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学科素养评价(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小小的提醒:书写端正,字迹清楚,注意卷面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题 型 判断题 选择题 探究题 等 级 卷面书写对题数一、判断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1.住房中的窗户只是通风系统的一部分,和采光系统无关。 (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住房各系统的认识和相互关系的理解。难度 低 来源 根据课堂作业本改编知识点 住房由供水、供暖、采光、电路等多各系统组成,各项系统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协调整合。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一单元2.中国天眼的建造过程很重要,选址是工程建设的第一步。 (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工程建设过程各阶段的了解。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住房建造的主要过程包括选址、设计、建造、验收;工程建设的每个过程都非常重要,需要协同发挥作用。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一单元3.伸缩式晒衣架可以变形主要是利用了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 (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工程设计中蕴含的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平行四边形特征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抗压,最稳定。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一单元4.工程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成最终的工程要求。 (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工程过程中评估和改进重要性的认知。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工程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成最终的工程要求。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一单元5.尽管校园的区域不大,我们也要认真仔细搜索生物。 (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中全面性的理解。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研究校园生物的多样性,制定全面的调查活动方案。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二单元6.“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父母的特征都会遗传到子女身上。 (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生物遗传现象的理解。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人类亲代与后代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二单元7.我们要学习孟德尔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科学家科学史的拓展学习情况。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课后拓展: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和他的豌豆实验。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二单元8.如果每个性状表现出两种特征,3个性状可以呈现6类相貌。 (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相貌特征组合的理解和应用。难度 高 来源 根据作业本改编知识点 3个性状且每个性状表现出两种特征,可以呈现2×2×2=8种相貌。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二单元9.随着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星座。 (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星座知识的了解。难度 中 来源 根据作业本改编知识点 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现象。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10.活动观星图可以帮助我们观察星座,要放在桌子上仔细观察。 (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活动观星图的使用方法的掌握。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活动观星盘使用时举过头顶,并正确的对应出东西的方向。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11.恒星往往是静止不动的,而行星是围绕着恒星运动的。 (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考察学生对恒星、行星等天体之间运动关系的了解。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恒星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均不相同;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12.宇宙是运动变化着、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着的。 (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宇宙的认知。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13.有颜色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也不一定都有颜色变化。 (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伴随现象的理解。难度 高 来源 原创知识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尝尝会伴随一些现象,如产生气体、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等。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四单元14.人类要利用好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理解。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和方便。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四单元二、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杭州亚运会体育馆建设前向社会进行招投标,竞标单位制作标书时不需要考虑( )。A.钱塘江畔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B.亚运会举办的时间C.场馆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D.场馆的后期管理单位参考答案 D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根据教材标书样本的拓展应用和联系生活的综合素养。难度 高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对一项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一单元2.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桥全长55千米,包括桥、岛、隧 B.横跨伶仃洋,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C.大桥在修建过程中利用了两座天然岛屿 D.建岛海床有18米的淤泥,用圆钢筒围岛的办法解决参考答案 C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港珠澳大桥基本结构和建造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相应解决办法的了解。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港珠澳大桥飞跨伶仃洋,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将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大桥建设过程用到了修建人工岛和用圆钢筒围岛的办法。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一单元3.小科和小组成员们一起搭建塔台,按照( )顺序搭建。A.先搭底座—再搭立柱-最后搭顶端 B.先搭立柱——再搭顶端—最后搭底座C.先搭顶端—再搭立柱—最后搭底座 D.先搭底座—再搭顶端—最后用立柱连接参考答案 A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塔台制作过程的掌握。难度 中 来源 根据作业本改编知识点 塔台上小下大,底座稳固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一单元4.小科组的塔台经过测试,不仅符合高度要求,而且抗风能力强,他们的做法值得学习的是( )。A.底部比上部大且重 B.整体设计成框架结构C.不小心折弯的吸管不用于制作立柱,剪成多段,用来制作塔台的围栏 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 D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塔台改进方法的思考和完善的实际动手能力。难度 高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工程设计中蕴含一定的科学知识:塔台整体重心低不易倒、框架结构稳固、抗风……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一单元5.小学同学制作的塔台不太美观,下列改进方案不可行的是( )。A.减少部分承重的吸管 B.减少部分缠裹过多的胶带C.调整整体结构,整体采用对称的设计 D.减少不必要的吸管结构,考虑吸管颜色的搭配参考答案 A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塔台美观问题的实践解决能力。难度 高 来源 根据孟建平小学科学单元自主测试卷(一)第5题改编知识点 塔台对称设计重心不偏不容易倒、承重和安全性是重要指标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一单元6.绘制校园生物分布图时,生物种类太多写不下,可以( )。A.用画图的方法把生物画在分布图上 B.不重要的生物不写进去C.用“图注+编号”的方法绘制 D.随便写几种生物就够了参考答案 C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绘制校园生物分布图的掌握。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制作形式多样的校园生物分布图,可以如教科书所示在学校平面图上标注,也可以自己画出校园各区域。可以采用编号的方法标注各区域中生活的生物名称,也可以用简图或其他方法呈现不同区域的生物分布情况。可以只标注生物名称,也可以在呈现生物种类的同时,呈现区域内生物的多少。但无论用什么方式,都应力求直观全面。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二单元7.利用二歧分类法对植物进行分类,下列分类方法错误的是( )。A.根据植物茎中的木质成分不同,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B.根据植物叶脉种类的不同,分为平行脉和非平行脉C.根据植物叶片形状的不同,分为单子叶和非针形叶D.非针形叶继续确定标准分类,可以分为卵形叶和叶为其他形状参考答案 C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二歧分类法分类的理解和应用。难度 中 来源 根据作业本改编知识点 根据植物叶片形状的不同,分为针形叶和非针形叶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二单元8.杭州智能办亚运的理念,在很多亚运场馆使用了无卡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数字人脸识别监控和报警系统等技术,关于人脸识别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脸识别技术不能识别双胞胎B.人脸识别技术没有指纹识别可靠安全C.人脸识别技术能应用是因为人类不同个体间相貌特征存在着差异D.人脸识别系统只要看脸型就可以识别参考答案 C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人体遗传变异现象在科技上应用的了解。难度 高 来源 原创知识点 人类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同和不同。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二单元9.下列自然保护区中,( )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大熊猫而闻名世界。A.九寨沟 B.卧龙 C.长白山 D.青海湖参考答案 B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我国设立自然保护区情况的了解。难度 中 来源 根据作业本改编知识点 卧龙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二单元10.夏季适合观星,下面有关星座的内容正确的是( )。A.北极星位于大熊星座,北斗七星位于小熊星座B.“夏季大三角”中的“天津四”属于天鹅座C.北斗七星的七颗恒星与地球的距离都一样,从地球上看一直都是勺子的形状D.利用星座进行人的运势推算很科学参考答案 B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部分星座知识的了解。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北极星位于大熊星座,北斗七星位于小熊星座;“夏季大三角”中的“天津四”属于天鹅座;北斗七星的七颗恒星与地球的距离都一样,从地球上看一直都是勺子的形状。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11.宇宙中,与银河系相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 B.仙女座星系 C.地月系 D.宇宙参考答案 B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宇宙天体系统的范围关系的理解。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通过太空望远镜,人们发现银河系以外还有许多类似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比如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等。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12.我们观测到夜空中出现“牛郎织女”相会其实是这两颗恒星( )。A.距离变近 B.和地球的空间位置变化 C.发生碰撞 D.变亮了参考答案 B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恒星运动的理解。难度 高 来源 原创知识点 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现象。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13.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为化学变化的是( )。A.穿针引线 B.木已成舟 C.煽风点火 D.滴水成冰参考答案 C命题意图 考察学生对物质变化本质的理解。难度 中 来源 根据导学作业本改编知识点 物质的变化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可以根据是否产生新的物质来判别。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四单元14.下列地方适合存放铁钉的是( )。A.有盖的玻璃容器中 B.浴室柜子里 C.敞开的陶瓷容器 D.有干燥剂的密封袋参考答案 D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铁钉生锈实验的了解。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铁钉在有水和空气的地方容易生锈。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四单元15.煤是由( )经过亿万年复杂的变化慢慢形成的。A.远古植物 B.远古微生物 C.浮游生物 D.人类制造参考答案 A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煤形成的了解。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煤炭的形成是亿万年前的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湖泊、沼泽等低洼处大量堆积,被泥沙层层掩埋,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被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地底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等,慢慢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四单元16.医生建议有抑郁症的人群可以适量多晒太阳,这主要是因为( )。A.晒太阳有利于补钙 B.晒太阳促进大脑分泌有利于情绪的化学物质C.晒太阳可以呼吸新鲜空气 D.晒太阳也是运动参考答案 B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情绪的产生与化学变化有关的认识。难度 中 来源 根据孟建平小学科学单元自主测试卷(三)第10题改编知识点 情绪的产生与化学变化有关。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四单元三、探究题:(本题共4大题,每小题2分,总35小题,共70分)中国的大型常驻空间站定名“天宫号空间站”。空间站的建成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更是人类探索宇宙、认识自我的重要一步。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智慧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天宫”小工程师1.“天宫”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组成,陆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进入太空,并在空间组合成“天宫号”空间站的基本型“T”字型,这个过程中火箭发射塔在发射任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天宫”空间站由于是在太空中工作的,工作环境非常特殊,设计时需要克服许多限制,下列限制在设计时可以不考虑的是( )。A.要与地面保持联系,通信系统可持续问题 B.无法由地面持续供电,电力供给问题C.太空中的温度变化很大,空间站的隔热问题 D.长时间在太空工作,空间站材料的防生锈问题参考答案 D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遇到工程设计问题时结合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能力。难度 高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宇宙真空状态下没有空气和水分。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一、三两单元(2)火箭发射塔的结构和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相似,都属于( )类型,除了吊装火箭部件外还承担燃料补充、设备检测、安装调试等任务。A.混凝土结构 B.砖混结构 C.框架结构 D.砖木结构参考答案 C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框架结构的了解。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像塔台一样的结构属于框架结构。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一单元(3)天宫空间站项目的立项是基于我国航天载人航天工程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采用的空间机械臂技术、物化式再生生保技术、大面积柔性太阳翼技术等均为我国首次在轨开展应用的全新技术, 应用难度大、风险高,这充分说明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是( )。A.技术决定工程 B.工程决定技术 C.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 D.毫无关系参考答案 C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工程与技术相互关系的理解。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科学技术进步支持工程的实施,工程的实施也推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一单元(4)学校科技节举行“火箭发射架”模型设计和制作比赛,小科和同学们积极报名参加了比赛。①关于“火箭发射架”的建造过程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选址 b验收 c明确任务 d设计 e建造参考答案 cadeb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工程建设过程的掌握情况。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设计与制作塔台模型过程: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一单元②小组在“火箭发射架”模型建设过程中,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由组长来设计火箭发射架,其他同学在旁边参观B.小组内遇到难题时,大家积极思考并讨论后再定下最终方案C.若有同学提出合理建议,可经过小组讨论后修改方案D.对没有达到评价要求的部分,做出最后的调整参考答案 A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的意识。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乐于表达与交流,能够综合小组成员的意见;能深入思考,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有小组合作意识。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一单元③关于火箭发射架的设计和制作,下列正确的是( )。A.先进行设计,再根据设计制作,遇到问题直接改,节省时间B.火箭发射架的布局和设施不需要考虑发射场地周边环境气候、火箭型号等问题C.因为是模型,所以不考虑稳固性,只考虑作品的美观性D.制作完成后要进行严格的评估验收参考答案 D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工程建设中设计、制作、评估等步骤的了解和应用。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制作模型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工程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成最终的工程要求。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一单元④在测试模型抗风能力时,从左侧测试,四级风模型没有倒,五级风模型倒了,从右侧测试,三级风模型没有倒,四级风模型倒了,那么该小组的模型抗风能力是( )风。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参考答案 B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模型抗风能力的判断。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测试是工程设计中重要的环节,有一定的检测工具和检测标准。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一单元“天宫”小生物学家2.2022年7月24日,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实验舱成功进入太空,随后,载有实验样品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的实验单元正式启动实验。(1)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太空水稻”在中国空间站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我国是国际上首次完成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的国家。①太空种植的水稻种子培育出的水稻和地面的水稻非常相似,这是植物的( )现象。A.变异 B.遗传 C.生长 D.适应参考答案 B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植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应用能力。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植物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二单元②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月球,甚至在火星,都能实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袁隆平把中国的杂交水稻产量大大提升,请你再举2个例子说明人类利用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改善着人类的生活?参考答案 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出许多植物新品种,如高产抗倒扶小麦、无籽西瓜、不同品种的玉米、观赏植物……答案合理即可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植物遗传变异现象与人类生活联系的拓展学习。难度 高 来源 原创知识点 科学技术改善人类生活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二单元③余姚河姆渡遗址曾发掘出炭化的水稻颗粒,这也印证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对古生物遗体、遗迹或遗物的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 )。(多选题)A.复原出当时生物的样貌 B.了解河姆渡生物的多样性C.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 D.了解当时河姆渡先民的生活情况参考答案 ABCD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古生物研究意义的了解。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对古生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及其地球环境的发展变化,推测古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等。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二单元④年年育种插秧本来是水稻种植的常态,而云南大学研究团队2022年10月测产成功,确定培育出可用于实际生产的多年生水稻品种,栽种一次多季收割,省种省钱减轻劳力。从这个科技事件得知( )。A.多年生水稻是利用自然变异培育出来的 B.科学技术改善着人类的生活,我们可以随意变异出各种生物新品种 C.遗传和变异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只有在实验室才会发生D.人类是应用了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植物新品种的参考答案 D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理解。难度 高 来源 原创知识点 植物后代和亲代存在相同和 不同,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与人类的生活有联系。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二单元(2)2022年10月12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的空间站开讲,首次展示了空间站植物研究项目的科学实验操作--通过基因调控控制的不同开花期的拟南芥。①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拟南芥是二年生草本,总状花序顶生,花瓣4片,白色,匙形,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列( )植物不能与它归为同一类。A.桂花 B.凤仙花 C.藻类 D.狗尾草参考答案 C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植物分类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拟南芥属于陆生、开花、草本植物;藻类属于水生、不开花植物。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二单元②拟南芥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它的基因组是目前已知植物基因组中最小的,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同学们也想像生物学家一样了解身边更多的生物,于是他们开始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以下做法不合适的是( )。A.小组先制定调查方案后实际调查 B.有些不认识的生物可以先拍照记录下来C.分小组调查不同区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D.校园附近经常飞来飞去的鸟类不用统计参考答案 D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的实践应用能力。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要全面、科学地了解校园内的生物。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二单元(3)空间站里的生命生态实验柜主要为植物、水生生物、小型模式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等多类别生物样品提供相应的培养环境与生命保障,用于研究小型生物在太空中的生长发育。①科学家们为了研究太空环境对有机体的影响,把许多动物送上了太空,其中包括狗、猫和类人猿,这些动物属于( )。A.哺乳动物 B.无脊椎动物 C.脊柱动物 D.野生动物参考答案 A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动物分类的应用。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直接生下小动物,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二单元②人类对宇宙积极探索,但是地球一直是我们最美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话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要关注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状况,沿河两岸的绿化,实现全方位监测河道生态环境。B.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是大人的事,与小学生无关C.对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要圈养起来保护D.自然界的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保护的意义不大参考答案 A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意义的理解。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二单元“天宫”小宇航员3.2021年4月29日11时,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1)2023年12月10日,长征系列火箭迎来第500次发射,天和核心舱就是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的,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是( )。A.俄罗斯 B.美国 C.中国 D.日本参考答案 C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中国航天史的了解。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2)作为小宇航员,一定知道不少宇宙知识以及中国航天事业的非凡成就。①关于我国的“探月”成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月球是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球以外的天体。B.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C.嫦娥探月工程分“绕、落”二部走。D.2022年9月9日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并将其命名为“嫦娥石”,我国成为世界第3个发现月球新矿物的国家。参考答案 C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中国重大航天实事的关注度。难度 高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嫦娥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部走。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地球上,我们总是看到月球的正面,而看不到月球的背面是因为( )。A.月球公转和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 B.月球自转和月球公转周期相同C.月球背面照不到阳光看上去很黑暗 D.月球不会发光参考答案 B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月球基本知识的了解。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月球不透明,不会自己发光,月球自转和月球公转周期相同。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③从中国空间站的宇航员视角出发,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太空中看不到星星 B. 宇航员看到的太空是蓝色的C.空间站90分钟绕地球一圈,一天能看到15次日出日落 D.宇航员能看到勺子形状的北斗七星参考答案 C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星座、太空等知识的了解。难度 高 来源 原创知识点 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现象,观察地点不同,看到的星座形状会发生变化。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3)2023年的第一次日食发生在4月20日,属于混合日食。混合日食很罕见,是日环食和日全食的组合。①观察日食时,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直接用眼睛观察 B.用装有滤光镜的望远镜观察C.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在树荫下观测地面上的小亮点变化 D. 配戴专业的日食观测镜观察参考答案 A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日食观察的注意事项的了解。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日食观测时不能裸眼观察,需要使用专业观察工具。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②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处于( )的位置关系。A.地球—月球—太阳 B.地球—太阳—月球 C.太阳—地球—月球参考答案 A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日食原理的理解。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于同一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刚好落在地球上,发生日食现象。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③日食发生的时间一般是农历每月的初一,杭州亚残会于2023年10月15日闭幕,这天刚好是我国的农历九月初一,能看到日食现象么?请分析原因。参考答案 不一定能看到日食,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处于同一直线时会发生日食现象,虽然每逢农历初一月球会运行到日地之间,但三者不一定会处于同一直线上……答案合理即可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日食发生日期以及日食发生条件的理解。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于同一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刚好落在地球上,发生日食现象。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4)2023年9月27日,被称为“千眼天珠”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顺利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圆环阵不但能监测太阳的各种爆发活动,还能监测太阳风暴进入行星际的过程。有关太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太阳的活动与地球息息相关 B.太阳属于银河系的行星C.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所有天体质量的99.86% D.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参考答案 B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太阳基本知识的了解。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太阳属于恒星,位于太阳系中心位置,质量占太阳系所有天体质量的99.86%。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5)2022年12月15日,傍晚17时50分左右,在浙江省杭州市和金华市一带,一颗超亮火流星突如其来刺破了夜空。火流星就是陨石,通常来自 星和 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参考答案 火、木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太阳系各种天体位置的了解。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6)2022年12月29日,小科观察到了“行星合月”的现象(右图),“行星合月”是指行星和月亮正好运行到相同的赤经,两者靠得很近的天象。图片中虽然这颗行星比月亮小,但事实上它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一颗行星,它是( )。A.水星 B.土星 C.木星 D.火星参考答案 C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太阳系中各行星的基本数据的掌握。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太阳系中木星直径最大,体积最大。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7)2023年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讲述了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整个太阳系将被太阳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流浪地球”计划,使用大量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4.2光年外的恒星比邻星作为新家园。若电影情节真实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衰老膨胀后第一个吞没的是离它最近的行星地球B.比邻星是一颗和太阳一样的恒星C.地球到达比邻星的时间是4.2年D.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的天王星也会受影响参考答案 B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太阳系中各天体基本知识的掌握。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比邻星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三单元“天宫”小科普员4.空间站基本构型组建完成后,“太空之家”为在太空“出差”的航天员们提供了更宽敞的生活空间。那么空间站是如何运行的,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如何生活的呢?一起来揭秘一下吧!(1)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采摘了“太空菜园”种植出的新鲜蔬菜,“太空蔬菜”现摘现吃、新鲜又美味,航天员同时也为新一批蔬菜培养做好了准备。①太空种植植物可通过 作用吸收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生产 ,可一定程度上净化密闭舱室环境,获得清新的空气;参考答案 光合、氧气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光合作用的了解。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氧气和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质,增加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四单元②太空种植植物还有这些原因,你觉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航天员提供了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丰富航天员食谱。B.食物可以提供给宇航员能量和营养,食物消化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还可实现密闭系统内水净化,为航天员补充纯净的水。D.植物可为航天员提供绿色鲜活的环境,通过照料植物可以缓解航天员压力,正向调节航天员心理情绪。情绪的产生与化学变化无关。参考答案 D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的了解。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食物消化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情绪的产生与化学变化有关。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四单元(2)一年间,中国空间站“迎来送往”,三批中国航天员分别入驻,茫茫宇宙一次次留下中国人逐梦苍穹的身影。①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轨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第四次太空科普授课。在空间站点燃蜡烛,在微重力环境下,神奇的发现燃烧的蜡烛产生了球形火焰,除了火焰形状不同,空间站的蜡烛燃烧产生水 、炭黑等新物质变化,同时燃烧过程中蜡烛油融化,这个过程中既有 变化,又有 变化。参考答案 化学、物理(答案可以互换)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蜡烛燃烧实验中物质变化的分析。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四单元②宇航员们在中国空间站过春节,年夜饭的美食丰富可口,尤其是椰蓉面包松软,是因为( )。A.制作面包的面粉疏松 B.面包里有很多防腐剂C.生面团中揉入了小苏打和酵母 D.工作人员加的面粉多参考答案 C命题意图 考查对生活中化学变化的了解。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在面团发酵过程中,酵母会分解面团中的糖分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会被困在由面筋形成的网状结构中,从而使面团逐渐膨胀。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四单元③千百年来,人类都是通过种植甘蔗等农作物提取糖分,宇航员吃的糖需要从地面运输上天。2023年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经过2年多的探索,在实验室内实现了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有了这项技术,畅想未来宇航员可以直接利用二氧化碳制糖,这个过程属于变化。参考答案 化学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四单元(3)航天器在轨飞行,需要稳定的能源来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转。①空间站利用太阳光提供的能源属于( )能源。A.传统 B.清洁 C.化石 D.不可再生参考答案 B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能源分类的了解。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太阳能属于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四单元②地面生活的我们更要倡导绿色出行,减少尾气排放,下面不同能源车型,( )最环保。A.汽油、天然气混合型能源车 B.电动新能源汽车 C.燃油汽车 D.柴油汽车参考答案 B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能源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 低 来源 原创知识点 燃油汽车使用石油、柴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电动新能源汽车使用电能。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四单元(4)空间站内的气体、液体都在净化处理之后重新利用,但是固体垃圾通过固体垃圾储存器收集起来集中处理。为减少空间占用,固体垃圾会经过压缩处理。不过这些垃圾并不会带回地面,而是在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之后被抛掉,在大气摩擦燃烧的作用下,最终在大气层里烟消云散。①空间站固体垃圾被压缩处理属于 变化,垃圾被燃烧处理属于 变化。参考答案 物理、化学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物质变化本质区别的理解应用。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四单元②在地球上的我们为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以下不值得提倡的是( )。A.参加“无车日”“无烟日”“地球1小时”等环保行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B.夏季,教室里的空调设置低于26℃C.过节不放烟花,既存在安全隐患又污染环境D.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参考答案 B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在生活中的环保意识。难度 中 来源 原创知识点 关注我们的环境,正视环境问题和生活中的环保措施。 教材单元 对标教材第四单元说明:等级评价:整张试卷折算成50题,一题为2分。批改时,经折算后,对42题及以上的评为优秀;对36-41题范围内的评为良好;对30-35题范围内的评为合格;对29题及以下的评为尚需努力。书写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尚需努力”四个等级。书写端正、整齐,字迹清楚、大小均匀,卷面清洁的评为“优秀”;书写基本工整,笔画清楚, 卷面基本清洁的评为“良好”;书写不整齐,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的评为“尚需努力”;其余的评为“合格”。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学科素养评价试卷整体设计意图说明及分析一、设计理念及特点本试卷为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围绕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依据六年级下册教材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进行编写。以检测小学阶段学业水平和能力为目标,体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注重考试命题的素养立意,全面考察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考核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本试卷旨在贴近社会实际、学生生活,注重知识的巩固,兼顾知识的延伸,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探究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地检测,强调以现实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通过检测如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科学学习情况。本试卷命题特点:严格依据学业质量标准,保证命题立意、命题框架、试题情境和范围、任务难度等准确体现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命题根据评价内容特点,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内涵,选取恰当的评价方法,设计适合的问题、任务。注重基础巩固:全卷中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题目,突出知识应用。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坚持依托于教材,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知识面覆盖极广,四个单元的分值分布合理,难度分布基本均匀。体现思维提升:答题的规范化、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解题思路的清晰性、知识结构的网络化,无一不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是一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学科,在试卷命题时也力求凸显思维性。当知识储存和实际应用有冲突,学生就需要在原有感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运用情境展现:全卷命题的最大板块是探究题,以单元设立项目,结合“中国天宫空间站”、“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事件”等时事,置试题于真实情境中,需要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会学”到“会用”,对知识融会贯通。试题情境的创设有机联系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等现实问题,基于情景设置问题,问题与情境高度融合,并根据测试内容的性质和难度确定题型,同时增加了表述科学观点的开放性命题,强化科学思维能力的考察,这是科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之一。二、命题来源占比表题型 来源 原创 改编 借鉴判断题 5.5 1.5 0选择题 5.5 2.5 0探究题 35 0 0占比(总50题) 92% 8% 0三、双向细目标表为了更加全面反应本试卷的知识覆盖情况,制定了双向细目表来具体的明确考题的指向。(题型题 量课 题)2024年小学六年级科学学科素养评价细目表单 元 判断 选择 探究 合计小小工程师 一、了解我们的住房 1 1 2二、认识工程 1 1 1 3三、建造塔台 2 2四、设计塔台模型 1 1 2五、制作塔台模型 1 1 2六、测试塔台模型 1 1 2七、评估改进塔台模型 1 1 2生物的多样性 一、校园生物大搜索 1 1 2二、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2 2三、形形色色的植物 1 1 2 4四、多种多样的动物 1 1 2五、形貌各异的我们 1 1 2六、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2 2七、保护生物多样性 1 1 2宇宙 一、太阳系大家庭 2 2二、八颗行星 1 2 3三、日食 3 3四、认识星座 1 2 3五、夏季星空 1 1六、浩瀚的宇宙 1 1 1 3七、探索宇宙 2 2物质的变化 一、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1 1 2二、产生气体的变化 1 1三、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1 1 2四、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1 1 2五、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1 3 4六、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1 1七、美丽的化学变化 1 4 5合计 14 16 35 65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学校:班级:姓名:学号:)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学科素养评价(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小小的提醒:书写端正,字迹清楚,注意卷面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题 型 判断题 选择题 探究题 等 级 卷面书写对题数一、判断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1.住房中的窗户只是通风系统的一部分,和采光系统无关。 ( )2.中国天眼的建造过程很重要,选址是工程建设的第一步。 ( )3.伸缩式晒衣架可以变形主要是利用了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 ( )4.工程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成最终的工程要求。 ( )5.尽管校园的区域不大,我们也要认真仔细搜索生物。 ( )6.“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父母的特征都会遗传到子女身上。 ( )7.我们要学习孟德尔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 )8.如果每个性状表现出两种特征,3个性状可以呈现6类相貌。 ( )9.随着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星座。 ( )10.活动观星图可以帮助我们观察星座,要放在桌子上仔细观察。 ( )11.恒星往往是静止不动的,而行星是围绕着恒星运动的。 ( )12.宇宙是运动变化着、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着的。 ( )13.有颜色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也不一定都有颜色变化。 ( )14.人类要利用好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 )二、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杭州亚运会体育馆建设前向社会进行招投标,竞标单位制作标书时不需要考虑( )。A.钱塘江畔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B.亚运会举办的时间C.场馆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D.场馆的后期管理单位2.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桥全长55千米,包括桥、岛、隧 B.横跨伶仃洋,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C.大桥在修建过程中利用了两座天然岛屿 D.建岛海床有18米的淤泥,用圆钢筒围岛的办法解决3.小科和小组成员们一起搭建塔台,按照( )顺序搭建。A.先搭底座—再搭立柱-最后搭顶端 B.先搭立柱——再搭顶端—最后搭底座C.先搭顶端—再搭立柱—最后搭底座 D.先搭底座—再搭顶端—最后用立柱连接4.小科组的塔台经过测试,不仅符合高度要求,而且抗风能力强,他们的做法值得学习的是( )。A.底部比上部大且重 B.整体设计成框架结构C.不小心折弯的吸管不用于制作立柱,剪成多段,用来制作塔台的围栏 D.以上都是5.小学同学制作的塔台不太美观,下列改进方案不可行的是( )。A.减少部分承重的吸管 B.减少部分缠裹过多的胶带C.调整整体结构,整体采用对称的设计 D.减少不必要的吸管结构,考虑吸管颜色的搭配6.绘制校园生物分布图时,生物种类太多写不下,可以( )。A.用画图的方法把生物画在分布图上 B.不重要的生物不写进去C.用“图注+编号”的方法绘制 D.随便写几种生物就够了7.利用二歧分类法对植物进行分类,下列分类方法错误的是( )。A.根据植物茎中的木质成分不同,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B.根据植物叶脉种类的不同,分为平行脉和非平行脉C.根据植物叶片形状的不同,分为单子叶和非针形叶D.非针形叶继续确定标准分类,可以分为卵形叶和叶为其他形状8.杭州智能办亚运的理念,在很多亚运场馆使用了无卡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数字人脸识别监控和报警系统等技术,关于人脸识别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脸识别技术不能识别双胞胎B.人脸识别技术没有指纹识别可靠安全C.人脸识别技术能应用是因为人类不同个体间相貌特征存在着差异D.人脸识别系统只要看脸型就可以识别9.下列自然保护区中,( )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大熊猫而闻名世界。A.九寨沟 B.卧龙 C.长白山 D.青海湖10.夏季适合观星,下面有关星座的内容正确的是( )。A.北极星位于大熊星座,北斗七星位于小熊星座B.“夏季大三角”中的“天津四”属于天鹅座C.北斗七星的七颗恒星与地球的距离都一样,从地球上看一直都是勺子的形状D.利用星座进行人的运势推算很科学11.宇宙中,与银河系相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 B.仙女座星系 C.地月系 D.宇宙12.我们观测到夜空中出现“牛郎织女”相会其实是这两颗恒星( )。A.距离变近 B.和地球的空间位置变化 C.发生碰撞 D.变亮了13.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为化学变化的是( )。A.穿针引线 B.木已成舟 C.煽风点火 D.滴水成冰14.下列地方适合存放铁钉的是( )。A.有盖的玻璃容器中 B.浴室柜子里 C.敞开的陶瓷容器 D.有干燥剂的密封袋15.煤是由( )经过亿万年复杂的变化慢慢形成的。A.远古植物 B.远古微生物 C.浮游生物 D.人类制造16.医生建议有抑郁症的人群可以适量多晒太阳,这主要是因为( )。A.晒太阳有利于补钙 B.晒太阳促进大脑分泌有利于情绪的化学物质C.晒太阳可以呼吸新鲜空气 D.晒太阳也是运动三、探究题:(本题共4大题,总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中国的大型常驻空间站定名“天宫号空间站”。空间站的建成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更是人类探索宇宙、认识自我的重要一步。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智慧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天宫”小工程师1.“天宫”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组成,陆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进入太空,并在空间组合成“天宫号”空间站的基本型“T”字型,这个过程中火箭发射塔在发射任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天宫”空间站由于是在太空中工作的,工作环境非常特殊,设计时需要克服许多限制,下列限制在设计时可以不考虑的是( )。A.要与地面保持联系,通信系统可持续问题 B.无法由地面持续供电,电力供给问题C.太空中的温度变化很大,空间站的隔热问题 D.长时间在太空工作,空间站材料的防生锈问题(2)火箭发射塔的结构和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相似,都属于( )类型,除了吊装火箭部件外还承担燃料补充、设备检测、安装调试等任务。A.混凝土结构 B.砖混结构 C.框架结构 D.砖木结构(3)天宫空间站项目的立项是基于我国航天载人航天工程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采用的空间机械臂技术、物化式再生生保技术、大面积柔性太阳翼技术等均为我国首次在轨开展应用的全新技术, 应用难度大、风险高,这充分说明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是( )。A.技术决定工程 B.工程决定技术 C.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 D.毫无关系(4)学校科技节举行“火箭发射架”模型设计和制作比赛,小科和同学们积极报名参加了比赛。①关于“火箭发射架”的建造过程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选址 b验收 c明确任务 d设计 e建造②小组在“火箭发射架”模型建设过程中,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由组长来设计火箭发射架,其他同学在旁边参观B.小组内遇到难题时,大家积极思考并讨论后再定下最终方案C.若有同学提出合理建议,可经过小组讨论后修改方案D.对没有达到评价要求的部分,做出最后的调整③关于火箭发射架的设计和制作,下列正确的是( )。A.先进行设计,再根据设计制作,遇到问题直接改,节省时间B.火箭发射架的布局和设施不需要考虑发射场地周边环境气候、火箭型号等问题C.因为是模型,所以不考虑稳固性,只考虑作品的美观性D.制作完成后要进行严格的评估验收④在测试模型抗风能力时,从左侧测试,四级风模型没有倒,五级风模型倒了,从右侧测试,三级风模型没有倒,四级风模型倒了,那么该小组的模型抗风能力是( )风。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天宫”小生物学家2.2022年7月24日,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实验舱成功进入太空,随后,载有实验样品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的实验单元正式启动实验。(1)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太空水稻”在中国空间站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我国是国际上首次完成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的国家。①太空种植的水稻种子培育出的水稻和地面的水稻非常相似,这是植物的( )现象。A.变异 B.遗传 C.生长 D.适应②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月球,甚至在火星,都能实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袁隆平把中国的杂交水稻产量大大提升,请你再举2个例子说明人类利用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改善着人类的生活?③余姚河姆渡遗址曾发掘出炭化的水稻颗粒,这也印证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对古生物遗体、遗迹或遗物的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 )。(多选题)A.复原出当时生物的样貌 B.了解河姆渡生物的多样性C.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 D.了解当时河姆渡先民的生活情况④年年育种插秧本来是水稻种植的常态,而云南大学研究团队2022年10月测产成功,确定培育出可用于实际生产的多年生水稻品种,栽种一次多季收割,省种省钱减轻劳力。从这个科技事件得知( )。A.多年生水稻是利用自然变异培育出来的 B.科学技术改善着人类的生活,我们可以随意变异出各种生物新品种 C.遗传和变异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只有在实验室才会发生D.人类是应用了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植物新品种的(2)2022年10月12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的空间站开讲,首次展示了空间站植物研究项目的科学实验操作--通过基因调控控制的不同开花期的拟南芥。①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拟南芥(如右图)是二年生草本,总状花序顶生,花瓣4片,白色,匙形,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列( )植物不能与它归为同一类。A.桂花 B.凤仙花 C.藻类 D.狗尾草②拟南芥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它的基因组是目前已知植物基因组中最小的,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同学们也想像生物学家一样了解身边更多的生物,于是他们开始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以下做法不合适的是( )。A.小组先制定调查方案后实际调查 B.有些不认识的生物可以先拍照记录下来C.分小组调查不同区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D.校园附近经常飞来飞去的鸟类不用统计(3)空间站里的生命生态实验柜主要为植物、水生生物、小型模式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等多类别生物样品提供相应的培养环境与生命保障,用于研究小型生物在太空中的生长发育。①科学家们为了研究太空环境对有机体的影响,把许多动物送上了太空,其中包括狗、猫和类人猿,这些动物属于( )。A.哺乳动物 B.无脊椎动物 C.脊柱动物 D.野生动物②人类对宇宙积极探索,但是地球一直是我们最美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话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要关注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状况,沿河两岸的绿化,实现全方位监测河道生态环境。B.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是大人的事,与小学生无关C.对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要圈养起来保护D.自然界的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保护的意义不大“天宫”小宇航员3.2021年4月29日11时,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1)2023年12月10日,长征系列火箭迎来第500次发射,天和核心舱就是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的,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是( )。A.俄罗斯 B.美国 C.中国 D.日本(2)作为小宇航员,一定知道不少宇宙知识以及中国航天事业的非凡成就。①关于我国的“探月”成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月球是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球以外的天体。B.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C.嫦娥三号探测器首次证明月球上有水。D.2022年9月9日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并将其命名为“嫦娥石”,我国成为世界第3个发现月球新矿物的国家。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地球上,我们总是看到月球的正面,而看不到月球的背面是因为( )。A.月球公转和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 B.月球自转和月球公转周期相同C.月球背面照不到阳光看上去很黑暗 D.月球不会发光③从中国空间站的宇航员视角出发,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太空中看不到星星 B. 宇航员看到的太空是蓝色的C.空间站90分钟绕地球一圈,一天能看到15次日出日落 D.宇航员能看到勺子形状的北斗七星(3)2023年的第一次日食发生在4月20日,属于混合日食。混合日食很罕见,是日环食和日全食的组合。①观察日食时,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直接用眼睛观察 B.用装有滤光镜的望远镜观察C.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在树荫下观测地面上的小亮点变化 D. 配戴专业的日食观测镜观察②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处于( )的位置关系。A.地球—月球—太阳 B.地球—太阳—月球 C.太阳—地球—月球③日食发生的时间一般是农历每月的初一,杭州亚残会于2023年10月15日闭幕,这天刚好是我国的农历九月初一,能看到日食现象么?请分析原因。(4)2023年9月27日,被称为“千眼天珠”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顺利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圆环阵不但能监测太阳的各种爆发活动,还能监测太阳风暴进入行星际的过程。有关太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太阳的活动与地球息息相关 B.太阳属于银河系的行星C.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所有天体质量的99.86% D.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5)2022年12月15日,傍晚17时50分左右,在浙江省杭州市和金华市一带,一颗超亮火流星突如其来刺破了夜空。火流星就是陨石,通常来自 星和 星之间的小行星带。(6)2022年12月29日,小科观察到了“行星合月”的现象(右图),“行星合月”是指行星和月亮正好运行到相同的赤经,两者靠得很近的天象。图片中虽然这颗行星比月亮小,但事实上它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一颗行星,它是( )。A.水星 B.土星 C.木星 D.火星(7)2023年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讲述了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整个太阳系将被太阳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流浪地球”计划,使用大量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4.2光年外的恒星比邻星作为新家园。若电影情节真实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衰老膨胀后第一个吞没的是离它最近的行星地球B.比邻星是一颗和太阳一样的恒星C.地球到达比邻星的时间是4.2年D.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的天王星也会受影响“天宫”小科普员4.空间站基本构型组建完成后,“太空之家”为在太空“出差”的航天员们提供了更宽敞的生活空间。那么空间站是如何运行的,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如何生活的呢?一起来揭秘一下吧!(1)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采摘了“太空菜园”种植出的新鲜蔬菜,“太空蔬菜”现摘现吃、新鲜又美味,航天员同时也为新一批蔬菜培养做好了准备。①太空种植植物可通过 作用吸收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生产 ,可一定程度上净化密闭舱室环境,获得清新的空气。②太空种植植物还有这些原因,你觉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航天员提供了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丰富航天员食谱。B.食物可以提供给宇航员能量和营养,食物消化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还可实现密闭系统内水净化,为航天员补充纯净的水。D.植物可为航天员提供绿色鲜活的环境,通过照料植物可以缓解航天员压力,正向调节航天员心理情绪。情绪的产生与化学变化无关。(2)一年间,中国空间站“迎来送往”,三批中国航天员分别入驻,茫茫宇宙一次次留下中国人逐梦苍穹的身影。①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轨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第四次太空科普授课。在空间站点燃蜡烛,在微重力环境下,神奇的发现燃烧的蜡烛产生了球形火焰,除了火焰形状不同,空间站的蜡烛燃烧产生水 、炭黑等新物质变化,同时燃烧过程中蜡烛油融化,这个过程中既有 变化,又有 变化。②宇航员们在中国空间站过春节,年夜饭的美食丰富可口,尤其是椰蓉面包松软,是因为( )。A.制作面包的面粉疏松 B.面包里有很多防腐剂C.生面团中揉入了小苏打和酵母 D.工作人员加的面粉多③千百年来,人类都是通过种植甘蔗等农作物提取糖分,宇航员吃的糖需要从地面运输上天。2023年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经过2年多的探索,在实验室内实现了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有了这项技术,畅想未来宇航员可以直接利用二氧化碳制糖,这个过程属于变化。(3)航天器在轨飞行,需要稳定的能源来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转。①空间站利用太阳光提供的能源属于( )能源。A.传统 B.清洁 C.化石 D.不可再生②地面生活的我们更要倡导绿色出行,减少尾气排放,下面不同能源车型,( )最环保。A.汽油、天然气混合型能源车 B.电动新能源汽车 C.燃油汽车 D.柴油汽车(4)空间站内的气体、液体都在净化处理之后重新利用,但是固体垃圾通过固体垃圾储存器收集起来集中处理。为减少空间占用,固体垃圾会经过压缩处理。不过这些垃圾并不会带回地面,而是在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之后被抛掉,在大气摩擦燃烧的作用下,最终在大气层里烟消云散。①空间站固体垃圾被压缩处理属于 变化,垃圾被燃烧处理属于 变化。②在地球上的我们为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以下不值得提倡的是( )。A.参加“无车日”“无烟日”“地球1小时”等环保行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B.夏季,教室里的空调设置低于26℃C.过节不放烟花,既存在安全隐患又污染环境D.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情境新趋势】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学科素养评价(原卷版).docx 【新情境新趋势】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学科素养评价(解析版).docx 【新情境新趋势】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学科素养评价(设计说明)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