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专项训练三作图题反射角玻特砖30810*方c”NBG4小11.F或拉)F(或)1230B专项训练四实验探究题1.(1)均匀(2)B3液2.(1)B(2)见下图(3)99停止加热(4)①温度℃100-95--…-9002468103.(1)像的位置(2)大小(3)不点燃重合(4)虚 (5)10 15.4.(1)最小最亮 10 (2)蜡烛到光屏的距离过近(3)左 > 倒立放大5.(2)在左盘烧杯内放入金属块,在右盘烧杯内倒入水 (3)3.0×103 (4)烧杯内的水不能全部倒入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偏小,求出的质量偏小即合金 16.(1)右 力臂 不可以 (2)F1l1=F2l2块的质量偏小,求出的密度偏小 (3)4 变小 不变6.(1)匀速直线 (2)①B ②D 第二节 滑 轮7.(1)甲、乙 (2)不能 不好观察物体的凹陷程 1.C 2.C 3.C 4.C 5.D 6.C 7.B度 (3)控制变量法 8.A 9.A 10.C 11.D 12.C8.(1)液柱的高度差变大 (2)将金属盒逐渐浸入13.(1)1mm 2.50 (2)4.6 3 (3)98 小于两种液体相同深度,U形管中高度差大的是浓盐14.60 1 15.0.9() F 液 gSh 水 3 p=S=ρS =ρ液 gh 16.(1)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如图所示,用2段绳子承担物重,绕线方式如图:专项训练五 计算题1.(1)0.5h (2)100km/h (3)0.7h2.(1)10km (2)1.35kg 12.24元3.(1)5×103s (2)5.68kg4.(1)18.50(18.48~18.52) (2)50Pa (3)它对桌面的压强增大,因为书由平放改为立放,压力大 (2)在忽略滑轮重、绳重及摩擦的情况下,则小小不变,受力面积减小.-3 3 明拉绳 子 的 力:1 15.1.13×10 m 4.068t F=2G材料 =2×600N=6.(1)1×104s (2)1.5×106N 300N.7.(1)4.8N (2)1.2×103kg/m3 (3)3480Pa18.(1)1×104N (2)2×104N (3)3×103kg/m3 (3)实际拉力为350N时,F= (2 G材料+G动),(4)3×104Pa则 1350N= (2 600N+G动),解得G动=100N,第三部分 探究先飞所以运送重为800N的装修材料时,小明需要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1 1 用力:F= (G材料+G动)= (2 2 800N+100N)第一节 杠 杆 =450N.17.()由 可得,物体 的质量G1 G=mg A m= =1.C 2.B 3.A 4.C 5.D 6.A 7.天平 g等臂 8.转动 一定 不一定 9.3 1.3 147N m9.8N/k =15kg,物体 A 的密度ρ=m -m g V=A 02 2mA+m0 10.省力 远离 11.4 3 15kg-3 3=7.5×103kg/m3.12.匀速转动 B 大于 13.150 2×10 m14. (2)由图可知,绕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有效股数n=3,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则物体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nF=3×27N=81N.(3)物体A 移动距离s 3ms物=n= 3 =1m,物体5 专项训练四 实验探究题1.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1所示,将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冰块受热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2)如图2所示,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此时示数是 ℃,试管中的物质呈 态.2.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1)图甲中A,B,C 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填序号).①得到可靠的结论 ②减小实验误差3.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 .(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 关系.44(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蜡烛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 处时,玻璃板后B 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 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 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5)小方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B 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倒立、等大的蜡烛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4.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 的光斑.图1是调整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 cm.(2)小滨按照图2装好实验器材,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无论怎样调节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他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当蜡烛在光具座A 处时,光屏在B 处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如图3所示.现将蜡烛由A 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 处,为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移动距离s' (选填“<”或“>”)s;这次成 (填像的特点)的实像.5.一次实验课上,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下列器材:一架已调好的天平(无砝码),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只量筒、水、滴管,要求用上述器材来测一个合金块的密度.某同学设计好实验方案后,进行如下操作:(1)将两只空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内,把合金块放在左盘烧杯内.(2) ,直到天平平衡.(3)将烧杯内水倒入空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如图a所示),用细线拴好合金块,将其放入如图a的量筒中,测量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如图b),则合金块的密度为 kg/m3.(4)评估:测出的合金块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产生的原因是 .6.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1)将物体A 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做 运动,这时滑45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2)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得到了正确的结论.①下列各种现象中,利用了该实验结论的是 (选填字母).A.汽车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在车轮上缠绕铁链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②甲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乙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实验过程中,关于v1 和v2 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A.v1 一定大于v2 B.v1 一定小于v2C.v1 一定等于v2 D.v1 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7.某学习小组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他们采取了如下的方法:甲图把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码.通过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显示压力作用效果.(1)比较 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此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原因是 .(3)此实验中运用到的主要科学方法是 (写出一种).8.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甲,小明将金属盒逐渐浸入水中越来越深的位置,在U形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2)小明准备了一杯水和一杯浓盐水,想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他的操作办法是 .(3)小明想得到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定量关系,请你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图乙中的液柱模型推导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4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复习】(苏科)专项训练四 实验探究题(PDF含答案).pdf 暑假大串联八物(苏科)-答案_4.pdf 暑假大串联八物(苏科)-答案_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