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1.(2024八下·东阳期末)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开启了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列关于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爱国主义教育法法律效力高于宪法
B.宪法与爱国主义教育法地位相同
C.宪法是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立法依据
D.爱国主义教育法与宪法制定程序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宪法的地位及重要性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所以宪法是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故C说法正确;
AB错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D错误,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加严格。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宪法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2024八下·东阳期末)“宪法不是冰冷乏味的,细心地读,认真地学,切实地用,每个人都会从中感受到温暖和情怀。”宪法的“温暖和情怀”源自宪法(  )
①规定了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②综合了各种法律的精华
③确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
④是惩罚、打击犯罪的根本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析】【分析】宪法的“温暖和情怀”源自宪法确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规定了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故①③正确;
②错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④错误,刑法是惩罚、打击犯罪的基本法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3.(2024八下·东阳期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加强合宪性审查和监督,依法纠正违反宪法精神的规定。其目的在于(  )
①纠正公民的违宪行为
②提高行政法规的地位
③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宪法的地位及重要性;宪法监督权力行使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加强合宪性审查和监督,依法纠正违反宪法精神的规定。其目的在于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 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所以 ③④正确;
①错误,合宪性审查工作,是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而不是纠正公民的违宪法行为;
②错误, 选项内容与提高行政法规的地位无关,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4.(2024八下·东阳期末)小陈对照宪法内容梳理出下表,若要为其配一个主题,恰当的应是(  )
出生,成为有独立人格权的“人” 6周岁,接受小学义务教育 18周岁,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宪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C.宪法——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宪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答案】D
【知识点】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析】【分析】一个人从出生有独立人格权、6周岁接受义务教育、18周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利体现了宪法保障我们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故D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认识,尊重和保障人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2024八下·东阳期末)某中学举行高三学生成人礼,赠送给学生一份特别的礼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华阳同学作为代表上台发言。下列可列入发言提纲的有(  )
①着重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学习宪法②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认同宪法
③遵守人人参与宪法宣誓制度,捍卫宪法④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行为,践行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宪法意识
【解析】【分析】①②④表述正确:公民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学习宪法。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我们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认同宪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践行宪法。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③表述错误:“人人”表述过于绝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
①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P2蓝字)
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P22)
③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P22相关链接)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P24)
⑤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P25)
6.(2024八下·东阳期末)下表中“微点评”与“微行为”相匹配的有(  )
微行为 微点评
年满18岁周岁的小东参加人大代表换届选举 ①行使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 ②尊重人权
小薛的哥哥去年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 ③行使依法服兵役的权利
乡贤捐资镇政府负责修建镇阅览室 ④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尊重和保障人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文化教育权利;依法服兵役
【解析】【分析】年满18岁周岁的小东参加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体现了他行使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乡贤捐资镇政府负责修建镇阅览室,创造条件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受教育的权利,故 ①②④ 说法正确;
③错误,小薛的哥哥去年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体现他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选举和被选举权,尊重和保障人权和受教育权,依法服兵役的认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7.(2024八下·东阳期末)下列公民行为中,属于行使监督权的是(  )
A.医生老王再三提醒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B.顾客小杨强烈要求饭店为其餐费打折
C.丁老师严厉批评做作业不认真的同学
D.学生小张写信建议交警加强交通管理
【答案】D
【知识点】监督权
【解析】【分析】学生小张写信建议交警加强交通管理的做法是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表现,D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医生老王再三提醒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是履行职责的表现,没有体现监督权;
B不符合题意,顾客小杨强烈要求饭店为其餐费打折的做法和监督权没有直接关系;
C不符合题意,丁老师严厉批评做作业不认真的同学的做法是认真负责的表现,和监督权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监督权的认识,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2024八下·东阳期末)公民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对下列维权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
①小兰网购的衣服有质量问题,商家退货退款——和解
②小东在超市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拨打12315举报——调解
③小郑买的新房子被延期交付,将开发商告上了法庭——诉讼
④小程新买的烤箱出现故障,到购买商店进行索赔——仲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维护权利守程序
【解析】【分析】买到有质量问题的衣服,商家退款退货,是通过和解维权,在超市买到假货,拨打12315举报,是通过调解维权。买的房子被延期交付,将开发商告上法庭,是通过诉讼维权,故 ①②③ 说法正确;
④错误,买的烤箱发生故障,到购买商店进行索赔,是和解方式维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权利守程序的认识,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9.(2024八下·东阳期末)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行为属于履行这一义务的是(  )
A.在超市买到变质食品,与商家交涉
B.发现校内出现欺凌现象,向老师报告
C.路遇有人对着军车拍照,上前劝阻
D.看到小区违规停车现象,向物业反映
【答案】C
【知识点】公民维护国家利益及表现
【解析】【分析】 路遇有人对着军车拍照,上前劝阻 ,这是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的表现,故C符合题意;
A不符合题意, 在超市买到变质食品,与商家交涉 ,这是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表现,这是行使权利,不是履行义务;
B错误, 发现校内出现欺凌现象,向老师报告 这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表现,与维护国家安全无关;
D不符合题意, 看到小区违规停车现象,向物业反映 ,与维护国家安全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的认识,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10.(2024八下·东阳期末)“你可以唱歌,但不能在午夜破坏我的美梦。”这句话启示我们(  )
①他人的合法权利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②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③公民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④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权利义务相统一
【解析】【分析】①②④表述正确:“你可以唱歌,但不能在午夜破坏我的美梦。”这句话说明了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午夜唱歌可能打扰到他人的休息,侵犯了他人的安宁权; 不能在午夜破坏我的美梦”隐含了行使权利时不能违反社会公德或法律法规(如噪音污染法规)的意思,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权利,他人的合法权利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③表述错误: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如不侵犯他人的权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③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④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11.(2024八下·东阳期末)有人指出,在经济发展中,每位人大代表都应发挥“一盏灯”的作用,敢于点亮自己,乐于照亮别人,要勇立发展潮头,会当参谋员,勇当监督员,善当推动员。这需要人大代表(  )
①主动行使立法权,完善经济法律体系②积极反映群众关于经济发展的意见
③认真提出议案,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④发挥在经济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所以人大代表要积极反映群众关于经济发展的意见,认真提出议案,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②③说法正确;
①错误,人大享有立法权,人大代表没有立法权;
④错误,党员要发挥在经济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不是人大代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大代表的职责的认识,人大代表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12.(2024八下·东阳期末)近日,八(五)班准备模拟政协的场景,在布置会场时需悬挂有关横幅。以下最适合现场挂的横幅是(  )
A.横幅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B.横幅2:平等团结、增进情谊、加快发展、共同繁荣
C.横幅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横幅4: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内容、意义;爱国统一战线及多党合作;中国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A排除: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核心原则,和政协无关;
B排除: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等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协无关;
C当选:人民政协坚持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适合;
D排除: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和政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多党合作机构:
性质: 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主题:团结和民主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3.(2024八下·东阳期末)在八年级(3)班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见闻。
小阳:“语文老师是政协委员,她提交了关于防控初中生近视的提案。” 小金:“我们村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并制定了《环境卫生公约》。” 小华:“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协商解决养犬扰民的问题。”
三名同学共同探讨的学习主题是(  )
A.办好民生实事,做到依法行政
B.公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当家作主权力
C.发展基层民主,焕发旺盛活力
D.落实基本政治制度,发展我国民主建设
【答案】D
【知识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内容、意义
【解析】【分析】语文老师是政协委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召开村民大会,体现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都属于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故D说法正确;
A错误,政府依法行政,材料未涉及;
B错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的政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14.(2024八下·东阳期末)2024年元旦前,某校初三学生规划了自己的旅游行程表,如下所示。他一天的活动中为其提供服务的经济成分依次是(  )
(1)8:23乘高铁出发到长沙
(2)12:30到同学叔叔家开的连锁酒店登记住宿并用餐
(3)15:00到望城区参观村办智慧农业区
A.集体经济、国有经济、个体经济
B.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C.国有经济、私营经济、集体经济
D.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解析】【分析】A、错误。根据题干描述,中国高铁显然属于国有经济,而非集体经济;连锁酒店属于私营经济,而非个体经济;村办智慧农业区属于集体经济,但A选项的排序与题干不符,故A错误;
B、错误。连锁酒店虽然可能是个人经营,但在此处更准确地归类为私营经济,而非个体经济;且村办智慧农业区属于集体经济,而非私营经济。B选项的排序与题干不符,故B错误;
C、正确。中国高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基础设施,属于国有经济;连锁酒店由个人投资经营,属于私营经济;村办智慧农业区由村集体经营,属于集体经济。C选项的排序与题干完全吻合,故C正确;
D、错误。虽然高铁属于国有经济,但连锁酒店并不属于集体经济,而是私营经济;村办智慧农业区才属于集体经济。D选项的排序与题干不符,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知识点。做这道题时,需要准确理解各种经济成分的定义和特征,并将其与题干中的具体情境相结合,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5.(2024八下·东阳期末)下面示意图说明(  )
①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相互监督 ②全国人大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③宪法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修改和调整 ④国家监察委员会独立行使监察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宪法的地位及重要性;国家监察机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国家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所以 ②④正确;①错误,全国人民大监督其他国家机关,而不是 互相监督;
③错误,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所以不能随时修改和调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大的职权,宪法的地位和重要性,监察机关的认识,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16.(2024八下·东阳期末)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下列中国古语中,符合平等价值取向的是(  )
A.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 B.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C.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D.尊卑贵贱,当各守本分
【答案】B
【知识点】平等的含义及重要性
【解析】【分析】 A错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意思是礼仪不能用于平民百姓,刑罚不能上加于官僚贵族,这是特权思想的体现;
B正确,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意思是王子违背了法律,会和老百姓一样处以惩罚,没有特殊对待,体现了平等的价值取向;
C错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意思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这是职业观念不平等的体现;
D错误,“尊卑贵贱,当各守本分”意思是每个人都是不平等的,尊卑贵贱都已经注定,要安守自己的本分,这是阶级等级观念的体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平等的含义的认识,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17.(2024八下·东阳期末)下边漫画挣脱了束缚的风筝最终“无力回天”,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应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②不加任何约束的自由是危险的
③拥有自由才能增强个人幸福感④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反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解析】【分析】漫画挣脱了束缚的风筝最终“无力回天”启示我们自由是相对的,不加任何约束的自由是危险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故②④说法正确;①错误,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③不符合题意,自由的意义在漫画中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由的含义的认识,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18.(2024八下·东阳期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体现了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是(  )
A.公平正义 B.自由平等 C.敬业奉献 D.公正司法
【答案】A
【知识点】守护正义的做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材料中,“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体现了公平正义的追求,故A说法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选项内容不属于法治的核心价值,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守护正义的认识,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19.(2024八下·东阳期末)养老金制度、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助学金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实施,使公民获得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了社会的关爱。这说明(  )
①维护公平正义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②公民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价值
③正义要求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
④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坚守公平的做法;守护正义的做法
【解析】【分析】①表述错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而不是维护公平正义;
②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强调公民权利;
③④表述正确: 养老金制度、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助学金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实施,使公民获得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了社会的关爱,说明正义要求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公平正义的理解。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课堂重要知识点和重点概念理论,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
20.(2024八下·东阳期末)图示法有助于知识的学习。下列概念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的是(  )
①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②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
③国家机关与国家主席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格尊严权;权利义务相统一;国家主席
【解析】【分析】人身自由包括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等,国家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国家机关包括国家主席, ②③ 说法正确;①错误,有些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二者不是包含关系,而是相交关系;
④错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不是包含关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国家主席,人身自由权,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认识,人身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21.(2024八下·东阳期末)为培养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八年级(1)班准备以“宪法关系你我他”为主题举行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参加。
班会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①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②宪法是公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应当把高空抛物问题写入宪法;④国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⑤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⑥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1)上述观点哪些是错误的 为什么
(2)国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哪一法治精神
(3)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请你按照相关内容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答案】(1)②错误,宪法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③错误,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高空抛物”不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⑥错误,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公平正义
(3)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按劳分配;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知识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的地位及重要性;坚守公平的做法
【解析】【分析】(1)宪法是公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的观点错误,因为宪法是人民的意识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应当把高空抛物问题写入宪法的观点错误,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高空抛物”不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的观点错误,因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据此组织答案。
(2)根据所学,国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现公平正义的要求。
(3)根据所学,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政治制度是我国基本制度。
故答案为: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按劳分配;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对宪法规定的内容,尊重保障人权,守护正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国家,需要运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的知识,从改错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宪法是公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可链接人民的意识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②:应当把高空抛物问题写入宪法→可链接宪法规定的内容,而“高空抛物”不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关键词③: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可链接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国家,需要运用崇尚法治精神的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国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可链接公平正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回答。
22.(2024八下·东阳期末)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违法违规放飞无人机现象日益严重,无人机甚 至还成为间谍的作案工具。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漫画一“到处飞” 漫画二“无处飞”
(1)运用自由与法治的知识,评析漫画一“到处飞”中无人机操控者的言行。
(2)漫画二中“全民防范”的做法体现了公民的哪一基本义务?结合漫画二,谈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履行法定义务。
【答案】(1)漫画中无人机操控者的言行是错误的。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随意放飞无人机属于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依法依规放飞无人机,可以尽量避免对别人的自由和安全等权利产生危害。
(2)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每个人都有保守国家秘密和安全的责任,做到全民防范,遇到间谍偷拍要积极主动报告公安和国安的相关部门,体现了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我国刑法和反间谍法都对这类行为有所规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公民不能够随意偷拍军事设施等涉及国家安全的内容,不能去从事间谍活动或者为间谍活动提供便利。
【知识点】公民维护国家利益及表现;履行法定义务;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解析】【分析】(1) 无人机操控者的言行 是错误的。根据所学,理由从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依法依规放飞无人机,可以尽量避免对别人的自由和安全等权利产生危害等方面回答即可。
(2)漫画二表述了全民防范无人机偷拍国家机密体现维护国家利益。
根据所学,履行法定义务可以从 了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结合材料说明 公民不能够随意偷拍军事设施等涉及国家安全的内容,不能去从事间谍活动或者为间谍活动提供便利,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履行法定义务,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理解和运用,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23.(2024八下·东阳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以下是部分会议事项:
  会议事项
① 国务院总理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
② 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③ 批准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1)会议事项分别体现全国人大行使了什么职权
(2)国家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角度,分析总理向全国人大作工作报告的原因。
(3)有同学得出结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1)监督权、立法权、决定权
(2)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而全国人大是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3)这一结论不正确。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行政机关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1)国务院总理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
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
批准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行使决定权。
(2)国务院总理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可以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而全国人大是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回答即可。
(3)同学的观点错误。
理由可以从我国国家性质,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大的职权,行政机关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机关,需要运用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国务院总理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可链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之监督权作答。
关键词②: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可链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之立法权作答。
关键词③:批准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可链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之决定权作答。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机关,需要运用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国务院总理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可链接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而全国人大是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作答。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国人大。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内容。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4.(2024八下·东阳期末)下列是八年级学生小明校园生活日记摘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记一: 放学后,我被几个高年级同学拦住搜身,被抢去仅有的50元钱。他们嫌钱少,便对我谩骂、侮辱。为了取乐,他们还翻我书包,把我书包里的信强行拆开朗读,并在我的照片上添上胡须。我奋起反抗,被他们打伤。 日记二: 今天道法课上老师介绍了公安机关重举出击侵害未成年人的黑恶势力的情况,提醒我们如果遇到敲诈勒索等,要及时检举,不让坏人横行,同时维护自身权益;还告诫我们不仅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年为伍,还要积极与黑恶势力作斗争。
(1)请仿照示例,指出日记一中小明的哪些权力受到了侵犯。
示例:身上仅有的50元钱被抢——财产权。
(2)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日记二是如何体现其要求的
【答案】(1)被拦住搜身——人身自由;谩骂、侮辱——人格尊严权;强行拆信——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或隐私权);照片上添上胡须——肖像权。
(2)公安机关重拳出击侵害未成年人的黑恶势力的情况,体现了正义“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的要求;老师提醒我们检举校园霸凌以维护合法权益,体现了正义“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的要求;老师告诫我们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年为伍,积极与黑恶势力作斗争,体现了正义“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
【知识点】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通信自由和通讯秘密受法律保护;守护正义的做法
【解析】【分析】(1)被高年级同学拦住搜身,人身自由权受侵犯。
对我谩骂、侮辱,人格尊严权受侵犯。
翻我书包,强行拆信,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侵犯。
在我的照片上添上胡须,肖像权受侵犯。
据此组织答案。
(2)公安机关重拳出击侵害未成年人的黑恶势力的情况,这说明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老师提醒我们检举校园霸凌以维护合法权益,这说明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老师告诫我们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年为伍,积极与黑恶势力作斗争,这体现正义要求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据此组织答案。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肖像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守护正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1)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调用公民权利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被高年级同学拦住搜身→联系人身自由权。
关键词②:对我谩骂、侮辱→联系人格尊严权。
关键词③:翻我书包,强行拆信→联系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关键词④:在我的照片上添上胡须→联系肖像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调用正义要求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公安机关重拳出击侵害未成年人的黑恶势力的情况→联系正义要求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关键词②:老师提醒我们检举校园霸凌以维护合法权益→联系正义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关键词③:老师告诫我们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年为伍,积极与黑恶势力作斗争→联系正要求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正义“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的要求
25.(2024八下·东阳期末)青春只有一次,值得被温柔以待。某校开展关于遏制校园恶作剧主题教育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活动一中的调查统计结果说明了什么
(2)依据活动二,从正义角度分析,“学生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案被写入了今年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的意义。
(3)如果你是值周班发言的同学,请完成一份国旗下的讲话稿。
(要求:有题目,字数200字左右)
【答案】(1)校园恶作剧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许多学生遭遇过校园恶作剧。
(2)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当前,存在因校园恶作剧、玩闹而造成对学生的伤害案件,写入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有利于司法维护正义,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正义。
(3)开放性答案。注意发言对象是全校同学,围绕我们学生需遵守校园纪律,同学间开玩笑有节制等作答。
【知识点】正义及正义行为;守护正义的做法
【解析】【分析】(1)从遭遇校园暴力恶作剧事件的调查结果可知,校园恶作剧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许多学生遭遇过校园恶作剧。
(2)“学生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案被写入了今年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这说明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对学生的伤害案件,写入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有利于司法维护正义,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正义。
据此组织答案。
(3)本题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守护正义,正义和正义行为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社会的公平正义的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对遭遇校园暴力恶作剧事件的调查结果→可链接校园恶作剧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许多学生遭遇过校园恶作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国家,需要运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的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学生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案被写入了今年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可链接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对学生的伤害案件,写入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有利于司法维护正义,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正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本题考查国旗下的讲话稿,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 / 1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1.(2024八下·东阳期末)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开启了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列关于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爱国主义教育法法律效力高于宪法
B.宪法与爱国主义教育法地位相同
C.宪法是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立法依据
D.爱国主义教育法与宪法制定程序相同
2.(2024八下·东阳期末)“宪法不是冰冷乏味的,细心地读,认真地学,切实地用,每个人都会从中感受到温暖和情怀。”宪法的“温暖和情怀”源自宪法(  )
①规定了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②综合了各种法律的精华
③确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
④是惩罚、打击犯罪的根本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八下·东阳期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加强合宪性审查和监督,依法纠正违反宪法精神的规定。其目的在于(  )
①纠正公民的违宪行为
②提高行政法规的地位
③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八下·东阳期末)小陈对照宪法内容梳理出下表,若要为其配一个主题,恰当的应是(  )
出生,成为有独立人格权的“人” 6周岁,接受小学义务教育 18周岁,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宪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C.宪法——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宪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5.(2024八下·东阳期末)某中学举行高三学生成人礼,赠送给学生一份特别的礼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华阳同学作为代表上台发言。下列可列入发言提纲的有(  )
①着重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学习宪法②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认同宪法
③遵守人人参与宪法宣誓制度,捍卫宪法④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行为,践行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24八下·东阳期末)下表中“微点评”与“微行为”相匹配的有(  )
微行为 微点评
年满18岁周岁的小东参加人大代表换届选举 ①行使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 ②尊重人权
小薛的哥哥去年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 ③行使依法服兵役的权利
乡贤捐资镇政府负责修建镇阅览室 ④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24八下·东阳期末)下列公民行为中,属于行使监督权的是(  )
A.医生老王再三提醒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B.顾客小杨强烈要求饭店为其餐费打折
C.丁老师严厉批评做作业不认真的同学
D.学生小张写信建议交警加强交通管理
8.(2024八下·东阳期末)公民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对下列维权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
①小兰网购的衣服有质量问题,商家退货退款——和解
②小东在超市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拨打12315举报——调解
③小郑买的新房子被延期交付,将开发商告上了法庭——诉讼
④小程新买的烤箱出现故障,到购买商店进行索赔——仲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24八下·东阳期末)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行为属于履行这一义务的是(  )
A.在超市买到变质食品,与商家交涉
B.发现校内出现欺凌现象,向老师报告
C.路遇有人对着军车拍照,上前劝阻
D.看到小区违规停车现象,向物业反映
10.(2024八下·东阳期末)“你可以唱歌,但不能在午夜破坏我的美梦。”这句话启示我们(  )
①他人的合法权利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②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③公民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④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4八下·东阳期末)有人指出,在经济发展中,每位人大代表都应发挥“一盏灯”的作用,敢于点亮自己,乐于照亮别人,要勇立发展潮头,会当参谋员,勇当监督员,善当推动员。这需要人大代表(  )
①主动行使立法权,完善经济法律体系②积极反映群众关于经济发展的意见
③认真提出议案,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④发挥在经济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2024八下·东阳期末)近日,八(五)班准备模拟政协的场景,在布置会场时需悬挂有关横幅。以下最适合现场挂的横幅是(  )
A.横幅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B.横幅2:平等团结、增进情谊、加快发展、共同繁荣
C.横幅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横幅4: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13.(2024八下·东阳期末)在八年级(3)班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见闻。
小阳:“语文老师是政协委员,她提交了关于防控初中生近视的提案。” 小金:“我们村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并制定了《环境卫生公约》。” 小华:“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协商解决养犬扰民的问题。”
三名同学共同探讨的学习主题是(  )
A.办好民生实事,做到依法行政
B.公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当家作主权力
C.发展基层民主,焕发旺盛活力
D.落实基本政治制度,发展我国民主建设
14.(2024八下·东阳期末)2024年元旦前,某校初三学生规划了自己的旅游行程表,如下所示。他一天的活动中为其提供服务的经济成分依次是(  )
(1)8:23乘高铁出发到长沙
(2)12:30到同学叔叔家开的连锁酒店登记住宿并用餐
(3)15:00到望城区参观村办智慧农业区
A.集体经济、国有经济、个体经济
B.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C.国有经济、私营经济、集体经济
D.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
15.(2024八下·东阳期末)下面示意图说明(  )
①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相互监督 ②全国人大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③宪法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修改和调整 ④国家监察委员会独立行使监察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24八下·东阳期末)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下列中国古语中,符合平等价值取向的是(  )
A.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 B.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C.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D.尊卑贵贱,当各守本分
17.(2024八下·东阳期末)下边漫画挣脱了束缚的风筝最终“无力回天”,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应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②不加任何约束的自由是危险的
③拥有自由才能增强个人幸福感④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反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4八下·东阳期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体现了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是(  )
A.公平正义 B.自由平等 C.敬业奉献 D.公正司法
19.(2024八下·东阳期末)养老金制度、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助学金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实施,使公民获得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了社会的关爱。这说明(  )
①维护公平正义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②公民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价值
③正义要求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
④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024八下·东阳期末)图示法有助于知识的学习。下列概念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的是(  )
①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②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
③国家机关与国家主席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1.(2024八下·东阳期末)为培养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八年级(1)班准备以“宪法关系你我他”为主题举行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参加。
班会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①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②宪法是公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应当把高空抛物问题写入宪法;④国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⑤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⑥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1)上述观点哪些是错误的 为什么
(2)国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哪一法治精神
(3)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请你按照相关内容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2.(2024八下·东阳期末)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违法违规放飞无人机现象日益严重,无人机甚 至还成为间谍的作案工具。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漫画一“到处飞” 漫画二“无处飞”
(1)运用自由与法治的知识,评析漫画一“到处飞”中无人机操控者的言行。
(2)漫画二中“全民防范”的做法体现了公民的哪一基本义务?结合漫画二,谈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履行法定义务。
23.(2024八下·东阳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以下是部分会议事项:
  会议事项
① 国务院总理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
② 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③ 批准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1)会议事项分别体现全国人大行使了什么职权
(2)国家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角度,分析总理向全国人大作工作报告的原因。
(3)有同学得出结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24.(2024八下·东阳期末)下列是八年级学生小明校园生活日记摘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记一: 放学后,我被几个高年级同学拦住搜身,被抢去仅有的50元钱。他们嫌钱少,便对我谩骂、侮辱。为了取乐,他们还翻我书包,把我书包里的信强行拆开朗读,并在我的照片上添上胡须。我奋起反抗,被他们打伤。 日记二: 今天道法课上老师介绍了公安机关重举出击侵害未成年人的黑恶势力的情况,提醒我们如果遇到敲诈勒索等,要及时检举,不让坏人横行,同时维护自身权益;还告诫我们不仅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年为伍,还要积极与黑恶势力作斗争。
(1)请仿照示例,指出日记一中小明的哪些权力受到了侵犯。
示例:身上仅有的50元钱被抢——财产权。
(2)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日记二是如何体现其要求的
25.(2024八下·东阳期末)青春只有一次,值得被温柔以待。某校开展关于遏制校园恶作剧主题教育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活动一中的调查统计结果说明了什么
(2)依据活动二,从正义角度分析,“学生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案被写入了今年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的意义。
(3)如果你是值周班发言的同学,请完成一份国旗下的讲话稿。
(要求:有题目,字数2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宪法的地位及重要性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所以宪法是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故C说法正确;
AB错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D错误,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加严格。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宪法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答案】B
【知识点】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析】【分析】宪法的“温暖和情怀”源自宪法确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规定了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故①③正确;
②错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④错误,刑法是惩罚、打击犯罪的基本法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3.【答案】D
【知识点】宪法的地位及重要性;宪法监督权力行使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加强合宪性审查和监督,依法纠正违反宪法精神的规定。其目的在于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 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所以 ③④正确;
①错误,合宪性审查工作,是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而不是纠正公民的违宪法行为;
②错误, 选项内容与提高行政法规的地位无关,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4.【答案】D
【知识点】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析】【分析】一个人从出生有独立人格权、6周岁接受义务教育、18周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利体现了宪法保障我们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故D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认识,尊重和保障人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答案】D
【知识点】宪法意识
【解析】【分析】①②④表述正确:公民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学习宪法。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我们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认同宪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践行宪法。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③表述错误:“人人”表述过于绝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
①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P2蓝字)
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P22)
③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P22相关链接)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P24)
⑤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P25)
6.【答案】D
【知识点】尊重和保障人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文化教育权利;依法服兵役
【解析】【分析】年满18岁周岁的小东参加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体现了他行使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乡贤捐资镇政府负责修建镇阅览室,创造条件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受教育的权利,故 ①②④ 说法正确;
③错误,小薛的哥哥去年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体现他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选举和被选举权,尊重和保障人权和受教育权,依法服兵役的认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7.【答案】D
【知识点】监督权
【解析】【分析】学生小张写信建议交警加强交通管理的做法是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表现,D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医生老王再三提醒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是履行职责的表现,没有体现监督权;
B不符合题意,顾客小杨强烈要求饭店为其餐费打折的做法和监督权没有直接关系;
C不符合题意,丁老师严厉批评做作业不认真的同学的做法是认真负责的表现,和监督权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监督权的认识,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答案】A
【知识点】维护权利守程序
【解析】【分析】买到有质量问题的衣服,商家退款退货,是通过和解维权,在超市买到假货,拨打12315举报,是通过调解维权。买的房子被延期交付,将开发商告上法庭,是通过诉讼维权,故 ①②③ 说法正确;
④错误,买的烤箱发生故障,到购买商店进行索赔,是和解方式维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权利守程序的认识,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9.【答案】C
【知识点】公民维护国家利益及表现
【解析】【分析】 路遇有人对着军车拍照,上前劝阻 ,这是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的表现,故C符合题意;
A不符合题意, 在超市买到变质食品,与商家交涉 ,这是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表现,这是行使权利,不是履行义务;
B错误, 发现校内出现欺凌现象,向老师报告 这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表现,与维护国家安全无关;
D不符合题意, 看到小区违规停车现象,向物业反映 ,与维护国家安全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的认识,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10.【答案】B
【知识点】权利义务相统一
【解析】【分析】①②④表述正确:“你可以唱歌,但不能在午夜破坏我的美梦。”这句话说明了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午夜唱歌可能打扰到他人的休息,侵犯了他人的安宁权; 不能在午夜破坏我的美梦”隐含了行使权利时不能违反社会公德或法律法规(如噪音污染法规)的意思,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权利,他人的合法权利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③表述错误: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如不侵犯他人的权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③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④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11.【答案】B
【知识点】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所以人大代表要积极反映群众关于经济发展的意见,认真提出议案,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②③说法正确;
①错误,人大享有立法权,人大代表没有立法权;
④错误,党员要发挥在经济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不是人大代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大代表的职责的认识,人大代表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12.【答案】C
【知识点】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内容、意义;爱国统一战线及多党合作;中国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A排除: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核心原则,和政协无关;
B排除: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等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协无关;
C当选:人民政协坚持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适合;
D排除: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和政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多党合作机构:
性质: 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主题:团结和民主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3.【答案】D
【知识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内容、意义
【解析】【分析】语文老师是政协委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召开村民大会,体现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都属于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故D说法正确;
A错误,政府依法行政,材料未涉及;
B错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的政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14.【答案】C
【知识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解析】【分析】A、错误。根据题干描述,中国高铁显然属于国有经济,而非集体经济;连锁酒店属于私营经济,而非个体经济;村办智慧农业区属于集体经济,但A选项的排序与题干不符,故A错误;
B、错误。连锁酒店虽然可能是个人经营,但在此处更准确地归类为私营经济,而非个体经济;且村办智慧农业区属于集体经济,而非私营经济。B选项的排序与题干不符,故B错误;
C、正确。中国高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基础设施,属于国有经济;连锁酒店由个人投资经营,属于私营经济;村办智慧农业区由村集体经营,属于集体经济。C选项的排序与题干完全吻合,故C正确;
D、错误。虽然高铁属于国有经济,但连锁酒店并不属于集体经济,而是私营经济;村办智慧农业区才属于集体经济。D选项的排序与题干不符,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知识点。做这道题时,需要准确理解各种经济成分的定义和特征,并将其与题干中的具体情境相结合,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5.【答案】D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宪法的地位及重要性;国家监察机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国家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所以 ②④正确;①错误,全国人民大监督其他国家机关,而不是 互相监督;
③错误,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所以不能随时修改和调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大的职权,宪法的地位和重要性,监察机关的认识,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16.【答案】B
【知识点】平等的含义及重要性
【解析】【分析】 A错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意思是礼仪不能用于平民百姓,刑罚不能上加于官僚贵族,这是特权思想的体现;
B正确,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意思是王子违背了法律,会和老百姓一样处以惩罚,没有特殊对待,体现了平等的价值取向;
C错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意思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这是职业观念不平等的体现;
D错误,“尊卑贵贱,当各守本分”意思是每个人都是不平等的,尊卑贵贱都已经注定,要安守自己的本分,这是阶级等级观念的体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平等的含义的认识,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17.【答案】C
【知识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解析】【分析】漫画挣脱了束缚的风筝最终“无力回天”启示我们自由是相对的,不加任何约束的自由是危险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故②④说法正确;①错误,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③不符合题意,自由的意义在漫画中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由的含义的认识,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18.【答案】A
【知识点】守护正义的做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材料中,“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体现了公平正义的追求,故A说法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选项内容不属于法治的核心价值,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守护正义的认识,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19.【答案】D
【知识点】坚守公平的做法;守护正义的做法
【解析】【分析】①表述错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而不是维护公平正义;
②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强调公民权利;
③④表述正确: 养老金制度、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助学金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实施,使公民获得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了社会的关爱,说明正义要求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公平正义的理解。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课堂重要知识点和重点概念理论,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
20.【答案】B
【知识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格尊严权;权利义务相统一;国家主席
【解析】【分析】人身自由包括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等,国家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国家机关包括国家主席, ②③ 说法正确;①错误,有些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二者不是包含关系,而是相交关系;
④错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不是包含关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国家主席,人身自由权,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认识,人身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21.【答案】(1)②错误,宪法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③错误,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高空抛物”不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⑥错误,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公平正义
(3)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按劳分配;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知识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的地位及重要性;坚守公平的做法
【解析】【分析】(1)宪法是公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的观点错误,因为宪法是人民的意识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应当把高空抛物问题写入宪法的观点错误,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高空抛物”不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的观点错误,因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据此组织答案。
(2)根据所学,国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现公平正义的要求。
(3)根据所学,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政治制度是我国基本制度。
故答案为: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按劳分配;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对宪法规定的内容,尊重保障人权,守护正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国家,需要运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的知识,从改错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宪法是公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可链接人民的意识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②:应当把高空抛物问题写入宪法→可链接宪法规定的内容,而“高空抛物”不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关键词③: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可链接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国家,需要运用崇尚法治精神的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国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可链接公平正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回答。
22.【答案】(1)漫画中无人机操控者的言行是错误的。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随意放飞无人机属于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依法依规放飞无人机,可以尽量避免对别人的自由和安全等权利产生危害。
(2)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每个人都有保守国家秘密和安全的责任,做到全民防范,遇到间谍偷拍要积极主动报告公安和国安的相关部门,体现了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我国刑法和反间谍法都对这类行为有所规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公民不能够随意偷拍军事设施等涉及国家安全的内容,不能去从事间谍活动或者为间谍活动提供便利。
【知识点】公民维护国家利益及表现;履行法定义务;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解析】【分析】(1) 无人机操控者的言行 是错误的。根据所学,理由从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依法依规放飞无人机,可以尽量避免对别人的自由和安全等权利产生危害等方面回答即可。
(2)漫画二表述了全民防范无人机偷拍国家机密体现维护国家利益。
根据所学,履行法定义务可以从 了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结合材料说明 公民不能够随意偷拍军事设施等涉及国家安全的内容,不能去从事间谍活动或者为间谍活动提供便利,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履行法定义务,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理解和运用,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23.【答案】(1)监督权、立法权、决定权
(2)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而全国人大是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3)这一结论不正确。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行政机关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1)国务院总理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
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
批准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行使决定权。
(2)国务院总理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可以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而全国人大是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回答即可。
(3)同学的观点错误。
理由可以从我国国家性质,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大的职权,行政机关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机关,需要运用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国务院总理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可链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之监督权作答。
关键词②: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可链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之立法权作答。
关键词③:批准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可链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之决定权作答。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机关,需要运用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国务院总理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可链接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而全国人大是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作答。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国人大。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内容。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4.【答案】(1)被拦住搜身——人身自由;谩骂、侮辱——人格尊严权;强行拆信——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或隐私权);照片上添上胡须——肖像权。
(2)公安机关重拳出击侵害未成年人的黑恶势力的情况,体现了正义“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的要求;老师提醒我们检举校园霸凌以维护合法权益,体现了正义“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的要求;老师告诫我们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年为伍,积极与黑恶势力作斗争,体现了正义“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
【知识点】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通信自由和通讯秘密受法律保护;守护正义的做法
【解析】【分析】(1)被高年级同学拦住搜身,人身自由权受侵犯。
对我谩骂、侮辱,人格尊严权受侵犯。
翻我书包,强行拆信,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侵犯。
在我的照片上添上胡须,肖像权受侵犯。
据此组织答案。
(2)公安机关重拳出击侵害未成年人的黑恶势力的情况,这说明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老师提醒我们检举校园霸凌以维护合法权益,这说明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老师告诫我们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年为伍,积极与黑恶势力作斗争,这体现正义要求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据此组织答案。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肖像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守护正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1)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调用公民权利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被高年级同学拦住搜身→联系人身自由权。
关键词②:对我谩骂、侮辱→联系人格尊严权。
关键词③:翻我书包,强行拆信→联系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关键词④:在我的照片上添上胡须→联系肖像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调用正义要求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公安机关重拳出击侵害未成年人的黑恶势力的情况→联系正义要求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关键词②:老师提醒我们检举校园霸凌以维护合法权益→联系正义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关键词③:老师告诫我们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年为伍,积极与黑恶势力作斗争→联系正要求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正义“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的要求
25.【答案】(1)校园恶作剧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许多学生遭遇过校园恶作剧。
(2)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当前,存在因校园恶作剧、玩闹而造成对学生的伤害案件,写入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有利于司法维护正义,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正义。
(3)开放性答案。注意发言对象是全校同学,围绕我们学生需遵守校园纪律,同学间开玩笑有节制等作答。
【知识点】正义及正义行为;守护正义的做法
【解析】【分析】(1)从遭遇校园暴力恶作剧事件的调查结果可知,校园恶作剧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许多学生遭遇过校园恶作剧。
(2)“学生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案被写入了今年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这说明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对学生的伤害案件,写入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有利于司法维护正义,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正义。
据此组织答案。
(3)本题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守护正义,正义和正义行为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社会的公平正义的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对遭遇校园暴力恶作剧事件的调查结果→可链接校园恶作剧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许多学生遭遇过校园恶作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国家,需要运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的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学生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案被写入了今年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可链接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对学生的伤害案件,写入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有利于司法维护正义,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正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本题考查国旗下的讲话稿,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