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预测卷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1.(2025 南沙区一模)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撩逗/燎原 拾掇/拾级而上B.呜咽/咽喉 带挈/锲而不舍C.巡捕/哺育 累赘/果实累累D.粗犷/旷远 辐射/名副其实2.(2025 番禺区一模)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濡养 苛绢杂税 捷报 人情事故B.惆怅 惊慌失措 逞能 袖手旁观C.洗涤 畏罪潜逃 烧酌 摄手摄脚D.修茸 因地制宜 狡辩 目不忍赌3.(2025 天河区一模)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演播间工作时,总是不修边幅,穿着整洁得体的衣服,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B.故宫数字文物展使用全息投影,将《清明上河图》中的市井百态呈现得神采奕奕。C.老匠人郑重其事地捧出珍藏多年的紫砂泥料,在徒弟屏息注视下演示传统制壶技艺。D.修理工妙手偶得,把生锈的自行车链条修理得灵活如新,仿佛赋予了车第二次生命。4.(2025 番禺区一模)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哪吒2》为国产动画树立标杆,将有望催生更多“技术+文化”双驱动的爆款。B.为解决校车超载、事故时有发生,广东省政府发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新规。C.备战中考有三忌:不要盲目刷题、不要过度依赖课外辅导和不要忽视基础知识。D.在使用电器的时候,一旦出现漏电的现象,我们应当立即切断电源是最要紧的。5.(2025 荔湾区一模)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学校开展“走近全运会”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1)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2021年8月2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函》,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这是全运会首次以联合承办的方式举行。(2“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是第十五届全运会主题口号,请写出这句口号的两个优点。(3)下图是第十五届全运会志愿服务徽标主体图案,由三种颜色的礼花构成。假如你来设计礼花的颜色,你会选择哪三种颜色,为什么?6.(2025 天河区一模)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 ,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② ,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③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④ ,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⑤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⑥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请根据画面描绘的内容,在下面表格中填写恰当的诗句。画面 诗词 出处洛城风轻,笛声悠扬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鹤舞云端,诗韵凌空 ① , 。 刘禹锡《秋词(其一)》战马冲锋,弓弦雷鸣 ② , 。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二.阅读与鉴赏(共4小题)7.(2025 海珠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节选自沈括《活板》)【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丙】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①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②所以伤知音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器用》)[注]①鉴洼:指镜面向内凹陷②师旷:春秋时晋国宫廷乐师。(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则极为神速/为宫室、器皿、人物B.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小鉴不能全视人面/其视下也D.比得古鉴/其两膝相比者(2)下列对【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B.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C.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D.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②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4)三篇文章都介绍了古代技艺的高超灵巧之处,请结合三个文段简要分析。8.(2025 黄埔区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请找出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2)“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9.(2025 南沙区一模)班级开展“食在广州”主题学习活动,小南同学收集了一些材料。材料一: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粤菜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远古,岭南古越族就与中原、楚地有着密切的交往。后来许多中原人为避战乱南渡,中原文化南移,中原饮食制作的技艺、炊具、食具和百越农渔丰富物产结合,形成了粤式饮食的源头。研究者大多认为,粤菜起源于汉代。早在西汉《淮南子 精神篇》中就载有粤菜选料的精细和广泛,可以想见千余年前的广东人已经对用不同烹调方法烹制不同的美味游刃有余。唐代诗人韩愈被贬至潮州,他在诗中描述潮州人食鲎、蛇、青蛙、章鱼等数十种异物,感到很不是滋味。但到南宋时,章鱼等海味已是许多地方的上品佳肴。在配料和口味方面,广东多采用生食的方法。到后来生食猪牛羊鹿已不多,但生食鱼片,包括生鱼粥等的习惯保留至今。粤菜烹调方法中的泡、扒、烤、川是从北方菜的爆、扒、烤、氽移植而来,而煎、炸的新法是吸取西菜同类方法改进之后形成的。但粤菜的移植,并不生搬硬套,乃是结合广东原料广博、质地鲜嫩,人们喜欢清鲜的特点发展而来。如北方菜的扒,通常是将原料调味后、烤至酥烂,推芡打明油上碟,称为清扒。而粤菜的扒,却是将原料煲或蒸至腻,然后浇芡扒上,代表作有八珍扒大鸭、鸡丝扒肉脯等。到了明清两代,粤菜、粤点和粤式饮食真正成为了一个体系,闹市通衢遍布茶楼、酒肆和小食店,各个食肆食品之丰、款式之多,世人称绝,渐渐有“食在广州”之说。粤菜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用各种药材煲的汤。广东气候炎热,因此具有清火排毒滋补作用的汤最为常见。(整理自华夏经纬网《中国八大菜系之粤菜:丰富深厚》)材料二:近日,国际前沿的食品与饮料公司卡夫亨氏联合辰智大数据发布了《2024中国粤菜白皮书》。以下是2023年中国餐饮粤式正餐细分品类线级城市变化统计表。品类 上线城市门店数(万家) 下线城市门店数(万家) 上线城市同比增长率 下线城市同比增长率广府菜 5.4 3.9 +34.5% +17.7%茶餐厅 3.3 1.4 ﹣7.5% ﹣21.1%潮州菜 1.2 0.6 +87.0% +46.1%客家菜 0.4 0.3 ﹣23.7% ﹣51.3%其他广东莱 3.0 0.5 +15.8% +10.3%注:此处上线城市指一、二线城市,下线城市指三、四及五线城市。(整理自《2024中国粤菜白皮书》)材料三:潮州菜,也称潮菜、潮汕菜,是粤菜的代表,食材讲究、选料广博、做工精细、中西结合、质鲜味美,有“食在广州、味在潮州”之说。潮州菜历经千余年的传承和发展,在传统风味的基础上,集多地名菜的风味和烹饪技术于一身。潮州菜崇尚清淡口味,制作精巧,注重养生,有取材广博、重视原汁原味、素菜荤做、调味独特,以及筵席间穿插考究的工夫茶等特征。潮州菜品种繁多,它的突出特点是: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肥而不腻。潮州菜烹调手法多变,刀工、烹制方法都很考究,烹制出来的菜式都极为个性化。潮州菜用料有“三多”:水产品多、素菜式样多、甜菜品种多。潮州菜的主要烹调方法有:焖、炖、煎、炸、蒸、炒、焗、爆、焯、烹、泡、扣、卤、熏、淋、烧等数十余种。潮州菜特别重视配酱调味。不同菜色配以不同酱碟,一菜一碟,咸甜酸辣,各有讲究。而酱料中的南姜、梅膏、鱼露、红豉油、三渗酱等为潮州特产。潮州菜在讲究色、味、香的同时,在造型上也追求赏心悦目。厨师用竹笋、萝卜、薯类等食材精工雕刻成各式各样花鸟造型,作为点缀或菜垫,形成独特的“彩盘”艺术。(整理自《文旅中国》,2021年3月19日)材料四:粤菜在国内市场的辉煌,起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彼时的粤菜火遍全国,为各地餐饮市场带去了先进的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创新菜品等元素。不过,在随后的发展中,许多地方菜系在吸收粤菜的先进优点后也迅速崛起,粤菜不再是市场中唯一的“靓仔”。最新一期的“2023黑珍珠餐厅指南”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共有54家粤菜餐厅上榜,粤菜依旧稳居地方菜系第一。虽然粤菜的境况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糟糕,但关于传承、创新与未来的探讨,仍将会是摆在粤菜行业面前的长期话题。魏旭翔表示,传统粤菜以经验为主,而现代粤菜更注重科学地烹饪,在食材、用料上更讲究明确的量化数据,在菜式、体验的创新中也更为创造性地融入不同学科的知识,以及其他菜系中更为先进的烹饪理念。国宝级粤菜大师黄振华表示,许多人在“新潮流”的冲击下将传统滋味都忘记了。虽然说现在是百花齐放,但粤菜的不时不食是很有道理的。现在的人不懂,连四季都分不了,历史上的四季菜谱都被废了。或许,这是因为现在科技太进步、物流太发达,进餐环境“四季如春”而变得四季不分了,还美其名曰:反季节!就如节瓜在春天还在秧苗时,市面上却出现了节瓜菜谱!(整理自《对话魏旭翔、林卫辉:粤菜创新,步子还可以迈大一点》《粤菜老行尊这样说:粤菜的创新不是“传统”加“乱龙”!》)(1)关于粤菜,小南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A.粤菜起源于汉代,选料精细、广泛,在配料和口味方面,多采用生食的方法。B.粤菜的烹调方法从北方菜移植而来,同时结合广东食材和饮食特点有所发展。C.粤菜中最有名的是各种药材煲的汤,其目的是为了应对广东炎热潮湿的气候。D.粤菜品类很多,其中正餐的品类主要有广府菜、茶餐厅、潮州菜、客家菜等。(2)关于潮州菜,小南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A.潮州菜有千余年的历史,是粤菜的代表,特点有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等。B.潮州菜重视配酱调味,酱碟的颜色和菜色相搭配,一菜一碟,味道各异,各有讲究。C.潮州菜在造型上有高追求。厨师用食材雕刻成各种花鸟造型,形成独特的彩盘艺术。D.潮州菜相较于客家菜等其他正餐品类,2023年上下线城市的门店数量增速均为最快。(3)小南分析了四则材料的内容和作用。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粤菜发展的历史脉络,让我们逐步了解到“食在广州”说法的由来。B.材料二呈现了粤式正餐细分品类门店情况,让我们了解到广府菜门店数依然占优。C.材料三介绍了潮州菜,让我们全面了解到潮州菜的烹调手法、配酱调味、造型等。D.材料四粤菜行业已经优势不在,这样的现状引发我们思考粤菜的传承与发展问题。(4)材料四中提到粤菜的“传承与创新”问题。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10.(2025 天河区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养一窗鸟鸣陈立明①不小心,打湿半袋小米。阳台上支起晾衣架,展开纸板,再铺上一层保鲜膜,黄澄澄的小米摊开晾晒。洞开窗子,让风自由出入,掠过小米,带走湿湿的水气。斜阳也不客气,如不疏不离的老朋友,从西边的窗子斜斜地探身进来,散漫地洒在小米上,给小米镶上了灿灿的金光。②晾好小米,下楼去菜市场买菜,顺道再去接娃。忙了一个多小时回来,带娃上楼,掏钥匙拧开锁,刚推开门,就听见阳台一片欢腾,一群小鸟正扑腾着翅膀,叫着,跳着,笃笃地啄着小米,浸在霞光里,像穿了一身彩霞做的衣裳,眼眸里也闪着镀着霞光的喜悦,仿佛是在开一场免费的霞光小米派。③我心里一紧,心想完了,我的金灿灿的小米成了小鸟的下午茶。那小米可是朋友去陕西出差带回来的,不仅米好,粒粒饱满,且还浸润着跋山涉水而来的友情。我赶忙趿拉着拖鞋,边吆喊吆喊地大声喊,边冲向阳台。我的吆喝声,仿若在平静的池塘草滩投下一颗石子,扑腾一声惊起一滩水鸟。鸟儿们哄的一声,穿窗而出,四下散去。但它们并未飞远,而是站在窗外的树枝上,叽叽喳喳,不知道是在讨论我的小气,还是在庆幸逃得快,没被我捉住。有几只还歪着脑袋,眼巴巴地朝阳台这边望,像是被硬生生夺掉乳汁的孩童,心有不甘。鸟主要是麻雀,还有几只灰黑色的,像鸽子,又略微比鸽子小。叫不上名字。驱走鸟雀,定睛一看,阳台上稀稀拉拉,一地金黄。这帮顽皮的家伙,嘴不闲着,爪子也不闲着,连吃带刨,小米散落了一地。纸板上的小米已所剩不多。更可气的是,不知道是哪几只可恶的家伙,还边吃边拉,在铺着小米的纸板上卷起几朵“白色小花”,小花上嵌着粒粒分明的小米。④小米是没法要了,扫到垃圾桶里也是浪费,索性敞开窗子,让那些贪嘴的家伙来把“战场”打扫干净。起初,我坐在客厅沙发上,有几只鸟跳到窗台,歪着头警觉地往里瞧,一瞥见我,立马扑腾着翅膀,子弹一般弹射飞走。飞走了又不甘心,过了会儿,又调转回头,再次来试探。我闪进厨房,准备晚饭,也给它们创造一个安心宁静的下午茶氛围。没见我的身影,小家伙们就放开了手脚,叫着跳着,吆喝着,呼朋引伴,笃笃地啄着小米。阳台上欢腾的喜悦,又骤然响起。⑤小米被偷食后,阳台似乎又恢复了平静。可隔三差五的下午,总有几只鸟雀落在窗玻璃上,用尖尖的喙笃笃地敲几下玻璃,复又失望地飞走,却又不甘心,再飞回来,再敲……起初,我并未在意,敲得次数多了,我才醒悟,小家伙们大抵是在讨东西吃。冬天,食物难觅。阳台上的小米,或许让它们的味蕾记忆犹新。⑥小米没了,全被它们吃光。我支起晾衣架,铺上纸板,倒了半碗大米,试试它们可喜欢。有了上次的教训,我把米堆成小堆,不容易被刨到地上,省去了打扫的繁琐。铺好米,打开所有窗子,我去书房看书,或者到卧室的阳台上晒会太阳,不打扰鸟儿们的下午茶时光。⑦侧耳倾听,没一会儿,阳台上又响起了热闹的欢腾。笃笃笃,叽叽,喳喳,喜悦,开心,满足,在阳台上腾起,一半飞出窗外,一半涌入客厅,跑进房间,像徐缓的流水,盈满整个房间。浸在阳光里,闭上眼睛,脆生生的鸟鸣此起彼伏,仿佛置身于无人叨扰的幽静森林,身和心彻底松弛下来。⑧我守着阳台上鸟的秘密。这群小精灵似乎很懂礼貌,也很守规矩,上午从不来叨扰,只是下午,固定的时间,在我打开窗,放好米后,摆上半碗水,它们才鱼贯而入,吃饱喝足,相约着离开。每天下午,我打开窗,支起晾衣架,铺上纸板,倒半碗米和半碗水,自觉远离鸟的视线。鸟们如约而至,拖家带口,热热闹闹地跳着叫着,吃着唱着。我只远远地听着,让鸟鸣流水般随心随性地流淌,缓缓地淌进心湖……窗内的世界是我的,窗外的世界是鸟儿们的,窗台上短暂的欢愉是我和鸟的,也是鸟和我的。熟识之后,有时我坐在客厅,望着它们,它们也不害怕。偶尔抬头,默默注视,不远不近,隐约听见彼此心跳的声音。⑨每天按时喂鸟,渐成习惯,也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原本以为,我给小鸟提供了吃的,是我对它们的恩泽。慢慢沉浸在这毫无杂质的鸟鸣里,带来旷远的心灵的悠然愉悦,才惊觉是鸟雀带给了我澄澈的恩泽。每天半碗米,收获一阳台鸟鸣,一阳台鸟的歌唱。值得。原本,我是不喜欢养小动物的,可是现在,我养了一窗鸟,没有鸟笼,没有禁锢,只有相互的默契。而儿子却不同意我养了一窗鸟的说法,他一本正经地说,你顶多养了一窗鸟鸣。儿子的话像是天籁诗人的箴言,令我信服。是的,我养了一窗鸟鸣。⑩天空和大地是鸟儿们的家,而这一方斗室是我的小天地,像鸟的巢,家人围坐,灯火可亲。鸟儿们来去自由,鸟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鸟,它们吃饱了,把米和幸福的饱胀感带走,给我留下一窗值得细细品咂回味的鸟鸣。(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了“我”因小米被鸟偷吃而与鸟产生矛盾,又因爱养鸟而与之和解的故事。B.本文第③段交代“我”见鸟啄米而着急的原因,体现了“我”珍视友谊、爱惜粮食。C.作者多次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鸟儿啄食的场景,使读者感受到鸟儿的活泼与生机。D.结尾提到“鸟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鸟”,暗示了“我”对默契与自由的深刻理解。(2)请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①没见我的身影,小家伙们就放开了手脚,叫着跳着,吆喝着,呼朋引伴,笃笃地啄着小米。(从描写手法的角度)②我只远远地听着,让鸟鸣流水般随心随性地流淌,缓缓地淌进心湖……(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在与鸟相处的过程中,作者对鸟的态度逐渐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为什么儿子认为“我”顶多养了一窗鸟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写作(共1小题)11.(2025 天河区一模)作文。请从“自律”“合作”“乐观”中选择一个,将题目《 ,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四.附加题(共2小题)12.(2025 黄埔区一模)悦悦运用“主题式比较阅读”的方法整理了以下资料卡片,请你补充对应内容。书名 作者 人生追求①《 》 儒勒 凡尔纳 尼摩船长追求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骆驼祥子》 老舍 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③ ④ 追求理想,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13.(2025 越秀区一模)“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学校戏剧社围绕“英雄主义”主题征集剧本。小越选择《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进行剧本创作,你觉得合适吗?说说你的理由。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预测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1.(2025 南沙区一模)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撩逗/燎原 拾掇/拾级而上B.呜咽/咽喉 带挈/锲而不舍C.巡捕/哺育 累赘/果实累累D.粗犷/旷远 辐射/名副其实【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解答】A.有一对读音不同,liáo/liáo,shí/shè。B.有一对读音不同,yè/yān,qiè/qiè。C.每对读音都相同,bǔ/bǔ,léi/léi。D.每对读音都不同,guǎng/kuàng,fú/fù。故选:C。2.(2025 番禺区一模)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濡养 苛绢杂税 捷报 人情事故B.惆怅 惊慌失措 逞能 袖手旁观C.洗涤 畏罪潜逃 烧酌 摄手摄脚D.修茸 因地制宜 狡辩 目不忍赌【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解答】A.有误,“苛绢杂税”的“绢”应为“捐”,“人情事故”的“事”应为“世”。B.正确。C.有误,“烧酌”的“酌”应为“灼”,“摄手摄脚”的“摄”应为“蹑”。D.有误,“修茸”的“茸”应为“葺”,“目不忍赌”的“赌”应为“睹”。故选:B。3.(2025 天河区一模)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演播间工作时,总是不修边幅,穿着整洁得体的衣服,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B.故宫数字文物展使用全息投影,将《清明上河图》中的市井百态呈现得神采奕奕。C.老匠人郑重其事地捧出珍藏多年的紫砂泥料,在徒弟屏息注视下演示传统制壶技艺。D.修理工妙手偶得,把生锈的自行车链条修理得灵活如新,仿佛赋予了车第二次生命。【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熟语。成语熟语的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重复啰嗦、褒贬误用、谦敬错位、张冠李戴等,解题时要注意辨析词义,联系语境作答。【解答】A.有误,“不修边幅”指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与“穿着整洁得体”矛盾,不合语境。B.有误,“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多用于人,不能形容画面或场景,对象误用。C.正确,“郑重其事”形容态度严肃认真,符合老匠人对待传统技艺的庄重态度。D.有误,“妙手偶得”指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灵感,此处修理自行车是熟练技能,非“偶然所得”,不合语境。故选:C。4.(2025 番禺区一模)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哪吒2》为国产动画树立标杆,将有望催生更多“技术+文化”双驱动的爆款。B.为解决校车超载、事故时有发生,广东省政府发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新规。C.备战中考有三忌:不要盲目刷题、不要过度依赖课外辅导和不要忽视基础知识。D.在使用电器的时候,一旦出现漏电的现象,我们应当立即切断电源是最要紧的。【答案】C【分析】本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解答】A.有误,“有望催生更多……爆款”中“催生”与“爆款”搭配不当,可将“催生”政为“打造”。B.有误,“为解决校车超载、事故时有发生”成分残缺,应在“发生”后加上“的问题”。C.正确。D.有误,“我们应当立即切断电源是最要紧的”句式杂糅,可删去“是最要紧的”。故选:C。5.(2025 荔湾区一模)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学校开展“走近全运会”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1)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2021年8月2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函》,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这是全运会首次以联合承办的方式举行。(2“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是第十五届全运会主题口号,请写出这句口号的两个优点。(3)下图是第十五届全运会志愿服务徽标主体图案,由三种颜色的礼花构成。假如你来设计礼花的颜色,你会选择哪三种颜色,为什么?【答案】(1)《粤港澳将联合承办全运会》(2)紧扣主题:把全运会和举办地紧密联系起来,主题指向明确。富有感染力:寓意着全运会将为大湾区注入新的活力,使整个口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鼓动性,能调动人们的情绪。(3)选择红色、黄色、蓝色红色:象征着热情、活力、吉祥和喜庆,寓意着全运会能够红红火火地举办。黄色:象征着运动员们在赛场上追求卓越、创造辉煌成绩,向着希望不断迈进。蓝色:代表着全运会中所运用的先进科技,寓意着赛事在广阔的天地中,借助科技的力量顺利进行。【分析】(1)本题考查标题拟写。找关键信息:新闻中最重要的信息一般是事件主体和核心事件。在这则新闻里,事件主体是“广东、香港、澳门”,核心事件是“承办 2025 年第十五届全运会”。考虑简洁性:标题字数有限制(不超过 15 字),所以要剔除不必要的修饰成分,保留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突出独特性:这则新闻的独特之处在于全运会首次联合承办,在标题中应尽量体现这一特点。示例:《粤港澳将联合承办全运会》(2)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分析。紧扣主题:“激情全运会”直接点明了全运会这一主题,让人们一眼就能看出与全运会相关。“活力大湾区”则突出了承办地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表明全运会将在大湾区举办,把全运会和举办地紧密联系起来,主题指向明确。富有感染力:“激情”一词能够唤起人们对全运会热烈、激动氛围的想象,激发人们参与、关注全运会的热情。“活力”一词展现出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充满生机的形象,同时也寓意着全运会将为大湾区注入新的活力,使整个口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鼓动性,能调动人们的情绪。(3)本题考查拓展性阅读。选择红色、黄色、蓝色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着热情、活力、吉祥和喜庆。全运会是一场体育盛会,红色可以很好地体现运动会热烈、欢快的氛围,代表着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充满激情、奋勇拼搏的精神,也寓意着全运会能够红红火火地举办。黄色:黄色常常代表着光明、希望和辉煌。它可以寓意着全运会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为大湾区带来光明的前景和发展机遇,也象征着运动员们在赛场上追求卓越、创造辉煌成绩,向着希望不断迈进。蓝色:蓝色代表着广阔、包容和科技。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地区,蓝色体现了大湾区海纳百川的胸怀。同时,现代体育赛事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蓝色也可以代表着全运会中所运用的先进科技,寓意着赛事在广阔的天地中,借助科技的力量顺利进行。【解答】答案:(1)《粤港澳将联合承办全运会》(2)紧扣主题:把全运会和举办地紧密联系起来,主题指向明确。富有感染力:寓意着全运会将为大湾区注入新的活力,使整个口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鼓动性,能调动人们的情绪。(3)选择红色、黄色、蓝色红色:象征着热情、活力、吉祥和喜庆,寓意着全运会能够红红火火地举办。黄色:象征着运动员们在赛场上追求卓越、创造辉煌成绩,向着希望不断迈进。蓝色:代表着全运会中所运用的先进科技,寓意着赛事在广阔的天地中,借助科技的力量顺利进行。6.(2025 天河区一模)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②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③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④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⑤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⑥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请根据画面描绘的内容,在下面表格中填写恰当的诗句。画面 诗词 出处洛城风轻,笛声悠扬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鹤舞云端,诗韵凌空 ① 晴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霄 。 刘禹锡《秋词(其一)》战马冲锋,弓弦雷鸣 ② 马作的卢飞快 , 弓如霹雳弦惊 。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答案】(1)①博学而笃志(注意“博”的书写)②鸢飞戾天者(注意“鸢”的书写)③徒有羡鱼情(注意“羡”的书写)④寂寂江山摇落处(注意“寂”的书写)⑤衡阳雁去无留意(注意“衡”的书写)⑥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①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霄”的书写)②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1)①博学而笃志(注意“博”的书写)②鸢飞戾天者(注意“鸢”的书写)③徒有羡鱼情(注意“羡”的书写)④寂寂江山摇落处(注意“寂”的书写)⑤衡阳雁去无留意(注意“衡”的书写)⑥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①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霄”的书写)②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二.阅读与鉴赏(共4小题)7.(2025 海珠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节选自沈括《活板》)【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丙】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①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②所以伤知音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器用》)[注]①鉴洼:指镜面向内凹陷②师旷:春秋时晋国宫廷乐师。(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则极为神速/为宫室、器皿、人物B.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小鉴不能全视人面/其视下也D.比得古鉴/其两膝相比者(2)下列对【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B.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C.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D.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②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4)三篇文章都介绍了古代技艺的高超灵巧之处,请结合三个文段简要分析。【答案】(1)C(2)B(3)①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②这就是师旷为缺少知音而悲伤的原因啊。(4)甲文体现活字印刷术制作精巧、印刷速度快;乙文体现王叔远雕刻技艺高超,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丙文体现古人铸镜技艺巧妙智慧,能根据铜镜大小调整镜面凹凸。【分析】译文:【甲】: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印,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成为一版,拿着它靠近火烘烤;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铁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刷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一块板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印,这一块板印刷完,那一块板已经准备好,两块相互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乙】: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于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长着很多胡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鲁直左手拿着卷的末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体,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袒露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丙】:古人制造铜镜,铜镜大镜面就平,铜镜小镜面就凸。凡是镜面凹就照出的人脸大,镜面凸就照出的人脸小。小的铜镜不能照出人的全脸,所以让镜面微微凸起,这样收入的人脸虽小,但是铜镜虽小却能照出人的全脸。仍然要衡量铜镜的大小,增减镜面的凹凸程度,常常使照出的人脸和铜镜大小相称。这是(古代)工匠的巧妙智慧,后人不能制造(出这样的铜镜)。等到得到古铜镜,(后人)都把它刮磨成平的,这就是师旷为缺少知音而悲伤的原因啊。【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A.不同,“则极为神速”的“为”是“是”的意思,“为宫室、器皿、人物”的“为”是“雕刻”的意思,意义不同;B.不同“神情与苏、黄不属”的“属”是“类似”的意思,“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通“嘱”,是“嘱托”的意思,意义不同;C.相同“小鉴不能全视人面”和“其视下也”的“视”都是“看”的意思,意义相同;D.不同,“比得古鉴”的“比”是“等到”的意思,“其两膝相比者”的“比”是“靠近”的意思,意义不同。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意思是“所以让镜面微微凸起,这样收入的人脸虽小,但是铜镜虽小却能照出人的全脸”。“故令微凸”表示做法,“收人面令小”说的是这样做的效果,“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进一步说明铜镜虽小但能照全人脸。所以正确的断句是“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①重点词:罔不,无不、全都;因,依据;势,样子;象,模拟;各具情态,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翻译: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②重点词:此,这;所以,……的原因;伤,为……而悲伤;知音,原指精通音律的人,这里可理解为能理解古代工匠技艺的人,翻译:这就是师旷为缺少知音而悲伤的原因啊。(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甲文“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详细介绍了活字印刷术的制作方法和使用过程,体现了活字印刷术制作精巧、印刷速度快的特点;乙文“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珠可历历数也”,通过对核舟上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生动展现了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能将核舟上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各具情态;丙文“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介绍了古人制造铜镜时根据铜镜大小调整镜面凹凸,使照出的人脸与铜镜大小相称的技艺,体现了古人铸镜技艺的巧妙智慧。答案:(1)C(2)B(3)①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②这就是师旷为缺少知音而悲伤的原因啊。(4)甲文体现活字印刷术制作精巧、印刷速度快;乙文体现王叔远雕刻技艺高超,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丙文体现古人铸镜技艺巧妙智慧,能根据铜镜大小调整镜面凹凸。8.(2025 黄埔区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请找出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2)“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2)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蛮横、掠夺,和宫市这一弊政带给人民的深重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宦官的巧取豪夺的痛恨,对宫市制度的抨击。【分析】《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地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积累。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2)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解答时需要根据句意理解诗歌的表面意思以及作者借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全诗主要写了一个卖炭翁辛苦劳动所得的千余斤炭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答案:(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2)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蛮横、掠夺,和宫市这一弊政带给人民的深重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宦官的巧取豪夺的痛恨,对宫市制度的抨击。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9.(2025 南沙区一模)班级开展“食在广州”主题学习活动,小南同学收集了一些材料。材料一: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粤菜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远古,岭南古越族就与中原、楚地有着密切的交往。后来许多中原人为避战乱南渡,中原文化南移,中原饮食制作的技艺、炊具、食具和百越农渔丰富物产结合,形成了粤式饮食的源头。研究者大多认为,粤菜起源于汉代。早在西汉《淮南子 精神篇》中就载有粤菜选料的精细和广泛,可以想见千余年前的广东人已经对用不同烹调方法烹制不同的美味游刃有余。唐代诗人韩愈被贬至潮州,他在诗中描述潮州人食鲎、蛇、青蛙、章鱼等数十种异物,感到很不是滋味。但到南宋时,章鱼等海味已是许多地方的上品佳肴。在配料和口味方面,广东多采用生食的方法。到后来生食猪牛羊鹿已不多,但生食鱼片,包括生鱼粥等的习惯保留至今。粤菜烹调方法中的泡、扒、烤、川是从北方菜的爆、扒、烤、氽移植而来,而煎、炸的新法是吸取西菜同类方法改进之后形成的。但粤菜的移植,并不生搬硬套,乃是结合广东原料广博、质地鲜嫩,人们喜欢清鲜的特点发展而来。如北方菜的扒,通常是将原料调味后、烤至酥烂,推芡打明油上碟,称为清扒。而粤菜的扒,却是将原料煲或蒸至腻,然后浇芡扒上,代表作有八珍扒大鸭、鸡丝扒肉脯等。到了明清两代,粤菜、粤点和粤式饮食真正成为了一个体系,闹市通衢遍布茶楼、酒肆和小食店,各个食肆食品之丰、款式之多,世人称绝,渐渐有“食在广州”之说。粤菜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用各种药材煲的汤。广东气候炎热,因此具有清火排毒滋补作用的汤最为常见。(整理自华夏经纬网《中国八大菜系之粤菜:丰富深厚》)材料二:近日,国际前沿的食品与饮料公司卡夫亨氏联合辰智大数据发布了《2024中国粤菜白皮书》。以下是2023年中国餐饮粤式正餐细分品类线级城市变化统计表。品类 上线城市门店数(万家) 下线城市门店数(万家) 上线城市同比增长率 下线城市同比增长率广府菜 5.4 3.9 +34.5% +17.7%茶餐厅 3.3 1.4 ﹣7.5% ﹣21.1%潮州菜 1.2 0.6 +87.0% +46.1%客家菜 0.4 0.3 ﹣23.7% ﹣51.3%其他广东莱 3.0 0.5 +15.8% +10.3%注:此处上线城市指一、二线城市,下线城市指三、四及五线城市。(整理自《2024中国粤菜白皮书》)材料三:潮州菜,也称潮菜、潮汕菜,是粤菜的代表,食材讲究、选料广博、做工精细、中西结合、质鲜味美,有“食在广州、味在潮州”之说。潮州菜历经千余年的传承和发展,在传统风味的基础上,集多地名菜的风味和烹饪技术于一身。潮州菜崇尚清淡口味,制作精巧,注重养生,有取材广博、重视原汁原味、素菜荤做、调味独特,以及筵席间穿插考究的工夫茶等特征。潮州菜品种繁多,它的突出特点是: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肥而不腻。潮州菜烹调手法多变,刀工、烹制方法都很考究,烹制出来的菜式都极为个性化。潮州菜用料有“三多”:水产品多、素菜式样多、甜菜品种多。潮州菜的主要烹调方法有:焖、炖、煎、炸、蒸、炒、焗、爆、焯、烹、泡、扣、卤、熏、淋、烧等数十余种。潮州菜特别重视配酱调味。不同菜色配以不同酱碟,一菜一碟,咸甜酸辣,各有讲究。而酱料中的南姜、梅膏、鱼露、红豉油、三渗酱等为潮州特产。潮州菜在讲究色、味、香的同时,在造型上也追求赏心悦目。厨师用竹笋、萝卜、薯类等食材精工雕刻成各式各样花鸟造型,作为点缀或菜垫,形成独特的“彩盘”艺术。(整理自《文旅中国》,2021年3月19日)材料四:粤菜在国内市场的辉煌,起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彼时的粤菜火遍全国,为各地餐饮市场带去了先进的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创新菜品等元素。不过,在随后的发展中,许多地方菜系在吸收粤菜的先进优点后也迅速崛起,粤菜不再是市场中唯一的“靓仔”。最新一期的“2023黑珍珠餐厅指南”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共有54家粤菜餐厅上榜,粤菜依旧稳居地方菜系第一。虽然粤菜的境况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糟糕,但关于传承、创新与未来的探讨,仍将会是摆在粤菜行业面前的长期话题。魏旭翔表示,传统粤菜以经验为主,而现代粤菜更注重科学地烹饪,在食材、用料上更讲究明确的量化数据,在菜式、体验的创新中也更为创造性地融入不同学科的知识,以及其他菜系中更为先进的烹饪理念。国宝级粤菜大师黄振华表示,许多人在“新潮流”的冲击下将传统滋味都忘记了。虽然说现在是百花齐放,但粤菜的不时不食是很有道理的。现在的人不懂,连四季都分不了,历史上的四季菜谱都被废了。或许,这是因为现在科技太进步、物流太发达,进餐环境“四季如春”而变得四季不分了,还美其名曰:反季节!就如节瓜在春天还在秧苗时,市面上却出现了节瓜菜谱!(整理自《对话魏旭翔、林卫辉:粤菜创新,步子还可以迈大一点》《粤菜老行尊这样说:粤菜的创新不是“传统”加“乱龙”!》)(1)关于粤菜,小南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A A.粤菜起源于汉代,选料精细、广泛,在配料和口味方面,多采用生食的方法。B.粤菜的烹调方法从北方菜移植而来,同时结合广东食材和饮食特点有所发展。C.粤菜中最有名的是各种药材煲的汤,其目的是为了应对广东炎热潮湿的气候。D.粤菜品类很多,其中正餐的品类主要有广府菜、茶餐厅、潮州菜、客家菜等。(2)关于潮州菜,小南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D A.潮州菜有千余年的历史,是粤菜的代表,特点有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等。B.潮州菜重视配酱调味,酱碟的颜色和菜色相搭配,一菜一碟,味道各异,各有讲究。C.潮州菜在造型上有高追求。厨师用食材雕刻成各种花鸟造型,形成独特的彩盘艺术。D.潮州菜相较于客家菜等其他正餐品类,2023年上下线城市的门店数量增速均为最快。(3)小南分析了四则材料的内容和作用。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材料一介绍了粤菜发展的历史脉络,让我们逐步了解到“食在广州”说法的由来。B.材料二呈现了粤式正餐细分品类门店情况,让我们了解到广府菜门店数依然占优。C.材料三介绍了潮州菜,让我们全面了解到潮州菜的烹调手法、配酱调味、造型等。D.材料四粤菜行业已经优势不在,这样的现状引发我们思考粤菜的传承与发展问题。(4)材料四中提到粤菜的“传承与创新”问题。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A(2)D(3)D(4)关于粤菜“传承与创新”的看法传承方面:粤菜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像材料一中提到的粤菜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传统的烹调方法等都是宝贵财富,应加以传承。同时,传统粤菜“不时不食”的理念也需传承,遵循食材生长规律,保持传统滋味,不能因科技发展和物流发达而丢弃。创新方面:在烹饪方式上,可像现代粤菜一样更注重科学烹饪,明确食材、用料的量化数据,提高烹饪的精准度和稳定性。在菜式和体验上,创造性地融入不同学科知识以及其他菜系先进烹饪理念,丰富粤菜内涵。在经营模式和服务理念上,也应不断创新,适应市场变化,吸引更多消费者。【分析】材料主要围绕“食在广州”而展开。第一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辨析;第二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辨析;第三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辨析;第四题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1)A.相符。B.不符,“粤菜的烹调方法从北方菜移植而来”错误,原文是“粤菜烹调方法中的泡、扒、烤、川是从北方菜的爆、扒、烤、氽移植而来,而煎、炸的新法是吸取西菜同类方法改进之后形成的”,并非全部烹调方法都来自北方菜移植。C.不符,“其目的是为了应对广东炎热潮湿的气候”错误,原文说“广东气候炎热,因此具有清火排毒滋补作用的汤最为常见”,但没说目的只是应对炎热潮湿气候。D.不符,“正餐的品类主要有广府菜、茶餐厅、潮州菜、客家菜等”错误,茶餐厅不是粤菜正餐品类。故选:A。(2)ABC.相符,D.不符,应是2023年上下线城市同比增长率最高,不是上下线城市的门店数量增速均为最快。故选:D。(3)ABC.正确。D.有误,材料四提到“最新一期的‘2023 黑珍珠餐厅指南’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共有 54 家粤菜餐厅上榜,粤菜依旧稳居地方菜系第一”,说明粤菜行业仍有优势,D 选项“粤菜行业已经优势不在”说法错误。故选:D。(4)传承方面:文化底蕴传承:粤菜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材料一可知其起源可追溯到汉代,历经与中原文化等融合发展而来,这期间形成的独特饮食文化,如选料精细广泛、独特的烹调方法等,都是其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需要传承下来,这是粤菜的根基所在。比如传统的粤菜制作技艺,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像一些经典粤菜的制作步骤、火候把握等,若不传承就会失传,导致粤菜文化断层。传统理念传承:材料四中提到粤菜“不时不食”的理念,这是粤菜传统饮食智慧的体现。遵循食材的自然生长规律,在合适的季节食用合适的食材,不仅能保证食材的最佳口感和营养,也是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尊重。如今科技和物流发展,市场上反季节食材增多,但不应因此摒弃这一理念,要让传统滋味得以延续。创新方面:烹饪方式创新:现代粤菜注重科学烹饪,明确食材、用料的量化数据,这是一种创新。传统粤菜多以经验为主,烹饪过程中调料的用量、食材的搭配等往往凭厨师经验,不够精准。通过科学量化,能使烹饪过程更规范,做出的菜品质量更稳定,也能更好地适应工业化生产和连锁经营的需求。菜式与体验创新:融入不同学科知识和其他菜系先进烹饪理念。例如借鉴西餐的摆盘艺术,让粤菜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结合营养学知识,开发出更健康的粤菜菜品。在就餐体验上,也可以创新,比如打造主题餐厅,结合广东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让顾客在品尝粤菜的同时,能深入感受广东文化。经营模式创新: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粤菜行业在经营模式上也需创新。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营销、外卖服务等,拓宽销售渠道。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行业合作,如与旅游行业结合,推出美食旅游线路,让更多游客了解和品尝粤菜,提升粤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答案:(1)A(2)D(3)D(4)关于粤菜“传承与创新”的看法传承方面:粤菜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像材料一中提到的粤菜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传统的烹调方法等都是宝贵财富,应加以传承。同时,传统粤菜“不时不食”的理念也需传承,遵循食材生长规律,保持传统滋味,不能因科技发展和物流发达而丢弃。创新方面:在烹饪方式上,可像现代粤菜一样更注重科学烹饪,明确食材、用料的量化数据,提高烹饪的精准度和稳定性。在菜式和体验上,创造性地融入不同学科知识以及其他菜系先进烹饪理念,丰富粤菜内涵。在经营模式和服务理念上,也应不断创新,适应市场变化,吸引更多消费者。10.(2025 天河区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养一窗鸟鸣陈立明①不小心,打湿半袋小米。阳台上支起晾衣架,展开纸板,再铺上一层保鲜膜,黄澄澄的小米摊开晾晒。洞开窗子,让风自由出入,掠过小米,带走湿湿的水气。斜阳也不客气,如不疏不离的老朋友,从西边的窗子斜斜地探身进来,散漫地洒在小米上,给小米镶上了灿灿的金光。②晾好小米,下楼去菜市场买菜,顺道再去接娃。忙了一个多小时回来,带娃上楼,掏钥匙拧开锁,刚推开门,就听见阳台一片欢腾,一群小鸟正扑腾着翅膀,叫着,跳着,笃笃地啄着小米,浸在霞光里,像穿了一身彩霞做的衣裳,眼眸里也闪着镀着霞光的喜悦,仿佛是在开一场免费的霞光小米派。③我心里一紧,心想完了,我的金灿灿的小米成了小鸟的下午茶。那小米可是朋友去陕西出差带回来的,不仅米好,粒粒饱满,且还浸润着跋山涉水而来的友情。我赶忙趿拉着拖鞋,边吆喊吆喊地大声喊,边冲向阳台。我的吆喝声,仿若在平静的池塘草滩投下一颗石子,扑腾一声惊起一滩水鸟。鸟儿们哄的一声,穿窗而出,四下散去。但它们并未飞远,而是站在窗外的树枝上,叽叽喳喳,不知道是在讨论我的小气,还是在庆幸逃得快,没被我捉住。有几只还歪着脑袋,眼巴巴地朝阳台这边望,像是被硬生生夺掉乳汁的孩童,心有不甘。鸟主要是麻雀,还有几只灰黑色的,像鸽子,又略微比鸽子小。叫不上名字。驱走鸟雀,定睛一看,阳台上稀稀拉拉,一地金黄。这帮顽皮的家伙,嘴不闲着,爪子也不闲着,连吃带刨,小米散落了一地。纸板上的小米已所剩不多。更可气的是,不知道是哪几只可恶的家伙,还边吃边拉,在铺着小米的纸板上卷起几朵“白色小花”,小花上嵌着粒粒分明的小米。④小米是没法要了,扫到垃圾桶里也是浪费,索性敞开窗子,让那些贪嘴的家伙来把“战场”打扫干净。起初,我坐在客厅沙发上,有几只鸟跳到窗台,歪着头警觉地往里瞧,一瞥见我,立马扑腾着翅膀,子弹一般弹射飞走。飞走了又不甘心,过了会儿,又调转回头,再次来试探。我闪进厨房,准备晚饭,也给它们创造一个安心宁静的下午茶氛围。没见我的身影,小家伙们就放开了手脚,叫着跳着,吆喝着,呼朋引伴,笃笃地啄着小米。阳台上欢腾的喜悦,又骤然响起。⑤小米被偷食后,阳台似乎又恢复了平静。可隔三差五的下午,总有几只鸟雀落在窗玻璃上,用尖尖的喙笃笃地敲几下玻璃,复又失望地飞走,却又不甘心,再飞回来,再敲……起初,我并未在意,敲得次数多了,我才醒悟,小家伙们大抵是在讨东西吃。冬天,食物难觅。阳台上的小米,或许让它们的味蕾记忆犹新。⑥小米没了,全被它们吃光。我支起晾衣架,铺上纸板,倒了半碗大米,试试它们可喜欢。有了上次的教训,我把米堆成小堆,不容易被刨到地上,省去了打扫的繁琐。铺好米,打开所有窗子,我去书房看书,或者到卧室的阳台上晒会太阳,不打扰鸟儿们的下午茶时光。⑦侧耳倾听,没一会儿,阳台上又响起了热闹的欢腾。笃笃笃,叽叽,喳喳,喜悦,开心,满足,在阳台上腾起,一半飞出窗外,一半涌入客厅,跑进房间,像徐缓的流水,盈满整个房间。浸在阳光里,闭上眼睛,脆生生的鸟鸣此起彼伏,仿佛置身于无人叨扰的幽静森林,身和心彻底松弛下来。⑧我守着阳台上鸟的秘密。这群小精灵似乎很懂礼貌,也很守规矩,上午从不来叨扰,只是下午,固定的时间,在我打开窗,放好米后,摆上半碗水,它们才鱼贯而入,吃饱喝足,相约着离开。每天下午,我打开窗,支起晾衣架,铺上纸板,倒半碗米和半碗水,自觉远离鸟的视线。鸟们如约而至,拖家带口,热热闹闹地跳着叫着,吃着唱着。我只远远地听着,让鸟鸣流水般随心随性地流淌,缓缓地淌进心湖……窗内的世界是我的,窗外的世界是鸟儿们的,窗台上短暂的欢愉是我和鸟的,也是鸟和我的。熟识之后,有时我坐在客厅,望着它们,它们也不害怕。偶尔抬头,默默注视,不远不近,隐约听见彼此心跳的声音。⑨每天按时喂鸟,渐成习惯,也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原本以为,我给小鸟提供了吃的,是我对它们的恩泽。慢慢沉浸在这毫无杂质的鸟鸣里,带来旷远的心灵的悠然愉悦,才惊觉是鸟雀带给了我澄澈的恩泽。每天半碗米,收获一阳台鸟鸣,一阳台鸟的歌唱。值得。原本,我是不喜欢养小动物的,可是现在,我养了一窗鸟,没有鸟笼,没有禁锢,只有相互的默契。而儿子却不同意我养了一窗鸟的说法,他一本正经地说,你顶多养了一窗鸟鸣。儿子的话像是天籁诗人的箴言,令我信服。是的,我养了一窗鸟鸣。⑩天空和大地是鸟儿们的家,而这一方斗室是我的小天地,像鸟的巢,家人围坐,灯火可亲。鸟儿们来去自由,鸟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鸟,它们吃饱了,把米和幸福的饱胀感带走,给我留下一窗值得细细品咂回味的鸟鸣。(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本文叙述了“我”因小米被鸟偷吃而与鸟产生矛盾,又因爱养鸟而与之和解的故事。B.本文第③段交代“我”见鸟啄米而着急的原因,体现了“我”珍视友谊、爱惜粮食。C.作者多次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鸟儿啄食的场景,使读者感受到鸟儿的活泼与生机。D.结尾提到“鸟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鸟”,暗示了“我”对默契与自由的深刻理解。(2)请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①没见我的身影,小家伙们就放开了手脚,叫着跳着,吆喝着,呼朋引伴,笃笃地啄着小米。(从描写手法的角度)②我只远远地听着,让鸟鸣流水般随心随性地流淌,缓缓地淌进心湖……(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在与鸟相处的过程中,作者对鸟的态度逐渐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为什么儿子认为“我”顶多养了一窗鸟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A(2)①运用动作描写,“放开了手脚”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鸟儿在没有“我”打扰时欢快进食的场景,表现出鸟儿的活泼可爱,也体现出它们对食物的喜爱和获得自由进食机会的喜悦。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鸟鸣”比作“流水”,生动形象地写出鸟鸣声的流畅、舒缓,以及它带给“我”的那种柔和、惬意的感受,表现出“我”对鸟鸣的喜爱,以及鸟鸣让“我”内心得到放松。(3)起初,“我”看到鸟啄食小米很着急,进行驱赶,因为“我”珍视朋友带来的小米;后来,“我”发现鸟隔三差五敲窗讨食,动了恻隐之心,用大米喂鸟;最后,“我”与鸟形成默契,每天按时喂鸟,享受鸟鸣带来的愉悦,把喂鸟当成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对鸟充满喜爱与感激。(4)因为鸟儿来去自由,不属于“我”,“我”没有用鸟笼禁锢它们,“我”只是为它们提供了食物,收获了它们带来的鸟鸣。“我”与鸟之间是相互信赖、互不侵扰的关系,“我”养的不是鸟本身,而是这一窗能带给“我”心灵愉悦的鸟鸣。【分析】文章写“我”晾晒被打湿的小米时,小米被鸟偷吃,“我”起初驱赶鸟儿。后来发现鸟因冬天食物难觅敲窗讨食,“我”便用大米喂鸟。在与鸟相处过程中,“我”和鸟逐渐形成默契,“我”每天按时喂鸟,享受鸟儿带来的欢腾与鸟鸣,从中获得心灵的愉悦,领悟到与鸟之间相互信赖、互不侵扰的美好关系。【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有误,文章中“我”与鸟并没有产生矛盾,“我”在发现鸟偷吃小米后,虽有过驱赶行为,但很快就转变态度,主动给鸟提供食物,与鸟和谐相处;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①描写手法角度:运用了动作描写,“叫着跳着,吆喝着,呼朋引伴,笃笃地啄着”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们在没有“我”干扰时自由自在、欢快活泼的状态,表现出鸟儿们的可爱,也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②修辞手法角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鸟鸣比作流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鸣声的清脆、悦耳、连绵不断,以及“我”听鸟鸣时内心的宁静、惬意,表达了“我”对鸟鸣的喜爱和享受。(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对鸟态度的变化:驱赶:一开始看到鸟偷吃朋友带回的小米,“我”心里一紧,赶忙吆喝着驱赶鸟儿,此时“我”对鸟是比较反感的。接纳:后来“我”把被鸟吃过的小米留给它们,还为它们创造安静的环境,主动用大米喂鸟,“我”开始接纳并关心鸟儿。享受:最后“我”沉浸在鸟鸣中,感受到心灵的愉悦,将喂鸟当成习惯,享受与鸟儿相处的时光,珍视这份默契。(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儿子认为“我”顶多养了一窗鸟鸣的原因:鸟儿属于天空和大地,它们来去自由,并不属于“我”,“我”无法真正拥有它们。“我”所做的只是为鸟儿提供一些食物,而鸟儿带给“我”的是一窗清脆悦耳的鸟鸣,让“我”感受到心灵的愉悦和宁静,“我”养的其实是这份鸟鸣带来的美好感觉,所以儿子说“我”顶多养了一窗鸟鸣。答案:(1)A(2)①运用动作描写,“放开了手脚”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鸟儿在没有“我”打扰时欢快进食的场景,表现出鸟儿的活泼可爱,也体现出它们对食物的喜爱和获得自由进食机会的喜悦。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鸟鸣”比作“流水”,生动形象地写出鸟鸣声的流畅、舒缓,以及它带给“我”的那种柔和、惬意的感受,表现出“我”对鸟鸣的喜爱,以及鸟鸣让“我”内心得到放松。(3)起初,“我”看到鸟啄食小米很着急,进行驱赶,因为“我”珍视朋友带来的小米;后来,“我”发现鸟隔三差五敲窗讨食,动了恻隐之心,用大米喂鸟;最后,“我”与鸟形成默契,每天按时喂鸟,享受鸟鸣带来的愉悦,把喂鸟当成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对鸟充满喜爱与感激。(4)因为鸟儿来去自由,不属于“我”,“我”没有用鸟笼禁锢它们,“我”只是为它们提供了食物,收获了它们带来的鸟鸣。“我”与鸟之间是相互信赖、互不侵扰的关系,“我”养的不是鸟本身,而是这一窗能带给“我”心灵愉悦的鸟鸣。三.写作(共1小题)11.(2025 天河区一模)作文。请从“自律”“合作”“乐观”中选择一个,将题目《 ,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答案】例文:自律,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朱熹的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自律,宛如一位无声的导师,引领我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曾经的我,是一个缺乏自律的人。学习上,我总是拖拖拉拉,作业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完成;生活中,我沉迷于电子产品,作息毫无规律。这样的状态让我的成绩一落千丈,身体也越来越差。看着镜子里那个无精打采的自己,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自责之中。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关于科比 布莱恩特的故事。科比对篮球的热爱和自律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他每天凌晨四点就开始训练,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正是这种极致的自律,让他成为了篮球界的传奇人物。那一刻,我暗暗发誓,我也要像科比一样,用自律改变自己。我开始制定详细的学习和生活计划。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背诵英语单词和课文;课堂上,我全神贯注地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我认真完成作业,主动复习和预习。为了戒掉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我把手机交给了父母保管,只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才允许自己玩一会儿。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难坚持。早上,温暖的被窝像有魔力一样吸引着我,让我舍不得离开;晚上,看着窗外灯火辉煌,我也想拿起手机放松一下。但是,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科比那坚定的眼神和自律的身影,想起自己曾经的誓言。于是,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适应了这种自律的生活。我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最近的考试中,我取得了班级前十名的好成绩。我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健康,精力更加充沛。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情绪,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自律的过程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它也让我收获了成长和进步。自律,就像一双有力的翅膀,让我在成长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自律,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让我在人生的海洋中不迷失方向。我相信,在自律的陪伴下,我一定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审题:题目为半命题作文,需从“自律”“合作”“乐观”中选一词补充完整。重点在于阐述所选内容如何助力自己成长,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要突出这一过程及带来的积极变化。立意:若选“自律”,可立意自律能让人克服惰性,实现目标,塑造更好的自己;选“合作”,立意合作能让人借助他人力量,优势互补,提升自我;选“乐观”,立意乐观能让人在困境中保持积极心态,勇敢前行,成就更好的自己。选材构思:选材:选“自律”,可写自己坚持早起学习、锻炼等克服惰性的经历;选“合作”,可写小组合作完成项目,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选“乐观”,可写面对考试失利、比赛失败等困境,保持乐观积极应对,最终取得进步。构思:开头点明所选主题及重要性;中间详细叙述具体事例,展现其对自己成长的积极影响;结尾总结感悟,强调所选内容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升华主题。【解答】例文:自律,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朱熹的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自律,宛如一位无声的导师,引领我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曾经的我,是一个缺乏自律的人。学习上,我总是拖拖拉拉,作业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完成;生活中,我沉迷于电子产品,作息毫无规律。这样的状态让我的成绩一落千丈,身体也越来越差。看着镜子里那个无精打采的自己,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自责之中。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关于科比 布莱恩特的故事。科比对篮球的热爱和自律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他每天凌晨四点就开始训练,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正是这种极致的自律,让他成为了篮球界的传奇人物。那一刻,我暗暗发誓,我也要像科比一样,用自律改变自己。我开始制定详细的学习和生活计划。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背诵英语单词和课文;课堂上,我全神贯注地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我认真完成作业,主动复习和预习。为了戒掉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我把手机交给了父母保管,只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才允许自己玩一会儿。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难坚持。早上,温暖的被窝像有魔力一样吸引着我,让我舍不得离开;晚上,看着窗外灯火辉煌,我也想拿起手机放松一下。但是,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科比那坚定的眼神和自律的身影,想起自己曾经的誓言。于是,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适应了这种自律的生活。我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最近的考试中,我取得了班级前十名的好成绩。我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健康,精力更加充沛。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情绪,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自律的过程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它也让我收获了成长和进步。自律,就像一双有力的翅膀,让我在成长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自律,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让我在人生的海洋中不迷失方向。我相信,在自律的陪伴下,我一定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四.附加题(共2小题)12.(2025 黄埔区一模)悦悦运用“主题式比较阅读”的方法整理了以下资料卡片,请你补充对应内容。书名 作者 人生追求①《 海底两万里 》 儒勒 凡尔纳 尼摩船长追求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骆驼祥子》 老舍 ② 祥子希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③ 奥斯特洛夫斯基 ④ 保尔 追求理想,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答案】①海底两万里②祥子希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③奥斯特洛夫斯基④保尔【分析】《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小说围绕主人公祥子买车、失车三起三落的坎坷经历,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祥子等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同情。《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 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常识。①由“儒勒 凡尔纳”“尼摩船长追求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可知,应填:海底两万里。②《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了保尔追求理想,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答案:①海底两万里②祥子希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③奥斯特洛夫斯基④保尔13.(2025 越秀区一模)“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学校戏剧社围绕“英雄主义”主题征集剧本。小越选择《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进行剧本创作,你觉得合适吗?说说你的理由。【答案】示例:合适。《儒林外史》里的杜少卿,他深知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虚伪,看到很多人为了功名利禄而丧失了本性。但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他散尽家财,帮助他人,追求自由和真性情。他不被世俗的名利所束缚,依然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这种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保持独立人格和对生活的热爱,正是“英雄主义”的体现,所以小越选择《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进行剧本创作是合适的。【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评价。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儒林外史》相关内容,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示例:合适。《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她看清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如在婚姻中遭遇不公。但她没有逆来顺受,而是勇敢地反抗,独自一人来到南京,靠卖文刺绣为生。她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男权社会中立足,依然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和尊严。这种在认清生活不公后,勇敢抗争并积极生活的态度,符合“英雄主义”的定义,所以小越选择《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进行剧本创作是合适的。答案:示例:合适。《儒林外史》里的杜少卿,他深知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虚伪,看到很多人为了功名利禄而丧失了本性。但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他散尽家财,帮助他人,追求自由和真性情。他不被世俗的名利所束缚,依然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这种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保持独立人格和对生活的热爱,正是“英雄主义”的体现,所以小越选择《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进行剧本创作是合适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