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2025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实践运用·探索自然之美(共7小题,计24分)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学校将录制一期“人与自然”专题片。你作为文字编辑,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中【观地球家园】下面是专题片第一章《家园》的片首语,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地球,这颗蓝色星球,是生命的摇蓝、万物生长的家园。看!骗跹的候鸟飞越黄河口、成群的海豚戏于南海之滨、觅食的野生东北虎踏入长白山雪地、旖獭的亚洲象穿过云南丛林…好一幅“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二十年栉风沐雨,二十年砥砺奋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历久弥新、长盛不哀,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根本遵循。1.请确认片首语中加点字的读音。(2分)》(1)候鸟(A.houB.hou)(2)砥砺(A.zhiB.dr)92.校对片首语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2分)(1)摇蓝(2)长盛不哀【话自然百态】下面是第二章《物语》的解说词,请补充完成。3.饱览天地万物之盛景,吟诵诗文载物之妙音:去西域赴任的那年,岑参雪巾送别武判官,绘春景咏冬雪,“(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长庆三年早春,白居易漫步西子湖畔,于向阳树旁观鸟迎春,“(2)”(《钱塘湖春行》)方临电北宋与西夏对峙的一个秋日,范仲淹忧心仲忡,于塞外边镇处凝眸归雁南飞,“(3)”(《渔家傲·秋思》):宋嘉祐八年夏日,周敦顾不同流俗,于官衙一侧开辟莲池,赏荷明志,“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爱莲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敬之重回阔别十年的延安,心潮澎湃,借物抒情,“(5)亲山亲水有亲人”(《回延安》)。自然有灵,万物诉语,爱我河山,深情绵延。(11分)【思生灵智慧】下面是第三章《灵智》中的一段介绍性文字,请修改完善。①在泰岭的冬日里,“秦岭四宝”以其独特的方式编织着属于冬季的故事。②羚牛返回低海拔地带啃食含油脂的针叶树皮来雏护基本的能量掇入,这种季节性迁移和食物选择策略是它的生存智慧。③大熊猫漫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2025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实践运用·探索自然之美(共7小题,计24分)1.(2分)(1)A(2)B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选项正确,各得1分。共2分。2.(2分)(1)篮(2)衰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错别字修改正确,各得1分。共2分。3.(11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4)濯清涟而不妖(5)树梢树枝树根根评分标准:(1)~(3)处上下两句全都答对,各得3分;只答对上句或下句,各得1分。计9分。(4)(5)处答对一句,各得1分,计2分。如有错字、别字、加字、漏字,该空不得分。共11分。4.(2分)①对应后文“秦岭四宝”各自不同的过冬方式:②强调了“秦岭四宝”的过冬方式是独有的、特别的。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5.(2分)可将“维护”改为“维持”。评分标准:修改意见正确,得2分。共2分。6.(2分)BA评分标准:序号顺序填写正确,得2分。共2分。7.(3分)(1)(1分)昆虫的史诗(2)(2分)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体现了他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评分标准:(1)填写正确,得1分。(2)答出方式,得1分;答出情怀,得1分。共3分。二、文本研读·感受人文之美(共13小题,计46分)(-)(9分)》8.(3分)①建立完善的植物数据库,对每一种植物都进行了详细记录和监测,密切关注着植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防治等情况:②同步加快科研,深入探索植物的生长规律和保护方法:③按照不同的标准,合理划分保育区、科普区、观赏区等多个功能区。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3分。9.(3分)示例:①组织现场问答,引导学生为如何保护秦岭建言献策。②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介绍秦岭的文化价值和对其进行生态保护的意义。③发起短视频创作大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秦岭生态景观、传播秦岭文化。④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馆,借助AR、VR技术等科技手段感受秦岭的魅力。评分标准:每点1分。任意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共3分。10.(3分)C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3分。共3分。(二)(21分)11.(6分)A.设置捕蝇草怎么吃东西的有奖竞猜活动(或:用小天的爱好和特长设置有奖竞猜活动)B.用小天的标本盒照片作“特别顾问”C.提议同学们与竹节虫告别评分标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3页)2025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详解详析一、实践运用·探索自然之美(共7小题,计24分)1.(2分)(1)A(2)B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选项正确,各得1分。共2分。2.(2分)(1)篮(2)衰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错别字修改正确,各得1分。共2分。3.(11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4)濯清涟而不妖(5)树梢树枝树根根评分标准:(1)~(3)处上下两句全都答对,各得3分;只答对上句或下句,各得1分。计9分。(4)(5)处答对一句,各得1分,计2分。如有错字、别字、加字、漏字,该空不得分。共11分。4.(2分)①对应后文“秦岭四宝”的各自不同的过冬方式:②强调了“秦岭四宝”的过冬方式是独有的、特别的。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解析】本题考查修饰语赏析。第①句中“独特”的意思是“独有的,特别的”,在句中修饰“方式”,指“秦岭四宝”度过冬日的方式是独有的、特别的:同时结合语段可知,还分别对应了后文对羚牛、大熊猫、金丝猴、朱鹅不同过冬方式的介绍。据此概括作答即可。5.(2分)可将“维护”改为“维持”。评分标准:修改意见正确,得2分。共2分。【解析】本题考查语病。第②句画线部分中“维护基本的能量摄人”的谓语动词“维护”与宾语“能量摄入”搭配不当,可将“维护”改为“维持”。6.(2分)BA评分标准:序号顺序填写正确,得2分。共2分。【解析】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第③句中,大熊猫通过增加进食量、选择更易消化的竹叶来适应冬季寒冷的环境,这一行为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尊重,故应填入“自然的敬畏”。第④句中,金丝猴家族面对刺骨的寒冷,用互相依偎的方式取暖,并保持笑容,可见其“对生活的热爱”。故正确顺序应为B、A。7.(3分)(1)(1分)昆虫的史诗(2)(2分)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体现了他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评分标准:(1)填写正确,得1分。(2)答出方式,得1分;答出情怀,得1分。共3分。【解析】本题考查作家作品、情节概括和点评主旨。第(1)题,《昆虫记》因对昆虫世界的系统观察、生动描写及深远的文学价值,被法国作家雨果誉为“昆虫的史诗”,故横线处应填“昆虫的史诗”。第(2)题,阅读名著可知,法布尔深入到昆虫的自然生活环境之中,观察它们的日常行为、生存方式和相互关系,他会在自然环境中长时间蹲守,记录昆虫的活动,还会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例如,他通过观察圣甲虫滚粪球的行为,研究它们的本能和智慧:通过实验了解蝉的发声机制和生命周期。因此法布尔是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法布尔把昆虫当作有情感、有智慧的生命个体来对待,而不是简单的实验对象。他关注昆虫的生活细节,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它们的喜怒哀乐,让读者感受到昆虫世界的丰富多彩,体现了法布尔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最后,据此分析概括即可。语文详解详析第1页(共8页)》语文·多维细目表①试卷结构:与2025《例析与指导》样卷二一致;②考查范围:中考范围;③整卷预估难度:0.70版块题号考点2025新趋势体裁主题考查形式素材篇目名分值预估难度字音|习惯性误读&其他0.83记叙性2字形同音形近字&异音形近字0.7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钱塘湖春行》3经典诗文默写0.75情境化1日常《渔家傲·秋思》语段《爱莲说》《回延安》一、实践运用·生活情境4语法|修饰语赏析自然万物240.71探索自然之美5语病搭配不当0.72说明性6衔接与排序0.71识记类1作家作品&概括类情节7整本书阅读单部1无素材《昆虫记》0.69概括&点评体验类1点评主旨二、文本(一)非8信息提取与概括1材料提取与概括0.63研读·连续性情境化日常9信息迁移与运用混合性生态环保90.59感受人文本生活情境文之美阅读10文意选择辨析0.55第1页(共2页)续表版块题号考点2025新趋势体裁主题考查形式素材篇目名分值预估难度整体感知1归纳内容要点11搭建支架0.65信息提取与概括整体感知归纳内容要点(二)文12内容理解与概括&语言品析0.60学类文小说少年成长《孤独的昆虫少年》21句子理解与赏析!句子赏析本阅读整体感知归纳内容要点130.62二、文本内容理解与概括研读·14领悟内涵把握主旨开放性0.53感受人15实词搭建支架0.58文之美(三)文16虚词0.70言文议论说理讽谏劝说课外文+课外文《晏子春秋》《韩非子》12阅读17句子翻译0.5118文意理解主旨情感0.68(四)古19词句赏析用典《酬乐天扬州初逢0.64诗词曲律诗赠友送别课内单篇4鉴赏20主旨情感开放性席上见赠》0.62三、写作实践·21任务驱动型写人记事材料500.75分享情感之美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语文 1.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pdf 1.语文 2.语文 详解详析.pdf 1.语文 3.语文 多维细目表.pdf 9语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