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章过关测试卷(从粒子到宇宙)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来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2.如图所示,其中属于水分子模型的是 ( )3.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C.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5.如图所示,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如果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 ( )A.乙带负电、丙带正电B.乙带正电、丙带正电C.乙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没有排斥力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在中子、氧原子和水分子中,水分子最小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7.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橡胶棒 ( )A.失去一些电子 B.得到一些电子 C.失去一些质子 D.得到一些质子278.我们家乡环境优美,四季如画,国内外游客写下了很多赞美烟台景象的诗文,下列诗句是我们从报刊中摘录的,其中能够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初春的果园鸟语花香 B.初夏的海滩微风轻抚C.深秋的塔山红叶纷飞 D.隆冬的田野大雪茫茫9.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排斥乙球,乙球吸引丙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甲、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D.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10.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A.物质是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1.微观粒子与宇宙天体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相似B.宇宙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C.天体之间、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D.宇宙天体、分子的运动都没有规律12.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有一首诗《杏帘在望》,小丽摘抄的以下四个诗句中,与“分子永不停歇地做无规则运动”有关的一句是 ( )A.一畦春韭绿 B.十里稻花香 C.盛世无饥馁 D.何须耕织忙13.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分开时,会看到如图所示令人惊奇的现象:头发随气球飘了起来! 这是因为 ( )A.气球具有黏性B.气球具有磁性C.气球与头发带异种电荷D.气球与头发带同种电荷14.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2815.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B.卢瑟福根据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二、填空题16.吸烟有害健康.在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一会儿房间里就充满了烟味,这个现象能够说明气体分子 .因此,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17.小刚在分别盛有热水和冷水的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如图所示,从观察到的现象可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选填“快”或“慢”).18.夏日夜空,繁星闪烁,不禁使人陷入对宇宙的遐想之中.20世纪10~20年代,天文学家发现远星系光谱线的频率随着离我们距离的远近而有规律地变化,即谱线红移,谱线红移实质是光的 ,它说明了一个星系正地球.19.氢气分子的直径约为2.3×10-10m,如果把氢气分子一个紧挨一个地排成1cm长的一行,其中约有 个氢气分子.20.用塑料梳子梳干燥头发时,头发常会随梳子“飘”起来,越梳越蓬松,这是 现象.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简易的方法是 .21.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 电.将该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小球将会被.22.用干燥的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物体,则说明玻璃棒 ;此轻小物体(选填“肯定”或“可能”)是带电体.23.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双层罐,即在钢罐内表面上要压接一层厚为 0.25mm 的铝片,先把薄薄的铝片做成钢罐内模形状放入钢罐内,然后向罐内注满水并插入冷却管,封闭罐口启动制冷设备使水结冰.最终的结果是铝片被巨大的压力压在钢罐的内壁上,并与钢罐内壁牢牢地粘在一起.这个巨大的压力是由于 而产生的;铝片与钢罐内壁牢牢地粘在一起的原因是 .24.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选填“正”或“负”)电,如图将它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相互排斥.2925.用下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 (选填“A”或“B”)瓶.根据 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 (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26.气球与羊毛衫相互 后会吸引头发,这说明气球带了电荷;如果将两个带同种电荷的气球靠近时,会出现相互 的现象.27.早在公元前600年,人们发现了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的转移;1733年,科学家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并总结出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 .28.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 电荷,如图,若将此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轻小物体时会互相 (选填“吸引”或“排斥”).29.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由于 电子而带负电.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与作业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发现吸管被推开,说明吸管带 电.三、实验探究题30.物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有何关系 请设计一个实验加以探究(器材:冷水、一瓶开水、两只烧杯、天平、刻度尺、细线、黑墨水)a.猜想: ;b.所选器材: ;c.所选用的实验方法的名称: ;d.实验步骤与方法:;e.实验结论:通过比较 ,得出结论是: .30×1.0×10-3m3×10N/kg=10N. 104 23.3×105 24.740 25.物体具有惯性 受(2)木块静止在水面时,由于漂浮,所以F浮=G 到重力F浮 6N 26.(1)A.用手拿砝码 B.奖牌和砝码位置放反=6N,V'= = 排 =ρ水g 1.0×103kg/m3×10N/kg 了 C.调节天平时游码没有放到标尺左端的零-4 3, 6.0×10 m 刻度线处 (2)8 (3)8.2×103V露=V-V排'=1.0×10-3m3-6.0×10-4m3 27.(1)刻度尺 (2)①如图 ②减小 不变 ③=4.0×10-4m3. 2.4 (3)900() V露 4.0×10-4m33 h = = 减 =0.01m,由S =400×10-4m2 pρ液 hg 得:p=1.0×103kg/m3×0.01m×10N/kg=100Pa.22.(1)10N (2)800Pa第十章过关测试卷(从粒子到宇宙) 28.(1)10g (2)11.25g1.B 2.D 3.A 4.B 5.D 6.B 7.B 29.锅内气压1.7×105Pa 由图像可得水沸点为8.A 9.B 10.D 11.D 12.B 13.C 14.B 115℃(±1℃)15.B 16.在不停运动 17.快 18.多普勒效 第二部分 融汇跃升应 远离 19.4.35×107 20.摩擦起电 使用木质或者是角质的梳子 21.负 排斥 22.带了电 专项训练一 填空题可能 23.水凝固成冰体积变大 分子间有引力惯性 重力 形状 反射 减小 响度24.正 同种 25.B 两瓶气体颜色趋于相同 1. 2. 3.开小音量 4.浮力 升力 5.81.4 不变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 26.摩擦 排斥 6.3.44( ) ( ) 乙 虚像 用纸巾垫27.电子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0.02 17.2±0.1 7. 8.在手上 增大受力面积(答案不唯一) 减小 声28.负 排斥 得到 负9.29.音在隔音盘里多次反射被吸收而减弱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冷水、开水、 10.45 4030.a. b.、 1.125×103 11.电子 质子 中子 12.运动两只烧杯 黑墨水 c.控制变量法 d.在两只状态 自己(滑板车) 1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烧杯里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放在相同14.500 竖直向上 增大压力 15.弹簧测力计的的环境中分别滴入一滴墨水 e.杯中水变色的长度的变化来显示力的大小(答案不唯一), 16.(1)快快慢 温度越高 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2)匀速直线 17.10:00 像与物左右相反综合过关测试卷 18.16 2 19.增大 减小 20.放热 液化 扩散 21.55° 22.夸克 电子 23.白色 光屏上1.A 2.A 3.B 4.C 5.C 6.B 7.C彩色光带顺序相反8.C 9.D 10.B 11.D 12.电子、原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 13.小 减小受力面积 压强 专项训练二 选择题14.减小 不变 小于 减小 等于 15.力可以1.A 2.C 3.B 4.D 5.C 6.D 7.C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具有惯性 重力 16.变大8.C 9.A 10.C 11.D 12.B 13.A 14.C17.汽车突然启动身体应向后倾(水蒸气液化成15.B 16.B 17.C 18.D 19.B 20.C水,应下降) 18.非平衡力 发生改变 19.0 8.6 20.上浮 不变 21.2.0 1∶2 22.3.57×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复习】(苏科)第十章过关测试卷从粒子到宇宙(PDF含答案).pdf 暑假大串联八物(苏科)-答案_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