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监测模拟试卷(统编版)考试时间:60分,满分100分。卷首语:亲爱的同学,当你翻开这份试卷,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之旅即将在此定格,请静心执笔,让文字成为你展现语文素养的舞台,愿你在答卷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一、书写。(6分)1. 卷面:书写规范、整洁、美观。(4分)2. 抄写句子。(2分)人无信不立。——《论语》二、看拼音,写词语。(12分)1. 夏日的zào rè里,一只qīng tíng停在máo cǎo屋的wū yán上,远处的zhuāng shì性花朵正càn làn地开放,构成了一幅hé xié的田园画卷。2. 船在hǎi xiá中háng xíng时,突然遇到了风暴,船体开始剧烈yáo huàng,乘客们陷入了jīng huāng,船长却十分镇定,迅速采取措施维持zhì xù。三、选择题。(1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通晓,明白)B. 这件事我有疑惑,想向你请教。(请求指教)C. 这篇文章的内容十分深奥,我读不懂。(道理高深,不易理解)D. 他考了满分,便得意忘形,到处炫耀。(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绮丽(qǐ) 应和(hé) 一瞥(piē) 慰藉(jiè)B. 杀菌(jūn) 癌症(ái) 病灶(zào) 乒乓(pīng)C. 蜿蜒(wān) 臀部(diàn) 劫难(jié) 嘱咐(zhǔ)D. 单于(dān) 晕倒(yūn) 践行(jiàn) 调遣(qiǎn)3.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B.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C. 小猫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出了几朵小梅花。D.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4. 下面不属于神话故事的是( )A. 《盘古开天地》 B. 《女娲补天》 C. 《精卫填海》 D. 《三顾茅庐》5. 下面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它的花,就像五角星,远远望去,就像在绿色的布匹上点缀着一颗颗的红星星。②茎的顶端,顶着几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就像几个粉红色的小饺子。③瞧,它的茎微微发红,一片片叶子油亮亮的,就像是打上了一层蜡似的。④最美丽动人的,要数四季海棠的花朵了。⑤四季海棠真是美丽极了!⑤③②④① B. ⑤④①③② C. ④①③②⑤ D. ⑤③④②①四、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13分)1.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 。2.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 ,时而 ,时而 ,时而 ,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记金华的双龙洞》)3. 生命是宝贵的。在《生命 生命》中,飞蛾强烈的 令作者震惊;砖缝里长出的小瓜苗,展现出顽强的 ;盲童安静用手 蝴蝶,感受生命的美好。4. 与朋友交往要讲诚信,正如《论语》中所说:“ 。”农业生产要遵循节气,“清明前后, ”。当同学取得进步时,我们可以用“ ——骄兵必败”来提醒他保持谦虚。五、综合性学习。(6分)某班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下是统计表:阅读类型 童话寓言 科普读物 文学名著 历史故事占比 35% 20% 25% 20%1. 从表格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至少两方面)(2分)2. 针对调查结果,对老师和学生分别提出建议。(2分)对老师:对学生: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学生最喜欢阅读童话寓言类书籍。B. 阅读科普读物和历史故事的学生比例相同。C. 文学名著的阅读占比高于科普读物。D. 童话寓言的阅读占比是历史故事的2倍。第二部分 阅读运用六、阅读理解。(25分)(一)麻雀和燕子(12分)一年春天,麻雀在屋檐下筑了个巢,生下了小麻雀。燕子也在附近筑了巢,生下了小燕子。一天,麻雀飞出去找食,让燕子妈妈帮忙照看小麻雀。燕子妈妈很乐意地答应了。麻雀飞走后,燕子妈妈精心照顾着小麻雀和自己的小燕子。过了一会儿,突然下起了大雨。燕子妈妈担心小麻雀淋雨,就把它衔到自己的巢里,用翅膀护着它。自己的小燕子却被淋了个半湿。麻雀回来后,看到小麻雀安然无恙,非常感激燕子妈妈。它想:“燕子妈妈真是个好心人,我该怎么感谢它呢?”第二天,麻雀出去找到一些虫子,特意送给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吃。燕子妈妈说:“不用谢,我们是邻居,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从此,麻雀和燕子成了好朋友,它们经常互相帮助,和睦相处。1. 在文中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量词。(2分)一( )巢 一( )大雨 一( )虫子 一( )好心2. 麻雀让燕子妈妈帮忙照看小麻雀,燕子妈妈是怎么做的?(2分)3. 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6分)起因:经过:结果: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二)四季的美(13分)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1. 短文是按______顺序来描写的,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4分)2. 夏天的夜晚,作者觉得迷人的情景有哪些?(3分)3. 秋天的黄昏,哪些景象让人感动?(3分)4. 冬天的早晨,作者为什么觉得“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3分)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七、习作表达。(30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很多本领,如骑自行车、画画、包饺子等。请以“我学会了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写清楚学习的过程、遇到的困难及体会,表达真实的情感。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一、书写(6分)1. 卷面(4分):根据书写规范、整洁、美观程度给分。2. 抄写(2分):人无信不立。——《论语》二、看拼音,写词语(12分)1. 燥热、蜻蜓、茅草、屋檐、装饰、灿烂、和谐2. 海峡、航行、摇晃、惊慌、秩序三、选择题(10分)1. D(“得意忘形”指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多含贬义,并非仅指“高兴得失去常态”)2. B(A. 应和hè;C. 臀部tún;D. 单于chán)3. D(拟人,赋予小白菊“不再胆怯”“抬起头”的人的动作和情态)4. D(《三顾茅庐》是历史故事,非神话故事)5. A(正确顺序为:总写四季海棠美丽→茎→茎顶端的花骨朵→花朵→花的样子)四、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13分)1.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2. 宽、窄、缓、急3. 求生欲、生命力、拢住4.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种瓜点豆;关羽失荆州五、综合性学习(6分)1. 信息:学生课外阅读中,童话寓言类书籍最受欢迎,占比35%。科普读物和历史故事的阅读占比相同,均为20%。文学名著的阅读占比为25%,低于童话寓言类。2. 建议:对老师:多举办科普读物和历史故事的读书分享活动,引导学生拓宽阅读类型。对学生:减少童话寓言类书籍的阅读时间,增加科普读物、历史故事和文学名著的阅读,丰富知识结构。3. D(童话寓言的阅读占比35%,历史故事占比20%,35%÷20%=1.75,并非2倍)第二部分 阅读运用六、阅读理解(25分)(一)麻雀和燕子(12分)1. 量词(2分):个、场、些、颗2. 燕子妈妈的做法(2分):燕子妈妈把小麻雀衔到自己的巢里,用翅膀护着它,自己的小燕子却被淋了雨。3. 起因、经过、结果(6分):起因:麻雀飞出去找食,让燕子妈妈帮忙照看小麻雀。经过:突然下大雨,燕子妈妈将小麻雀护在自己巢里,自己的小燕子被淋湿;麻雀回来后十分感激,第二天找虫子送给燕子一家。结果:麻雀和燕子成了好朋友,经常互相帮助,和睦相处。4. 道理(2分):邻里之间应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帮助他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回报。(二)四季的美(13分)1. 顺序及内容(4分):时间、春天、夏天、秋天、冬天2. 夏天夜晚迷人的情景(3分):明亮的月夜。漆黑暗夜中无数萤火虫翩翩飞舞。蒙蒙细雨夜晚中一两只萤火虫闪着微光飞行。3. 秋天黄昏让人感动的景象(3分):夕阳斜照时,点点归鸦急急匆匆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4. 原因(3分):冬天早晨寒冷,手捧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寒冷的环境与温暖的火盆形成对比,让人感受到独特的舒适与安宁,这种闲逸的心情与冬晨的寒冷相互映衬,显得十分和谐。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30分)评分标准:一类文(2530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学习过程清晰,困难描写细致,体会真实,情感真挚,语句通顺,结构完整。二类文(1924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较具体,学习过程和困难有描写,体会较真实,语句较通顺,结构基本完整。三类文(1318分):题目补充基本完整,内容简单,学习过程和困难描写不具体,体会不深刻,语句基本通顺,结构不完整。四类文(12分及以下):题目未补充完整,内容空洞,语句不通顺,结构混乱。写作提示:补充题目:如“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学会了包饺子”“我学会了画画”等。写作思路:1. 开头:交代学习的本领及原因。2. 中间:详细描写学习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困难(动作、心理描写)。3. 结尾:总结学习体会,表达情感(如喜悦、成就感、懂得的道理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