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A;解析: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苔藓植物叶中无叶脉;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裸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2.C;解析:国达铁角蕨有根、茎、叶分化,叶背有孢子囊,属于蕨类植物,肾蕨也属于蕨类植物;海带是藻类,葫芦藓是苔藓,苏铁是裸子植物。3.C;解析:银杏能产生种子,且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4.D;解析:无根萍能开花,属于被子植物,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不开花。5.B;解析:蚕豆是双子叶植物,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玉米是单子叶植物,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6.B;解析:②是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白果”是其种子,不是果实。7.D;解析:“荔枝何用数,抚字每劳心”中的荔枝属于被子植物;A中的卷柏是蕨类,B 中的松是裸子植物,C中的苔是苔藓植物。8.D;解析:水绵是多细胞藻类植物,图中①是细胞壁,③是液泡,④是细胞核。9.D;解析:蛇属于爬行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能真正适应陆地环境,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卵生且卵有坚韧卵壳,体温不恒定。10.C;解析:黑腹滨鹬适于飞行的特征有身体流线型、前肢特化为翼、胸肌发达,有喙无齿不是飞行特有的适应特征。11.C;解析: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不是覆羽;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牙齿分化增强消化能力,有发达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12.D;解析:鱼类用鳃呼吸,体表覆盖黏滑鳞片,身体大多流线型,在生物分类中等级是纲,是脊椎动物中数量最多的类群。13.D;解析:“四大家鱼”指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不属于。14.A;解析:蝗虫体表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生活;软体动物有的贝壳退化,如乌贼;蛔虫等线虫动物体表有角质层,身体不分节;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幼体用鳃呼吸。15.A;解析:蛇属于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能适应陆地环境。16.B;解析:人类对真菌的利用有酿酒、产生青霉素、制作馒头;制作酸奶利用乳酸菌(细菌),净化水不是利用真菌。17.C;解析:真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是孢子生殖。18.C;解析:病毒侵入人体后不一定使人患病,人体免疫系统可能会消灭病毒。19.A;解析:腺病毒中的①是 DNA,不是蛋白质,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生活,通常用纳米度量。20.A;解析:A 是病毒,无细胞结构;B是细菌,C 是酵母菌(真菌),D 是草履虫(单细胞动物),都有细胞结构。21.B;解析:生态文明建设者属于消费者,不是生产者,生产者是植物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22.B;解析: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本地生态平衡,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23.C;解析:广泛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导致生物入侵,破坏本地生物多样性,做法错误。24.C;解析:②和③对照,变量是水和空气,不能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空气,探究空气应选③和④对照。25.A;解析:胚是新植株的幼体,包括②子叶、③胚根、④胚轴、⑤胚芽,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③胚根,②子叶贮藏营养。26.B;解析:天精草是枸杞的叶,由叶芽的幼叶发育而来。27.B;解析:图 1装置用于收集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的氧气,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不是澄清石灰水;图 2 中植物在黑暗处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 BTB溶液变黄。28.D;解析:⑥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③胚珠发育成⑥种子。29.D;解析:卵细胞位于④子房内的胚珠中。30.A;解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储存能量。31.D;解析:金鱼藻有花期和果期,能开花结果,属于被子植物。32.A;解析:斑马鱼在水中靠鳔调节身体位置,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无法利用鳔,靠鳍运动调节姿态。33.B;解析:斑马鱼靠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34.C;解析:金鱼藻不能直接吸收斑马鱼粪便中的有机物,有机物需分解者分解后才能被吸收。35.C;解析: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光不是食物链的组成;斑马鱼死亡后,金鱼藻不会马上死亡;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仅增加金鱼藻不行。36.C;解析:捕捉到的小动物不一定都用显微镜观察,体型较大的可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37.B;解析:蚂蚁有 3对足,属于昆虫类。38.B;解析:蚯蚓的环带靠近前端,图中 1 为环带,A 端为前端,B端为后端,蚯蚓通过湿润体壁呼吸,靠肌肉和刚毛运动。39.D;解析:蜈蚣属于多足类,与马陆亲缘关系最近,线虫属于线虫动物类,蟋蟀属于昆虫类,蜘蛛属于蜘蛛类。40.B;解析:不是所有昆虫类的后足都发达适于跳跃,如蚂蚁的后足不是主要用于跳跃。41.(1)呼吸;光合;解析:红树林根系进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2)等于;解析:“碳中和”指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于吸收量。(3)降低污染、改善环境;解析:文中提到碳中和植物能吸收重金属、吸附微塑料等,降低污染。(4)①绿色出行;②植树造林;解析:减少排放如绿色出行,促进吸收如植树造林。42.(1)无机盐;蒸腾;解析:土壤减少的主要是无机盐,浇灌的雨水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2)二氧化碳;氧气;解析:植物在光下更新二氧化碳为氧气,黑暗中呼吸作用消耗氧气。(3)淀粉;光;解析:暗处几小时让叶片中淀粉运走耗尽,见光部分变蓝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4)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解析:a 或 b 曲线说明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A、B 点差异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影响。(5)“正其行,通其风”可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解析:通风能让更多二氧化碳进入,促进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