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与妻书》课件 (共5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 《与妻书》课件 (共5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思考:和爱的人“从未在一起”和“在一起但最终却分开”哪个更遗憾?
“因为在一起过所以知道我们同频合拍的样子,还有热恋的每一个美好的瞬间,会知道真切地和这个人在一起时的心跳和感触,所以会遗憾为什么结局还是走散,会遗憾承诺只有在说的那一刻才有效。如果没有在一起,是想象里的和这个人,但是在一起过,是现实中真真切切经历过一遍的事情,在一起的时候真诚热烈地爱着,结局没能在一起真的会遗憾会无奈。”
因为始终没有在一起的话,他在我心里的形象就会永远美好, 永远是校园时代那道白月光。可只是最终没有在一起的话,我想我曾接近过的,更真实的他,大概率不会仍是那个完美的他,人不必为缺陷而遗憾。
生命中的爱情
我总不能阻止他奔向更好的人吧。 ——卢慕贞
别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余光中&范我存
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朱生豪致宋清如
我寄你的信总喜欢送到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绿色铁桶内,我总疑心那里是要慢一点的。
——鲁迅&许广平
梁思成:“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我进清华,一为读书,二为锺书,从此我俩,没有死别,只有生离。
——杨绛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都要去接你。
——梁实秋&程季淑
仰 望 星 空 , 脚 踏 实 地
— — 致 墨 子 的 一 封 信
尊 敬 的 墨 子 :
您 好 !
… …
此 致
敬 礼 !
小 明
4月 2日
正 标
副 标
称 呼
问 候
正 文
署 名
日 期
祝 辞
文体知识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写信时要特别注意书信的格式:
佛教所言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正因为爱你,才让我有了面对死亡的勇气。”
十九岁,以父命成婚。逾年,举一子,明德神敏,酷肖其父。夫人亦贤,伉俪之笃,世罕其比。故君生平不二色,尝谓人曰:“吾妻性情好尚,与余绝同,天真烂漫,奇女子也。”近者《原爱》,论男女爱情之真理,载于某杂志,见者莫不钦佩其风。
《辛亥人物碑记传》

这是一封什么样的书信?
一封百年情书
谁写给谁的情书?
意映卿卿如晤
意洞手书
《与妻书》是一份遗书,更是一封情书,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情书,天下第一情书。
《与妻书》1245字
《禀父书》41字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纸短情长,诉不尽衷肠,这封信是林觉民在死前的遗憾和释然,是他的软肋和铠甲,是他与我们的最后一面。
林觉民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13岁参加科举考试:“少年不望万户侯”
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
24岁—— 参加广州起义
25岁——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911年春天,3月29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会于城内。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陈意映
陈意映(1891—1913),螺江陈氏十九世孙女,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及笄,嫁予福州林觉民为妻。林觉民思想激进,投身民主革命,陈意映支持林觉民进行革命活动,尝谓“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妻,愿偕行。”
1911年4月,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后,陈意映无法承受丧夫之痛的沉重打击,一度意欲轻生。在林觉民的父母跪求下,她才强忍悲伤、痛苦的活下来,但终因悲伤过度,在1913年病逝,年仅22。长子林伯新,9岁夭折;次子林仲新,由祖父带大。《与妻书》为林仲新所珍藏,1959年他作为珍贵文物捐赠给福建博物馆。
行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忍悲为汝言吾衷”——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
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舍汝而死”的原因。
为文本划分层次: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见面
内心
书信开头
遗书
情书
一、直接抒发爱意
林觉民是如何向妻子表达自己的爱意的?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
“爱”字6次,
其中“爱汝”4次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林觉民是如何向妻子表达自己的爱意的?
以“死”写“爱”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可是因为你,我希望有来生。 ——周恩来
林觉民是如何向妻子表达自己的爱意的?
二、以回忆表达爱意
“汝忆否”
“回忆”
“又回忆”
“四五年前某夕”
“初婚三四个月”
“又回忆六七年前”
“前十余日回家”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一次回忆:生死讨论
“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
对妻子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说明自己不想抛下妻子,赴死实为无奈。
第二次回忆:月夜诉衷情
细数甜蜜时光,既有对妻子满怀的爱恋,又有时光不可追,未来难再期的哀伤。
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 何情不诉 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纳兰性德
第三次回忆:醉酒浇愁
妻子与丈夫在困境中互相支持与牵挂,这种革命爱情既令人向往,又令人心酸。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这是一封什么样的书信?
一封血泪绝命书
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情书?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绝命书
这封信是林觉民烈士在起义前三天的夜里写的一封“绝笔书”。 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他父亲的,另一封就是给她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既然作者“吾至爱汝”,为何又要“勇于就死” 请同学们找出原文,结合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国家危急
帝国侵略
统治残暴
死亡无处不有离散无处不有
“ 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家让位给了国
济世之怀
5次“天下”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以天下人为念。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不愿离而离者。
思考:分析林觉民的“爱汝”所拓展出来的关系?
⑦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可是因为你,我希望有来生。
——周恩来
爱是超越信仰,是长情不移,是离别时分对鬼神之辞得片刻的坚定相信。
总结:什么是爱呢?爱和喜欢的区别是什么呢?
爱与天下:爱是超越自身
爱与死亡:爱是超越自私
爱与信仰:爱是超越信仰
恨是狭隘,爱是超越。
——周国平
爱欲永远推动我们超越自身。
——【美】罗洛梅
自私、利己、胆怯、固执都是人的天性,而唯有爱,使人超越天性,使人承担痛苦,使人勇于舍弃自身的利益和生命,去希望他人的快乐和幸福。
在与生俱来的种种人类气质中,没有哪一种比他心中的爱更英勇。
——劳伦斯·凡·德波斯特《火烈鸟羽》
爱,信任一切,绝不欺骗;爱,盼望一切,绝不沦亡;爱,无求于一己之力,奋勇直前。
爱一桩事业,就奋不顾身地投入;
爱一个人,就斩钉截铁地追求;
爱一个民族,就挫骨扬灰地献身;
爱一种信仰,就至死不悔。
——毕淑敏
愿中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热风·随感录》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今日的中国,哀鸿遍野,人人都不自由不快意。他爱他的家人妻儿,他也同样将这种爱推及到陌生人身上,他用爱妻子的心去爱别人,以自己的生命让他人也有爱和被爱的机会。
他是一个“仁”士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他是一个“勇”士、“志”士
在不能独善其身的国家里,他选择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幸福为目标,怀一腔热血,揣满满希望,为信仰而死,死而无憾。
矛盾与统一:爱与责任
林觉民的爱是矛盾又统一的。他爱妻子,也爱国家,爱国舍弃生命和保留生命爱妻子看似是二选一的矛盾体,但正因为他有“爱人之心”,所以才有“仁爱天下”之心。保护国家也是保护妻子,只有保护好了国家,妻子才能平平安安地生活。
他在写着两封遗书时,已经完成了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角色,他给了家一个交代。于家无憾,现在他只剩下一个中国人的角色和责任,给国一个交代。当他为国牺牲之时,他于国的爱与责任也得到诠释。
这是家之小爱和国之大爱,个人和家国的统一。正是无数个这样的人,让中国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在文中找出陈意映爱林觉民的句子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为受到使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受贬时,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随行到岭南。后王巩北归,让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岭南生活,想来应该艰辛困苦,百般苦楚,不料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陈意映的爱是陪伴和相守,一起流离,也同生共死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如果再来一次,陈意映会如何选择?
为什么以前的爱情海枯石烂,现在的爱情缺了至死不渝?
留下来的,是人们的美好希冀;因为稀少,所以被传诵;爱意被生活的鸡毛蒜皮磨灭;一时的新鲜感消逝。
总结

国:爱国之情
家:爱妻之情
升华
推广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也。
理想与爱情
林觉民的爱情观是什么?
林觉民的爱情是希望理解和成全的,是付出和责任,是感性又理性的。爱情不是他的全部。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不要让某一种感情占据你的全部身心,极端的情感就像溺水者的浮木,失去还是存在,都会把你逼入绝境。
理性与爱情
智者不入爱河——鲍勃 迪伦
警惕自己内心泛滥的好奇心和爱,孤独的人总会迫不及待地向与他邂逅的人伸出自己的手。 ——尼采
在我看来,对任何单一事物的沉溺,都足以证明我们自身的脆弱以及生活的乏味,无论这个事物本身有多么正确。
——《打开》
爱人的前提是爱己,先好好爱自己。再去爱别人,再去爱这个世界。
这一生弥足珍贵,不要轻易给一个不爱你的人。
永远不要为他人牺牲你的梦想和远方。如果他爱你,他一定会成全你,给你想要的自由天空。
作者还运用了许多典故表明自己的志向与情感,作者运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典故
典故一:司马春衫
典故二:太上忘情
典故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典故四:眼成穿
典故五:骨化石
典故六:破镜重圆
典故七:独善其身
第二段
第五段
第七段
典故一:司马春衫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林觉民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典故二:太上忘情
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太上忘情”,意思是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
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重视情义,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不会弃民众于不顾。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典故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了“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典故四:眼成穿
语出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旧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意思是极目远望,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语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
典故五:骨化石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
林觉民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
事见唐朝孟棨qǐ 《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镜,各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bì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访于都市。有苍头(奴仆)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乃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
后来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
典故六:破镜重圆
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
林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他心系国家、人民的济世胸怀。
典故七:独善其身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养。后用来指保持自身的节操,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总结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汝其勿悲!
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
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
汝不必以无侣悲。
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一恸。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2.《与妻书》被称为“民国最美情书”,有人说:这封信,点燃了人们反抗腐朽清廷的怒火,加速了清廷的怒火,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这封书信的魅力在哪里呢
提示:本文作者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在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全文有很多地方是直接抒情,表现了烈士在面临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为了抒情,作者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而最感人的,除了“吾至爱汝”的情外,还在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正因为烈士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
感受“爱妻之情”
拓展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选段: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学生活动
请你以陈意映的口吻,给林觉民写一封回信。
答君书
意洞如晤。君之书送至,约已有十日余。每每提笔欲作字句以答,泪辄替笔墨而下,竟不能就。然念终不可负君之厚意,遂强作只言以复。
君书中所言家国大义者,妾亦能略晓之。然共度朝夕之眷属忽而两隔,有情之人从此诀别,不复能见,孰能无怨?孰能无悲?君劝妾勿哀于失君之事,但庭前屋后,独对空窗,每忆及往日,则悲不能自禁,几欲随君而去。念及依新尚幼,终不忍其先蒙丧父之痛,又遭失母之悲,更思及腹中之子,遂忍悲苟活于世。呜呼!今日方知君之言果不虚矣!
范例作品——答君书
天下人之永福,实为今日中国之所愿所需所求不得者。然妾总存幸而保全,与君相守终生之念,故实不愿君赴死也。硝烟乍起,一城惶惶,碧血化玉,素帛悼亡,妾之薄愿,终不可得。今日思及,空余两颊之斑斑泪痕耳。惟愿君之宏愿,与君之毅血,能易今日中国之境况,能助天下有情若君与妾者相厮而无忧于豺狼充道,风雨满城矣。愿妾之失君之悲不复落于别家,愿君之离妾之恸不复苦于他人。若是则不负于霞染江流,并与江畔之湘竹瑟瑟矣。
书方至此,泪已千行。往日之种种尽现于前,使字不成句,惟留泣尔。物是人非,触目伤怀,料君应晓妾之所感,故止搁笔于此。以此草草诸言,暂答君之深情。未尽之意,且以泪叙,望君勿怪。
辛亥四月,意映手书
范例作品——答君书
与夫书
明月夜,短松冈,尽相望。觉,我知道,此刻,你在月亮里,我在月亮的清辉里。清辉寒彻,心中的一盏玉壶,虽因此剔透晶莹,可也顷刻粉碎。我痛惜,唯一的你,知心的你,博学的你,一枪被决!湖的寒浸透你的肌肤,也没有当我得知你的死讯之时,心的冰刺来得凄冷!你是我的全部,你是依新的父亲,你是林家的栋梁!没有你,这个家顷刻倒塌!泱泱大国,为什么偏偏是你,带领敢死队,踏一条必死之路。为什么偏偏是用你的鲜血,涌开国门!觉,你说你不愿让我承担悲痛,所以才不愿告诉我你的革命计划,那你可知,意映在嫁给你的那一刻,就已决定把我的身心托付与你,与你休戚与共!我又何在乎怀子奔波,又和在乎荣华富贵,我只在乎你啊。事后才知,留有不能再向你倾诉时的遗憾之时,这种痛要乘上千倍!
范例作品——与夫书
觉,窗外疏梅仍筛月影,依稀掩映,可,谁与我并肩携手,谁与我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唯,孤影相随。觉,觉,意映想你,爱你,等你,你是否听得到意映急切的盼求?泪滴漾开笔墨,醒来,已不知身处何方。
觉,我懂,你不愿在犬狼满街的中国,独享我与你的这份甜蜜,我知道,你胸怀民族大义,心装天地。你也定是爱我,才敢决然赴死,以己之血溅愚民,唤民之魂,召天下之士,以永护天下有情人,我们才可在后世,在中国,续完我们的缘分,才能有疏梅筛月影的那份清幽宁静,再也不被惊扰。觉,放心,意映为你不悲,才不敢悲,才不会悲。父亲大人映定当好好照料,腹中之儿,依新映定当好好教诲。他们一定会被月亮的清辉洗涤,一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成长,成为另外一个你。
时间太瘦,指尖太宽,急急流年,滔滔逝水。上天有灵,意映,下辈子还要和你做夫妻,在一个和平的中国,等到太阳升起,光辉四溢。
爱妻:意映,辛亥
范例作品——与夫书
听一首歌
《我用什么把你留住》
探讨:
林居民的选择是苦涩还是璀璨
课堂总结
以身许国壮山河,以爱之名负了卿。当爱情撞上家国,千千万万个革命者们选择了将一己之爱扩充到天下人之爱。他们最先醒来,然后最早死去。他们献出自己的热血,去召唤未来的黎明。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了他们,才有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国泰民安的时代,有了他们,才有我们此时的幸福时光。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苍生不负卿。若有来生,愿林、陈在盛世相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