A B C D B C
1.D
【分析】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据此求解。
【详解】根据假分数的概念,只要,该数就是假分数,所以x的值有无数个。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假分数的概念。
2.B
【分析】根据的含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逐个图形判断几个。
【详解】第一个图,线段被平均分成3份,所指部分表示其中的2份,用表示;
第二个图,三角形被平均分成3份,涂色表示其中的2份,用表示;
第三个图,正方形被平均分成8份,涂色表示其中的1份,用表示;
第四个图,长方体可看作被平均分成4份,涂色表示其中的1份,用表示。
综上只有2个图的所指部分或涂色部分能用表示。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和应用,要重点理解。
3.C
【分析】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据此解答。
【详解】是真分数,9<a;
是假分数,10≥a,
即9<a≤10,a=10。
如果是真分数,是假分数,那么a是10。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真分数意义和假分数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A
【分析】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详解】如果是真分数,则m<9;
如果是假分数,则m≥8,
8≤m<9
那么自然数m等于8。
故答案为:A
5.B
【分析】9是3的倍数,可以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珠子;盒子里白色珠子有7颗,黑色珠子有3颗,所以得到奖品的可能性是,得不到奖品的可能性是,据此解答。
【详解】A.3÷(3+7)
=3÷10
=
得到奖品的可能性是,有可能得到奖品,也有可能得不到奖品,选项说法错误;
B.7÷(3+7)
=7÷10
=
得到奖品的可能性是,得不到奖品的可能性是,>,所以他得到奖品的可能性小,说法合理;
C.得到奖品的可能性是,得不到奖品的可能性是,>,所以他得到奖品的可能性小,选项说法错误;
D.得到奖品的可能性是,并不代表他一定可以得到奖品,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6.C
【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加上24变为32,就是乘4,那么分母也要乘4变为60,也就是加上45变为60。据此解答。
【详解】24+8=32
32÷8=4
15×4-15
=60-15
=45
分母应该加45。
故答案为:C
7.D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把圆平均分成3份,阴影部分是2份,分数表示为,和下面选项逐项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A.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阴影部分是5份,分数表示为=,与不相同;
B.把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阴影部分是5份,分数表示位,与不相同;
C.把1米平均分成5份,阴影部分是3份,分数表示为,与不相同;
D.把9个三角形平均分成3份,阴影部分是2份,分数表示位,与相同。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以及分数的约分。
8.B
【分析】根据真分数的意义: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以m为分母的分数中,最大的真分数是分子比分母小1的分数,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m是大于1的整数,以m为分母的分数中,最大的真分数是。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真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C
【分析】一根绳子连续对折4次,就是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2×2×2×2=16段,再由分数的意义可知每小段是全长的。据此解答。
【详解】
故答案为:C
【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对折4次把绳子分成的份数,进一步利用分数的意义解答。
10. 把1小时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把全程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找到题目中的单位“1”,对分数含义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爸爸从火车站走回家,小时走了全程的;“”的含义是,把1小时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的含义是,把全程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注意单位“1”被平均分成的份数与要表示的份数。
11. 2 7 17 28 3 5 6 31 1 11 2 13
【分析】根据除法与分数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
2÷7 17÷28 3÷5
6÷31 1÷11 2÷13
12. 11 19
【分析】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是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最小的质数是2,把2写出分母是15的假分数,进而确定需要增加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详解】的分数单位是,它有11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 ,30-11=19,再加19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单位的认识,明确最小的质数是2。
13. 1米 铁丝的长度
【分析】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的意义可知:一根铁丝米,小明用其中的围了一个长方形。这里的米是把1米看作单位“1”,是把铁丝的长度看作单位“1”。
【点睛】解题时注意不带单位,表示整体的,而本题中的这个“整体”就是米。
14. 、 、、
【分析】在分数中,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为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分数为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真分数、假分数的定义,在、、、、中,真分数有、,假分数有、、。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真假分数的意义,真假分数的区别在于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
15.
【详解】略
16. 450 580 540 480
【分析】(1)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据此将个位上确定下来是0,百位十位可从其它三张卡片中任选。
(2)先将个位上确定下来是0,再根据3的倍数特征,补全百位十位即可。
【详解】(1)450、58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答案不唯一)
(2)540、480是2、3、5的公倍数。(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考查了2、5、3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就是3的倍数。
17.;
【分析】求每份是几分之几,表示把3米长的铁丝看作单位“1”,正方形有4条边,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求的是每一份占的分率,平均分的是单位“1”;求每份的米数,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3米,表示把3米平均分成4份,求的每一份的具体的数量,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用除法计算。
【详解】1÷4=
3÷4=(米)
所以,每条边是总长度的,每条边实际长米。
18.;
【分析】用100千克花生榨出花生油35千克,根据除法的意义,平均每千克花生可榨出花生油35÷100千克;同理可知,用花生千克数除以所榨花生油千克数,即得要榨出1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花生。
【详解】35÷100=(千克)
100÷35=(千克)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是一道易错题,解题时要注意所求问题,不要将被除数与除数倒换。
19.;
【分析】根据题意:用榨出的花生油的质量除以6千克花生仁,就是平均每千克花生仁可以榨油多少千克;用6千克花生仁除以榨出的油5千克,就得出榨1千克油需要多少花生仁。据此解答。
【详解】5÷6=(千克)
6÷5=(千克)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找清楚谁是单一量,然后把另一个量进行平均分。
20.√
【分析】最简分数是指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或者说分子和分母互质的分数。2和3只有公因数1,由此判断。
【详解】据分析可知:和都是最简分数。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最简分数的概念。
21.×
【分析】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或者说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据此解答。
【详解】因为==,所以不是最简分数。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化简分数的方法。
22.√
【分析】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或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时,都要先通分,为了使数值比较小,所以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它们的公分母。
【详解】据分析可知,通分时一般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3.×
【分析】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也就是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了5份,其中3份是男生,那么女生占2份,以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份,女生就占其中的2份,男生相当于女生的3÷2=。
故答案为:×
【点睛】解决此题关键是把分数转化为份数,求出男生和女生各占的份数,进而解答。
24.√
【分析】最简真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且分子分母没有公因数,不可再进行约分化简。分母为8的真分数有7个,分别为、、、、、、,其中、、均可继续约分化简,剩下的即为分母为8的最简真分数。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分母为8的最简真分数共有4个,分别为、、、。
故答案为:√
25.√
【解析】略
26.8.9;;7.6;16
4;140;22.8;0.72
【详解】略
27.;;
3;
【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常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结果是分子和分母只要公因数1的最简分数。
【详解】==
==
==
==3
==
28.
【分析】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的,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由此进行解答。
【详解】
【点睛】熟练掌握约分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才能快速的求出答案。
29.(1)真分数:、;(2)假分数:、、;(3)带分数:
【分析】真分数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是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带分数是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按照这些定义分类即可。
【详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故答案为:(1)真分数:、 (2)假分数:、、(3)带分数:
【点睛】这道题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定义。
30.
【分析】整首诗共有28个字,其中“一”字有9个,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
答:“一”字的字数占总字数的。
31.
【分析】把学校约占地10公顷看做单位“1”,分别减去建筑面积约占地和绿化面积约占,即可求出剩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详解】
答:剩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单位“1”的认识与运用,正确理解题意列式是解题的关键。
32.全程的,这时离B地还有144千米.
【详解】试题分析:把A、B两地相距360千米看作单位“1”,一辆汽车林A地到B地用了5小时,用行驶的时间3小时除以总时间5小时,即可得这辆汽车3小时行驶了全程的几分之几,用单位“1”减去行驶全程的比率可得剩下的比率,再乘全程即可得离B地还有多少千米.
解:3÷5=,
360×(1﹣)
=360×
=144(千米),
答:这辆汽车3小时行驶了全程的,这时离B地还有144千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关键是把A、B两地相距360千米看作单位“1”.
33.乙做的最快,甲做的最慢。工作总量固定,谁用时最少,谁做得就最快。
【分析】加工一批同样的零件,就是工作总量固定,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做的快,谁用的时间多,谁就做的慢。据此解答。
【详解】小时=(时)
0.6×60=36(分)
0.55小时=0.55×60=33(分)
30<33<36
答:乙做的最快,甲做的最慢。工作总量固定,谁用时最少,谁做得就最快。
【点睛】本题重点是考查小时和分钟转化,把小时转化为分,要乘进率60。
34.小军;小时
【分析】已知打完这篇稿件,小明用了小时,小军用了小时,可先通分,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确定谁用时最少,再用减法求得快多少小时。
【详解】=
=
>
-=(小时)
答:小军在比赛中更快,快小时。
【点睛】主要考查了学生们对于通分的理解和运用,异分母分数要比较大小、加减法计算,都要先通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