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临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临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临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1.(2024七下·临海期末)当遇到麻烦时,暗示自己“一切都会过去”,这启示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 (  )
2.(2024七下·临海期末)“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指的是情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中的“情”指的是情绪。 (  )
3.(2024七下·临海期末)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我们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  )
4.(2024七下·临海期末)在法治社会中,尽管我们未成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护,但我们更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
5.(2024七下·临海期末)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张雨霏从小就树立夺取奥运游泳金牌的梦想。尽管身体存在先天缺陷,她仍十年如一日坚持高强度训练,在逆境中崛起,最终实现青春梦想。她的故事启示我们要(  )
A.把握机遇,享乐当下青春 B.接纳自己,主动改正缺点
C.少年有梦,勇敢直面挫折 D.应对逆境,寻求他人帮助
6.(2024七下·临海期末)网络热词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评。以下关于网络热词的微点评正确的是(  )
序号 网络热词 微点评
① 小山认为自己和女同桌的交往是“双向奔赴”,他们在一起是理所应当的 是慎重对待异性关系的理智行为
② 小海觉得宁可当个“显眼包”,也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参加集体活动 没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③ 小美认为自己处在青春期,父母老师都要时刻照顾到自己的“情绪价值” 能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情绪
④ 小丽时常把前桌的凳子踢走,害得同学经常摔倒,而她认为这就是一个“梗” 是缺乏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的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7.(2024七下·临海期末)“汛期桥洞防淹没辅助系统”“景区公共厕所防遗落置物装置”“仰卧起坐测试仪”……今年临海市教育局组织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科技创新作品。这一活动的开展(  )
①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②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增强科教兴国的使命感
③体现中小学生关注个性发展,自觉尊法守法用法
④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主动关心社会发展变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2024七下·临海期末)漫画《一擦冒火》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  )
A.如同火柴,燃烧自己 B.冷静应对,控制情绪
C.轻易发火,不计后果 D.抑制冲动,逆来顺受
9.(2024七下·临海期末)小涵在数学课堂上对老师所讲的一道题的解题方法有不同意见,下课后她及时主动找到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获得了老师的认可。小涵的经历启示我们(  )
①要善于发现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②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留任何情面
③要有质疑的勇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
④要坚持自己的见解,排斥他人意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0.(2024七下·临海期末)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这一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上百个子系统、几千家协作单位、数十万科研人员的团结协作,他们岗位不同、领域不同,但都是“奔赴浩瀚宇宙”的人。这启示我们建设美好集体需要(  )
①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②每个人都各尽其能,发挥所长
③拥有共同的愿景和良好的氛围
④积极合作,只要合作就能成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4七下·临海期末) 2023年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这体现了(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2.(2024七下·临海期末)电影《第二十条》以影视作品的方式普及了《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启示青少年(  )
①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②成为法治社会忠实崇尚者
③要加强对违法犯罪的打击④只能通过打官司依法维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2024七下·临海期末)小小少年,逐梦青春未来。七年级某班举办“青春序曲”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探索·青春之变】
青春,是人生画卷最华美的篇章。青春的我们,难免会遇到下列生活场景:
情景一 进入初中,小明的身高不断增长,体重不断增加,脸上长痘,我好烦……
情景二 小红在日记中写道:“不知道怎么的,我现在很不愿意跟父母老师说心里话,但又布望他们能理解我…...”
(1)上述情景涉及青春期哪些方面的变化
【解码·青春之力】
踏着青春的节拍,我们相信自己,积极探索;我们克服惰性,战胜自我;我们融入集体,体会美好……我们有使不完的心劲儿。
(2)请分别从飞翔的力量和集体的力量等角度解码“青春之力”。
【构筑·青春之盾】
盾牌有保护自己、应对外界之意。歌德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要主宰自己,需要我们为自己打造一个“青春盾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3)请选择一个青春盾牌并完成设计。
14.(2024七下·临海期末)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某校七年级围绕“共同护航健康成长”主题开展综合实践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法条检索·识保护】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今年正式施行。以下是部分法律条文。
法条检索 特殊保护
第六十六条网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惩处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第九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开通全国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及时受理、转介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

(1)请将表格划线部分补充完整。
【观点碰撞·明意义】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由14周岁调整至12周岁。对此,有同学认为:“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削弱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2)请从“法律作用”的角度评析该同学的观点。
【宣讲提纲·践行动】
(3)同学们准备围绕“拒绝霸凌·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开展宣讲活动。请你参考漫画,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份宣讲提纲(标题自拟)。
宣讲提纲
标题
1. 2.
3. 4.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青春期矛盾心理(心理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处理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可以学习自我调节,如: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参加体育活动;学习自我暗示;试试自我解嘲等,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暗示自己“一切都会过去”,属于自我暗示的方法,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青春期的矛盾心理的认识,青春期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2.【答案】错误
【知识点】情感与情绪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人非草木,孰熟能无情”这里的情指的是情感,意思是人并不是花草树木,怎么会没有感情呢,人与草木的本质区别是人是有感情的。“喜怒哀乐,人之常情”这里的情指的是情绪,意思是高兴、愤怒、哀伤、快乐是人常有的情绪。所以题文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情绪和情感的区别的认识,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3.【答案】错误
【知识点】捍卫国家利益
【解析】【分析】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完全一致”表述过于绝对,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点评】 本题考查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1)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2)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3)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4.【答案】正确
【知识点】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宪法和法律赋予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认识,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5.【答案】C
【知识点】如何克服挫折;少年梦想的特点及意义;2023年时事热点
【解析】【分析】 张雨霏从小就树立夺取奥运游泳金牌的梦想。尽管身体存在先天缺陷,她仍十年如一日坚持高强度训练,在逆境中崛起,最终实现青春梦想,这启示我们,少年要有梦,实现梦想需要有坚强的意志,要勇敢直面挫折,要努力,所以C正确;
A错误,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能享乐当下;
B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改正缺点的内容;
D错误,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寻求他人帮助,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少年梦想和战胜挫折的认识,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6.【答案】C
【知识点】情绪的调节;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异性朋友及异性情感;树立法治意识
【解析】【分析】小海觉得宁可当个“显眼包”,也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说明小海没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小丽时常把前桌的凳子踢走,害得同学经常摔倒,而她认为这就是一个“梗” ,说明小丽是缺乏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的表现,所以②④正确;①错误,异性之间的友谊,可能让人敏感、遭到质疑,我们要做到自然大方,内心坦荡,言谈得体,举止得当,小山的做法没有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③错误,“都要时刻”说法太绝对,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情绪的调节,男女生交往,树立法治意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的认识,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愫,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7.【答案】A
【知识点】开发青春的创造潜力;亲社会行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青少年深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临海市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举行,表明临海市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增强科教兴国的使命感;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主动关心社会发展变化,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自觉尊法守法用法的内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和开发青春的创造潜力的认识,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青春韶华,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这是时代的要求。
8.【答案】B
【知识点】情绪的调节
【解析】【分析】漫画《一擦冒火》反映一些人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这启示我们要学会调控情绪,冷静应对,故B说法正确;A错误,选项观点是对漫画寓意的曲解;
C错误,我们要学会合理调控情绪,不要轻易发火;
D错误,逆来顺受是不会调控情绪的表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情绪的调节的认识,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可以让我们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但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则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外显表情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成为情绪的主人。
9.【答案】B
【知识点】思维的批判性与批判技巧
【解析】【分析】小涵的经历启示我们要有质疑的勇气,并表达不同的观点,要善于发现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①③符合题意;
②错误,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但不能不顾及“情面”,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④错误,独立思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的,正确的意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思维的批判性的认识,思维的批判性表现为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敢于向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10.【答案】B
【知识点】在共建集体中尽责;承担建设集体责任
【解析】【分析】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团结协作,启示我们建设美好集体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每个人都各尽其能,发挥所长,拥有共同的愿景和良好的氛围,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错误,“只要,就能”说法太绝对,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承担建设集体的责任和在共建集体中尽责的认识,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集体的事务需要每个人去分担,事事都要有人做;集体中没有旁观者,人人都要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
11.【答案】C
【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所以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这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此,C符合题意,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的认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12.【答案】A
【知识点】敢于、善于应对犯罪;依法办事
【解析】【分析】电影《第二十条》展现了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启示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成为法治社会忠实崇尚者,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不符合题意,要加强对违法犯罪的打击不是中学生角度回答;
④错误,“只能”说法太绝对,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依法办事的认识,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13.【答案】(1) 情景一涉及青春期生理变化;情景二涉及青春期心理矛盾。
(2) ①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才能有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②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③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3) 盾牌1: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盾牌2: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盾牌3: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知识点】集体的力量;自信及其意义;自强及其意义;行己有耻及做法;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解析】【分析】(1)小明的身高不断增长,体重不断增加,脸上长痘,这是青春期生理变化;
很不愿意跟父母老师说心里话,但又希望他们能理解我,这是青春期心理矛盾。
据此组织答案。
(2)我们相信自己,积极探索,这体现自信。
我们克服惰性,战胜自我,这体现自强。
我们融入集体,体会美好……我们有使不完的心劲儿,这体现集体的力量;
据此本题可以从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才能有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具体分析回答即可。
(3)根据所学,行己有耻可以从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等方面回答。
止于至善可以从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等方面回答。
依法办事可以从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 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分析回答。
【点评】本题考查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矛盾心理,集体的力量,自信自强,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这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14.【答案】(1) ①网络保护;②政府保护。
(2) 说法错误。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法律具有保护的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3) 标题:拒绝校园欺凌,为成长保驾护航。
1.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事件。
2.校园欺凌的类型分别是身体欺凌、语言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
3.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校园暴力致被害人受侵害,侵权人及其监护人应当承担相应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主要有: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4.当遇到暴力问题时,一定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及时联系家长、老师和学校,勇于抵制校园不良习气,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
【解析】【分析】(1)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这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开通全国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这体现对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
(2)该同学的观点错误。根据所学,理由可以从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的要求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如: 标题:拒绝校园欺凌,为成长保驾护航。
1.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事件。
2.校园欺凌的类型分别是身体欺凌、语言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
3.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校园暴力致被害人受侵害,侵权人及其监护人应当承担相应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主要有: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4.当遇到暴力问题时,一定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及时联系家长、老师和学校,勇于抵制校园不良习气,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点评】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法律的作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1 / 1浙江省临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1.(2024七下·临海期末)当遇到麻烦时,暗示自己“一切都会过去”,这启示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青春期矛盾心理(心理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处理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可以学习自我调节,如: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参加体育活动;学习自我暗示;试试自我解嘲等,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暗示自己“一切都会过去”,属于自我暗示的方法,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青春期的矛盾心理的认识,青春期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2.(2024七下·临海期末)“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指的是情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中的“情”指的是情绪。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情感与情绪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人非草木,孰熟能无情”这里的情指的是情感,意思是人并不是花草树木,怎么会没有感情呢,人与草木的本质区别是人是有感情的。“喜怒哀乐,人之常情”这里的情指的是情绪,意思是高兴、愤怒、哀伤、快乐是人常有的情绪。所以题文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情绪和情感的区别的认识,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3.(2024七下·临海期末)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我们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捍卫国家利益
【解析】【分析】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完全一致”表述过于绝对,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点评】 本题考查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1)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2)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3)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4.(2024七下·临海期末)在法治社会中,尽管我们未成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护,但我们更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宪法和法律赋予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认识,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5.(2024七下·临海期末)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张雨霏从小就树立夺取奥运游泳金牌的梦想。尽管身体存在先天缺陷,她仍十年如一日坚持高强度训练,在逆境中崛起,最终实现青春梦想。她的故事启示我们要(  )
A.把握机遇,享乐当下青春 B.接纳自己,主动改正缺点
C.少年有梦,勇敢直面挫折 D.应对逆境,寻求他人帮助
【答案】C
【知识点】如何克服挫折;少年梦想的特点及意义;2023年时事热点
【解析】【分析】 张雨霏从小就树立夺取奥运游泳金牌的梦想。尽管身体存在先天缺陷,她仍十年如一日坚持高强度训练,在逆境中崛起,最终实现青春梦想,这启示我们,少年要有梦,实现梦想需要有坚强的意志,要勇敢直面挫折,要努力,所以C正确;
A错误,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能享乐当下;
B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改正缺点的内容;
D错误,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寻求他人帮助,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少年梦想和战胜挫折的认识,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6.(2024七下·临海期末)网络热词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评。以下关于网络热词的微点评正确的是(  )
序号 网络热词 微点评
① 小山认为自己和女同桌的交往是“双向奔赴”,他们在一起是理所应当的 是慎重对待异性关系的理智行为
② 小海觉得宁可当个“显眼包”,也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参加集体活动 没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③ 小美认为自己处在青春期,父母老师都要时刻照顾到自己的“情绪价值” 能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情绪
④ 小丽时常把前桌的凳子踢走,害得同学经常摔倒,而她认为这就是一个“梗” 是缺乏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的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情绪的调节;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异性朋友及异性情感;树立法治意识
【解析】【分析】小海觉得宁可当个“显眼包”,也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说明小海没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小丽时常把前桌的凳子踢走,害得同学经常摔倒,而她认为这就是一个“梗” ,说明小丽是缺乏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的表现,所以②④正确;①错误,异性之间的友谊,可能让人敏感、遭到质疑,我们要做到自然大方,内心坦荡,言谈得体,举止得当,小山的做法没有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③错误,“都要时刻”说法太绝对,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情绪的调节,男女生交往,树立法治意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的认识,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愫,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7.(2024七下·临海期末)“汛期桥洞防淹没辅助系统”“景区公共厕所防遗落置物装置”“仰卧起坐测试仪”……今年临海市教育局组织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科技创新作品。这一活动的开展(  )
①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②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增强科教兴国的使命感
③体现中小学生关注个性发展,自觉尊法守法用法
④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主动关心社会发展变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开发青春的创造潜力;亲社会行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青少年深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临海市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举行,表明临海市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增强科教兴国的使命感;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主动关心社会发展变化,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自觉尊法守法用法的内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和开发青春的创造潜力的认识,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青春韶华,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这是时代的要求。
8.(2024七下·临海期末)漫画《一擦冒火》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  )
A.如同火柴,燃烧自己 B.冷静应对,控制情绪
C.轻易发火,不计后果 D.抑制冲动,逆来顺受
【答案】B
【知识点】情绪的调节
【解析】【分析】漫画《一擦冒火》反映一些人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这启示我们要学会调控情绪,冷静应对,故B说法正确;A错误,选项观点是对漫画寓意的曲解;
C错误,我们要学会合理调控情绪,不要轻易发火;
D错误,逆来顺受是不会调控情绪的表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情绪的调节的认识,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可以让我们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但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则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外显表情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成为情绪的主人。
9.(2024七下·临海期末)小涵在数学课堂上对老师所讲的一道题的解题方法有不同意见,下课后她及时主动找到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获得了老师的认可。小涵的经历启示我们(  )
①要善于发现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②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留任何情面
③要有质疑的勇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
④要坚持自己的见解,排斥他人意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思维的批判性与批判技巧
【解析】【分析】小涵的经历启示我们要有质疑的勇气,并表达不同的观点,要善于发现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①③符合题意;
②错误,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但不能不顾及“情面”,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④错误,独立思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的,正确的意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思维的批判性的认识,思维的批判性表现为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敢于向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10.(2024七下·临海期末)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这一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上百个子系统、几千家协作单位、数十万科研人员的团结协作,他们岗位不同、领域不同,但都是“奔赴浩瀚宇宙”的人。这启示我们建设美好集体需要(  )
①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②每个人都各尽其能,发挥所长
③拥有共同的愿景和良好的氛围
④积极合作,只要合作就能成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在共建集体中尽责;承担建设集体责任
【解析】【分析】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团结协作,启示我们建设美好集体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每个人都各尽其能,发挥所长,拥有共同的愿景和良好的氛围,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错误,“只要,就能”说法太绝对,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承担建设集体的责任和在共建集体中尽责的认识,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集体的事务需要每个人去分担,事事都要有人做;集体中没有旁观者,人人都要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
11.(2024七下·临海期末) 2023年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这体现了(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答案】C
【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所以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这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此,C符合题意,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的认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12.(2024七下·临海期末)电影《第二十条》以影视作品的方式普及了《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启示青少年(  )
①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②成为法治社会忠实崇尚者
③要加强对违法犯罪的打击④只能通过打官司依法维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知识点】敢于、善于应对犯罪;依法办事
【解析】【分析】电影《第二十条》展现了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启示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成为法治社会忠实崇尚者,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不符合题意,要加强对违法犯罪的打击不是中学生角度回答;
④错误,“只能”说法太绝对,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依法办事的认识,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13.(2024七下·临海期末)小小少年,逐梦青春未来。七年级某班举办“青春序曲”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探索·青春之变】
青春,是人生画卷最华美的篇章。青春的我们,难免会遇到下列生活场景:
情景一 进入初中,小明的身高不断增长,体重不断增加,脸上长痘,我好烦……
情景二 小红在日记中写道:“不知道怎么的,我现在很不愿意跟父母老师说心里话,但又布望他们能理解我…...”
(1)上述情景涉及青春期哪些方面的变化
【解码·青春之力】
踏着青春的节拍,我们相信自己,积极探索;我们克服惰性,战胜自我;我们融入集体,体会美好……我们有使不完的心劲儿。
(2)请分别从飞翔的力量和集体的力量等角度解码“青春之力”。
【构筑·青春之盾】
盾牌有保护自己、应对外界之意。歌德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要主宰自己,需要我们为自己打造一个“青春盾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3)请选择一个青春盾牌并完成设计。
【答案】(1) 情景一涉及青春期生理变化;情景二涉及青春期心理矛盾。
(2) ①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才能有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②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③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3) 盾牌1: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盾牌2: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盾牌3: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知识点】集体的力量;自信及其意义;自强及其意义;行己有耻及做法;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解析】【分析】(1)小明的身高不断增长,体重不断增加,脸上长痘,这是青春期生理变化;
很不愿意跟父母老师说心里话,但又希望他们能理解我,这是青春期心理矛盾。
据此组织答案。
(2)我们相信自己,积极探索,这体现自信。
我们克服惰性,战胜自我,这体现自强。
我们融入集体,体会美好……我们有使不完的心劲儿,这体现集体的力量;
据此本题可以从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才能有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具体分析回答即可。
(3)根据所学,行己有耻可以从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等方面回答。
止于至善可以从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等方面回答。
依法办事可以从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 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分析回答。
【点评】本题考查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矛盾心理,集体的力量,自信自强,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这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14.(2024七下·临海期末)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某校七年级围绕“共同护航健康成长”主题开展综合实践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法条检索·识保护】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今年正式施行。以下是部分法律条文。
法条检索 特殊保护
第六十六条网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惩处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第九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开通全国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及时受理、转介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

(1)请将表格划线部分补充完整。
【观点碰撞·明意义】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由14周岁调整至12周岁。对此,有同学认为:“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削弱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2)请从“法律作用”的角度评析该同学的观点。
【宣讲提纲·践行动】
(3)同学们准备围绕“拒绝霸凌·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开展宣讲活动。请你参考漫画,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份宣讲提纲(标题自拟)。
宣讲提纲
标题
1. 2.
3. 4.
【答案】(1) ①网络保护;②政府保护。
(2) 说法错误。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法律具有保护的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3) 标题:拒绝校园欺凌,为成长保驾护航。
1.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事件。
2.校园欺凌的类型分别是身体欺凌、语言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
3.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校园暴力致被害人受侵害,侵权人及其监护人应当承担相应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主要有: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4.当遇到暴力问题时,一定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及时联系家长、老师和学校,勇于抵制校园不良习气,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
【解析】【分析】(1)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这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开通全国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这体现对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
(2)该同学的观点错误。根据所学,理由可以从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的要求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如: 标题:拒绝校园欺凌,为成长保驾护航。
1.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事件。
2.校园欺凌的类型分别是身体欺凌、语言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
3.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校园暴力致被害人受侵害,侵权人及其监护人应当承担相应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主要有: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4.当遇到暴力问题时,一定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及时联系家长、老师和学校,勇于抵制校园不良习气,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点评】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法律的作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