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部分 回溯精学14.八年级上册过关测试卷(一)15.(1)sv= ()秒表 准确测量小车的运动时t 21.B 2.A 3.D 4.B 5.B 6.D 7.B 间 (3)较 小 时 间 (4)小 (5)加 速 0.88.B 9.D 10.传声 固体 11.声音 变小 16.(1)C (2)不变 变小 (3)还能听到微弱的降低 1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13.压缩体积 不可以汽化 吸收 14.蒸发 固态、液态和气态 15.光 17.我觉得小明和妈妈的话都有道理.小明感觉“车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16.反射 折 在动”是以迎面过来的车为参照物;妈妈觉得射 17.改变 平行 18.下降 无关 19.(1)匀 “车不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速直线 0.4m (2)0.067m/s 27s 18.(1)用免洗酒精洗手液洗手时,酒精蒸发吸热,20.(1)= 靠近 (2)不能 同一平面上 所以手会有凉凉的感觉.21.(1)不需要 与A 的像完全重合 (2)4.6 (2)戴眼镜的同学眼镜上有时会有“雾气”产生,22.(1)温度计与烧杯壁接触 (2)98 (3)吸收 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眼镜片液23.(1)36km/h 27min (2)11:30~13:00 化为小水珠.s过关测试卷(二) 19.(1)根据v= 可得,t 4s内动车通过的路程为s车=v车t=40m/s×4s=160m.1.D 2.B 3.A 4.C 5.B 6.D 7.ACs() ,音色 频率 压缩 2 根据v= 可得 声音传播的路程为8.ABC 9. 10.5 4∶3 11. t s声=体积 汽化 v声t=340m/s×4s=1360m,根据题意可知,鸣笛处离山崖的距离应为动车通过的路程与声s车+s声音传播的路程之和的一半,即s=2 =12.160m+1360 m2 =760m.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过关测试卷13.(物质的物理属性)1.C 2.B 3.D 4.B 5.D 6.B 7.B8.C 9.B 10.C 11.水平 游码 右 12.地球、月球、大象、公鸡、苹果、一元硬币 13.不变 不变 不变 14.不变 1立方米的食用油的质量是1 过关测试卷(一)一、选择题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之所以能分辨出“蛙声”和“钟声”,从物理学角度讲,主要是依据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2.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接收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对画线部分解释合理的是 (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3.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说明( )A.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B.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起升高 D.在冰未全部熔化以前,温度不变4.在严寒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的生活非常艰苦,经常从野外取雪加热成开水,供饮水和使用,能正确描述雪加热成开水这个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下图中的 ( )5.下列各现象中,属于折射现象的是 ( )A.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B.水缸里盛满清水后,看上去缸底变浅了C.站在河边,可以看见天空的云彩在水中飘动D.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6.对下列各图所示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17.下列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 (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9.如图是水的沸腾图像,下列对此图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水在AB 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水在AB 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水在BC 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D.水在BC 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二、填空题10.如图甲所示,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把鱼诱入渔网,表明水能够 ;如图乙所示的“土电话”由两个圆纸盒和一根棉线组成,只要将棉线绷紧,两个人就可以通话了.这种“土电话”利用了 可以传声的原理制成.11.如图所示,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能听到 .增加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后,刻度尺的振动频率将 ,音调将 .第11题 第12题212.夏天,在室外放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包上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如图所示.可以发现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 .13.使用二氧化碳能灭火.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 时要 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14.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多,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约占全球总水量的0.3%.由图可知,江、河、湖、海、植物、土壤中的水通过 变成了水蒸气,升入高空.在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中,水存在的状态有 ,水的不同状态变化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15.下列给出的三幅图,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光学知识 A ;B ;C .16.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 现象形成的,“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形成的.17.最简单的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能 光线的传播方向的性质制成的,在它的镜筒内装有两块相互 放置的平面镜.18.有一个利用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当光电屏的光点由S1 移到S2 时,表示液面的高度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当液面升降的高度一定时,光电屏上的光点S1 和S2 之间的距离与光电屏到液面间的距离 (选填“有关”或“无关”).319.某学习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辆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b所示.(1)由图a可知,甲车做 运动,它运动4s所通过的路程是 .(2)乙车运动的速度大小是 ,它通过1.8m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三、实验探究题20.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 M 放在平板上,E,F 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 转动.(1)如图甲,当E,F 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 射向镜面,在F 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量出的∠BON (选填“>”“<”或“=”)∠AON,若将AO 向ON 靠近,则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F 向前或向后折,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郑能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玻璃板中观察到了蜡烛A 的像.(1)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他拿出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 放在玻璃板后,则蜡烛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由此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2)郑能同学还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时,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人的距离为 m.22.小芳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4(1)在图甲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存在的错误之处是 .(2)小芳同学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画出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而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3)从乙图中还可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四、计算题23.“十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距离为18km,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用几分钟 (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处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复习】(苏科)八上过关测试卷(一)(PDF含答案).pdf 暑假大串联八物(苏科)-答案_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