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生活,关爱动物,激发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热情。语言运用: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思维能力: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审美创造:体会童话的乐趣。课前解析关注课文结构:《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知识性童话,全文以生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鱼、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课文结构清晰,其中第3~5自然段情节反复,可作为学生仿说仿写的范例。课文配有六幅插图,可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题看图读文,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关注字词:此课需要书写的生字共7个,其中“边”“过”注意半包围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则。“找”是左右结构,注意与“我”的区分。关注对课文的理解:课文可以按照“为什么借—向谁借—结果如何”的教学思路展开。首先,引导学生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然后,利用课本插图,结合故事情节,根据童话结构反复的特点,举一反三,仿编故事;最后,回归整体,以课件填空处内容为脚手架,串讲故事,搭建语言实践运用的平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学目标1.认识“壁、借”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向、边”等7个字。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的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重点)3.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难点)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1.初读课文,通过图画、形声字等方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认识“壁、借”等12个生字和“哪”1个多音字,会写“向、边、行、草、赶”5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读好带问号的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小壁虎》。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壁虎的信息 预设1:壁虎是一种爬行动物,可以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预设2:壁虎爱在墙角捉蚊子吃,是人类的好朋友。预设3:壁虎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这条尾巴有再生功能。2.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小壁虎借尾巴》。(板书:小壁虎借尾巴)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教师指名让学生领读,相机指导学生认读“壁虎”。“壁”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一起来拼读。3.教师讲解多种识字方法认读“借”。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初读课文。教师提出朗读要求。2.学习字词。(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拼读,识记生字。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2)学习多音字“哪”。(3)出示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读准词语:先自己读词语,读准字音,再同桌互相读,互相纠正。3.识字方法。(1)形声字识字:咬 赶 转(2)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识字:拨 摆 爬(3)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识字:咬 借 设计意图:“识字交流会”让学生积极地分享他们的识字经验。学生不仅可以各抒己见,加深识字印象,还可以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更多的识字方法。三、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借助第一幅插图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小壁虎身上发生了什么事。预设: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他想向别人借一条尾巴。(板书:挣断尾巴)教师引导:借助第二、三、四幅插图读课文第3~5自然段,说一说:小壁虎爬到了哪里 都找谁借过尾巴 结果怎么样 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并相应出示课件讲解。教师引导:最后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 借助第五、六幅插图,读课文第6、7自然段,找出答案吧!预设: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四、互动课堂教师引导:读第3~5自然段,一起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吧!1.教师引导:小壁虎来到小河边,向小鱼借尾巴,他借到了吗 预设:没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说一说:小壁虎来到( ),向( )借尾巴,小鱼要用尾巴来( )。(板书:借尾巴——小鱼 不能借 拨水)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重读加点词。教师引导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2.教师引导:小壁虎又爬到了哪里 找谁借尾巴 预设:爬到了大树上,找老牛借尾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说一说:小壁虎爬到( ),向( )借尾巴,老牛要用尾巴( )。(板书:老牛 不能借 赶蝇子)教师引导学生同桌之间读一读对话。3.教师引导:小壁虎最后爬到了哪里 找谁借尾巴 预设:最后爬到了房檐下,找燕子借尾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说一说:小壁虎爬到( ),向( )借尾巴,燕子要用尾巴( )。(板书:燕子 不能借 掌握方向)教师引导学生男女生对读,体现出小壁虎的恳求、有礼貌。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小壁虎的话时,语气上扬,读出他的天真活泼;读老牛的话时,老牛的声音要比小鱼、小壁虎等的声音低沉一些。5.借助板书,练习说话。五、学写字教师逐一示范“向、边、行、草、赶”,讲解书写要领。1.会写“过、找”2个字。2.指导学生读好对话、带问号的句子,体会情感。发现文章反复的结构,借助图片复述故事。3.了解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编故事。一、复习回顾复习生字,完成小游戏。教师小结: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二、互动课堂,学习生字1.学习第6、7自然段。(1)教师引导: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他去了哪里 预设: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教师引导:“爬呀爬”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找出来读一读。预设:4次。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语速放慢,表现出小壁虎借尾巴的艰辛。(2)教师引导:自由读课文第7自然段,说一说:小壁虎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板书:长出新尾巴)教师追问: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小壁虎这时候是什么心情 预设:高兴。(3)教师引导: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吧!(4)根据材料,练习说话。听音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松鼠和猴子尾巴的特点。教师提问:如果小壁虎找他们借尾巴,我们可以怎样写呢 学生练习说话。预设1:小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抓住树干荡秋千呢!”预设2:松鼠说:“不行不行,我的尾巴可以帮助我保持平衡,当我从高处跳下来时,尾巴就像我的降落伞。”(板书:小小尾巴作用大)2.学写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过、找”两个字的结构特点,逐字讲解书写要领。三、梳理结构,课文小结1.梳理结构。2.课文小结。四、拓展延伸,课堂演练1.拓展延伸。2.课堂演练。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教学。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分小组针对课文第3~5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朗读、对读。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积累了语句,内化了语言。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也起到了积累语言的作用,为说话、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