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课 《项脊轩志》(课件)(共25张PPT)【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3课 《项脊轩志》(课件)(共25张PPT)【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目录
情境导入
知人论世
题目解读
初步感知
初读疏通
精读探究
写作特色
本课小结
布置作业
三味书屋
饮冰室
作者介绍
明代散文家、文学家、古文家。字熙甫,号震川,自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
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是当时“唐宋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
归有光
1506——1571
写作背景
《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四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归有光18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
题目解读
项脊轩:
书斋名,是作者家中一丈见方的斗室。
志:
如颈背之间,故名。
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立下了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
记、志、书、表,古代常见文体名,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共同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
“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 “物” “志”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
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
追念先祖
言其狭小
自号项脊轩
初读感知
初读感知
生字词
枇杷(pípá) 扃牖(jiōng yǒu) 迨(dài) 异爨(cuàn) 老妪(yù) 先妣(bǐ) 呱呱(gū) 阖门(hé) 象笏(hù) 尘泥渗漉(shènlù) 余稍微修葺(qì)
垣墙周庭(yuán)旧时栏楯(shǔn) 偃仰啸歌(yǎn)
冥然兀坐wù 万籁有声(lài)
初读感知
顾视无可置者
庭中通南北为一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文言断句
初读感知
明线——项脊轩的变迁;
暗线——作者的悲喜之情。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寻常家庭的发生的人事变迁,又引发了居住在此的归有光怎样复杂的感情,请找出原文的相关语句?
文眼
本文线索是?
初读感知
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
——清·梅曾亮
文章写了什么(物 事 人 情)?
一间老屋 两种情感 三个女人 四建琐事
项脊轩 一喜一悲 先妣 先大母 亡妻 诸父异爨、
老妪忆母、
追忆大母、
回忆亡妻
疏通文意
(1)通假字
以当南日:“当”通“挡”,抵挡。
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
(2)古今异义词
室仅方丈 (方丈,一丈见方)
三五之夜 (三五,即十五)
余自束发 (束发,表示成年)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疏通文意
(3)名词用作动词
乳二世 (乳,乳养,哺乳)
客逾庖而宴 (宴,用饭)
执此以朝 (朝,上朝)
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有成效,通过读书得到功名)
垣墙周庭:(垣墙,砌墙,周,环绕)
余扃牖而居(扃,关。原指门窗上的插销)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疏通文意
(4)名词用作状语
雨泽下注。/ 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
又北向 (北,朝北 ) 东犬西吠 (西,朝西 )
前辟四窗 (前,在前面)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手,亲自)
(5)形容词用作名词
多可喜,亦多可悲 (喜、悲,高兴的事,悲伤的事)
(6)形容词用作动词
借书满架(满,摆满)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文章结构
一、(1自然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
二、(2自然段)写项脊轩的变迁和家人的往事。
三、(3自然段)写闭门苦读的情景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
四、(4、5自然段)补记项脊轩在妻死前后的变化,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精读探究
1.让作者产生这样感受的“项脊轩”是怎样的一间屋子,哪些句子写出了它的特点?
狭小、
修葺前:破旧、阴暗
修葺后:明亮、幽静、雅致
精读探究
2.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作者的生活是怎样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逍遥惬意、自由自在、怡然自得。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居所。
精读探究
2.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作者的生活是怎样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逍遥惬意、自由自在、怡然自得。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居所。
围绕项脊轩的翻新而抒情,写其旧是为了衬托新之喜,也暗含了作者要重振家业的理想。
精读探究
3.这个小天地给了他无限的乐趣,却也同时让他体会到了人间悲情。
首先叔父异爨就让他感到内心的伤悲。作者是通过哪些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描述大家庭的分崩离析。
“鸡、犬、篱、墙” 构成的细节的表现出了家庭的混乱不堪和人情的冷漠、隔阂。
精读探究
4.面对家道中落的事实,归有光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无限的痛惜、失落,还有无奈,(联系他的生平)因为这个大家庭曾经是风光无限的,他也想拯救这个大家庭,可年纪实在太小,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更坚定了他发奋读书,光宗耀祖的志向。
精读探究
5.如果说物质的衰败是“痛惜、失落,无奈”之悲的话,那么至亲之人的离去则更是精神上的打击。
(一)幼年归有光的伤痛(写母亲——突出“慈爱关怀”)
(二)少年归有光的伤痛(写祖母——突出“殷切期望”)
(三)年归有光的伤痛(写爱妻——突出“恩爱情深”
写作特色
1.细节“撩”情
2.质朴“增”情
3.叠字“助”情
本课小结
幼年时缺失母爱、少年时有负众望、成年时痛失爱妻,这就是归有光的内心世界,是一种深沉的、难言的、不尽的悲伤,而始终蕴含其中、铭刻于心的是母子、祖孙、夫妻之间深情,这就是他“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项脊轩则是所有这一切的见证。
作业布置
1.整理本课文言词汇。
2.完成配套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