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 长征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七律 长征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革命岁月
写作要素
语文要素
单元主题
阅读要素
第二单元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革命岁月
狼牙山五壮士
七律·长征
5
6
开国大典
7
灯 光
8*
我的战友邱少云
9
习作
口语交际:
演讲
习作:
多彩的生活
口语交际
习作
任务一:感受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忆峥嵘岁月
话经典场面
任务1:
重走长征历程·感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任务二:交流生活感悟,传递时代强音
任务1:
争当小小“演说家”
任务2:
分享“多彩的活动”
任务2:
致敬狼牙英雄·体会革命英雄气概
任务3:
回溯开国大典·感受历史时刻的庄严与热烈
任务4:
探寻灯光寓意·体会革命理想信念
任务5:
走进潜伏战场·致敬钢铁纪律英雄
第一课时
5.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感受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任务一
任务1
重走长征历程·感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第一课时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革命前辈,重走长征路!
七律·长征
5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初读长征,感知英雄气概
活动1:
1 课文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节奏。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言律诗:每首八行,每行七字。偶句末一句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2 生字写一写




上中下结构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律”和“崖” 横画较多,注意不要多写或漏写哟!
“冖” 要宽,盖住下面的“糸”
“十”扁小
结构:上中下
部首:糸
笔画:十
组词:索道 铁索
suǒ
易错提示:
下面的“糸”不要写成“系”。
朗读诗歌,读出磅礴的气势。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找出总领全诗的句子,并试着说说这句话的大意。
3 课文理一理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总领全诗
大意: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万水千山都看得极为平常。
平常
首联概括了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结合战士们的态度说说这两句话体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显示出红军战士蔑视敌人、藐视困难的态度,表现出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再读诗歌,概括本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分别写了什么。
首联
总说不怕远征难(面)
颔联
分述征服千山(点)
颈联
分述攻克万水(点)
尾联
总结三军过后(面)
1.学习本课生字。
2.工整地抄写《七律·长征》并熟读。
3.搜集阅读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七律·长征
5
合作学习后三联,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难与战士们不怕困难的革命气概。
细品诗句,领悟革命精神
活动2:
颔联
4 词句品一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形容(气势)盛大,雄伟。
大意: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脚下滚过的小小泥丸。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对比
夸张
细浪
泥丸
显示出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衬托出红军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高耸入云的山崖。
即大渡河。
大意: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寒”字既写出了泸定桥之险,又突出了红军夺桥时的惊险悲壮。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时的激动。
对比
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指红军队伍
大意:更令红军欣喜的是踏上了白雪千
里的岷山,三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
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对上文的情感收束
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朗读“阅读链接”中的《菩萨蛮·大柏地》,感受毛泽东的革命情怀。
1929 年,毛泽东、朱德等率红军主力向赣南进发。敌军重兵围追,红军数战不利。后来,红军在大柏地击溃敌军。1933 年,毛泽东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写作背景
这首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柏地雨后的画卷。全词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达了革命者对战争、对美的看法。
疾跨乌蒙山
七律·长征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喜踏岷山雪
翻越五岭
本诗展现了五幅征难图,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
5 一起来总结
练一练
一 梳理小走廊
《七律·长征》是 在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 。本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翻越五岭、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艰难的经历,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 和 。
七言律诗
毛泽东
英雄主义气概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 超级表达室
我们今天能在和平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都是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革命烈士说些什么?
为了人民的幸福,你们奋不顾身;为了国家的安定,你们为国捐躯。在那个充满硝烟的年代,你们是英雄;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你们仍然是英雄!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不辜负先烈们的遗愿。
七律·长征
板书设计
不怕、只等闲
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远征难(总起)
尽开颜(总结)
翻越五岭
万水千山
(分述)
疾跨乌蒙
喜踏岷山雪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1.背诵并默写《七律·长征》。
2.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3.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