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陇南市礼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甘肃省陇南市礼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基础乐园(37分)
(2024五下·礼县期中)在横线上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你这样做,只会让彼   此更难堪   。
2.草丛里突然蹦出一只蚂蚱   ,把弟弟吓   哭了。
3.晓婷的绰   号叫“百灵鸟”,她的嗓音清澈   ,歌声动听。
4.(2024五下·礼县期中)看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suí yì tè shū wǔ yì juàn liàn
sī zì qiān zì róng xìng sǔn shī chóu chú
5.(2024五下·礼县期中)比一比,组词语。
炉    搞    拟    沸   
护    稿    似    梯   
6.(2024五下·礼县期中)下面是书法社团写的“航天”主题书法作品,其中字体是小篆的是(  )
A. B. C. D.
(2024五下·礼县期中)广告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同学们针对广告中成语“错”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请你按要求完成练习。
7.划去下面成语中的“错”用字,并在横线上进行改正。
灭蚊器:默默无蚊   
山地车:骑乐无穷   
热水器:随心所浴   
烧鸡店:鸡不可失   
眼镜店:一明惊人   
服装店:衣表人才   
8.选择上面修改正确的成语填空。
①边防战士   地保卫着祖国。
②李方慧在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   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下哈尔滨亚冬会首金。
9.(2024五下·礼县期中)四大名著中有许多有趣的歇后语,请你正确匹配。(填序号)
A.眼花缭乱 B.贼喊捉贼 C.痛苦在后(猴)头 D.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时迁报警一一   
(2)周瑜打黄盖一一   
(3)唐僧念紧箍咒一一   
(4)刘姥姥进大观园一一   
(2024五下·礼县期中)按要求写句子。
10.方志敏淡淡地说:“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改为转述句)
11.五年级全体师生和老师都参与了植树节活动。(修改病句)
1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根据情境照样子写一写。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周末,王铭与好友久别重逢:   
13.王铭与好友一起吃火锅,请你照样子写一写他们吃火锅时的“辣”。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出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14.(2024五下·礼县期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B.《清贫》一文的题目是方志敏“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人生写照。
C.《草船借箭》的经过是:诸葛亮利用草船向鲁肃“借”了十万支箭。
D.《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记述了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为国捐躯的消息后的心情和所作出的决定,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
二、知识回顾(7分)
(2024五下·礼县期中)15.苟利国家生死以,   。
16.遗民泪尽胡尘里,   。
17.《从军行》中,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诗句是“   ,不破楼兰终不还”。
18.诗中有景:《村晚》中,“草满池塘水满陂,   ”描写了落日青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凉州词》中,“   ,一片孤城万仞山”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19.诗中有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   ,青春作伴好还乡”,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听到官军收复湖北一带后纵酒高歌的喜悦之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   ,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三、综合实践(4分)
(2024五下·礼县期中)“邀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与,搜集了下面与主题相关的图片,请你看图分析,完成练习。
20.A是一张   作品,上面的图案和文字都有非常好的寓意。
21.B是一枚印章,上面的内容是“   ”字。
22.C是一幅书法作品,请你写出一位擅长这种字体的书法家: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这位书法家的事迹,可以通过   的方式搜集资料。
四、阅读(22分)
(2024五下·礼县期中)课内阅读。
军神(节选)
①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静静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②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③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④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⑤“七十二刀。”
⑥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23.从第①段中的加点词能体会到刘伯承的   ,“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表明刘伯承当时正承受着   。此时他心里可能在想:   。
24.选文塑造人物形象时,用到的描写方法有   、   、   。
25.“七十二刀”这一具体数字的作用有(  )(多选)
A.突出了手术过程的漫长 B.体现了沃克医生医术的精湛
C.说明了刘伯承的伤势严重 D.衬托出刘伯承惊人的记忆力
26.刘伯承之所以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原因是   。
(2024五下·礼县期中)课外阅读。
月光下的童年
①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着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乘凉。
②我也是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小院子里乘凉,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  )扇着扇子,(  )给我讲老样子的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故事中入睡,多么快乐呀!
③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得最动听的肯定是蝙蝠儿了。我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蝙蝠儿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双手一捂,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小伙伴斗蝙蝠儿。
④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在月光下品尝月饼,还一边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的歌,真快乐。月落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和的月光。
⑤在我眼中,月亮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美丽的月光。
27.给短文中的括号里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然……就…… B.一边……一边……
C.虽然……但是…… D.不但……而且……
28.作者在短文中回忆了哪三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9.细读短文第③段,完成练习。
①作者是怎样捉蝙蝠儿的?摘取关键词填空。
   →打着手电筒→   →   
②描写捉蝙蝠时,主要运用了   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是   。
30.短文以“   ”为线索,表达了作者   。
五、习作(30分)
31.(2024五下·礼县期中)以“他(她) 了”为题,选择生活中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描写他(她)在某个场景中的表现,如“陶醉”“生气”“伤心”等,把这件事写下来。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注意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她)的内心;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ǐ;kān
2.zha;xià
3.chuò;chè
【知识点】字音
【解析】【点评】考查汉字注音。汉字注音,就是根据汉字的发音规则,以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形式来表示汉字的发音。在日常用语中,一些字的读音很容易被读错,所以平时要注意对这些字的积累,避免读错。
1.“彼”在“彼此”一词中,表示“那,那个”,与“此”相对,指双方中的另一方。故读作“bǐ”;在“难堪”中,“堪”有忍受、能支持的意思。故读作“kān”。
故答案为:bǐ;kān
2.“蚱”常见于“蚂蚱”这一词语中,单独“蚱”字读zhà,但在“蚂蚱”里读轻声。“吓”多音字,当“吓”表示使害怕的意思时,读 xià ,如“惊吓”“吓唬”。在这个句子里“把弟弟吓哭了”,就是使弟弟害怕哭了的意思。故读作“xià”。
故答案为:zha;xià
3.“绰”有多种读音,在“绰号”中读 chuò ,意思是外号。读作“ chāo ” 顺手拿起;抓取。
“澈”表示水清,透明。读作“chè”。
故答案为: chuò;chè
4.【答案】锻炼、随意、特殊、武艺、眷恋、私自、签字、荣幸、损失、踌躇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其中“ 锻炼、随、殊、武、眷、私、签、幸、失、踌躇 ”字容易写错,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写法。
故答案为: 锻炼、随意、特殊、武艺、眷恋、私自、签字、荣幸、损失、踌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5.【答案】火炉;搞笑;拟定;沸腾;爱护;草稿;似乎;楼梯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炉: 可组词为“火炉”“炉灶”,“炉”指供燃烧用的设备。
搞:可组词为“搞笑”“搞怪”,“搞”有做、干、弄等意思。
拟:可组词为“拟定”“拟人”,“拟”有设计、起草;打算、想要等含义。
沸:可组词为“沸腾”“沸水”,“沸”表示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而翻滚、冒气泡。
护:可组词为“保护”“爱护”,“护”有保卫、照顾等意思。
稿:可组词为“稿件”“草稿”,“稿”指诗文、图画等的草稿,也指写成的作品。
似:可组词为“似乎”“相似”,“似”有像、如同的意思。
梯:可组词为“楼梯”“梯子”,“梯”是便于人上下的用具或设备。
故答案为:火炉;搞笑;拟定;沸腾;爱护;草稿;似乎;楼梯
【点评】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可比一比,再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形近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区分:1、从字音区别。2、从字形区别。3、从字义区别。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6.【答案】B
【知识点】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小篆的特点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结构上呈现规整、对称的形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书法字体中小篆特点的识别能力。通过展示不同 “航天” 主题的书法作品,考查对小篆及常见书法字体(楷书、行书)特征的掌握情况,检验对书法字体风格的辨别和认知水平。
【答案】7.划去“蚊”,改为“闻”;划去“骑”改为“其”;划去“浴”,改为“欲”;划去“鸡”,改为“机”;划去“明”,改为“鸣”;划去“衣”,改为“一”
8.默默无闻;一鸣惊人
【知识点】字形辨析;成语运用
【解析】【点评】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7.默默无蚊:划去“蚊”,应改为“闻”。“默默无闻”意思是不出名,不为人知道,“闻”在这里是名声、听闻的意思,而“蚊”是指蚊子,广告中利用谐音来突出灭蚊器的效果,但这是错误的用法。
骑乐无穷:划去“骑”,应改为“其”。“其乐无穷”表示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其”是代词,指代某件事情或情境等,“骑”指骑马、骑车等动作,广告中用“骑”与山地车相关联,是谐音误用。
随心所浴:划去“浴”,应改为“欲”。“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欲”是欲望、意愿的意思,“浴”指洗澡,广告利用谐音来宣传热水器。
鸡不可失:划去“鸡”,,应改为“机”。“机不可失”指时机难得,必须抓紧,不可错过,“机”是时机的意思,“鸡”指家禽,广告用“鸡”来暗示烧鸡,是谐音错用。
一明惊人:划去“明”,应改为“鸣”。“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鸣”指鸟叫,这里有发出声响、表现的意思,“明”指明亮等义,广告利用与眼镜相关的“明”(视力好)来谐音误用。
衣表人才:划去“衣”,应改为“一”。“一表人才”形容人的容貌端正,风度潇洒,“一表”指人的外表,“衣”指衣服,广告用“衣”与服装店相关联,是谐音错用。
故答案为:划去“蚊”,改为“闻”;划去“骑”改为“其”;划去“浴”,改为“欲”;划去“鸡”,改为“机”;划去“明”,改为“鸣”;划去“衣”,改为“一”
8.①“默默无闻”意思是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在这里形容边防战士符合语境。
②“一鸣惊人”意思是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李方慧在决赛中拿下亚冬会首金,这是非常突出、惊人的成绩,用“一鸣惊人”能很好地体现她这次取得成绩的震撼性。
故答案为:①默默无闻;②一鸣惊人
9.【答案】(1)B
(2)D
(3)C
(4)A
【知识点】歇后语
【解析】【分析】(1)时迁是《水浒传》中的小偷,他报警就是自己是贼还喊着捉贼,所以应选B。
(2)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打黄盖是为了实施苦肉计,是两人事先商量好的,一方愿意打,一方愿意挨打,所以选D。
(3)在《西游记》里,唐僧一念紧箍咒,孙悟空就头疼得厉害,孙悟空是猴,所以是痛苦在后(猴)头,应选C。
(4)刘姥姥没见过大观园里的繁华景象,进入后看到各种新奇的事物,眼睛都看不过来了,就是眼花缭乱,所以选A。
故答案为:(1)B;(2)D;(3)C;(4)A
【点评】 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平时应注意歇后语的积累,理解歇后语的本意,很容易找到答案。
【答案】10.方志敏淡淡地说,想从他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11.五年级全体师生都参与了植树节活动。
12.周末,王铭与好友久别重逢,他一下子冲过去,紧紧地抱住好友,嘴里不停地说着:“我可想死你啦!”
13.王铭与好友一起吃火锅,辣得他们额头直冒汗,嘴巴像着了火一样,不停地喝着饮料,连舌头都好像不是自己的了。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遣词造句;仿写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句式转换、仿写、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10.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转述句时,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
故答案为:方志敏淡淡地说,想从他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11.“全体师生”已经包含了“老师”,属于语义重复。
故答案为:五年级全体师生都参与了植树节活动。
12.原句通过毛主席的动作“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表现出他内心的沉重。仿写时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王铭与好友久别重逢的喜悦心情。
故答案为:周末,王铭与好友久别重逢,他一下子冲过去,紧紧地抱住好友,嘴里不停地说着:“我可想死你啦!”
13.原句通过描写鸡、狗、蝉的表现来侧面烘托天气的热。仿写时要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来侧面烘托吃火锅时的“辣”。
故答案为:王铭与好友一起吃火锅,辣得他们额头直冒汗,嘴巴像着了火一样,不停地喝着饮料,连舌头都好像不是自己的了。
14.【答案】C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汉字演变
【解析】【分析】A: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商周时期使用较为广泛,该说法正确。
B:《清贫》体现了方志敏廉洁奉公、坚守清贫的高尚品质,题目是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人生写照,该说法正确。
C:《草船借箭》中诸葛亮是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而不是向鲁肃,该说法错误。
D: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记述了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为国捐躯的消息后的心情和所作出的决定,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课文理解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答案】15.岂因祸福避趋之
16.南望王师又一年
17.黄沙百战穿金甲
18.山衔落日浸寒漪;黄河远上白云间
19.白日放歌须纵酒;孤帆远影碧空尽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点评】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本题,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5.作者林则徐,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出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祸福的爱国情怀。可联想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国家做贡献的事迹来记。
故答案为:岂因祸福避趋之
16.出自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描绘了沦陷区百姓渴望南宋朝廷收复失地的殷切心情。记的时候可以想想陆游一贯的爱国忧民思想。
故答案为:南望王师又一年
17.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突出了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下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把“黄沙”“百战”“金甲”这些战斗场景与“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结合起来记。
故答案为:黄沙百战穿金甲
18.《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草满”“水满”描绘出乡村池塘的勃勃生机,“山衔落日”“浸寒漪”将落日、青山倒映水中的画面刻画得生动形象,想象乡村傍晚美景来记。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远上”展现出黄河奔腾远去的壮观,“一片孤城”与“万仞山”凸显出边塞的辽阔与荒凉,把边塞那种雄浑壮阔又带点孤寂的画面在脑海中构建起来记。
故答案为:山衔落日浸寒漪;黄河远上白云间
1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所以第一空答案是白日放歌须纵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以第二空答案是孤帆远影碧空尽。
故答案为:白日放歌须纵酒;孤帆远影碧空尽
【答案】20.剪纸
21.福
22.颜真卿;查阅书籍、上网搜索
【知识点】书法作品
【解析】【点评】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20.观察A图,从其图案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判断,这是一张剪纸作品。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常常通过图案和文字表达吉祥寓意,比如图中的“鱼跃龙门”,寓意着事业成功或地位高升等。
故答案为:剪纸
21.仔细观察B图中的印章,上面的内容是“福’字。“福”字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常以各种艺术形式呈现,印章中的“福’字体现了对福气的追求与祝愿。
故答案为:福
22.观察C图书法作品,其字体笔画规整、结构严谨,是楷书字体。擅长楷书的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以颜真卿为例,如果想了解更多有关颜真卿的事迹,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如书法史著作、颜真卿传记等)、上网搜索(在权威文化网站、百科网站查找相关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
故答案为:颜真卿;查阅书籍、上网搜索
【答案】23.坚毅,镇定;巨大的痛苦;我可以忍受得住,我一定能战胜痛苦!一刀,两刀,三刀……
24.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25.A;C
26.刘伯承在手术中坚持不用麻醉剂,没有大喊大叫,还知道割的刀数,他表现出来坚强意志,沉着镇定感动了沃克医生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文本细节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文中关键词语的分析,考查对人物内在精神品质的把握,以及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合理推测能力。
(2)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识别能力。通过对文段内容的分析,考查对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的辨别,有助于提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手法的认知水平。
(3)本题考查对文本中关键数字作用的理解能力。通过对选项的分析,考查对数字在文中所传达信息的准确把握,培养对文本细节作用的分析能力。
(4)本题考查对文章核心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刘伯承被称为 “军神” 原因的总结,考查对人物主要事迹和精神品质的概括能力,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3.“一声不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等词,生动地展现出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努力克制自己,不发出声音,体现出他坚毅、镇定的品质。崭新的白床单被抓破,从侧面反映出手术带来的疼痛是巨大的,刘伯承在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结合他坚毅的性格,此时他心里可能在给自己鼓劲,想着要忍受住痛苦,所以会有类似 “我可以忍受得住,我一定能战胜痛苦!一刀,两刀,三刀……” 这样的想法。
故答案为:坚毅,镇定;巨大的痛苦;我可以忍受得住,我一定能战胜痛苦!一刀,两刀,三刀……
24.动作描写:如 “紧紧抓住”“抓破” 等动作,形象地展现了刘伯承在手术中的状态。神态描写:“脸色苍白”“勉力一笑” 等,描绘出刘伯承在手术后的神态,体现他的虚弱与坚毅。语言描写:文中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对话,通过语言表现出两人的性格特点和情感。
故答案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25.A.手术割了 “七十二刀”,说明手术过程持续时间长,突出了手术过程的漫长,该选项正确。
B.“七十二刀” 这一数字主要体现的是手术的艰难和刘伯承的坚韧,与沃克医生医术精湛并无直接关联,该选项错误。
C.需要割七十二刀,侧面反映出刘伯承伤势严重,该选项正确。
D.虽然刘伯承能记住刀数,但 “七十二刀” 这一数字本身主要强调的不是他的记忆力,而是手术的艰难程度,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C
26.在手术中,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像常人一样大喊大叫,还能清晰地数出沃克医生割的刀数,他所展现出的这种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超乎常人的沉着镇定,深深震撼了沃克医生,所以被称为 “军神”。
故答案为:刘伯承在手术中坚持不用麻醉剂,没有大喊大叫,还知道割的刀数,他表现出来坚强意志,沉着镇定感动了沃克医生
【答案】27.B
28.外婆月光下讲故事;捉蝙蝠儿、逗蝙蝠儿;中秋节与家人品尝月饼、唱歌
29.悄悄走近草地;翻开大石头;用双手一捂,捉起来。;动作;充满期待、开心兴奋的
30.月光;怀念童年美好的生活以及对月光的喜爱之情。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27.A项“既然……就.……”:这组关联词表因果关系,即前因后果,强调一种基于前提条件下的结果推导。在文中语境若用此关联词,需有明确的因果逻辑联系,比如前文是某种条件或原因,后文是基于此产生的行为或结果。
B项“一边..…一边....…”:用于描述两个动作或行为同时进行。如果文中是在描述某人同时进行两个动作,比如“外婆一边拿着扇子,一边给我讲老样子的民间故事”,就符合该关联词的使用情境。
C项“虽然……但是……”:表转折关系,前后内容在语义上形成反转,前句表述一种情况,后句则是与之相反或相对的情况。例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他还是坚持出门跑步”。
D项“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后句在程度、范围、意义等方面比前句更进一层。像“他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还很乐于助人”。
故答案为:B
28.第②段主要讲夏天外婆带“我”乘凉并进故事,可概括为:外婆月光下讲故事。
第③段围绕幼时在月光下捉蝙蝠儿,斗蝙蝠儿展开可概括为:月光下捉蝙蝠儿、斗蝙蝠儿。
第④段核心是中秋节时初家人在月光下的活动,即品尝月饼、唱歌,据此概括,可概括为:和家人在月光下品尝月饼、唱歌。
故答案为:外婆月光下讲故事;捉蝙蝠儿、逗蝙蝠儿;中秋节与家人品尝月饼、唱歌
29.①从文中第 ③ 段“我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蝙蝠儿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双手一悟,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捉起来”可知,第一空填:悄悄走近草地:第二空填:翻开大石头;第三空填:用双手一悟,捉起来。
②文中第3段“我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蝙蝠儿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双手一捂,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捉起来”可知,“走近”“打”“翻开”“捂”“捉”等一系列词语,都是对作者动作的描写,通过这些动作描耳,可感受到作者捉蝙蝠儿时充满期明待,开心兴奋的内心感受。
故答案为:①悄悄走近草地;翻开大石头;用双手一捂,捉起来;动作;充满期待、开心兴奋的
30.第①段“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着美图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开篇点明“月光”,引当下文对月光下情景的描写,奠定了以“月光”为线索展开叙述的基调。
第②段“我也是月光下长大的。”直接表明“月光”与作者成长经历的关联,自然地引出后文对童年在月光下经历的回忆,进一步强用“月光”贯穿童年生活的线表作用。
第⑤段“在我眼中,月亮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美丽的月光。”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月光”,将“月光”与童年紧密相连,突出“月光”作为线索。串联起作者童年记忆的作用。
短文以“月光”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怀念童年美好生活以及对月光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月光;怀念童年美好的生活以及对月光的喜爱之情。
31.【答案】 他陶醉了 爷爷的藤椅在老槐树下吱呀作响,阳光透过叶缝洒在他泛着银光的鬓角上,像撒了把碎金子。他手里的紫砂壶正冒着袅袅白烟,收音机里传来的京剧唱段刚扬起第一个拖腔,老人的眼睛就倏地亮了。
“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梅兰芳的嗓音像浸了蜜的丝线,在暑气里轻轻摇晃。爷爷的头跟着节奏慢慢摆动,布满老茧的手指在藤椅扶手上敲出细碎的节拍,腕子上的银镯与木头相撞,发出极轻的“当啷”声。他微眯的眼睛里映着跳动的光斑,嘴角渐渐扬起,连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像是被这唱腔熨平了岁月的褶皱。
唱到“都只为心腹事难以离散”时,爷爷忽然挺直了脊背。他的右手悬空比划着兰花指,指尖在空气里划出优雅的弧线,仿佛真的握着一方水袖。紫砂壶不知何时被搁在石桌上,茶水在粗陶杯里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倒映出他微微发红的脸颊。我看见他喉头滚动着,像是要跟着唱,却又怕惊扰了这流淌的旋律,只在唇齿间溢出细碎的哼鸣,像怕惊醒了沉睡的蝴蝶。
快板部分来得突然,鼓点密集如急雨。爷爷的脚尖在磨旧的布拖鞋里急促点地,膝盖跟着上下起伏,手指敲扶手的节奏愈发紧凑,银镯的响声也跟着急切起来。他的眼睛这会儿睁得溜圆,盯着收音机的神情像是在看一场盛大的舞台演出,连镜片上蒙着的水汽都忘了擦拭。唱到高潮处,他忽然轻轻拍了下大腿,惊飞了槐树上的几只麻雀,自己却浑然不觉,沉浸在跌宕的旋律里。
尾音收束时,爷爷的手指还悬在半空,像是还握着那缕飘散的唱腔。他缓缓摘下眼镜,用袖口擦拭着眼角,我这才发现他的睫毛上竟沾着细小的泪珠。“还是老梅的味儿正啊。”他的声音有些发颤,指尖摩挲着收音机上的雕花,像是在抚摸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槐树的影子在他身上摇曳,蝉鸣声忽然变得遥远,整个院子都沉浸在这余韵里,连风都放轻了脚步。
那一刻,我忽然懂了爷爷的陶醉。那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岁月沉淀在记忆里的温柔回响,是老物件与旧时光碰撞时,从心底漫出来的妥帖与满足。他鬓角的白发在风里轻轻晃动,像一段未唱完的流年,而收音机里的下一段唱腔,正带着时光的温度,慢慢流淌进他微扬的嘴角。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一、审题。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题目需补充能体现人物情绪或状态的词语,如“陶醉”“生气”“伤心”“激动”“自豪”等,明确文章主题。围绕补充的关键词,聚焦生活中一个场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记叙文为主,需写真实事件,突出细节刻画,字数不少于400字,且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二、立意。
通过人物特定情绪下的表现,传递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情感,或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在叙事基础上,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引发读者共鸣。
三、写作思路。
开头:直接点明人物和情绪,或者用疑问或场景描写引发好奇。
中间:描述事情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重点描写人物在特定情绪下的表现,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体现内心变化。可适当加入侧面描写,如周围人的反应、环境变化来烘托气氛。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出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经过,让故事有起伏。
结尾: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感受,点明主题,也可以用环境描写或人物的后续状态结尾,给读者留下回味空间。
【点评】这篇文章围绕爷爷拉胡琴展开,描绘了爷爷在老槐树下陶醉拉琴的情景。阳光透过叶缝洒在爷爷泛银光的鬓角,爷爷坐在藤椅上拉琴,左手手指在蟒皮上灵动翻飞,琴弦轻颤,喉结与木头相碰发声,蚊蚋都被惊开。拉到高潮时,爷爷如痴如醉,身子晃动。拉完后爷爷有些疲惫,而结束时他的手还悬在空中。整体展现了爷爷拉胡琴时的专注与陶醉。
1 / 1甘肃省陇南市礼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基础乐园(37分)
(2024五下·礼县期中)在横线上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你这样做,只会让彼   此更难堪   。
2.草丛里突然蹦出一只蚂蚱   ,把弟弟吓   哭了。
3.晓婷的绰   号叫“百灵鸟”,她的嗓音清澈   ,歌声动听。
【答案】1.bǐ;kān
2.zha;xià
3.chuò;chè
【知识点】字音
【解析】【点评】考查汉字注音。汉字注音,就是根据汉字的发音规则,以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形式来表示汉字的发音。在日常用语中,一些字的读音很容易被读错,所以平时要注意对这些字的积累,避免读错。
1.“彼”在“彼此”一词中,表示“那,那个”,与“此”相对,指双方中的另一方。故读作“bǐ”;在“难堪”中,“堪”有忍受、能支持的意思。故读作“kān”。
故答案为:bǐ;kān
2.“蚱”常见于“蚂蚱”这一词语中,单独“蚱”字读zhà,但在“蚂蚱”里读轻声。“吓”多音字,当“吓”表示使害怕的意思时,读 xià ,如“惊吓”“吓唬”。在这个句子里“把弟弟吓哭了”,就是使弟弟害怕哭了的意思。故读作“xià”。
故答案为:zha;xià
3.“绰”有多种读音,在“绰号”中读 chuò ,意思是外号。读作“ chāo ” 顺手拿起;抓取。
“澈”表示水清,透明。读作“chè”。
故答案为: chuò;chè
4.(2024五下·礼县期中)看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suí yì tè shū wǔ yì juàn liàn
sī zì qiān zì róng xìng sǔn shī chóu chú
【答案】锻炼、随意、特殊、武艺、眷恋、私自、签字、荣幸、损失、踌躇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其中“ 锻炼、随、殊、武、眷、私、签、幸、失、踌躇 ”字容易写错,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写法。
故答案为: 锻炼、随意、特殊、武艺、眷恋、私自、签字、荣幸、损失、踌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5.(2024五下·礼县期中)比一比,组词语。
炉    搞    拟    沸   
护    稿    似    梯   
【答案】火炉;搞笑;拟定;沸腾;爱护;草稿;似乎;楼梯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炉: 可组词为“火炉”“炉灶”,“炉”指供燃烧用的设备。
搞:可组词为“搞笑”“搞怪”,“搞”有做、干、弄等意思。
拟:可组词为“拟定”“拟人”,“拟”有设计、起草;打算、想要等含义。
沸:可组词为“沸腾”“沸水”,“沸”表示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而翻滚、冒气泡。
护:可组词为“保护”“爱护”,“护”有保卫、照顾等意思。
稿:可组词为“稿件”“草稿”,“稿”指诗文、图画等的草稿,也指写成的作品。
似:可组词为“似乎”“相似”,“似”有像、如同的意思。
梯:可组词为“楼梯”“梯子”,“梯”是便于人上下的用具或设备。
故答案为:火炉;搞笑;拟定;沸腾;爱护;草稿;似乎;楼梯
【点评】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可比一比,再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形近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区分:1、从字音区别。2、从字形区别。3、从字义区别。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6.(2024五下·礼县期中)下面是书法社团写的“航天”主题书法作品,其中字体是小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小篆的特点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结构上呈现规整、对称的形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书法字体中小篆特点的识别能力。通过展示不同 “航天” 主题的书法作品,考查对小篆及常见书法字体(楷书、行书)特征的掌握情况,检验对书法字体风格的辨别和认知水平。
(2024五下·礼县期中)广告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同学们针对广告中成语“错”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请你按要求完成练习。
7.划去下面成语中的“错”用字,并在横线上进行改正。
灭蚊器:默默无蚊   
山地车:骑乐无穷   
热水器:随心所浴   
烧鸡店:鸡不可失   
眼镜店:一明惊人   
服装店:衣表人才   
8.选择上面修改正确的成语填空。
①边防战士   地保卫着祖国。
②李方慧在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   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下哈尔滨亚冬会首金。
【答案】7.划去“蚊”,改为“闻”;划去“骑”改为“其”;划去“浴”,改为“欲”;划去“鸡”,改为“机”;划去“明”,改为“鸣”;划去“衣”,改为“一”
8.默默无闻;一鸣惊人
【知识点】字形辨析;成语运用
【解析】【点评】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7.默默无蚊:划去“蚊”,应改为“闻”。“默默无闻”意思是不出名,不为人知道,“闻”在这里是名声、听闻的意思,而“蚊”是指蚊子,广告中利用谐音来突出灭蚊器的效果,但这是错误的用法。
骑乐无穷:划去“骑”,应改为“其”。“其乐无穷”表示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其”是代词,指代某件事情或情境等,“骑”指骑马、骑车等动作,广告中用“骑”与山地车相关联,是谐音误用。
随心所浴:划去“浴”,应改为“欲”。“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欲”是欲望、意愿的意思,“浴”指洗澡,广告利用谐音来宣传热水器。
鸡不可失:划去“鸡”,,应改为“机”。“机不可失”指时机难得,必须抓紧,不可错过,“机”是时机的意思,“鸡”指家禽,广告用“鸡”来暗示烧鸡,是谐音错用。
一明惊人:划去“明”,应改为“鸣”。“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鸣”指鸟叫,这里有发出声响、表现的意思,“明”指明亮等义,广告利用与眼镜相关的“明”(视力好)来谐音误用。
衣表人才:划去“衣”,应改为“一”。“一表人才”形容人的容貌端正,风度潇洒,“一表”指人的外表,“衣”指衣服,广告用“衣”与服装店相关联,是谐音错用。
故答案为:划去“蚊”,改为“闻”;划去“骑”改为“其”;划去“浴”,改为“欲”;划去“鸡”,改为“机”;划去“明”,改为“鸣”;划去“衣”,改为“一”
8.①“默默无闻”意思是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在这里形容边防战士符合语境。
②“一鸣惊人”意思是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李方慧在决赛中拿下亚冬会首金,这是非常突出、惊人的成绩,用“一鸣惊人”能很好地体现她这次取得成绩的震撼性。
故答案为:①默默无闻;②一鸣惊人
9.(2024五下·礼县期中)四大名著中有许多有趣的歇后语,请你正确匹配。(填序号)
A.眼花缭乱 B.贼喊捉贼 C.痛苦在后(猴)头 D.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时迁报警一一   
(2)周瑜打黄盖一一   
(3)唐僧念紧箍咒一一   
(4)刘姥姥进大观园一一   
【答案】(1)B
(2)D
(3)C
(4)A
【知识点】歇后语
【解析】【分析】(1)时迁是《水浒传》中的小偷,他报警就是自己是贼还喊着捉贼,所以应选B。
(2)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打黄盖是为了实施苦肉计,是两人事先商量好的,一方愿意打,一方愿意挨打,所以选D。
(3)在《西游记》里,唐僧一念紧箍咒,孙悟空就头疼得厉害,孙悟空是猴,所以是痛苦在后(猴)头,应选C。
(4)刘姥姥没见过大观园里的繁华景象,进入后看到各种新奇的事物,眼睛都看不过来了,就是眼花缭乱,所以选A。
故答案为:(1)B;(2)D;(3)C;(4)A
【点评】 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平时应注意歇后语的积累,理解歇后语的本意,很容易找到答案。
(2024五下·礼县期中)按要求写句子。
10.方志敏淡淡地说:“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改为转述句)
11.五年级全体师生和老师都参与了植树节活动。(修改病句)
1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根据情境照样子写一写。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周末,王铭与好友久别重逢:   
13.王铭与好友一起吃火锅,请你照样子写一写他们吃火锅时的“辣”。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出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答案】10.方志敏淡淡地说,想从他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11.五年级全体师生都参与了植树节活动。
12.周末,王铭与好友久别重逢,他一下子冲过去,紧紧地抱住好友,嘴里不停地说着:“我可想死你啦!”
13.王铭与好友一起吃火锅,辣得他们额头直冒汗,嘴巴像着了火一样,不停地喝着饮料,连舌头都好像不是自己的了。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遣词造句;仿写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句式转换、仿写、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10.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转述句时,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
故答案为:方志敏淡淡地说,想从他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11.“全体师生”已经包含了“老师”,属于语义重复。
故答案为:五年级全体师生都参与了植树节活动。
12.原句通过毛主席的动作“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表现出他内心的沉重。仿写时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王铭与好友久别重逢的喜悦心情。
故答案为:周末,王铭与好友久别重逢,他一下子冲过去,紧紧地抱住好友,嘴里不停地说着:“我可想死你啦!”
13.原句通过描写鸡、狗、蝉的表现来侧面烘托天气的热。仿写时要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来侧面烘托吃火锅时的“辣”。
故答案为:王铭与好友一起吃火锅,辣得他们额头直冒汗,嘴巴像着了火一样,不停地喝着饮料,连舌头都好像不是自己的了。
14.(2024五下·礼县期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B.《清贫》一文的题目是方志敏“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人生写照。
C.《草船借箭》的经过是:诸葛亮利用草船向鲁肃“借”了十万支箭。
D.《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记述了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为国捐躯的消息后的心情和所作出的决定,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
【答案】C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汉字演变
【解析】【分析】A: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商周时期使用较为广泛,该说法正确。
B:《清贫》体现了方志敏廉洁奉公、坚守清贫的高尚品质,题目是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人生写照,该说法正确。
C:《草船借箭》中诸葛亮是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而不是向鲁肃,该说法错误。
D: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记述了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为国捐躯的消息后的心情和所作出的决定,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课文理解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二、知识回顾(7分)
(2024五下·礼县期中)15.苟利国家生死以,   。
16.遗民泪尽胡尘里,   。
17.《从军行》中,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诗句是“   ,不破楼兰终不还”。
18.诗中有景:《村晚》中,“草满池塘水满陂,   ”描写了落日青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凉州词》中,“   ,一片孤城万仞山”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19.诗中有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   ,青春作伴好还乡”,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听到官军收复湖北一带后纵酒高歌的喜悦之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   ,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答案】15.岂因祸福避趋之
16.南望王师又一年
17.黄沙百战穿金甲
18.山衔落日浸寒漪;黄河远上白云间
19.白日放歌须纵酒;孤帆远影碧空尽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点评】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本题,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5.作者林则徐,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出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祸福的爱国情怀。可联想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国家做贡献的事迹来记。
故答案为:岂因祸福避趋之
16.出自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描绘了沦陷区百姓渴望南宋朝廷收复失地的殷切心情。记的时候可以想想陆游一贯的爱国忧民思想。
故答案为:南望王师又一年
17.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突出了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下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把“黄沙”“百战”“金甲”这些战斗场景与“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结合起来记。
故答案为:黄沙百战穿金甲
18.《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草满”“水满”描绘出乡村池塘的勃勃生机,“山衔落日”“浸寒漪”将落日、青山倒映水中的画面刻画得生动形象,想象乡村傍晚美景来记。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远上”展现出黄河奔腾远去的壮观,“一片孤城”与“万仞山”凸显出边塞的辽阔与荒凉,把边塞那种雄浑壮阔又带点孤寂的画面在脑海中构建起来记。
故答案为:山衔落日浸寒漪;黄河远上白云间
1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所以第一空答案是白日放歌须纵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以第二空答案是孤帆远影碧空尽。
故答案为:白日放歌须纵酒;孤帆远影碧空尽
三、综合实践(4分)
(2024五下·礼县期中)“邀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与,搜集了下面与主题相关的图片,请你看图分析,完成练习。
20.A是一张   作品,上面的图案和文字都有非常好的寓意。
21.B是一枚印章,上面的内容是“   ”字。
22.C是一幅书法作品,请你写出一位擅长这种字体的书法家: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这位书法家的事迹,可以通过   的方式搜集资料。
【答案】20.剪纸
21.福
22.颜真卿;查阅书籍、上网搜索
【知识点】书法作品
【解析】【点评】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20.观察A图,从其图案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判断,这是一张剪纸作品。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常常通过图案和文字表达吉祥寓意,比如图中的“鱼跃龙门”,寓意着事业成功或地位高升等。
故答案为:剪纸
21.仔细观察B图中的印章,上面的内容是“福’字。“福”字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常以各种艺术形式呈现,印章中的“福’字体现了对福气的追求与祝愿。
故答案为:福
22.观察C图书法作品,其字体笔画规整、结构严谨,是楷书字体。擅长楷书的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以颜真卿为例,如果想了解更多有关颜真卿的事迹,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如书法史著作、颜真卿传记等)、上网搜索(在权威文化网站、百科网站查找相关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
故答案为:颜真卿;查阅书籍、上网搜索
四、阅读(22分)
(2024五下·礼县期中)课内阅读。
军神(节选)
①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静静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②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③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④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⑤“七十二刀。”
⑥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23.从第①段中的加点词能体会到刘伯承的   ,“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表明刘伯承当时正承受着   。此时他心里可能在想:   。
24.选文塑造人物形象时,用到的描写方法有   、   、   。
25.“七十二刀”这一具体数字的作用有(  )(多选)
A.突出了手术过程的漫长 B.体现了沃克医生医术的精湛
C.说明了刘伯承的伤势严重 D.衬托出刘伯承惊人的记忆力
26.刘伯承之所以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原因是   。
【答案】23.坚毅,镇定;巨大的痛苦;我可以忍受得住,我一定能战胜痛苦!一刀,两刀,三刀……
24.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25.A;C
26.刘伯承在手术中坚持不用麻醉剂,没有大喊大叫,还知道割的刀数,他表现出来坚强意志,沉着镇定感动了沃克医生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文本细节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文中关键词语的分析,考查对人物内在精神品质的把握,以及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合理推测能力。
(2)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识别能力。通过对文段内容的分析,考查对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的辨别,有助于提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手法的认知水平。
(3)本题考查对文本中关键数字作用的理解能力。通过对选项的分析,考查对数字在文中所传达信息的准确把握,培养对文本细节作用的分析能力。
(4)本题考查对文章核心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刘伯承被称为 “军神” 原因的总结,考查对人物主要事迹和精神品质的概括能力,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3.“一声不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等词,生动地展现出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努力克制自己,不发出声音,体现出他坚毅、镇定的品质。崭新的白床单被抓破,从侧面反映出手术带来的疼痛是巨大的,刘伯承在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结合他坚毅的性格,此时他心里可能在给自己鼓劲,想着要忍受住痛苦,所以会有类似 “我可以忍受得住,我一定能战胜痛苦!一刀,两刀,三刀……” 这样的想法。
故答案为:坚毅,镇定;巨大的痛苦;我可以忍受得住,我一定能战胜痛苦!一刀,两刀,三刀……
24.动作描写:如 “紧紧抓住”“抓破” 等动作,形象地展现了刘伯承在手术中的状态。神态描写:“脸色苍白”“勉力一笑” 等,描绘出刘伯承在手术后的神态,体现他的虚弱与坚毅。语言描写:文中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对话,通过语言表现出两人的性格特点和情感。
故答案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25.A.手术割了 “七十二刀”,说明手术过程持续时间长,突出了手术过程的漫长,该选项正确。
B.“七十二刀” 这一数字主要体现的是手术的艰难和刘伯承的坚韧,与沃克医生医术精湛并无直接关联,该选项错误。
C.需要割七十二刀,侧面反映出刘伯承伤势严重,该选项正确。
D.虽然刘伯承能记住刀数,但 “七十二刀” 这一数字本身主要强调的不是他的记忆力,而是手术的艰难程度,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C
26.在手术中,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像常人一样大喊大叫,还能清晰地数出沃克医生割的刀数,他所展现出的这种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超乎常人的沉着镇定,深深震撼了沃克医生,所以被称为 “军神”。
故答案为:刘伯承在手术中坚持不用麻醉剂,没有大喊大叫,还知道割的刀数,他表现出来坚强意志,沉着镇定感动了沃克医生
(2024五下·礼县期中)课外阅读。
月光下的童年
①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着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乘凉。
②我也是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小院子里乘凉,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  )扇着扇子,(  )给我讲老样子的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故事中入睡,多么快乐呀!
③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得最动听的肯定是蝙蝠儿了。我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蝙蝠儿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双手一捂,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小伙伴斗蝙蝠儿。
④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在月光下品尝月饼,还一边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的歌,真快乐。月落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和的月光。
⑤在我眼中,月亮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美丽的月光。
27.给短文中的括号里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然……就…… B.一边……一边……
C.虽然……但是…… D.不但……而且……
28.作者在短文中回忆了哪三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9.细读短文第③段,完成练习。
①作者是怎样捉蝙蝠儿的?摘取关键词填空。
   →打着手电筒→   →   
②描写捉蝙蝠时,主要运用了   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是   。
30.短文以“   ”为线索,表达了作者   。
【答案】27.B
28.外婆月光下讲故事;捉蝙蝠儿、逗蝙蝠儿;中秋节与家人品尝月饼、唱歌
29.悄悄走近草地;翻开大石头;用双手一捂,捉起来。;动作;充满期待、开心兴奋的
30.月光;怀念童年美好的生活以及对月光的喜爱之情。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27.A项“既然……就.……”:这组关联词表因果关系,即前因后果,强调一种基于前提条件下的结果推导。在文中语境若用此关联词,需有明确的因果逻辑联系,比如前文是某种条件或原因,后文是基于此产生的行为或结果。
B项“一边..…一边....…”:用于描述两个动作或行为同时进行。如果文中是在描述某人同时进行两个动作,比如“外婆一边拿着扇子,一边给我讲老样子的民间故事”,就符合该关联词的使用情境。
C项“虽然……但是……”:表转折关系,前后内容在语义上形成反转,前句表述一种情况,后句则是与之相反或相对的情况。例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他还是坚持出门跑步”。
D项“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后句在程度、范围、意义等方面比前句更进一层。像“他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还很乐于助人”。
故答案为:B
28.第②段主要讲夏天外婆带“我”乘凉并进故事,可概括为:外婆月光下讲故事。
第③段围绕幼时在月光下捉蝙蝠儿,斗蝙蝠儿展开可概括为:月光下捉蝙蝠儿、斗蝙蝠儿。
第④段核心是中秋节时初家人在月光下的活动,即品尝月饼、唱歌,据此概括,可概括为:和家人在月光下品尝月饼、唱歌。
故答案为:外婆月光下讲故事;捉蝙蝠儿、逗蝙蝠儿;中秋节与家人品尝月饼、唱歌
29.①从文中第 ③ 段“我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蝙蝠儿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双手一悟,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捉起来”可知,第一空填:悄悄走近草地:第二空填:翻开大石头;第三空填:用双手一悟,捉起来。
②文中第3段“我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蝙蝠儿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双手一捂,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捉起来”可知,“走近”“打”“翻开”“捂”“捉”等一系列词语,都是对作者动作的描写,通过这些动作描耳,可感受到作者捉蝙蝠儿时充满期明待,开心兴奋的内心感受。
故答案为:①悄悄走近草地;翻开大石头;用双手一捂,捉起来;动作;充满期待、开心兴奋的
30.第①段“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着美图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开篇点明“月光”,引当下文对月光下情景的描写,奠定了以“月光”为线索展开叙述的基调。
第②段“我也是月光下长大的。”直接表明“月光”与作者成长经历的关联,自然地引出后文对童年在月光下经历的回忆,进一步强用“月光”贯穿童年生活的线表作用。
第⑤段“在我眼中,月亮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美丽的月光。”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月光”,将“月光”与童年紧密相连,突出“月光”作为线索。串联起作者童年记忆的作用。
短文以“月光”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怀念童年美好生活以及对月光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月光;怀念童年美好的生活以及对月光的喜爱之情。
五、习作(30分)
31.(2024五下·礼县期中)以“他(她) 了”为题,选择生活中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描写他(她)在某个场景中的表现,如“陶醉”“生气”“伤心”等,把这件事写下来。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注意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她)的内心;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400字。
【答案】 他陶醉了 爷爷的藤椅在老槐树下吱呀作响,阳光透过叶缝洒在他泛着银光的鬓角上,像撒了把碎金子。他手里的紫砂壶正冒着袅袅白烟,收音机里传来的京剧唱段刚扬起第一个拖腔,老人的眼睛就倏地亮了。
“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梅兰芳的嗓音像浸了蜜的丝线,在暑气里轻轻摇晃。爷爷的头跟着节奏慢慢摆动,布满老茧的手指在藤椅扶手上敲出细碎的节拍,腕子上的银镯与木头相撞,发出极轻的“当啷”声。他微眯的眼睛里映着跳动的光斑,嘴角渐渐扬起,连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像是被这唱腔熨平了岁月的褶皱。
唱到“都只为心腹事难以离散”时,爷爷忽然挺直了脊背。他的右手悬空比划着兰花指,指尖在空气里划出优雅的弧线,仿佛真的握着一方水袖。紫砂壶不知何时被搁在石桌上,茶水在粗陶杯里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倒映出他微微发红的脸颊。我看见他喉头滚动着,像是要跟着唱,却又怕惊扰了这流淌的旋律,只在唇齿间溢出细碎的哼鸣,像怕惊醒了沉睡的蝴蝶。
快板部分来得突然,鼓点密集如急雨。爷爷的脚尖在磨旧的布拖鞋里急促点地,膝盖跟着上下起伏,手指敲扶手的节奏愈发紧凑,银镯的响声也跟着急切起来。他的眼睛这会儿睁得溜圆,盯着收音机的神情像是在看一场盛大的舞台演出,连镜片上蒙着的水汽都忘了擦拭。唱到高潮处,他忽然轻轻拍了下大腿,惊飞了槐树上的几只麻雀,自己却浑然不觉,沉浸在跌宕的旋律里。
尾音收束时,爷爷的手指还悬在半空,像是还握着那缕飘散的唱腔。他缓缓摘下眼镜,用袖口擦拭着眼角,我这才发现他的睫毛上竟沾着细小的泪珠。“还是老梅的味儿正啊。”他的声音有些发颤,指尖摩挲着收音机上的雕花,像是在抚摸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槐树的影子在他身上摇曳,蝉鸣声忽然变得遥远,整个院子都沉浸在这余韵里,连风都放轻了脚步。
那一刻,我忽然懂了爷爷的陶醉。那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岁月沉淀在记忆里的温柔回响,是老物件与旧时光碰撞时,从心底漫出来的妥帖与满足。他鬓角的白发在风里轻轻晃动,像一段未唱完的流年,而收音机里的下一段唱腔,正带着时光的温度,慢慢流淌进他微扬的嘴角。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一、审题。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题目需补充能体现人物情绪或状态的词语,如“陶醉”“生气”“伤心”“激动”“自豪”等,明确文章主题。围绕补充的关键词,聚焦生活中一个场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记叙文为主,需写真实事件,突出细节刻画,字数不少于400字,且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二、立意。
通过人物特定情绪下的表现,传递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情感,或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在叙事基础上,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引发读者共鸣。
三、写作思路。
开头:直接点明人物和情绪,或者用疑问或场景描写引发好奇。
中间:描述事情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重点描写人物在特定情绪下的表现,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体现内心变化。可适当加入侧面描写,如周围人的反应、环境变化来烘托气氛。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出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经过,让故事有起伏。
结尾: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感受,点明主题,也可以用环境描写或人物的后续状态结尾,给读者留下回味空间。
【点评】这篇文章围绕爷爷拉胡琴展开,描绘了爷爷在老槐树下陶醉拉琴的情景。阳光透过叶缝洒在爷爷泛银光的鬓角,爷爷坐在藤椅上拉琴,左手手指在蟒皮上灵动翻飞,琴弦轻颤,喉结与木头相碰发声,蚊蚋都被惊开。拉到高潮时,爷爷如痴如醉,身子晃动。拉完后爷爷有些疲惫,而结束时他的手还悬在空中。整体展现了爷爷拉胡琴时的专注与陶醉。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