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2025六下·息烽期中)【情景材料一】踏入贵阳“竹韵馆”,竹香萦绕。请阅读材料,完成挑战。
贵阳别称“筑(zhù zhú)城”,这一名称承载着深厚的竹文化基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筑”本为竹制五弦(xuán xián)乐器,因古代贵阳气候湿润、竹类繁茂,渐成美竹生长的沃土,故得名“筑城”,其“筑”字读音与“竹”相同,沿用至今。竹文化在此地贯穿古今,先民剖(pōu pào)竹为简,串联成shū jí____;劈竹成篾,编织盔甲以作fáng yù____屏障,更将竹简削作kuài zi____,奠定饮食文明根基。山风过处,竹叶如美人zhǎ yǎn____轻颤,引得文人泼墨咏叹;而竹枝柔韧,即使在wàn bù dé yǐ____的险境中,也可编筏渡难、取芯(xīn ruǐ)求生。贵阳以竹为骨,将实用与诗意熔铸为穿越时空的文明密码——叶落筑城,声声皆竹韵。
1.字词寻踪:结合拼音将正确词语写在横线上。
2.字词辨音: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3.一字多解:结合语境选“筑”字含义。(填序号)
①建筑:修建。②古代弦乐器,象琴,有十三根弦,用竹尺敲打;贵州贵阳的别称。
叶落筑城,声声皆竹韵。   
现代建筑技术日新月异。   
4.诗韵传承:竹挺拔洒脱、刚正不阿,清代诗人郑燮在《竹石》中借竹子表达自己刚正不阿品质的诗句是:“   ,   ”
5.文化密码:古人书写必备的“文房四宝”是   
【答案】1.书籍;防御;筷子;眨眼;万不得已
2.zhú;xián;pōu;xīn
3.②;①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笔、墨、纸、砚
【知识点】字义;字音;看拼音写汉字;古诗词运用;国学常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拼音的认读和汉字书写能力,需准确拼读音节并正确书写对应汉字,涉及对生字词的记忆与运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读音的准确掌握,尤其是多音字、易读错字的读音辨析,要求学生能根据语境判断正确读音。
(3)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义字在不同语境中含义的理解与辨析能力,需结合具体语境准确判断字的意义。
(4)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诗词的背诵积累情况,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并默写相关诗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品质。
(5)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与积累,如“文房四宝”这类常见文化概念的记忆。
1.根据拼音和上下文语境,准确写出对应的汉字。书写时注意“籍”“御”“筷”“眨”等字的笔画结构。
故答案为:书籍;防御;筷子;眨眼;万不得已
2.“筑”在表示贵阳别称时读zhú ;“弦”表示乐器上发声的丝线等时读xián ;“剖”只有pōu这一个读音 ;“芯”在表示物体的中心部分时读xīn 。
故答案为:zhú;xián;pōu;xīn
3.“叶落成筑,声声皆竹韵”中“筑”与竹韵相关,结合前文可知指贵阳别称,选② ;“现代建筑技术日新月异”中“建筑”指修建房屋等,“筑”是修建之意,选① 。
故答案为:② ;①
4.郑燮《竹石》中这两句诗,通过写竹子历经磨难仍坚韧不拔,借物喻人,表达自己刚正不阿的品质。
故答案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笔”指毛笔,“墨”是墨锭等墨类制品,“纸”是书写用纸,“砚”是研墨的工具 。
故答案为:笔、墨、纸、砚
(2025六下·息烽期中)【情景材料二】走进雷山苗寨,鼓藏节正热闹,各种活动正在进行,苗家人邀你共同体验节日习俗。
贵州是我国重要的酿酒基地之一,素有“酒乡”之美誉。出土文物表明,早在商末周初贵州便有了酒。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各式各样的民族文化创造了多彩贵州的魅力,在长期酿酒、用酒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工艺独特的酿酒技术和饶有风趣的酒礼酒俗,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贵州“酒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民族共1400余个传统节日。在黔东南州雷山县有一种叫苗族鼓藏节的节日,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苗族节日中规模最为隆重。节日期间,会举行斗鸡、斗牛、拔河等活动。村民们更是为了亲朋好友设了12道拦门酒,体现苗家人的热情。拦门酒是苗寨最为盛行和最有特色的古老迎宾习俗。
6.词语解码:结合材料推测,贵州“酒文化”形成的原因是(  )
A.贵州人长期用酒形成的文化
B.贵州独特的酿酒技术和酒礼酒俗形成的文化
C.资州是重要的酿酒基地之一
7.逻辑排序:材料中,对贵州酒文化介绍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贵州多民族文化孕育独特酿酒技艺,形成丰富酒礼习俗。
②商末周初贵州已有酿酒历史,成为重要酿酒基地之一。
③苗族鼓藏节包含斗牛、拔河等活动,设12道拦门酒迎宾。
④贵州现存1400余个传统节日,鼓藏节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⑤拦门酒是苗寨最具特色的古老迎宾习俗。
A.②→①→④→③→⑤
B.②→④→①→③→⑤
C.①→②→④→⑤→③
8.习俗探微:拦门酒是鼓藏节中最为盛行和最有特色的古老迎宾习俗,在我国传统节日中,习俗也各不相同,下列诗句与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
A.《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吃冷食
B.《寒食》——寒食节——吃冷食
C.《元日》——春节——登山
9.汉字溯源:贵州独特的酿酒技术和酒礼酒俗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贵州“酒文化”,结合下列“酒字演变字体,顺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篆 隶书 楷书
B.甲骨文 小篆 楷书
C.金文 小篆 隶书
10.多音辨读:“鼓藏节中的“藏”是一个多音字,根据字典释义,选出下面语句中“藏”字的正确读音。
①在黔东南州雷山县有一种叫苗族鼓藏(cáng zàng)   节的节日,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②爷爷说,老家的阁楼里藏(cáng zàng)   着一个装满旧书信的箱子,那是他年轻时的珍藏(cáng zàng)   。
11.诗酒相和:写一句含“酒字的诗:   ,   。
12.实践应用:2025年4月6日,丽丽去小新家通知他4月7日去自己的家乡凯里市朗利村参加鼓藏节,但小新没在家,无法联系他。请以丽丽的名义写一张留言条给小新,将鼓藏节的时间、地点、习俗等信息告诉小新,注意格式与情境。
留言条
【答案】6.B
7.B
8.B
9.B
10.zàng;cáng;cáng
1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2.小新:
4月7日我家乡凯里市朗和村有鼓藏节活动,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期间会举行斗鸡、斗牛、拔河等活动,还有12道拦门酒。很期待和你一起感受,你记得来呀!
丽丽
2025年4月6日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留言条;习俗及习俗寓意;汉字演变;多音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提取能力。需要从材料中梳理出关于贵州“酒文化”形成原因的关键信息,并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逻辑顺序的把握能力。要理解材料中各部分关于贵州酒文化相关信息的先后关系,以及对贵州传统节日等内容的叙述顺序。
(3)本题考查对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诗词的了解。需要熟悉不同传统节日的习俗,并能正确匹配诗词与节日。
(4)本题考查对汉字演变字体的认识。要了解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特点及演变顺序。
(5)本题考查对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读音的辨析能力。要依据字典释义和具体语境来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6)本题考查古诗词积累,要求学生记忆包含“酒”字的诗句。
(7)本题考查留言条的写作格式与语言表达能力。要掌握留言条称呼、正文、署名、日期的格式,同时能清晰准确地传达关键信息。
6.材料中明确提到“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各式各样的民族文化创造了多彩贵州的魅力,在长期酿酒、用酒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工艺独特的酿酒技术和饶有风趣的酒礼酒俗,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贵州‘酒文化’” 。
A只强调用酒,A错误;
B贵州“酒文化”形成原因是独特的酿酒技术和酒礼酒俗,B正确;
C只说酿酒基地,C错误。
故答案为B
7.按照材料内容逻辑,先是出土文物表明“商末周初贵州便有了酒” ,对应②;接着说民族文化孕育酿酒技艺和酒礼习俗,对应①;然后提到贵州有众多传统节日,鼓藏节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应④;再阐述鼓藏节活动和拦门酒,对应③⑤。所以顺序为②→①→④→③→⑤ ,B正确;AC错误。
故答案为:B
8.A:重阳节习俗是登高、插茱萸等,吃冷食不是重阳节习俗,A错误;
B:《寒食》写寒食节,寒食节有吃冷食习俗,B正确;
C:春节习俗是贴春联、放鞭炮等,登山是重阳节习俗,C错误。
故答案为:B
9.图片中第一个字是象形文字,类似甲骨文;第二个字是小篆字体;第三个字是楷书字体。所以顺序是甲骨文、小篆、楷书,B正确;AC错误。
故答案为:B
10.①zàng,“鼓藏节”中“藏”取“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相关义,读zàng。② “藏着”表示收存、隐藏,读cáng;③ “珍藏”表示珍贵的收藏,“藏”是收存义,读cáng。
故答案为:zàng;cáng;cáng
11.这是杜牧《清明》中的诗句,包含“酒”字 ,符合要求。(答案不唯一,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等也可 )
故答案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2.留言条格式上,先写称呼“小新” ;正文说明鼓藏节时间(4月7日)、地点(凯里市朗和村 )、习俗(斗鸡、斗牛、拔河、拦门酒 )等关键信息;最后署名“丽丽”和日期“2025年4月6日” 。
(2025六下·息烽期中)【情境材料三】登临“桥梁博物馆”,俯瞰万桥飞架,请根据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①风景美如画的贵州地处大西南山脉间,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千百年来,“连峰际天、飞鸟不通”的地理环境,阻挡了黔贵儿女的脚步与梦想。
②如今,贵州一座座世界级桥梁不断刷新世界记录,实现从“地无三尺平”到“桥梁博物馆”的华丽转身,放飞了冲出大山、拥抱世界的梦想,成就了贵州人民踏平坎坷、奔赴坦途的美好向往。
③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贵州桥梁超过2.8万座,世界前100座高桥有近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15座桥梁共计获25项国际国内大奖,其中4座桥梁获有桥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桥梁大会(IBC)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赢得了“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的美誉。
13.地理探因:联系材料,推测贵州被称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是因为(  )
A.贵州人口稀少
B.贵州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C.贵州没有河流
14.景观推断:结合材料内容推测,在贵州旅游看到的景象有(  )
A.终年积雪的高海拔雪山
B.广袤的沙漠与戈壁
C.高耸入云、数目众多的高桥梁
15.说明方法:第③自然段在介绍贵州桥梁的成就时,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16.标点妙用:下列句子中引导的作用与文中第②自然段中“地无三尺平”“桥梁博物馆”相同的一项是(  )
A.爸爸是家里的“活地图,出门旅游总能找到最方便的路线。
B.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是形容地理优势所带来的便利。
C.妈妈说:“明天降温,记得穿厚外套。”
17.汉字解构:“壑”是   结构的字,按照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按照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壑”由“土”和“谷”组合演变而来,材料中“沟壑纵横”中的“壑”字的意思最有可能与   有关(填序号)。(①河流②树木③山谷)
18.宣传桥梁:假如你是贵州桥梁文化展的小小讲解员丽丽,需要向参观者介绍贵州桥梁。请结合材料内容,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中至少两种说明方法,帮丽丽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解说词,介绍贵州桥梁的特点。
【答案】13.B
14.C
15.B
16.A
17.上下;G;gōu;土;③
18.各位参观者,贵州桥梁数量惊人,到2022年底已超过2.8万座。它们造型独特,如同巨人般屹立山间。世界前100座高桥近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实力非凡!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地理环境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判断的能力。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
(2)本题考查根据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主要是比对关系 :①依据与结论的关系;②句子内部成分的关系:即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的关系;③分句间关系:因果、条件、转折、并列、递进等。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识别能力。需明确常见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的特点,并能根据文本内容判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4)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中引号作用的理解。要掌握引号表示引用、特殊含义、强调等不同作用,并能对比文本与选项中引号作用是否一致。
(5)本题考查汉字的结构、查字典方法以及字义理解。包括对汉字结构(上下、左右等)的判断,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和部首查字法(确定部首)的运用,以及根据汉字构成和语境推断字义。
(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说明方法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结合文本信息,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有条理地介绍特点。
13.材料中提到“贵州地处西南山脉间,重峦叠嶂、沟壑纵横”,说明贵州地形以山地为主,缺乏平原,所以被称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B选项正确。A选项人口稀少与有无平原无关;C选项贵州有河流,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14.从材料可知贵州桥梁众多且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所以在贵州旅游能看到高耸入云、数目众多的高桥梁,C选项正确。A选项贵州地处亚热带,没有终年积雪的高海拔雪山;B选项贵州没有广袤的沙漠与戈壁。
故答案为:C
15.第③自然段“到2022年底,贵州桥梁超过2.8万座,世界前100座高桥有近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15座桥梁共计获25项国际国内大奖” ,通过具体数字说明贵州桥梁的数量、在世界高桥中的占比以及获奖情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B正确;AC错误
故答案为:B
16.文中“地无三尺平”“桥梁博物馆”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活地图”的引号也是表示特殊含义,A正确;
B“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引号表示引用,B错误;
C选项“明天降温,记得穿厚外套”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话语。C错误。所以选A。
故答案为:A
17.“壑”是上下结构;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G ,再查音节gōu ;按部首查字法,部首是“土” ;“沟壑纵横”形容山谷间的水道、沟壑等纵横交错 ,“壑”意思与山谷有关,选③ 。
故答案为:上下;G;gōu;土;③
18.可运用列数字(“到2022年底已超过2.8万座”“世界前100座高桥近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 )和打比方(“它们造型独特,如同巨人般屹立山间” )的说明方法,介绍贵州桥梁数量多、造型独特、地位重要等特点。
故答案为:各位参观者,贵州桥梁数量惊人,到2022年底已超过2.8万座。它们造型独特,如同巨人般屹立山间。世界前100座高桥近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实力非凡!
(2025六下·息烽期中)【情景材料四】步入蜡染工坊,蓝靛飘香,感受非遗文化。
①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
②贵州蜡染工艺神秘,蕴含着巧妙的智慧。主要以蓝白为主色,其中蓝色主要从蓝靛草的汁液中提取。首先,手艺人会在白布上绘制图案,绘图完成后;接下来手艺人手持特制的蜡刀,蘸取融化的蜂蜡,沿着图案线条仔细描绘,蜡液冷却后,再用蓝靛染色;染色后,经过脱蜡处理后,原本被蜡覆盖的白色图案便清晰地显现出来,形成独特的“冰纹”。每一块蜡染作品的水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仿佛大自然亲手书写的密码,赋予了蜡染一种无法复制的自然美感。
③贵州蜡染的图案是自然与民族文化的诗意对话。这些图案主要以自然界的动植物,如花、鸟、鱼、虫和山川河流等自然景物为主,同时也包含民族图腾,如苗族“蝴蝶妈妈”、象征吉祥的铜鼓纹、螺旋纹等。
④如今,蜡染不仅是文化遗产,还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钥匙”,许多村民通过制作蜡染产品增收,甚至走向国际舞台。
19.工艺排序:结合材料内容可知,蜡染的主要制作步骤是(  )
A.绘图→染色→点蜡→脱蜡
B.绘图→点蜡→染色→脱蜡
C.绘图→点蜡→脱蜡→染色
20.价值判断:贵州蜡染对当地村民的帮助不包括(  )
A.增加收入 B.传承民族文化 C.发明新机器
21.图案甄选:下列图案中不属于贵州蜡染常见主题的是(  )
A.蝴蝶和铜鼓纹 B.花鸟鱼虫 C.高楼大厦
22.色彩溯源:蜡染的主要颜色是   和   ,其中蓝色来自   的汁液。
23.标题补白:根据材料内容,补充②-④自然段的小标题。
①介绍蜡染的历史地位与民族传承
②   
③   
④   
24.创意设计:如果你是蜡染设计师,你会选择什么图案设计环保主题的蜡染?说明理由。
【答案】19.B
20.C
21.C
22.白色;蓝色;蓝靛草
23.揭秘蜡染的制作工艺与独特美感;展现蜡染的图案内涵与文化融合;阐述蜡染的经济价值与发展前景
24.我会选择青山绿水的图案。理由是青山绿水代表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用其作为环保主题蜡染图案,能直观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守护美丽家园。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蜡染制作流程相关文本信息的梳理和把握能力,需要准确识别制作步骤的先后顺序。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贵州蜡染在当地产生的影响,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与村民相关的效益信息,并判断选项内容是否符合文本描述。
(3)本题考查学生对贵州蜡染图案主题相关文本细节的记忆和理解,能依据文本判断选项中的图案是否属于常见主题。
(4)本题考查学生需从文本中提取关于蜡染颜色及其来源的关键信息,检验对文本中具体知识的获取能力。
(5)本题考查对文本段落主旨的把握和语言概括能力。能够准确概括段落内容,提炼出具有针对性和概括性的小标题,。
(6)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蜡染知识进行创意构思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清晰阐述设计理由的表达能力,需要将环保主题与蜡染图案设计相结合。
19.根据材料“首先,手艺人会在白布上绘制图案……接下来手艺人手持特制的蜡刀……蜡液冷却后,再用蓝靛染色;染色后,经过脱蜡处理后……”,可知蜡染主要制作步骤是绘图→点蜡→染色→脱蜡 ,B正确;AC错误。
故答案为:B
20.材料提到“许多村民通过制作蜡染产品增收”体现增加收入,“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体现传承民族文化,未提及发明新机器 ,所以选C。C错误;AB正确。
故答案为:C
21.材料表明贵州蜡染图案“主要以自然界的动植物,如花、鸟、鱼、虫和山川河流等自然景物为主,同时也包含民族图腾,如苗族‘蝴蝶妈妈’、象征吉祥的铜鼓纹、螺旋纹等” ,高楼大厦不属于这些范畴,选C。AB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22.从材料“主要以蓝白为主色,其中蓝色主要从蓝靛草的汁液中提取”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白色;蓝色;蓝靛草
23.第②自然段围绕蜡染制作工艺及独特“冰纹”美感展开;第③自然段讲蜡染图案主题及文化内涵;第④自然段说蜡染对乡村振兴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情况,据此拟写小标题。
故答案为:揭秘蜡染的制作工艺与独特美感;展现蜡染的图案内涵与文化融合;阐述蜡染的经济价值与发展前景
24.需先选择图案,再结合环保主题阐述合理理由,体现图案与环保理念的关联。
故答案为:我会选择青山绿水的图案。理由是青山绿水代表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用其作为环保主题蜡染图案,能直观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守护美丽家园。
25.(2025六下·息烽期中)在“多彩贵州文化探索之旅”的终点站,贵州文旅邀请你化身“小导游”,用你的文字带大家云游贵州!
梵净山的云海奇观、苗族鼓藏节的热情拦门酒、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蜡染布上的蓝白密码……贵州的山水画卷、节日习俗与独特文化,共同编织成这片土地的传奇故事。
习作要求:①请选择你最熟悉的贵州山水、节日习俗或独特文化,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②运用多种感官写出它的独特魅力,详略要得当,并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具体;③按习作要求自拟提纲;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透露自己的姓名和校名,如需要,请用△代替;⑤字数不少于300字。
【答案】 醉美苗寨,风情万种 各位朋友,欢迎踏上“多彩贵州”之旅,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迷人的贵州苗寨。
踏入苗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它们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青瓦木墙在阳光照耀下,散发着古朴而温暖的气息。寨子里,五彩斑斓的经幡随风舞动,与远处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这是视觉上独有的盛宴。
漫步其间,耳畔传来芦笙那欢快而悠扬的旋律。那富有节奏感的曲调,仿佛是苗家儿女与大自然的对话。若是恰逢节日,苗家阿哥阿妹们身着盛装,银饰叮当作响,他们围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寨子,热闹非凡,听觉上的享受让人心醉神迷。
热情好客的苗家人,会用最具特色的拦门酒迎接我们。阿妹们笑容甜美,手中的酒杯盛满了香醇的米酒。轻抿一口,那醇厚的味道在味蕾间散开,不仅是酒的醇香,更饱含着苗家人的深情厚谊,味觉上的体验令人难忘。
走进苗家木屋,触摸着那历经岁月打磨的木质家具,能真切感受到时光的痕迹。纹理间藏着故事,那是一代又一代苗家人生活的印记,触觉带来的感受让人沉浸其中。
苗寨,宛如一颗镶嵌在贵州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建筑、欢快的歌舞、香醇的美酒和热情的人民,展现着无尽的魅力。朋友们,快来苗寨亲身感受这份美好吧!
【知识点】写景类作文
【解析】【分析】开头:用简洁语言引出贵州苗寨,表达对苗寨的向往与喜爱,如“在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苗寨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今天,就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走进神秘而热情的苗寨。”主体可从视觉:描写苗寨错落有致的吊脚楼,青瓦木墙在青山绿水间的独特景致;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苗家人,色彩斑斓的刺绣与银饰。例如“走进苗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古朴的吊脚楼,层层叠叠地分布在山坡上。青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微光,木墙散发着淡淡的木香。苗家姑娘们穿着精美的服饰,五彩的刺绣如绽放的花朵,银饰叮当作响,似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听觉:提及苗寨里热情奔放的芦笙曲,在节庆时人们的欢歌笑语。“芦笙悠扬的乐声在寨子上空回荡,那欢快的节奏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让人忍不住随之舞动。每当节日来临,苗家人围在一起,歌声、笑声交织在一起,传递着无尽的喜悦与热情。”触觉:简单描述触摸苗寨木质建筑的纹理,感受其岁月沉淀的质感。“轻轻抚摸着吊脚楼的木柱,粗糙的纹理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那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不禁对苗寨的过往充满遐想。” 重点描写拦门酒习俗:详细描述拦门酒的仪式过程,苗家人的热情好客。“最让人难忘的当属拦门酒习俗。当远方的客人到来,苗家阿妹们会在寨门口摆上一道道酒,用甜美的歌声邀请客人喝上一杯。那香醇的米酒,是苗家人的热情与真诚,喝下这杯酒,仿佛就能融入到苗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结尾:总结苗寨的魅力,表达对游客前来体验的欢迎。如“苗寨,以其独特的风情、热情的人民,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欢迎大家来到贵州苗寨,亲身感受这份独特的魅力,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写作中注意:在写作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自然流畅,使文章整体感更强。
【点评】本题考查写景类作文写作。需从贵州的山水、节日习俗、独特文化中选取熟悉内容确定写作主题与立意,体现对地域文化的认知与感悟。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角度展现贵州特色事物的魅力,增强文章感染力与画面感。3学生要对选取的特色内容合理安排笔墨,突出重点,使文章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1 / 1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2025六下·息烽期中)【情景材料一】踏入贵阳“竹韵馆”,竹香萦绕。请阅读材料,完成挑战。
贵阳别称“筑(zhù zhú)城”,这一名称承载着深厚的竹文化基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筑”本为竹制五弦(xuán xián)乐器,因古代贵阳气候湿润、竹类繁茂,渐成美竹生长的沃土,故得名“筑城”,其“筑”字读音与“竹”相同,沿用至今。竹文化在此地贯穿古今,先民剖(pōu pào)竹为简,串联成shū jí____;劈竹成篾,编织盔甲以作fáng yù____屏障,更将竹简削作kuài zi____,奠定饮食文明根基。山风过处,竹叶如美人zhǎ yǎn____轻颤,引得文人泼墨咏叹;而竹枝柔韧,即使在wàn bù dé yǐ____的险境中,也可编筏渡难、取芯(xīn ruǐ)求生。贵阳以竹为骨,将实用与诗意熔铸为穿越时空的文明密码——叶落筑城,声声皆竹韵。
1.字词寻踪:结合拼音将正确词语写在横线上。
2.字词辨音: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3.一字多解:结合语境选“筑”字含义。(填序号)
①建筑:修建。②古代弦乐器,象琴,有十三根弦,用竹尺敲打;贵州贵阳的别称。
叶落筑城,声声皆竹韵。   
现代建筑技术日新月异。   
4.诗韵传承:竹挺拔洒脱、刚正不阿,清代诗人郑燮在《竹石》中借竹子表达自己刚正不阿品质的诗句是:“   ,   ”
5.文化密码:古人书写必备的“文房四宝”是   
(2025六下·息烽期中)【情景材料二】走进雷山苗寨,鼓藏节正热闹,各种活动正在进行,苗家人邀你共同体验节日习俗。
贵州是我国重要的酿酒基地之一,素有“酒乡”之美誉。出土文物表明,早在商末周初贵州便有了酒。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各式各样的民族文化创造了多彩贵州的魅力,在长期酿酒、用酒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工艺独特的酿酒技术和饶有风趣的酒礼酒俗,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贵州“酒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民族共1400余个传统节日。在黔东南州雷山县有一种叫苗族鼓藏节的节日,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苗族节日中规模最为隆重。节日期间,会举行斗鸡、斗牛、拔河等活动。村民们更是为了亲朋好友设了12道拦门酒,体现苗家人的热情。拦门酒是苗寨最为盛行和最有特色的古老迎宾习俗。
6.词语解码:结合材料推测,贵州“酒文化”形成的原因是(  )
A.贵州人长期用酒形成的文化
B.贵州独特的酿酒技术和酒礼酒俗形成的文化
C.资州是重要的酿酒基地之一
7.逻辑排序:材料中,对贵州酒文化介绍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贵州多民族文化孕育独特酿酒技艺,形成丰富酒礼习俗。
②商末周初贵州已有酿酒历史,成为重要酿酒基地之一。
③苗族鼓藏节包含斗牛、拔河等活动,设12道拦门酒迎宾。
④贵州现存1400余个传统节日,鼓藏节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⑤拦门酒是苗寨最具特色的古老迎宾习俗。
A.②→①→④→③→⑤
B.②→④→①→③→⑤
C.①→②→④→⑤→③
8.习俗探微:拦门酒是鼓藏节中最为盛行和最有特色的古老迎宾习俗,在我国传统节日中,习俗也各不相同,下列诗句与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
A.《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吃冷食
B.《寒食》——寒食节——吃冷食
C.《元日》——春节——登山
9.汉字溯源:贵州独特的酿酒技术和酒礼酒俗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贵州“酒文化”,结合下列“酒字演变字体,顺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篆 隶书 楷书
B.甲骨文 小篆 楷书
C.金文 小篆 隶书
10.多音辨读:“鼓藏节中的“藏”是一个多音字,根据字典释义,选出下面语句中“藏”字的正确读音。
①在黔东南州雷山县有一种叫苗族鼓藏(cáng zàng)   节的节日,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②爷爷说,老家的阁楼里藏(cáng zàng)   着一个装满旧书信的箱子,那是他年轻时的珍藏(cáng zàng)   。
11.诗酒相和:写一句含“酒字的诗:   ,   。
12.实践应用:2025年4月6日,丽丽去小新家通知他4月7日去自己的家乡凯里市朗利村参加鼓藏节,但小新没在家,无法联系他。请以丽丽的名义写一张留言条给小新,将鼓藏节的时间、地点、习俗等信息告诉小新,注意格式与情境。
留言条
(2025六下·息烽期中)【情境材料三】登临“桥梁博物馆”,俯瞰万桥飞架,请根据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①风景美如画的贵州地处大西南山脉间,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千百年来,“连峰际天、飞鸟不通”的地理环境,阻挡了黔贵儿女的脚步与梦想。
②如今,贵州一座座世界级桥梁不断刷新世界记录,实现从“地无三尺平”到“桥梁博物馆”的华丽转身,放飞了冲出大山、拥抱世界的梦想,成就了贵州人民踏平坎坷、奔赴坦途的美好向往。
③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贵州桥梁超过2.8万座,世界前100座高桥有近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15座桥梁共计获25项国际国内大奖,其中4座桥梁获有桥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桥梁大会(IBC)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赢得了“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的美誉。
13.地理探因:联系材料,推测贵州被称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是因为(  )
A.贵州人口稀少
B.贵州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C.贵州没有河流
14.景观推断:结合材料内容推测,在贵州旅游看到的景象有(  )
A.终年积雪的高海拔雪山
B.广袤的沙漠与戈壁
C.高耸入云、数目众多的高桥梁
15.说明方法:第③自然段在介绍贵州桥梁的成就时,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16.标点妙用:下列句子中引导的作用与文中第②自然段中“地无三尺平”“桥梁博物馆”相同的一项是(  )
A.爸爸是家里的“活地图,出门旅游总能找到最方便的路线。
B.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是形容地理优势所带来的便利。
C.妈妈说:“明天降温,记得穿厚外套。”
17.汉字解构:“壑”是   结构的字,按照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按照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壑”由“土”和“谷”组合演变而来,材料中“沟壑纵横”中的“壑”字的意思最有可能与   有关(填序号)。(①河流②树木③山谷)
18.宣传桥梁:假如你是贵州桥梁文化展的小小讲解员丽丽,需要向参观者介绍贵州桥梁。请结合材料内容,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中至少两种说明方法,帮丽丽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解说词,介绍贵州桥梁的特点。
(2025六下·息烽期中)【情景材料四】步入蜡染工坊,蓝靛飘香,感受非遗文化。
①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
②贵州蜡染工艺神秘,蕴含着巧妙的智慧。主要以蓝白为主色,其中蓝色主要从蓝靛草的汁液中提取。首先,手艺人会在白布上绘制图案,绘图完成后;接下来手艺人手持特制的蜡刀,蘸取融化的蜂蜡,沿着图案线条仔细描绘,蜡液冷却后,再用蓝靛染色;染色后,经过脱蜡处理后,原本被蜡覆盖的白色图案便清晰地显现出来,形成独特的“冰纹”。每一块蜡染作品的水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仿佛大自然亲手书写的密码,赋予了蜡染一种无法复制的自然美感。
③贵州蜡染的图案是自然与民族文化的诗意对话。这些图案主要以自然界的动植物,如花、鸟、鱼、虫和山川河流等自然景物为主,同时也包含民族图腾,如苗族“蝴蝶妈妈”、象征吉祥的铜鼓纹、螺旋纹等。
④如今,蜡染不仅是文化遗产,还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钥匙”,许多村民通过制作蜡染产品增收,甚至走向国际舞台。
19.工艺排序:结合材料内容可知,蜡染的主要制作步骤是(  )
A.绘图→染色→点蜡→脱蜡
B.绘图→点蜡→染色→脱蜡
C.绘图→点蜡→脱蜡→染色
20.价值判断:贵州蜡染对当地村民的帮助不包括(  )
A.增加收入 B.传承民族文化 C.发明新机器
21.图案甄选:下列图案中不属于贵州蜡染常见主题的是(  )
A.蝴蝶和铜鼓纹 B.花鸟鱼虫 C.高楼大厦
22.色彩溯源:蜡染的主要颜色是   和   ,其中蓝色来自   的汁液。
23.标题补白:根据材料内容,补充②-④自然段的小标题。
①介绍蜡染的历史地位与民族传承
②   
③   
④   
24.创意设计:如果你是蜡染设计师,你会选择什么图案设计环保主题的蜡染?说明理由。
25.(2025六下·息烽期中)在“多彩贵州文化探索之旅”的终点站,贵州文旅邀请你化身“小导游”,用你的文字带大家云游贵州!
梵净山的云海奇观、苗族鼓藏节的热情拦门酒、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蜡染布上的蓝白密码……贵州的山水画卷、节日习俗与独特文化,共同编织成这片土地的传奇故事。
习作要求:①请选择你最熟悉的贵州山水、节日习俗或独特文化,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②运用多种感官写出它的独特魅力,详略要得当,并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具体;③按习作要求自拟提纲;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透露自己的姓名和校名,如需要,请用△代替;⑤字数不少于3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书籍;防御;筷子;眨眼;万不得已
2.zhú;xián;pōu;xīn
3.②;①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笔、墨、纸、砚
【知识点】字义;字音;看拼音写汉字;古诗词运用;国学常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拼音的认读和汉字书写能力,需准确拼读音节并正确书写对应汉字,涉及对生字词的记忆与运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读音的准确掌握,尤其是多音字、易读错字的读音辨析,要求学生能根据语境判断正确读音。
(3)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义字在不同语境中含义的理解与辨析能力,需结合具体语境准确判断字的意义。
(4)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诗词的背诵积累情况,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并默写相关诗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品质。
(5)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与积累,如“文房四宝”这类常见文化概念的记忆。
1.根据拼音和上下文语境,准确写出对应的汉字。书写时注意“籍”“御”“筷”“眨”等字的笔画结构。
故答案为:书籍;防御;筷子;眨眼;万不得已
2.“筑”在表示贵阳别称时读zhú ;“弦”表示乐器上发声的丝线等时读xián ;“剖”只有pōu这一个读音 ;“芯”在表示物体的中心部分时读xīn 。
故答案为:zhú;xián;pōu;xīn
3.“叶落成筑,声声皆竹韵”中“筑”与竹韵相关,结合前文可知指贵阳别称,选② ;“现代建筑技术日新月异”中“建筑”指修建房屋等,“筑”是修建之意,选① 。
故答案为:② ;①
4.郑燮《竹石》中这两句诗,通过写竹子历经磨难仍坚韧不拔,借物喻人,表达自己刚正不阿的品质。
故答案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笔”指毛笔,“墨”是墨锭等墨类制品,“纸”是书写用纸,“砚”是研墨的工具 。
故答案为:笔、墨、纸、砚
【答案】6.B
7.B
8.B
9.B
10.zàng;cáng;cáng
1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2.小新:
4月7日我家乡凯里市朗和村有鼓藏节活动,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期间会举行斗鸡、斗牛、拔河等活动,还有12道拦门酒。很期待和你一起感受,你记得来呀!
丽丽
2025年4月6日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留言条;习俗及习俗寓意;汉字演变;多音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提取能力。需要从材料中梳理出关于贵州“酒文化”形成原因的关键信息,并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逻辑顺序的把握能力。要理解材料中各部分关于贵州酒文化相关信息的先后关系,以及对贵州传统节日等内容的叙述顺序。
(3)本题考查对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诗词的了解。需要熟悉不同传统节日的习俗,并能正确匹配诗词与节日。
(4)本题考查对汉字演变字体的认识。要了解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特点及演变顺序。
(5)本题考查对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读音的辨析能力。要依据字典释义和具体语境来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6)本题考查古诗词积累,要求学生记忆包含“酒”字的诗句。
(7)本题考查留言条的写作格式与语言表达能力。要掌握留言条称呼、正文、署名、日期的格式,同时能清晰准确地传达关键信息。
6.材料中明确提到“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各式各样的民族文化创造了多彩贵州的魅力,在长期酿酒、用酒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工艺独特的酿酒技术和饶有风趣的酒礼酒俗,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贵州‘酒文化’” 。
A只强调用酒,A错误;
B贵州“酒文化”形成原因是独特的酿酒技术和酒礼酒俗,B正确;
C只说酿酒基地,C错误。
故答案为B
7.按照材料内容逻辑,先是出土文物表明“商末周初贵州便有了酒” ,对应②;接着说民族文化孕育酿酒技艺和酒礼习俗,对应①;然后提到贵州有众多传统节日,鼓藏节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应④;再阐述鼓藏节活动和拦门酒,对应③⑤。所以顺序为②→①→④→③→⑤ ,B正确;AC错误。
故答案为:B
8.A:重阳节习俗是登高、插茱萸等,吃冷食不是重阳节习俗,A错误;
B:《寒食》写寒食节,寒食节有吃冷食习俗,B正确;
C:春节习俗是贴春联、放鞭炮等,登山是重阳节习俗,C错误。
故答案为:B
9.图片中第一个字是象形文字,类似甲骨文;第二个字是小篆字体;第三个字是楷书字体。所以顺序是甲骨文、小篆、楷书,B正确;AC错误。
故答案为:B
10.①zàng,“鼓藏节”中“藏”取“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相关义,读zàng。② “藏着”表示收存、隐藏,读cáng;③ “珍藏”表示珍贵的收藏,“藏”是收存义,读cáng。
故答案为:zàng;cáng;cáng
11.这是杜牧《清明》中的诗句,包含“酒”字 ,符合要求。(答案不唯一,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等也可 )
故答案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2.留言条格式上,先写称呼“小新” ;正文说明鼓藏节时间(4月7日)、地点(凯里市朗和村 )、习俗(斗鸡、斗牛、拔河、拦门酒 )等关键信息;最后署名“丽丽”和日期“2025年4月6日” 。
【答案】13.B
14.C
15.B
16.A
17.上下;G;gōu;土;③
18.各位参观者,贵州桥梁数量惊人,到2022年底已超过2.8万座。它们造型独特,如同巨人般屹立山间。世界前100座高桥近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实力非凡!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地理环境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判断的能力。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
(2)本题考查根据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主要是比对关系 :①依据与结论的关系;②句子内部成分的关系:即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的关系;③分句间关系:因果、条件、转折、并列、递进等。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识别能力。需明确常见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的特点,并能根据文本内容判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4)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中引号作用的理解。要掌握引号表示引用、特殊含义、强调等不同作用,并能对比文本与选项中引号作用是否一致。
(5)本题考查汉字的结构、查字典方法以及字义理解。包括对汉字结构(上下、左右等)的判断,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和部首查字法(确定部首)的运用,以及根据汉字构成和语境推断字义。
(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说明方法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结合文本信息,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有条理地介绍特点。
13.材料中提到“贵州地处西南山脉间,重峦叠嶂、沟壑纵横”,说明贵州地形以山地为主,缺乏平原,所以被称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B选项正确。A选项人口稀少与有无平原无关;C选项贵州有河流,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14.从材料可知贵州桥梁众多且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所以在贵州旅游能看到高耸入云、数目众多的高桥梁,C选项正确。A选项贵州地处亚热带,没有终年积雪的高海拔雪山;B选项贵州没有广袤的沙漠与戈壁。
故答案为:C
15.第③自然段“到2022年底,贵州桥梁超过2.8万座,世界前100座高桥有近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15座桥梁共计获25项国际国内大奖” ,通过具体数字说明贵州桥梁的数量、在世界高桥中的占比以及获奖情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B正确;AC错误
故答案为:B
16.文中“地无三尺平”“桥梁博物馆”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活地图”的引号也是表示特殊含义,A正确;
B“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引号表示引用,B错误;
C选项“明天降温,记得穿厚外套”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话语。C错误。所以选A。
故答案为:A
17.“壑”是上下结构;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G ,再查音节gōu ;按部首查字法,部首是“土” ;“沟壑纵横”形容山谷间的水道、沟壑等纵横交错 ,“壑”意思与山谷有关,选③ 。
故答案为:上下;G;gōu;土;③
18.可运用列数字(“到2022年底已超过2.8万座”“世界前100座高桥近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 )和打比方(“它们造型独特,如同巨人般屹立山间” )的说明方法,介绍贵州桥梁数量多、造型独特、地位重要等特点。
故答案为:各位参观者,贵州桥梁数量惊人,到2022年底已超过2.8万座。它们造型独特,如同巨人般屹立山间。世界前100座高桥近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实力非凡!
【答案】19.B
20.C
21.C
22.白色;蓝色;蓝靛草
23.揭秘蜡染的制作工艺与独特美感;展现蜡染的图案内涵与文化融合;阐述蜡染的经济价值与发展前景
24.我会选择青山绿水的图案。理由是青山绿水代表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用其作为环保主题蜡染图案,能直观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守护美丽家园。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蜡染制作流程相关文本信息的梳理和把握能力,需要准确识别制作步骤的先后顺序。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贵州蜡染在当地产生的影响,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与村民相关的效益信息,并判断选项内容是否符合文本描述。
(3)本题考查学生对贵州蜡染图案主题相关文本细节的记忆和理解,能依据文本判断选项中的图案是否属于常见主题。
(4)本题考查学生需从文本中提取关于蜡染颜色及其来源的关键信息,检验对文本中具体知识的获取能力。
(5)本题考查对文本段落主旨的把握和语言概括能力。能够准确概括段落内容,提炼出具有针对性和概括性的小标题,。
(6)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蜡染知识进行创意构思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清晰阐述设计理由的表达能力,需要将环保主题与蜡染图案设计相结合。
19.根据材料“首先,手艺人会在白布上绘制图案……接下来手艺人手持特制的蜡刀……蜡液冷却后,再用蓝靛染色;染色后,经过脱蜡处理后……”,可知蜡染主要制作步骤是绘图→点蜡→染色→脱蜡 ,B正确;AC错误。
故答案为:B
20.材料提到“许多村民通过制作蜡染产品增收”体现增加收入,“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体现传承民族文化,未提及发明新机器 ,所以选C。C错误;AB正确。
故答案为:C
21.材料表明贵州蜡染图案“主要以自然界的动植物,如花、鸟、鱼、虫和山川河流等自然景物为主,同时也包含民族图腾,如苗族‘蝴蝶妈妈’、象征吉祥的铜鼓纹、螺旋纹等” ,高楼大厦不属于这些范畴,选C。AB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22.从材料“主要以蓝白为主色,其中蓝色主要从蓝靛草的汁液中提取”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白色;蓝色;蓝靛草
23.第②自然段围绕蜡染制作工艺及独特“冰纹”美感展开;第③自然段讲蜡染图案主题及文化内涵;第④自然段说蜡染对乡村振兴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情况,据此拟写小标题。
故答案为:揭秘蜡染的制作工艺与独特美感;展现蜡染的图案内涵与文化融合;阐述蜡染的经济价值与发展前景
24.需先选择图案,再结合环保主题阐述合理理由,体现图案与环保理念的关联。
故答案为:我会选择青山绿水的图案。理由是青山绿水代表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用其作为环保主题蜡染图案,能直观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守护美丽家园。
25.【答案】 醉美苗寨,风情万种 各位朋友,欢迎踏上“多彩贵州”之旅,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迷人的贵州苗寨。
踏入苗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它们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青瓦木墙在阳光照耀下,散发着古朴而温暖的气息。寨子里,五彩斑斓的经幡随风舞动,与远处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这是视觉上独有的盛宴。
漫步其间,耳畔传来芦笙那欢快而悠扬的旋律。那富有节奏感的曲调,仿佛是苗家儿女与大自然的对话。若是恰逢节日,苗家阿哥阿妹们身着盛装,银饰叮当作响,他们围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寨子,热闹非凡,听觉上的享受让人心醉神迷。
热情好客的苗家人,会用最具特色的拦门酒迎接我们。阿妹们笑容甜美,手中的酒杯盛满了香醇的米酒。轻抿一口,那醇厚的味道在味蕾间散开,不仅是酒的醇香,更饱含着苗家人的深情厚谊,味觉上的体验令人难忘。
走进苗家木屋,触摸着那历经岁月打磨的木质家具,能真切感受到时光的痕迹。纹理间藏着故事,那是一代又一代苗家人生活的印记,触觉带来的感受让人沉浸其中。
苗寨,宛如一颗镶嵌在贵州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建筑、欢快的歌舞、香醇的美酒和热情的人民,展现着无尽的魅力。朋友们,快来苗寨亲身感受这份美好吧!
【知识点】写景类作文
【解析】【分析】开头:用简洁语言引出贵州苗寨,表达对苗寨的向往与喜爱,如“在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苗寨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今天,就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走进神秘而热情的苗寨。”主体可从视觉:描写苗寨错落有致的吊脚楼,青瓦木墙在青山绿水间的独特景致;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苗家人,色彩斑斓的刺绣与银饰。例如“走进苗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古朴的吊脚楼,层层叠叠地分布在山坡上。青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微光,木墙散发着淡淡的木香。苗家姑娘们穿着精美的服饰,五彩的刺绣如绽放的花朵,银饰叮当作响,似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听觉:提及苗寨里热情奔放的芦笙曲,在节庆时人们的欢歌笑语。“芦笙悠扬的乐声在寨子上空回荡,那欢快的节奏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让人忍不住随之舞动。每当节日来临,苗家人围在一起,歌声、笑声交织在一起,传递着无尽的喜悦与热情。”触觉:简单描述触摸苗寨木质建筑的纹理,感受其岁月沉淀的质感。“轻轻抚摸着吊脚楼的木柱,粗糙的纹理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那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不禁对苗寨的过往充满遐想。” 重点描写拦门酒习俗:详细描述拦门酒的仪式过程,苗家人的热情好客。“最让人难忘的当属拦门酒习俗。当远方的客人到来,苗家阿妹们会在寨门口摆上一道道酒,用甜美的歌声邀请客人喝上一杯。那香醇的米酒,是苗家人的热情与真诚,喝下这杯酒,仿佛就能融入到苗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结尾:总结苗寨的魅力,表达对游客前来体验的欢迎。如“苗寨,以其独特的风情、热情的人民,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欢迎大家来到贵州苗寨,亲身感受这份独特的魅力,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写作中注意:在写作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自然流畅,使文章整体感更强。
【点评】本题考查写景类作文写作。需从贵州的山水、节日习俗、独特文化中选取熟悉内容确定写作主题与立意,体现对地域文化的认知与感悟。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角度展现贵州特色事物的魅力,增强文章感染力与画面感。3学生要对选取的特色内容合理安排笔墨,突出重点,使文章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