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有解析)——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二期末易错题集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有解析)——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二期末易错题集训

资源简介

(4)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
——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二期末易错题集训
【易错点分析】
1.摩尔根是首位利用实验方法获得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关证据的科学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特定基因定位在特定染色体上的科学家。
2.摩尔根选用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依据是:个体小、繁殖快、生育力强、容易饲养;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3.摩尔根用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交配,F1无论雌雄都是红眼;F1 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F2,红眼与白眼数目比例为3:1,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则一半是红眼,一半是白眼。摩尔根的实验结果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符合。
4.关于果蝇眼色杂交实验现象的解释:果蝇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有1对与性别有关,称为性染色体,雌果蝇中两条性染色体同型,记为 XX,雄果蝇两条性染色体异型,记为XY。摩尔根提出假说:白眼基因是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5.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发生分离,因此,F1每个初级性母细胞产生的四个配子,有 2 种类型,比例为1:1。F1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F 2 有两种表型,比例为3:1,即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6.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处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从而实现性状的自由组合。
【易错题训练】
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B.摩尔根提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与萨顿无关
C.孟德尔进行的豌豆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D.基因不都存在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只存在一个基因
2.下列关于摩尔根的果蝇遗传实验和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果蝇的杂交实验中,F1的个体都为红眼,肯定了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摩尔根、萨顿均使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C.F2特定分离比的出现依赖于基因的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及足够的样本基数等
D.摩尔根将眼色基因与特定染色体联系起来,但眼色的遗传不支持孟德尔的理论
3.左图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右图为果蝇XY性染色体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假设中错误的是( )
A.控制白眼的基因在同源区段I
B.控制白眼的基因在非同源区段Ⅱ1
C.控制白眼的基因在非同源区段Ⅱ2
D.红眼与白眼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4.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许多科学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
B.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C.摩尔根通过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摩尔根及其学生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5.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下列叙述不符合基因和染色体“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一定独立性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减数分裂Ⅰ的后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自由组合
D.在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6.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最早发现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是萨顿
B.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等位基因
C.位于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7.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
B.F1互交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C.F1雌蝇与白眼雄蝇回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
D.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的杂交后代有白眼雌蝇、红眼雄蝇例外个体,显微观察证明为基因突变所致
8.摩尔根起初对萨顿“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持怀疑态度,于是他和同事设计了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发现野生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得F1,F1中雌雄果蝇都为红眼,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F2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3:1,白眼果蝇全为雄性。下列有关杂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果蝇杂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实验验证”阶段
B.F1中红眼雌果蝇和F2中白眼雄果蝇交配,可通过眼色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
C.无论是第几代的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如果出现白眼果蝇,则该果蝇一定为雄性
D.通过F2代的现象能够验证“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9.萨顿假说认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下列不支持此推测的是( )
A.体细胞中基因的数量远远大于染色体的数目
B.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
C.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基因和染色体,在配子中单个存在
D.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均保持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
10.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出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不属于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在形成配子时,某些非等位基因之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都能自由组合
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都分布在染色体上
D.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11.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发现,一种蝗虫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其生殖细胞中的两倍
B.萨顿通过观察后,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假说
C.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实验可为基因在染色体上提供实验证据
D.摩尔根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中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12.摩尔根在野生型果蝇与白眼突变体果蝇的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
A.白眼突变体果蝇与野生型果蝇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眼,且雌、雄果蝇的数量比为1:1
B.F1雌性果蝇与白眼雄性果蝇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1:1
C.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是雄性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果蝇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红眼全部为雌性
13.下列关于摩尔根及其同事利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果蝇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摩尔根是在观察到“果蝇白眼性状总是与性别有关”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
B.“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属于假说内容
C.与孟德尔不同的是摩尔根等人没有使用测交的方法验证实验
D.该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4.为探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科学家们进行了长期实验,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摩尔根等人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C.摩尔根等人通过实验验证了果蝇的红眼与白眼基因和X染色体的关系
D.决定生物性别的基因都在性染色体上
15.萨顿通过实验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由此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探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摩尔根通过测交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C.体细胞中成对基因的来源与同源染色体的来源具有一致性
D.体细胞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萨顿提出的假说依据的是“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A正确;摩尔根等人提出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是建立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萨顿提出的假说等理论基础之上的,B错误;孟德尔通过豌豆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了自由组合定律,但并未说明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基因不都存在于染色体上,但一条染色体上同一位置可存在一个基因(不含姐妹染色体单体时),也可以存在两个基因(含有姐妹染色体单体时),D错误。
2.答案:C
解析:融合遗传的观点是,如果两亲本性状不同,杂交后子代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果蝇的杂交实验中,F1的表型与亲本之一相同,否定了融合遗传的观点,A错误;萨顿没有使用假说一演绎法,B错误;摩尔根的实验中出现3:1的分离比依赖基因的分离,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等条件,C正确;摩尔根研究结果将相应基因与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眼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D错误。
3.答案:B
解析:A、若控制白眼的基因在同源区段I,白眼基因用b表示,红眼基因用B表示,则亲代红眼雌(XBXB)与白眼雄(XbYb)杂交,子一代均为红眼(雌XBXb,雄XBYb),子一代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红眼即有雌果蝇也有雄果蝇(XBXB、XBXb和XBYb),而白眼只有雄果蝇(XbYb),与题图信息相符合,A正确;
B、分析题图知:亲代红眼与白眼杂交,子一代均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子一代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红眼既有雌果蝇也有雄果蝇,而白眼只有雄果蝇,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由于子一代雄果蝇为红眼,而亲本雄果蝇为白眼,二者表现型不同,所以控制白眼的基因不可能仅位于Y染色体上,即不可能在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1,B错误;
C、若控制白眼的基因在同源区段Ⅱ2,白眼基因用b表示,红眼基因用B表示,则亲代红眼雌(XBXB)与白眼雄(XbY)杂交,子一代均为红眼(雌XBXb,雄XBY),子一代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红眼即有雌果蝇也有雄果蝇(XBXB、XBXb和XBY),而白眼只有雄果蝇(XbY),与题图信息相符合,C正确;
D、分析题图知:亲代红眼与白眼杂交,子一代均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且子一代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红眼:白眼=3:1,所以推测红眼与白眼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D正确。
故选B
4.答案:D
解析:A、1909年,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A正确;
B、萨顿用蝗虫细胞作为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将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正确;
C、摩尔根用果蝇的眼色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实验过程是:亲代红眼(♀)和白眼(♂)杂交,F1雌雄全是红眼,F1相互交配,F2中红眼:白眼接近3:1,F2中的白眼全是雄性,摩尔根假设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以上现象能合理解释,并设计杂交实验验证,证明假设成立,C正确;
D、摩尔根及其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但不是同位素示踪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错误。
故选D。
5.答案:B
解析: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这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平行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个基因,但这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平行关系,B项符合题意;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这也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C项不符合题意;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这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B
解析:萨顿最早发现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并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正常情况下它们为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错误。雌雄异体生物的性别大多数由性染色体决定,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C正确。摩尔根及其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绘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7.答案:D
解析:A、白眼雄蝇(XaY)与红眼雌蝇(XAXA)杂交,F1全部为红眼果蝇(XAXa、XAY),雌、雄比例为1:1,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A正确;B、F1中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代出现性状分离,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雌雄表型不同,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B正确;C、F1中雌蝇(XAXa)与白眼雄蝇(XaY)杂交,后代出现四种基因型(XAXa:XaXa:XAY:XaY=1:1:1:1),白眼果蝇中雌、雄比例1:1,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C正确;D、白眼雌蝇(XaXa)与红眼雄蝇(XAY)杂交,后代雄蝇(XaY)全部为白眼,雌蝇全为红眼(XAXa),若后代有白眼雌蝇、红眼雄蝇例外个体,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但不能用显微观察证明,D错误。故选D。
8.答案:C
解析:A、“发现野生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得F1,F1中雌雄果蝇都为红眼,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F2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3:1,白眼果蝇全为雄性”,这属于实验现象,观察分析的内容,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方法来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说,A错误;B、摩尔根设计的果蝇杂交实验,F2中红眼雌果蝇XBXb和F2中白眼雄果蝇(XbY)交配,后代雌雄个体中都有红眼和白眼,所以不能通过眼色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错误;C、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或XBXB,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BY,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则后代雌性一定是红眼,所以无论是第几代的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若后代出现白眼果蝇,则该果蝇一定为雄性,C正确;D、通过F2代的现象能够验证白眼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但不能排除Y染色体上含有它的等位基因,D错误。故选C。
9.答案:A
解析:体细胞中基因的数量远远大于染色体的数目,不能证明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A符合题意;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一致,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B不符合题意;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基因和染色体,在配子中均只有其中的一个,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一致,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C不符合题意;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均保持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说明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D不符合题意。
10.答案:C
解析: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这属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A不符合题意; 在形成配子时,某些非等位基因之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都能自由组合,这属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B不符合题意;作为遗传物质的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这不属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C符合题意;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这属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B
解析:萨顿发现,有一种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只有12条染色体,即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其生殖细胞的两倍,A正确。萨顿通过观察,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绘制出了果蝇多种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错误。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为基因在染色体上提供了重要证据,并且证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C、D正确。
12.答案:C
解析:白眼突变体果蝇与野生型果蝇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眼,且雌、雄果蝇的数量比为1:1,只能说明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雌性果蝇与白眼雄性果蝇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1:1,这属于测交类型,仍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这一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故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果蝇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红眼全部为雌性,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是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
13.答案:C
解析:A、摩尔根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为什么“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联系”的问题,A正确;
B、摩尔根提出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属于假说的内容,B正确;
C、摩尔根和孟德尔都采用了测交实验进行验证,C错误;
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
摩尔根等人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并发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A、C正确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两者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B正确
一些植物的性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 D错误
15.答案:A
解析:摩尔根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摩尔根让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发现白眼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从而得出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后来又通过测交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个结论,B正确;体细胞中的成对基因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与同源染色体的来源相同,C正确;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