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1.(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这启示我们(  )
①珍惜青春时光,不甘平凡,打破常规②努力学习,在为国家谋复兴中提升价值
③树立远大理想,不负韶华,努力奋斗④培养坚韧品格,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下面是班级小组互评中对同学行为的点评,其中你赞同的是(  )
A.甲同学考场上感觉特别紧张于是起身到教室后面放松
——通过放松训练法缓解考试压力是一种实用的方法值得推广
B.乙同学在学校里生活学习中不和违反校纪同学交往
——这体现了交友要有原则,能知廉耻懂荣辱,提高耻的辨别能力
C.丙同学让校运会5000米比赛中排在最后的好朋友退赛
——这是在关爱朋友维护了他的尊严和集体的荣誉利益
D.丁同学准备给父母做饭结果家里燃气灶不打火了他决定自己修
——自己修燃气灶会对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安全隐患还是请专业人员吧
3.(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2024年2月16日,多哈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四位中国选手在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项目中齐心协力夺得冠军。其中,队员李冰洁为本场接力决赛放弃了个人的200米自由泳决赛。这告诉我们(  )
①坚持集体主义就要牺牲个人利益②要学会扬长避短,做更好的自己
③集体力量源于成员间的团结协作④坚持集体主义,识大体、顾大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下侧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自强实现生命精彩 B.道路总是不平坦的
C.成功必须经历磨难 D.在感恩中奋勇前进
5.(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2024年4月,来白武汉等地的千余名莘莘学子到某市开展研学活动。同学们瞻仰英雄革命纪念碑,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近距离感受革命文化魅力,引发了内心的震撼和共鸣。以下内容最符合此次研学活动主题的是(  )
A.拓展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成绩 B.开发创造潜力,培养批判精神
C.接受红色教育,丰富情感体验 D.学会亲近自然,减轻学习压力
6.(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3月开展第8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提出应确保中小学生课间正常活动,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等。对此,下列点评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爱护身体的要求 ②增强了对学生的社会保护
③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 ④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以下能够直接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  )
A.李某某因诈骗钱财高达1.47亿元,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B.初中生小明因多次违反校规,被学校依据《学生管理办法》给予处分
C.几名初中生起哄抢占地铁上的爱心专座,受到其他乘客的批评
D.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保守国家秘密法
8.(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如示意图说明(  )
A.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法律是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9.(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集中管辖试点工作,确保审前、审中和审后三个阶段多措并举;派遣法官担任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形成“法院+双网、法院+学校、法院+社会”的宜昌经验,打造了以心理疏导教育为内核的专业化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这属于对未成年人的(  )
①司法保护②网络保护③学校保护④社会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为此,某校7年级5班同学开展了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普法栏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十三条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六十四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第四十一条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指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1)阅读以上法律条文,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活动二:漫画辨析】
(2)运用所学知识,从法律作用角度,对以上漫画中儿子的言行进行评析。
【活动三:明理导行】
(3)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请你谈谈青少年应怎样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青春期成长的渴望
【解析】【分析】材料中通过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的寄语,启示青年要努力学习,在为国家谋复兴中提升价值,树立远大理想,不负韶华,努力奋斗,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错误,我们要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平凡的生命也有价值;
④错误,“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说法错误,要理性对待他人的评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青春期成长的渴望的认识,青春的我们对未来更加憧憬,渴望拥有健美的身躯、充实的大脑,渴望自由、渴望飞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答案】D
【知识点】情绪的调节;友谊的特质;爱护身体
【解析】【分析】燃气灶出现问题,应该找专业人员修理,防止发生危险,故D说法正确;A错误,考场上到教室来回走动,是违纪行为,做法不可取;
B错误,乙同学应该帮助违反校纪的同学改正,而不是拒绝交往;
C错误,丙同学应该鼓励好朋友参加比赛,坚持到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爱护身体,情绪的调节和友谊的特质的认识,爱护身体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答案】D
【知识点】集体的力量;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解析】【分析】四位中国选手齐心协力夺得冠军,说明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间的团结协作;李冰洁为接力决赛而放弃了个人决赛,说明李冰洁坚持集体主义,识大体顾大局。故③④说法正确;
①错误,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②不符合题意,题文中未体现扬长避短、做更好的自己。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集体的力量和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的认识,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4.【答案】A
【知识点】自强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漫画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这启示我们,要树立人生理想,执着追求,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相信自己,勇敢尝试,自强实现生命精彩,故A符合题意。
BD不符合题意,在题文中未涉及道路总是不平坦的、在感恩中奋勇前进。
C错误,”必须“的说法绝对化,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强的认识,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5.【答案】C
【知识点】积极情感的作用和获得方式
【解析】【分析】C、题干中,同学们瞻仰英雄革命纪念碑,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近距离感受革命文化魅力,引发了内心的震撼和共鸣,这体现了接受红色教育,丰富情感体验,故C符合题意;
A、研学活动与提高学习成绩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选项说法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D、研学活动与减轻学习压力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美好情感的获得方式,考查理解能力。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解答此题需要认真审题,理解美好情感的获得方式。分析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6.【答案】D
【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爱护身体
【解析】【分析】开展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健康,体现了爱护身体的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①④符合题意;
②错误,教育部等四部门决定开展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这是政府保护;
③错误,近视防控有利于预防近视,并不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爱护身体的认识,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7.【答案】A
【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李某某因为诈骗被判处无期徒刑,体现了法律的强制性,故A符合题意;
B不符合题意,初中生小明违反校规受到学校处分,不是违法行为;
C不符合题意,初中生抢占地铁爱心专座受到批评,属于道德谴责;
D不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的认识,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8.【答案】A
【知识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解析】【分析】题文内容说明法律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法律的保护,故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选项表述的内容在题文中未涉及,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认识,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9.【答案】B
【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解析】【分析】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集中管辖试点工作 , 打造了以心理疏导教育为内核的专业化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派遣法官担任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所以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网络保护、社会保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认识,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10.【答案】(1)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通过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法律通过规范人们行为,惩戒违法行为,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未成年人要不断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增强法治意识。
(2) 儿子言行是错误的,是沉迷网络的表现。①儿子既要看到法律的保护作用也要看到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②监护人有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义务。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和生活,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保护。③儿子应主动接受妈妈监督和提醒,按时休息,应该遵守法律的规定,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3) ①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②积极宣传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③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依法行使监督权;④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合理利用网络;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
【解析】【分析】(1)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这说明国家坚持依法治国,通过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这说明法律通过规范人们行为,惩戒违法行为,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指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这启示未成年人要不断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增强法治意识。
据此组织答案。
(2)漫画中儿子的言行是沉迷网络的表现,是错误的。根据所学,理由可以从法律的作用,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防线,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等方面具体分析回答即可。
(3)根据所学,本题可以从 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积极宣传法律, 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依法办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树立法治意识,合理利用网络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1 / 1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1.(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这启示我们(  )
①珍惜青春时光,不甘平凡,打破常规②努力学习,在为国家谋复兴中提升价值
③树立远大理想,不负韶华,努力奋斗④培养坚韧品格,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青春期成长的渴望
【解析】【分析】材料中通过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的寄语,启示青年要努力学习,在为国家谋复兴中提升价值,树立远大理想,不负韶华,努力奋斗,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错误,我们要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平凡的生命也有价值;
④错误,“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说法错误,要理性对待他人的评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青春期成长的渴望的认识,青春的我们对未来更加憧憬,渴望拥有健美的身躯、充实的大脑,渴望自由、渴望飞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下面是班级小组互评中对同学行为的点评,其中你赞同的是(  )
A.甲同学考场上感觉特别紧张于是起身到教室后面放松
——通过放松训练法缓解考试压力是一种实用的方法值得推广
B.乙同学在学校里生活学习中不和违反校纪同学交往
——这体现了交友要有原则,能知廉耻懂荣辱,提高耻的辨别能力
C.丙同学让校运会5000米比赛中排在最后的好朋友退赛
——这是在关爱朋友维护了他的尊严和集体的荣誉利益
D.丁同学准备给父母做饭结果家里燃气灶不打火了他决定自己修
——自己修燃气灶会对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安全隐患还是请专业人员吧
【答案】D
【知识点】情绪的调节;友谊的特质;爱护身体
【解析】【分析】燃气灶出现问题,应该找专业人员修理,防止发生危险,故D说法正确;A错误,考场上到教室来回走动,是违纪行为,做法不可取;
B错误,乙同学应该帮助违反校纪的同学改正,而不是拒绝交往;
C错误,丙同学应该鼓励好朋友参加比赛,坚持到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爱护身体,情绪的调节和友谊的特质的认识,爱护身体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2024年2月16日,多哈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四位中国选手在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项目中齐心协力夺得冠军。其中,队员李冰洁为本场接力决赛放弃了个人的200米自由泳决赛。这告诉我们(  )
①坚持集体主义就要牺牲个人利益②要学会扬长避短,做更好的自己
③集体力量源于成员间的团结协作④坚持集体主义,识大体、顾大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集体的力量;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解析】【分析】四位中国选手齐心协力夺得冠军,说明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间的团结协作;李冰洁为接力决赛而放弃了个人决赛,说明李冰洁坚持集体主义,识大体顾大局。故③④说法正确;
①错误,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②不符合题意,题文中未体现扬长避短、做更好的自己。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集体的力量和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的认识,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4.(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下侧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自强实现生命精彩 B.道路总是不平坦的
C.成功必须经历磨难 D.在感恩中奋勇前进
【答案】A
【知识点】自强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漫画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这启示我们,要树立人生理想,执着追求,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相信自己,勇敢尝试,自强实现生命精彩,故A符合题意。
BD不符合题意,在题文中未涉及道路总是不平坦的、在感恩中奋勇前进。
C错误,”必须“的说法绝对化,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强的认识,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5.(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2024年4月,来白武汉等地的千余名莘莘学子到某市开展研学活动。同学们瞻仰英雄革命纪念碑,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近距离感受革命文化魅力,引发了内心的震撼和共鸣。以下内容最符合此次研学活动主题的是(  )
A.拓展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成绩 B.开发创造潜力,培养批判精神
C.接受红色教育,丰富情感体验 D.学会亲近自然,减轻学习压力
【答案】C
【知识点】积极情感的作用和获得方式
【解析】【分析】C、题干中,同学们瞻仰英雄革命纪念碑,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近距离感受革命文化魅力,引发了内心的震撼和共鸣,这体现了接受红色教育,丰富情感体验,故C符合题意;
A、研学活动与提高学习成绩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选项说法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D、研学活动与减轻学习压力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美好情感的获得方式,考查理解能力。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解答此题需要认真审题,理解美好情感的获得方式。分析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6.(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3月开展第8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提出应确保中小学生课间正常活动,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等。对此,下列点评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爱护身体的要求 ②增强了对学生的社会保护
③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 ④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爱护身体
【解析】【分析】开展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健康,体现了爱护身体的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①④符合题意;
②错误,教育部等四部门决定开展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这是政府保护;
③错误,近视防控有利于预防近视,并不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爱护身体的认识,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7.(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以下能够直接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  )
A.李某某因诈骗钱财高达1.47亿元,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B.初中生小明因多次违反校规,被学校依据《学生管理办法》给予处分
C.几名初中生起哄抢占地铁上的爱心专座,受到其他乘客的批评
D.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保守国家秘密法
【答案】A
【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李某某因为诈骗被判处无期徒刑,体现了法律的强制性,故A符合题意;
B不符合题意,初中生小明违反校规受到学校处分,不是违法行为;
C不符合题意,初中生抢占地铁爱心专座受到批评,属于道德谴责;
D不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的认识,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8.(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如示意图说明(  )
A.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法律是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答案】A
【知识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解析】【分析】题文内容说明法律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法律的保护,故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选项表述的内容在题文中未涉及,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认识,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9.(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集中管辖试点工作,确保审前、审中和审后三个阶段多措并举;派遣法官担任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形成“法院+双网、法院+学校、法院+社会”的宜昌经验,打造了以心理疏导教育为内核的专业化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这属于对未成年人的(  )
①司法保护②网络保护③学校保护④社会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解析】【分析】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集中管辖试点工作 , 打造了以心理疏导教育为内核的专业化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派遣法官担任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所以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网络保护、社会保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认识,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10.(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为此,某校7年级5班同学开展了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普法栏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十三条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六十四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第四十一条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指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1)阅读以上法律条文,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活动二:漫画辨析】
(2)运用所学知识,从法律作用角度,对以上漫画中儿子的言行进行评析。
【活动三:明理导行】
(3)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请你谈谈青少年应怎样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答案】(1)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通过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法律通过规范人们行为,惩戒违法行为,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未成年人要不断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增强法治意识。
(2) 儿子言行是错误的,是沉迷网络的表现。①儿子既要看到法律的保护作用也要看到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②监护人有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义务。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和生活,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保护。③儿子应主动接受妈妈监督和提醒,按时休息,应该遵守法律的规定,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3) ①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②积极宣传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③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依法行使监督权;④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合理利用网络;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
【解析】【分析】(1)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这说明国家坚持依法治国,通过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这说明法律通过规范人们行为,惩戒违法行为,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指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这启示未成年人要不断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增强法治意识。
据此组织答案。
(2)漫画中儿子的言行是沉迷网络的表现,是错误的。根据所学,理由可以从法律的作用,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防线,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等方面具体分析回答即可。
(3)根据所学,本题可以从 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积极宣传法律, 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依法办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树立法治意识,合理利用网络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