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1.(2025四下·湘西期中)哪一个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 )A.薄雾 B.薄饼 C.薄膜 D.薄纱2.(2025四下·湘西期中)哪一个加点的字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 )A.道理 B.鲤鱼 C.狐狸 D.妯娌3.(2025四下·湘西期中)“箜 (kōng)”最有可能的意思是什么?( )A.盛东西的金属器具 B.一种藤蔓植物C.古代竹制的乐器 D.一般的食物4.(2025四下·湘西期中)“耧(lóu)”最有可能的意思是什么?( )A.一种播种的农具,可以同时开沟和下种。B.用竹子、荆条等编成的盛东西的器具。C.在耕地里培成的土埂,上面种植物。D.用犁或拖拉机翻地,泛指劳动。5.(2025四下·湘西期中)“一丝不苟”的“苟”字是什么意思?( )A.姑且 B.随便 C.草率 D.假使6.(2025四下·湘西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风雨”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六一”游园活动定于下星期一举行,风雨无阻。B.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C.这场风雨来势凶猛,把大地洗刷得干干净净。D.今天是否来风雨,有些动物能提前感知到。7.(2025四下·湘西期中)下面成语中,不是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是( )A.悬梁刺股 B.程门立雪 C.夜以继日 D.鸡犬相闻8.(2025四下·湘西期中)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鸦雀无声。B.在大桥通车典礼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热闹非常。C.球场上人声鼎沸,大家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D.一个人有了知识,就像拥有了三头六臂,能够从容面对各种困难。(2025四下·湘西期中)默写9.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夏日绝句》)10.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11.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早发白帝城》)(2025四下·湘西期中)默写12.诗词在古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山水美景被一首首古诗词记录下来,请写一句“山水风光”的诗句: , 。13.古诗词中常用借景抒情、借意象抒情、直抒胸臆等方式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请写出关于“送别”的诗句: , 。14.诗词中的梅兰竹菊常被称为“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洁、坚韧、正直等美好品质的象征,被诗人用来寄托情感和志趣。请写出描写“四君子”的诗句: , 。(2025四下·湘西期中)阅读下列文本,回答问题。窃读记①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终于找到了昨天读的那本书。②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你到底买不买?”③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④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经过我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终于有一天,一本新书的出版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再惯施技俩,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⑤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我那被快乐激动得忘形的身子险些撞到树干上去。⑥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昨天读的那本书,我暗暗焦急。最终,我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后一家书店,可昨天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却换了另外的书,我的心整个沉下了。⑦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⑧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选自林海音的《英子的心》,有删改)15.主人公进入书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A.紧张不安 B.暗自庆幸 C.愤怒不满 D.漠不关心16.主人公在书店被店员质问时,她的反应是怎样的?( )A.镇定自若 B.羞愧尴尬 C.愤怒反驳 D.无动于衷17.主人公在书店外狠心咬牙地走过去,是因为( )A.她不想再偷读了 B.她被店员赶出了书店C.她不想再面对店员的质问 D.她对书店的书失去了兴趣18.主人公再次进入书店时,她是怎么做的?( )A.直接走向目标书籍 B.躲在书店的一角C.与店员交谈 D.装作随便看看19.最后一家书店的店员对主人公的态度是怎样的?( )A.冷漠不关心 B.热情帮助 C.严厉斥责 D.不闻不问20.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主人公为什么会在书店“窃读”?( )21.你认为最后一家书店的店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2025四下·湘西期中)阅读下列文本,回答问题。作者及作品信息米·伊林,前苏联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其代表作还有《十万个为什么》《在你周围的》《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书的故事》等。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趣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那是一本“在屋子里边走边写的书”。他会把简单的问题想得津津有味,讲得津津有味。精彩片段①人开始洗澡是什么时候?②现在城市里用自来水很方便,我们每个人每天大约要用掉十一二桶水,但在十五、六世纪,就是在繁华的巴黎,人们每天也大概只有一桶水的用水量。试想一下,在这种环境下,人们还可以每天洗澡吗?更不要说洗衣服和擦屋子了……③他们自己也不想这样呀!因为十五六世纪的时候还没有自来水,环境好的地方,广场上往往有一口井,水需要用桶从井里提上来。然而死猫和死老鼠还经常会掉到这口井里,缺水是原因之一,主要是因为当时人们没有清洁的意识。④其实人们天天洗澡的习惯时间并不长。⑤三百年前,就连富有的国王也不会每天洗澡,法国国王豪华的寝宫里有让人震惊的大床,有昂贵的地毯、威尼斯出产的镜子和好的工匠制造的钟表,但是你一定找不到我们如今看来很平常的脸盆。当时,人们觉得国王每天起床只需用一块湿布擦一下脸和手就可以。⑥莫斯科人非常爱干净。外国人到这里来,都会对俄罗斯人经常去澡堂感到惊讶。柯林斯医生(英国人)说过这样的话:“澡堂在俄国是很赚钱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宗教信仰,俄国人十分在乎洗澡。即使在寒冬,俄罗斯人也会在身上泼冷水。”————节选自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22.以下哪一项是米·伊林的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A.《十万个为什么》 B.《不夜天》C.《自动工厂》 D.《书的故事》23.说《十万个为什么》是“屋内旅行记”,以下哪个原因不正确?( )A.虽是屋内但内容广泛。 B.作者在屋子里边走边写。C.作者不想外出旅行。 D.作者主要写屋内的事物。24.以下哪个不是“精彩片段”重点介绍的内容?( )A.现在城市里用自来水很方便。B.十五、六世纪巴黎人不会每天洗澡。C.莫斯科人非常爱干净爱洗澡。D.三百年前富有的国王也不每天洗澡。25.“三百年前,就连富有的国王也不会每天洗澡。”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A.害怕,井水里有死猫和死老鼠。B.懒惰,国王不爱洗澡。C.落后,王宫里没有洗澡的工具。D.缺水,缺乏清洁意识。26.俄罗斯人十分在乎洗澡,主要原因是什么?( )A.具有清洁意识。 B.条件比较优越。C.因为宗教信仰。 D.洗澡比较赚钱。27.你认为最可能转载这篇文章的杂志是哪一本?( )A.《科学大众》 B.《科普童话》C.《天下旅游》 D.《民间故事》28.精彩片段的第②段中加点的“大约”和“大概”可以删除吗?请写出理由。29.有人用“内容新奇有趣,文字生动精彩”来评价《十万个为什么》,请你从文中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内容新奇有趣”。(2025四下·湘西期中)阅读文本,完成练习。探秘一:玩具变迁时间 玩具类型 主要特点50~60年代 木制的小手枪、小三轮车及弹弓等 玩具以自制为主 斗蛐蛐、抓蜻蜓、吹麦哨……大自然给祖辈、父辈生活带来不少乐趣。70年代 铁皮青蛙、铁皮火车、铁皮机器人等 以铁皮玩具为主80年代 变形金刚、魔方、积木、布娃娃等 玩具样式越来越多90年代 玩具总动员、忍者神龟、哆啦A梦等 动漫衍生产品成为童年标配21世纪以来 平板、掌上游戏机、遥控玩具、智能型玩具等 电子玩具为主,孩子们大量的时间都宅在家里,与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探秘二:传统玩具①中国传统玩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种类和风格,伴随着人们的成长。②九连环是中国传统民间智力玩具,历史上留下了九连环的名句“纵妙手、能解连环。”竹蜻蜓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探秘三:智能玩具①AR玩具:上海一家公司推出了AR魔方,结合平板电脑一起玩,透过计算机实现实体魔方玩具的所有面和颜色的精确识别,实时生成魔方还原步骤,让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学会还原魔方,体验魔方的魅力。②机器人:具有早教功能的陪伴机器人,是专为儿童开发的教育类产品,同时设有人机互动,培养学习兴趣,开发潜能的功能,是80、90后父母较为倾心的早教工具之一。30.20世纪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玩具类型是?( )A.木制玩具 B.铁皮玩具C.动漫衍生玩具 D.电子玩具31.下列属于中国传统民间智力玩具,且历史上有名句流传的是?( )A.竹蜻蜓 B.斗蛐蛐 C.九连环 D.弹弓32.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以来,玩具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A.从自制到购买,从单一到多样,从传统到电子化B.从购买到自制,从多样到单一,从电子化到传统C.始终以自制玩具为主,样式变化不大D.一直以电子玩具为主,种类越来越少33.“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这句话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作比较 C.打比方 D.列数字34.AR魔方结合什么设备使用,能实时生成魔方还原步骤?( )A.手机 B.电视 C.平板电脑 D.掌上游戏机35.童年玩具大讨论:活动中,同学们针对“谁的童年玩具快乐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你支持谁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甲:现在,科技日益进步,各种各样功能齐全的智能玩具,让我们的眼界更开阔,学习更便捷,给我们的童年带来很大的决乐。乙:结合家人给我讲的小时候的经历和以上材料,我觉得父辈的童年玩具能带来更多的快乐。36.现在很多同学都喜欢玩智能玩具和平板游戏,结合文中玩具变迁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这样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37.(2025四下·湘西期中)任选一个题目,完成习作。题目一:短文《窃读记》记叙了作者难忘的童年生活。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事情呢?请你选择一件事写下来,题目自拟。题目二:神话故事中充满神奇的想象,它给世界万物增添了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主人公大多具有超凡的力量和智慧。假如你也拥有了超能力,你会用它做些什么呢?展开想象编写一个故事,题目自拟。提示: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语句要通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多音字【解析】【分析】薄雾、薄膜、薄纱,“薄” 表示 “厚度小”“轻微”“不浓” 等抽象概念,读bó。薄饼,“薄” 指 “扁平物体的厚度小”(具体事物),读báo。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 “薄” 的读音辨析。重点考查能否根据词语的含义(抽象 / 具体)和语境,准确判断多音字的读音,需注意 “bó” 与 “báo” 在使用场景上的区别。2.【答案】C【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道理、鲤鱼、妯娌,“理、鲤、娌” 均读 lǐ(第三声)。狐狸,“狸” 读 li(轻声),因在词语中作为后缀,发音弱化。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声调及轻声的辨析。重点考查对常见词语中字的声调(尤其是轻声现象)的准确掌握,需注意后缀字在词语中的发音规律。3.【答案】C【知识点】字义【解析】【分析】“箜” 字结构为 “竹” 字头( ),汉字中以 “竹” 为偏旁的字多与竹制器物或乐器相关(如 “笛、箫、笙”)。结合其读音 “kōng” 及常见词语 “箜篌”(古代弦乐器)可推断,“箜” 最可能与乐器相关。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通过汉字偏旁部首推断字义的能力。重点考查对汉字构字规律(形声字、部首表意功能)的掌握,需结合偏旁特征及常见词汇进行联想分析。4.【答案】A【知识点】字义【解析】【分析】“耧” 字结构为 “耒(lěi)” 字旁,“耒” 是古代农具的象形,作为偏旁时多与农耕工具相关(如 “耕、耘”)。结合读音 “lóu” 及常识中 “耧车”(传统农业中用于播种的农具,可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的功能,可判断其含义与播种农具相关。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通过汉字偏旁部首推断字义的能力。重点考查对形声字结构(形旁表义)的理解,需结合农具类汉字的构字规律及农业常识进行分析。5.【答案】C【知识点】字义【解析】【分析】“一丝不苟” 意为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其中 “苟” 表示 “草率、随便”,强调对细节的严谨态度。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成语中关键字的字义辨析。重点考查对常见成语语义的准确理解,需结合词语整体含义推断关键字的具体义项,注意近义词在语境中的细微差别。6.【答案】B【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析】【分析】A、C、D中的 “风雨” 均指自然界的风和雨,为具体的天气现象。B中的 “风雨” 用比喻义,指代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或烦恼等抽象的困境。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辨析。重点考查对词语本义与比喻义的区分能力,需结合句子语境判断词语的具体指向。7.【答案】D【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ABC.正确。D.出自《桃花源记》,描述乡村宁静祥和的生活场景,与读书求学无关。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典故及语义的理解。重点考查对传统典故类成语的出处和寓意的掌握,需区分成语所指向的具体主题范畴。8.【答案】A【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A.“鸦雀无声” 形容非常安静,连乌鸦和麻雀的声音都没有,通常用于形容人或动物聚集的环境中没有声响。而句中描述的是 “天上的星星”,星星本身不会发出声音,用 “鸦雀无声” 来形容夜晚的宁静属于对象误用,应改为 “闪烁” 等描写视觉的词语。BCD.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重点考查对成语含义、适用对象及语境匹配度的把握,需注意避免因忽略成语的实际指向而导致误用。【答案】9.死亦为鬼雄10.竹外桃花三两枝11.千里江陵一日还【知识点】古诗词填空【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经典古诗名句的记忆与书写。重点考查对诗句对仗结构的理解及关键字的准确掌握。(2)本题考查写景诗句的记忆与细节辨析。重点考查对诗句中意象组合的理解及易错字的辨别。(3)本题考查叙事性诗句的记忆与逻辑关联。重点考查对诗句中数字运用的表达效果的理解及地名的准确书写。9.李清照此句以项羽典故明志,强调人生在世应顶天立地,上下句形成鲜明对比,需注意 “亦”“雄” 的正确书写。故答案为:死亦为鬼雄10.苏轼此句从视觉角度描绘初春景象,“竹外” 与 “桃花”“三两枝” 构成清新画面,需注意 “枝” 字为木字旁,非 “支”。故答案为:竹外桃花三两枝11.李白此句以夸张手法表现行船速度之快,“千里” 与 “一日” 形成强烈反差,需注意 “江陵” 的正确书写及诗句的逻辑关系。故答案为:千里江陵一日还【答案】1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4.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知识点】古诗词运用【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山水主题诗句的积累与理解。重点考查对自然意象的捕捉能力及诗句中画面感的把握。(2)本题考查送别主题诗句的积累与情感分析。重点考查对借物抒情手法的理解及经典送别意象的掌握。(3)本题考查 “四君子” 主题诗句的积累与象征意义理解。重点考查对托物言志文学手法的认知及诗句中品格寓意的把握。12.此联从晴雨两面描绘西湖山水的不同姿态,“潋滟” 写水之明丽,“空蒙” 绘山之迷蒙,需注意 “潋滟”“空蒙” 的字形及诗句对仗关系。故答案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13.以 “酒” 为意象传递离别愁绪,“更尽” 二字含不舍之情,“阳关” 点明离别地点,需注意 “尽”“故” 的书写及诗句情感的准确表达。故答案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4.以墨梅自喻,借梅花 “清气” 表达不媚世俗的高洁志趣,需注意 “夸”“清” 的书写及托物言志手法的体现。故答案为: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答案】15.B16.B17.C18.B19.B20.主人公 “窃读” 是因为渴望读书却可能没有足够的钱购买,只能通过在书店偷偷阅读来满足对知识的渴求。文中 “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 等描写,体现出她对书籍的强烈热爱与沉迷。21.最后一家书店的店员是一个善良、善解人意的人。理由:他注意到主人公对书的渴望,不仅没有像其他店员那样质问,反而主动将书保留一天并悄悄递给主人公,且 “若无其事地走开”,既帮助了主人公,又照顾到她的自尊心。【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人物初始情感的捕捉。重点考查通过文中关键词句提炼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2)本题考查人物神态与心理的对应分析。重点考查从动作、神态描写中推断人物情绪的能力。(3)本题考查行为动机的因果分析。重点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人物行为逻辑的能力。(4)本题考查关键情节的细节提取。重点考查从文中直接获取具体行为描写信息的能力。(5)本题考查人物态度的分析判断。重点考查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概括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6)本题考查人物行为动机的深层分析。重点考查结合文本细节挖掘人物心理需求与现实处境的能力。(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重点考查从具体情节中提炼人物品质,并结合文本细节展开论述的能力。15.从第①段 “暗喜没人注意” 及第②段 “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 可知,主人公进入书店时的核心情绪是暗自高兴,对应 “暗自庆幸”。故答案为:B16.第③段明确描写 “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直接体现其羞愧尴尬的反应。故答案为:B17.结合第②③段被店员质问的经历,“狠心咬牙地走过去” 是因害怕再次面对店员的质问与难堪,而非对读书失去兴趣或主动放弃。故答案为:C18.第④段明确表述 “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与 “躲在书店的一角” 完全对应。故答案为:B19.第⑦段店员主动将书 “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 并说 “多留了一天没有卖”,体现其主动帮助的态度,属于 “热情帮助”。故答案为:B20.从 “窃读” 的行为(未购买却长时间阅读)及对读书状态的描写(如 “快乐激动得忘形”)可推断,其核心动机是经济条件限制与读书热情的矛盾。故答案为:主人公 “窃读” 是因为渴望读书却可能没有足够的钱购买,只能通过在书店偷偷阅读来满足对知识的渴求。文中 “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 等描写,体现出她对书籍的强烈热爱与沉迷。21.通过店员的动作(“轻轻地送书”)、语言(“多留了一天”)及态度(“若无其事”),可看出其助人时的细心与体贴,避免让主人公感到难堪。故答案为:最后一家书店的店员是一个善良、善解人意的人。理由:他注意到主人公对书的渴望,不仅没有像其他店员那样质问,反而主动将书保留一天并悄悄递给主人公,且 “若无其事地走开”,既帮助了主人公,又照顾到她的自尊心。【答案】22.B23.C24.A25.D26.C27.A28.不可以删除。“大约” 和 “大概” 都表示不确定,是约数。如果删除,就变成了 “我们每个人每天要用掉十一二桶水”“人们每天只有一桶水的用水量”,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两个词体现了科普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29.①文中介绍三百年前,法国国王豪华的寝宫里有大床、地毯、镜子和钟表等昂贵物品,却没有如今看来很平常的脸盆,国王每天起床只需用一块湿布擦一下脸和手,这种对比新奇有趣,让人对过去的生活方式产生好奇。②提到十五六世纪的巴黎,广场上的井里经常有死猫和死老鼠,人们还得从这样的井里提水,且每天只有一桶水的用水量,这种描述展现了过去生活用水的奇特场景,内容新奇,能引发读者兴趣。【知识点】《十万个为什么》【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重点在于能否准确找到关于米 伊林第一部有分量作品的描述,只要认真阅读文本,便可轻松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根据文中对《十万个为什么》“屋内旅行记” 方式的描述,判断各个选项的正确性,旨在考查能否准确理解相关表述并排除错误选项。(3)本题考查对文本重点内容的把握能力,要求能够梳理片段内容,判断出作者重点阐述的部分,需要对文段内容有整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推理能力,需要联系上下文,从文中关于当时用水情况和人们意识的描述中,推断出国王不每天洗澡的原因,考查能否综合运用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断。(5)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重点是能否快速定位到文中关于俄罗斯人爱洗澡原因的表述,直接从原文中获取正确答案。(6)本题考查对文本体裁和杂志类型的理解匹配能力,需要判断文本的性质,并了解不同杂志的定位,从而选出合适的选项,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判断能力。(7)本题考查对科普文章语言特点的理解能力,通过分析特定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考查能否体会科普文章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来分析。(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特点的分析能力,需要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 “内容新奇有趣” 的具体事例,考查能否理解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内容来阐释作品的特点,要求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和概括能力。22.根据文本中 “《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可知,答案为 B 选项。故答案为:B23.由 “米 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趣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那是一本‘在屋子里边走边写的书’” 可知,A、B、D 选项正确,文中未提及作者不想外出旅行,C 选项无中生有,所以选 C。故答案为:C24.精彩片段主要围绕人洗澡的相关内容展开,提到了十五、六世纪巴黎人因缺水和缺乏清洁意识不会每天洗澡,三百年前富有的国王也不每天洗澡,还提到莫斯科人因宗教信仰爱洗澡,而 “现在城市里用自来水很方便” 只是作为对比引出过去用水不便,不是重点介绍内容,所以选 A。故答案为:A25.根据 “因为十五六世纪的时候还没有自来水…… 主要是因为当时人们没有清洁的意识” 以及后文对国王寝室没有脸盆等描述可知,三百年前富有的国王不每天洗澡是因为缺水和缺乏清洁意识,答案选 D。故答案为:D26.根据 “因为宗教信仰,俄国人十分在乎洗澡” 可知,俄罗斯人在乎洗澡的主要原因是宗教信仰,答案为 C 选项。故答案为:C27.本文是关于米 伊林科普作品的介绍及其中关于人洗澡相关知识的片段,属于科普类内容。《科学大众》是科普类杂志,《科普童话》主要针对儿童科普且强调童话形式,本文并非童话体裁,《天下旅游》主要涉及旅游相关内容,《民间故事》主要是民间传说等内容,所以最可能转载的是《科学大众》,选 A。故答案为:A28.科普文章要求语言准确,“大约”“大概” 这类词能体现对数据的客观描述,避免绝对化,结合文中是对用水量的估计,使用这两个词更符合实际,所以不能删除。故答案为:不可以删除。“大约” 和 “大概” 都表示不确定,是约数。如果删除,就变成了 “我们每个人每天要用掉十一二桶水”“人们每天只有一桶水的用水量”,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两个词体现了科普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29.从文中找出能体现 “内容新奇有趣” 的部分,如对国王寝室物品的描述以及对巴黎用水情况的描述,这些内容都与日常认知有差异,充满趣味性,符合 “内容新奇有趣” 的特点。故答案为:①文中介绍三百年前,法国国王豪华的寝宫里有大床、地毯、镜子和钟表等昂贵物品,却没有如今看来很平常的脸盆,国王每天起床只需用一块湿布擦一下脸和手,这种对比新奇有趣,让人对过去的生活方式产生好奇。②提到十五六世纪的巴黎,广场上的井里经常有死猫和死老鼠,人们还得从这样的井里提水,且每天只有一桶水的用水量,这种描述展现了过去生活用水的奇特场景,内容新奇,能引发读者兴趣。【答案】30.B31.C32.A33.A34.C35.示例一(支持甲):智能玩具如陪伴机器人能互动学习,AR 魔方可无师自通还原步骤,既开拓视野又提升能力,科技带来的便捷和多元体验是童年快乐的重要来源。示例二(支持乙):传统玩具如斗蛐蛐、竹蜻蜓需要亲近自然、动手探索,像父辈自制弹弓、玩铁皮青蛙,在互动和实践中收获的真实体验,更能培养创造力和社交能力,这种快乐更纯粹。36.积极影响:智能玩具和平板游戏如 AR 魔方、早教机器人,能激发学习兴趣(如自主学会还原魔方)、提供便捷的知识获取渠道,拓宽认知边界。消极影响:电子玩具让孩子 “宅在家里”,减少与自然接触(如斗蛐蛐、吹麦哨等活动减少),可能导致动手能力下降,社交模式单一化。【知识点】说明文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直接提取能力,需关注时间与玩具类型的对应关系。(2)本题考查对传统玩具特点的细节辨析,需结合文本描述筛选关键信息。(3)本题考查对玩具发展脉络的整体概括,需梳理不同时代玩具特点的变化逻辑。(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需结合句子功能分析其论证作用。(5)本题考查对智能玩具使用方式的信息定位,需锁定关键词快速检索。(6)本题考查对材料观点的个性化解读,需结合文本中不同时代玩具的特点,有理有据地阐述立场。(7)本题考查结合文本分析现象的能力,需从正反两方面关联材料中 “与大自然接触减少”“智能玩具的功能” 等信息,联系生活实际作答。30.根据探秘一 “70 年代” 对应 “铁皮玩具为主”,直接匹配选项 B。故答案为:B31.探秘二明确提到 “九连环是中国传统民间智力玩具,历史上留下了九连环的名句”,其他选项均不符合 “智力玩具”“名句流传” 的条件。故答案为:C32.从探秘一的时间轴看,玩具发展经历了 “自制(50-60 年代)→铁皮(70 年代)→样式增多(80 年代)→动漫衍生(90 年代)→电子玩具(21 世纪)” 的过程,符合 “从自制到购买,从单一到多样,从传统到电子化” 的趋势。故答案为:A33.句子通过 “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 举例说明传统玩具对现代科技的启发,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故答案为:A34.探秘三明确说明 “AR 魔方,结合平板电脑一起玩…… 实时生成魔方还原步骤”,直接对应选项 C。故答案为:C35.示例一(支持甲):智能玩具如陪伴机器人能互动学习,AR 魔方可无师自通还原步骤,既开拓视野又提升能力,科技带来的便捷和多元体验是童年快乐的重要来源。示例二(支持乙):传统玩具如斗蛐蛐、竹蜻蜓需要亲近自然、动手探索,像父辈自制弹弓、玩铁皮青蛙,在互动和实践中收获的真实体验,更能培养创造力和社交能力,这种快乐更纯粹。故答案为:示例一(支持甲):智能玩具如陪伴机器人能互动学习,AR 魔方可无师自通还原步骤,既开拓视野又提升能力,科技带来的便捷和多元体验是童年快乐的重要来源。示例二(支持乙):传统玩具如斗蛐蛐、竹蜻蜓需要亲近自然、动手探索,像父辈自制弹弓、玩铁皮青蛙,在互动和实践中收获的真实体验,更能培养创造力和社交能力,这种快乐更纯粹。36.积极影响:智能玩具和平板游戏如 AR 魔方、早教机器人,能激发学习兴趣(如自主学会还原魔方)、提供便捷的知识获取渠道,拓宽认知边界。消极影响:电子玩具让孩子 “宅在家里”,减少与自然接触(如斗蛐蛐、吹麦哨等活动减少),可能导致动手能力下降,社交模式单一化。故答案为:积极影响:智能玩具和平板游戏如 AR 魔方、早教机器人,能激发学习兴趣(如自主学会还原魔方)、提供便捷的知识获取渠道,拓宽认知边界。消极影响:电子玩具让孩子 “宅在家里”,减少与自然接触(如斗蛐蛐、吹麦哨等活动减少),可能导致动手能力下降,社交模式单一化。37.【答案】例文:蝉鸣里的夏天七月的阳光像融化的蜂蜜,淌在老槐树上。我蹲在树下,盯着树干上缓慢爬行的蝉蜕,耳边是此起彼伏的蝉鸣声,忽然想起九岁那年捉蝉的午后。 “小夏,快来!这儿有只大知了!” 表哥举着自制的捕蝉网,眼睛发亮地冲我招手。我们的 “秘密基地” 是小区后的小树林,每到暑假,这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我握紧装蝉的玻璃瓶,踩着松软的落叶跑过去,裤脚被草汁染成了青绿色。 表哥小心翼翼地举起网兜,慢慢靠近树干。那只蝉正伏在树皮上,翅膀半透明,泛着琥珀色的光。突然,它警惕地振动翅膀,“吱 ——” 的一声飞向更高的枝头。我失望地跺脚,表哥却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水果糖:“别急,咱们守株待兔!” 我们躲在灌木丛后,屏住呼吸。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织出金色的斑点。不知过了多久,我的腿蹲得发麻,正要说话,表哥忽然拽了拽我的袖子。只见一只蝉正停在离我们半步远的树枝上,翅膀微微颤动。我学着表哥的样子,轻轻举起网兜,猛地往上一罩 —— 蝉扑棱着翅膀撞进网里,发出惊慌的叫声。 “捉到了!” 我高兴得跳起来,玻璃瓶里很快多了个新成员。那天下午,我们一共捉了五只蝉,放在窗台上观察它们脱壳的样子。妈妈回来时,看着满手泥土的我们,无奈地摇头:“小傻瓜,蝉是益虫,它们在树上唱歌呢!” 后来,我们把蝉放回了树林。但每当听到蝉鸣,我总会想起那个充满阳光和汗水的下午,想起表哥沾满树汁的捕蝉网,还有玻璃瓶里振翅欲飞的蝉影。原来童年的快乐,就藏在这一声声蝉鸣里,藏在和表哥一起疯跑的时光里。例文:会飞的蒲公英那天清晨,我在阳台给蒲公英浇水时,忽然发现指尖闪过一丝银光。下一秒,那些白色的绒球竟脱离花茎,在空中跳起了舞 —— 它们不再受风力束缚,而是随着我的手势旋转、聚集,形成一个发光的球体。“这是…… 飞行操控能力?” 我瞪大了眼睛。试探着朝窗外挥手,蒲公英球体便穿过纱窗,掠过楼下的梧桐树梢。正巧看见巷口的李奶奶扶着拐杖,望着马路对面的菜市场叹气。她的关节炎又犯了,连过马路都吃力。我灵机一动,操控蒲公英落在她的肩头:“奶奶,抓稳啦!”白色的绒球托着李奶奶缓缓升空,像一朵会飞的云。她惊得捂住嘴,却在越过马路后笑出了眼泪:“丫头,这比坐电梯还稀奇!” 我陪着她在菜场上空 “巡视”,帮她挑选最新鲜的菠菜和番茄,惹得摊贩们纷纷抬头张望,惊呼 “神仙来买菜啦”。午后,我收到新闻推送:山区小学因暴雨引发泥石流,道路阻断,孩子们被困在教学楼里。我立刻召唤蒲公英群,让它们变成坚固的飞毯。当载着食物和药品的 “蒲公英车队” 穿透雨幕时,孩子们趴在窗边的小脸瞬间亮了起来。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指着窗外:“快看!是会飞的蒲公英姐姐!”我降落在操场上,用能力加固倾斜的围墙,又将积水聚成晶莹的水球,让孩子们在雨中追逐玩耍。直到夕阳染红山峦,蒲公英们才载着我飞向城市。晚风里飘来孩子们的歌声,混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比任何超能力都更让我感到温暖。原来,真正的神奇不在于操控万物,而在于用小小的力量点亮别人的生活。每当我看见蒲公英在风中摇曳,就会想起那些仰起的笑脸 ——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朵会飞的蒲公英,等待着被善良的心意唤醒。【知识点】叙事类作文;童话类作文【解析】【分析】(1)本题为童年回忆类记叙文写作,要求围绕 “难忘的童年往事” 选取一件具体事例,展现童年生活的独特体验。核心是通过细节描写传递情感,体现 “难忘” 的原因。【题干分析】关键词解读:“童年生活”:需体现童真、童趣,事件需符合儿童视角(如天真的想法、幼稚的行为等)。“难忘的事情”:需选取具有情感冲击力或特殊意义的事件,如第一次尝试、意外经历、与亲人 / 伙伴的互动等,避免流水账式叙述。写作思路:开头:以环境描写或情感导入引出回忆,如 “每当看到院角的梧桐树下,总会想起那个藏着秘密的下午……”。中间:详细描述事件经过,突出 “难忘” 的关键点。例如:写 “第一次露营”:可重点描写对黑暗的恐惧、与伙伴分享零食的兴奋、听到虫鸣时的好奇等细节,加入对话和心理活动。写 “误会长辈”:可刻画自己的误解行为(如偷翻抽屉)、长辈的反应(如宽容微笑),以及事后明白真相的感动。结尾:升华情感,点明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如 “那次露营让我学会了勇敢”“爷爷的笑让我懂得信任的温暖”。【立意提取】1.梧桐树下的 “宝藏”:通过童年与伙伴 “寻宝”(如寻找蝉蜕、埋藏玻璃珠)的经历,展现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欲,体现成长中的天真与快乐。2.奶奶的糖罐:回忆奶奶用糖罐奖励自己的小事(如考满分、学做家务),通过 “偷糖被抓” 等细节,展现隔代亲的温暖与包容。(2)本题为想象类作文,要求以 “拥有超能力” 为核心展开故事创作。关键词 “神奇的想象”“超凡的力量和智慧” 提示需突破现实约束,塑造具有奇幻色彩的情节,同时通过超能力的运用体现主人公的价值观(如正义、善良、责任等)。【题干分析】关键词解读:“超能力”:需具体化能力类型(如操控自然元素、时间回溯、心灵感应等),避免笼统。“做些什么”:需围绕 “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改变世界” 等积极方向构思,体现超能力的意义。写作思路:开头:通过梦境、意外事件或神秘物品引出超能力的获得,如 “一道绿光闪过,我发现自己的指尖能长出藤蔓”。中间:按 “发现能力→尝试使用→遇到挑战→运用能力解决问题” 的顺序展开。例如:能力设定为 “操控水”:可描写暴雨中用能力疏导洪水拯救城市,或帮助干旱地区降雨。能力设定为 “治愈”:可讲述为患病儿童解除病痛、让枯萎的植物复苏等故事,加入具体场景(如医院长廊的消毒水味、沙漠中龟裂的土地)增强真实感。结尾:升华主题,如感悟超能力的责任(“力量越大,责任越大”),或通过能力领悟平凡的幸福(“比起超能力,我更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立意提取】1.风之守护者:拥有操控风的能力,用狂风驱散雾霾、帮助候鸟跨越海洋,展现对自然的守护。2.时光修补匠:通过时间回溯能力,帮助老人重温青春、修补破碎的家庭关系,探讨珍惜当下的主题。【点评】(1)画面感强:通过 “阳光像融化的蜂蜜”“琥珀色的翅膀” 等比喻,以及 “踩落叶”“蹲灌木丛” 等动作描写,构建出鲜活的夏日场景。情感真挚:从捉蝉的兴奋、放蝉的不舍到回忆的怀念,情感层层递进,结尾将蝉鸣与童年快乐关联,点明主题。细节生动:如 “裤脚被草汁染绿”“水果糖的诱惑” 等细节,充满童真童趣,贴合儿童视角。(2)想象独特:将超能力与蒲公英结合,既符合 “自然元素” 的奇幻感,又赋予植物温情的象征意义(如希望、陪伴)。结构清晰:按 “清晨发现能力→帮助李奶奶→救援山区小学→感悟能力意义” 的顺序展开,情节有层次感,且融入具体场景(菜市场、暴雨中的山区)增强真实感。主题温暖:通过帮助老人、儿童的事例,体现超能力的人文关怀,结尾升华到 “善良唤醒力量”,传递积极价值观。1 / 1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1.(2025四下·湘西期中)哪一个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 )A.薄雾 B.薄饼 C.薄膜 D.薄纱【答案】B【知识点】多音字【解析】【分析】薄雾、薄膜、薄纱,“薄” 表示 “厚度小”“轻微”“不浓” 等抽象概念,读bó。薄饼,“薄” 指 “扁平物体的厚度小”(具体事物),读báo。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 “薄” 的读音辨析。重点考查能否根据词语的含义(抽象 / 具体)和语境,准确判断多音字的读音,需注意 “bó” 与 “báo” 在使用场景上的区别。2.(2025四下·湘西期中)哪一个加点的字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 )A.道理 B.鲤鱼 C.狐狸 D.妯娌【答案】C【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道理、鲤鱼、妯娌,“理、鲤、娌” 均读 lǐ(第三声)。狐狸,“狸” 读 li(轻声),因在词语中作为后缀,发音弱化。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声调及轻声的辨析。重点考查对常见词语中字的声调(尤其是轻声现象)的准确掌握,需注意后缀字在词语中的发音规律。3.(2025四下·湘西期中)“箜 (kōng)”最有可能的意思是什么?( )A.盛东西的金属器具 B.一种藤蔓植物C.古代竹制的乐器 D.一般的食物【答案】C【知识点】字义【解析】【分析】“箜” 字结构为 “竹” 字头( ),汉字中以 “竹” 为偏旁的字多与竹制器物或乐器相关(如 “笛、箫、笙”)。结合其读音 “kōng” 及常见词语 “箜篌”(古代弦乐器)可推断,“箜” 最可能与乐器相关。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通过汉字偏旁部首推断字义的能力。重点考查对汉字构字规律(形声字、部首表意功能)的掌握,需结合偏旁特征及常见词汇进行联想分析。4.(2025四下·湘西期中)“耧(lóu)”最有可能的意思是什么?( )A.一种播种的农具,可以同时开沟和下种。B.用竹子、荆条等编成的盛东西的器具。C.在耕地里培成的土埂,上面种植物。D.用犁或拖拉机翻地,泛指劳动。【答案】A【知识点】字义【解析】【分析】“耧” 字结构为 “耒(lěi)” 字旁,“耒” 是古代农具的象形,作为偏旁时多与农耕工具相关(如 “耕、耘”)。结合读音 “lóu” 及常识中 “耧车”(传统农业中用于播种的农具,可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的功能,可判断其含义与播种农具相关。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通过汉字偏旁部首推断字义的能力。重点考查对形声字结构(形旁表义)的理解,需结合农具类汉字的构字规律及农业常识进行分析。5.(2025四下·湘西期中)“一丝不苟”的“苟”字是什么意思?( )A.姑且 B.随便 C.草率 D.假使【答案】C【知识点】字义【解析】【分析】“一丝不苟” 意为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其中 “苟” 表示 “草率、随便”,强调对细节的严谨态度。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成语中关键字的字义辨析。重点考查对常见成语语义的准确理解,需结合词语整体含义推断关键字的具体义项,注意近义词在语境中的细微差别。6.(2025四下·湘西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风雨”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六一”游园活动定于下星期一举行,风雨无阻。B.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C.这场风雨来势凶猛,把大地洗刷得干干净净。D.今天是否来风雨,有些动物能提前感知到。【答案】B【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析】【分析】A、C、D中的 “风雨” 均指自然界的风和雨,为具体的天气现象。B中的 “风雨” 用比喻义,指代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或烦恼等抽象的困境。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辨析。重点考查对词语本义与比喻义的区分能力,需结合句子语境判断词语的具体指向。7.(2025四下·湘西期中)下面成语中,不是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是( )A.悬梁刺股 B.程门立雪 C.夜以继日 D.鸡犬相闻【答案】D【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ABC.正确。D.出自《桃花源记》,描述乡村宁静祥和的生活场景,与读书求学无关。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典故及语义的理解。重点考查对传统典故类成语的出处和寓意的掌握,需区分成语所指向的具体主题范畴。8.(2025四下·湘西期中)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鸦雀无声。B.在大桥通车典礼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热闹非常。C.球场上人声鼎沸,大家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D.一个人有了知识,就像拥有了三头六臂,能够从容面对各种困难。【答案】A【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A.“鸦雀无声” 形容非常安静,连乌鸦和麻雀的声音都没有,通常用于形容人或动物聚集的环境中没有声响。而句中描述的是 “天上的星星”,星星本身不会发出声音,用 “鸦雀无声” 来形容夜晚的宁静属于对象误用,应改为 “闪烁” 等描写视觉的词语。BCD.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重点考查对成语含义、适用对象及语境匹配度的把握,需注意避免因忽略成语的实际指向而导致误用。(2025四下·湘西期中)默写9.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夏日绝句》)10.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11.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早发白帝城》)【答案】9.死亦为鬼雄10.竹外桃花三两枝11.千里江陵一日还【知识点】古诗词填空【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经典古诗名句的记忆与书写。重点考查对诗句对仗结构的理解及关键字的准确掌握。(2)本题考查写景诗句的记忆与细节辨析。重点考查对诗句中意象组合的理解及易错字的辨别。(3)本题考查叙事性诗句的记忆与逻辑关联。重点考查对诗句中数字运用的表达效果的理解及地名的准确书写。9.李清照此句以项羽典故明志,强调人生在世应顶天立地,上下句形成鲜明对比,需注意 “亦”“雄” 的正确书写。故答案为:死亦为鬼雄10.苏轼此句从视觉角度描绘初春景象,“竹外” 与 “桃花”“三两枝” 构成清新画面,需注意 “枝” 字为木字旁,非 “支”。故答案为:竹外桃花三两枝11.李白此句以夸张手法表现行船速度之快,“千里” 与 “一日” 形成强烈反差,需注意 “江陵” 的正确书写及诗句的逻辑关系。故答案为:千里江陵一日还(2025四下·湘西期中)默写12.诗词在古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山水美景被一首首古诗词记录下来,请写一句“山水风光”的诗句: , 。13.古诗词中常用借景抒情、借意象抒情、直抒胸臆等方式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请写出关于“送别”的诗句: , 。14.诗词中的梅兰竹菊常被称为“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洁、坚韧、正直等美好品质的象征,被诗人用来寄托情感和志趣。请写出描写“四君子”的诗句: , 。【答案】1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4.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知识点】古诗词运用【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山水主题诗句的积累与理解。重点考查对自然意象的捕捉能力及诗句中画面感的把握。(2)本题考查送别主题诗句的积累与情感分析。重点考查对借物抒情手法的理解及经典送别意象的掌握。(3)本题考查 “四君子” 主题诗句的积累与象征意义理解。重点考查对托物言志文学手法的认知及诗句中品格寓意的把握。12.此联从晴雨两面描绘西湖山水的不同姿态,“潋滟” 写水之明丽,“空蒙” 绘山之迷蒙,需注意 “潋滟”“空蒙” 的字形及诗句对仗关系。故答案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13.以 “酒” 为意象传递离别愁绪,“更尽” 二字含不舍之情,“阳关” 点明离别地点,需注意 “尽”“故” 的书写及诗句情感的准确表达。故答案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4.以墨梅自喻,借梅花 “清气” 表达不媚世俗的高洁志趣,需注意 “夸”“清” 的书写及托物言志手法的体现。故答案为: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2025四下·湘西期中)阅读下列文本,回答问题。窃读记①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终于找到了昨天读的那本书。②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你到底买不买?”③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④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经过我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终于有一天,一本新书的出版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再惯施技俩,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⑤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我那被快乐激动得忘形的身子险些撞到树干上去。⑥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昨天读的那本书,我暗暗焦急。最终,我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后一家书店,可昨天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却换了另外的书,我的心整个沉下了。⑦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⑧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选自林海音的《英子的心》,有删改)15.主人公进入书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A.紧张不安 B.暗自庆幸 C.愤怒不满 D.漠不关心16.主人公在书店被店员质问时,她的反应是怎样的?( )A.镇定自若 B.羞愧尴尬 C.愤怒反驳 D.无动于衷17.主人公在书店外狠心咬牙地走过去,是因为( )A.她不想再偷读了 B.她被店员赶出了书店C.她不想再面对店员的质问 D.她对书店的书失去了兴趣18.主人公再次进入书店时,她是怎么做的?( )A.直接走向目标书籍 B.躲在书店的一角C.与店员交谈 D.装作随便看看19.最后一家书店的店员对主人公的态度是怎样的?( )A.冷漠不关心 B.热情帮助 C.严厉斥责 D.不闻不问20.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主人公为什么会在书店“窃读”?( )21.你认为最后一家书店的店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答案】15.B16.B17.C18.B19.B20.主人公 “窃读” 是因为渴望读书却可能没有足够的钱购买,只能通过在书店偷偷阅读来满足对知识的渴求。文中 “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 等描写,体现出她对书籍的强烈热爱与沉迷。21.最后一家书店的店员是一个善良、善解人意的人。理由:他注意到主人公对书的渴望,不仅没有像其他店员那样质问,反而主动将书保留一天并悄悄递给主人公,且 “若无其事地走开”,既帮助了主人公,又照顾到她的自尊心。【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人物初始情感的捕捉。重点考查通过文中关键词句提炼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2)本题考查人物神态与心理的对应分析。重点考查从动作、神态描写中推断人物情绪的能力。(3)本题考查行为动机的因果分析。重点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人物行为逻辑的能力。(4)本题考查关键情节的细节提取。重点考查从文中直接获取具体行为描写信息的能力。(5)本题考查人物态度的分析判断。重点考查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概括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6)本题考查人物行为动机的深层分析。重点考查结合文本细节挖掘人物心理需求与现实处境的能力。(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重点考查从具体情节中提炼人物品质,并结合文本细节展开论述的能力。15.从第①段 “暗喜没人注意” 及第②段 “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 可知,主人公进入书店时的核心情绪是暗自高兴,对应 “暗自庆幸”。故答案为:B16.第③段明确描写 “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直接体现其羞愧尴尬的反应。故答案为:B17.结合第②③段被店员质问的经历,“狠心咬牙地走过去” 是因害怕再次面对店员的质问与难堪,而非对读书失去兴趣或主动放弃。故答案为:C18.第④段明确表述 “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与 “躲在书店的一角” 完全对应。故答案为:B19.第⑦段店员主动将书 “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 并说 “多留了一天没有卖”,体现其主动帮助的态度,属于 “热情帮助”。故答案为:B20.从 “窃读” 的行为(未购买却长时间阅读)及对读书状态的描写(如 “快乐激动得忘形”)可推断,其核心动机是经济条件限制与读书热情的矛盾。故答案为:主人公 “窃读” 是因为渴望读书却可能没有足够的钱购买,只能通过在书店偷偷阅读来满足对知识的渴求。文中 “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 等描写,体现出她对书籍的强烈热爱与沉迷。21.通过店员的动作(“轻轻地送书”)、语言(“多留了一天”)及态度(“若无其事”),可看出其助人时的细心与体贴,避免让主人公感到难堪。故答案为:最后一家书店的店员是一个善良、善解人意的人。理由:他注意到主人公对书的渴望,不仅没有像其他店员那样质问,反而主动将书保留一天并悄悄递给主人公,且 “若无其事地走开”,既帮助了主人公,又照顾到她的自尊心。(2025四下·湘西期中)阅读下列文本,回答问题。作者及作品信息米·伊林,前苏联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其代表作还有《十万个为什么》《在你周围的》《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书的故事》等。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趣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那是一本“在屋子里边走边写的书”。他会把简单的问题想得津津有味,讲得津津有味。精彩片段①人开始洗澡是什么时候?②现在城市里用自来水很方便,我们每个人每天大约要用掉十一二桶水,但在十五、六世纪,就是在繁华的巴黎,人们每天也大概只有一桶水的用水量。试想一下,在这种环境下,人们还可以每天洗澡吗?更不要说洗衣服和擦屋子了……③他们自己也不想这样呀!因为十五六世纪的时候还没有自来水,环境好的地方,广场上往往有一口井,水需要用桶从井里提上来。然而死猫和死老鼠还经常会掉到这口井里,缺水是原因之一,主要是因为当时人们没有清洁的意识。④其实人们天天洗澡的习惯时间并不长。⑤三百年前,就连富有的国王也不会每天洗澡,法国国王豪华的寝宫里有让人震惊的大床,有昂贵的地毯、威尼斯出产的镜子和好的工匠制造的钟表,但是你一定找不到我们如今看来很平常的脸盆。当时,人们觉得国王每天起床只需用一块湿布擦一下脸和手就可以。⑥莫斯科人非常爱干净。外国人到这里来,都会对俄罗斯人经常去澡堂感到惊讶。柯林斯医生(英国人)说过这样的话:“澡堂在俄国是很赚钱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宗教信仰,俄国人十分在乎洗澡。即使在寒冬,俄罗斯人也会在身上泼冷水。”————节选自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22.以下哪一项是米·伊林的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A.《十万个为什么》 B.《不夜天》C.《自动工厂》 D.《书的故事》23.说《十万个为什么》是“屋内旅行记”,以下哪个原因不正确?( )A.虽是屋内但内容广泛。 B.作者在屋子里边走边写。C.作者不想外出旅行。 D.作者主要写屋内的事物。24.以下哪个不是“精彩片段”重点介绍的内容?( )A.现在城市里用自来水很方便。B.十五、六世纪巴黎人不会每天洗澡。C.莫斯科人非常爱干净爱洗澡。D.三百年前富有的国王也不每天洗澡。25.“三百年前,就连富有的国王也不会每天洗澡。”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A.害怕,井水里有死猫和死老鼠。B.懒惰,国王不爱洗澡。C.落后,王宫里没有洗澡的工具。D.缺水,缺乏清洁意识。26.俄罗斯人十分在乎洗澡,主要原因是什么?( )A.具有清洁意识。 B.条件比较优越。C.因为宗教信仰。 D.洗澡比较赚钱。27.你认为最可能转载这篇文章的杂志是哪一本?( )A.《科学大众》 B.《科普童话》C.《天下旅游》 D.《民间故事》28.精彩片段的第②段中加点的“大约”和“大概”可以删除吗?请写出理由。29.有人用“内容新奇有趣,文字生动精彩”来评价《十万个为什么》,请你从文中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内容新奇有趣”。【答案】22.B23.C24.A25.D26.C27.A28.不可以删除。“大约” 和 “大概” 都表示不确定,是约数。如果删除,就变成了 “我们每个人每天要用掉十一二桶水”“人们每天只有一桶水的用水量”,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两个词体现了科普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29.①文中介绍三百年前,法国国王豪华的寝宫里有大床、地毯、镜子和钟表等昂贵物品,却没有如今看来很平常的脸盆,国王每天起床只需用一块湿布擦一下脸和手,这种对比新奇有趣,让人对过去的生活方式产生好奇。②提到十五六世纪的巴黎,广场上的井里经常有死猫和死老鼠,人们还得从这样的井里提水,且每天只有一桶水的用水量,这种描述展现了过去生活用水的奇特场景,内容新奇,能引发读者兴趣。【知识点】《十万个为什么》【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重点在于能否准确找到关于米 伊林第一部有分量作品的描述,只要认真阅读文本,便可轻松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根据文中对《十万个为什么》“屋内旅行记” 方式的描述,判断各个选项的正确性,旨在考查能否准确理解相关表述并排除错误选项。(3)本题考查对文本重点内容的把握能力,要求能够梳理片段内容,判断出作者重点阐述的部分,需要对文段内容有整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推理能力,需要联系上下文,从文中关于当时用水情况和人们意识的描述中,推断出国王不每天洗澡的原因,考查能否综合运用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断。(5)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重点是能否快速定位到文中关于俄罗斯人爱洗澡原因的表述,直接从原文中获取正确答案。(6)本题考查对文本体裁和杂志类型的理解匹配能力,需要判断文本的性质,并了解不同杂志的定位,从而选出合适的选项,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判断能力。(7)本题考查对科普文章语言特点的理解能力,通过分析特定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考查能否体会科普文章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来分析。(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特点的分析能力,需要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 “内容新奇有趣” 的具体事例,考查能否理解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内容来阐释作品的特点,要求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和概括能力。22.根据文本中 “《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可知,答案为 B 选项。故答案为:B23.由 “米 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趣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那是一本‘在屋子里边走边写的书’” 可知,A、B、D 选项正确,文中未提及作者不想外出旅行,C 选项无中生有,所以选 C。故答案为:C24.精彩片段主要围绕人洗澡的相关内容展开,提到了十五、六世纪巴黎人因缺水和缺乏清洁意识不会每天洗澡,三百年前富有的国王也不每天洗澡,还提到莫斯科人因宗教信仰爱洗澡,而 “现在城市里用自来水很方便” 只是作为对比引出过去用水不便,不是重点介绍内容,所以选 A。故答案为:A25.根据 “因为十五六世纪的时候还没有自来水…… 主要是因为当时人们没有清洁的意识” 以及后文对国王寝室没有脸盆等描述可知,三百年前富有的国王不每天洗澡是因为缺水和缺乏清洁意识,答案选 D。故答案为:D26.根据 “因为宗教信仰,俄国人十分在乎洗澡” 可知,俄罗斯人在乎洗澡的主要原因是宗教信仰,答案为 C 选项。故答案为:C27.本文是关于米 伊林科普作品的介绍及其中关于人洗澡相关知识的片段,属于科普类内容。《科学大众》是科普类杂志,《科普童话》主要针对儿童科普且强调童话形式,本文并非童话体裁,《天下旅游》主要涉及旅游相关内容,《民间故事》主要是民间传说等内容,所以最可能转载的是《科学大众》,选 A。故答案为:A28.科普文章要求语言准确,“大约”“大概” 这类词能体现对数据的客观描述,避免绝对化,结合文中是对用水量的估计,使用这两个词更符合实际,所以不能删除。故答案为:不可以删除。“大约” 和 “大概” 都表示不确定,是约数。如果删除,就变成了 “我们每个人每天要用掉十一二桶水”“人们每天只有一桶水的用水量”,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两个词体现了科普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29.从文中找出能体现 “内容新奇有趣” 的部分,如对国王寝室物品的描述以及对巴黎用水情况的描述,这些内容都与日常认知有差异,充满趣味性,符合 “内容新奇有趣” 的特点。故答案为:①文中介绍三百年前,法国国王豪华的寝宫里有大床、地毯、镜子和钟表等昂贵物品,却没有如今看来很平常的脸盆,国王每天起床只需用一块湿布擦一下脸和手,这种对比新奇有趣,让人对过去的生活方式产生好奇。②提到十五六世纪的巴黎,广场上的井里经常有死猫和死老鼠,人们还得从这样的井里提水,且每天只有一桶水的用水量,这种描述展现了过去生活用水的奇特场景,内容新奇,能引发读者兴趣。(2025四下·湘西期中)阅读文本,完成练习。探秘一:玩具变迁时间 玩具类型 主要特点50~60年代 木制的小手枪、小三轮车及弹弓等 玩具以自制为主 斗蛐蛐、抓蜻蜓、吹麦哨……大自然给祖辈、父辈生活带来不少乐趣。70年代 铁皮青蛙、铁皮火车、铁皮机器人等 以铁皮玩具为主80年代 变形金刚、魔方、积木、布娃娃等 玩具样式越来越多90年代 玩具总动员、忍者神龟、哆啦A梦等 动漫衍生产品成为童年标配21世纪以来 平板、掌上游戏机、遥控玩具、智能型玩具等 电子玩具为主,孩子们大量的时间都宅在家里,与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探秘二:传统玩具①中国传统玩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种类和风格,伴随着人们的成长。②九连环是中国传统民间智力玩具,历史上留下了九连环的名句“纵妙手、能解连环。”竹蜻蜓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探秘三:智能玩具①AR玩具:上海一家公司推出了AR魔方,结合平板电脑一起玩,透过计算机实现实体魔方玩具的所有面和颜色的精确识别,实时生成魔方还原步骤,让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学会还原魔方,体验魔方的魅力。②机器人:具有早教功能的陪伴机器人,是专为儿童开发的教育类产品,同时设有人机互动,培养学习兴趣,开发潜能的功能,是80、90后父母较为倾心的早教工具之一。30.20世纪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玩具类型是?( )A.木制玩具 B.铁皮玩具C.动漫衍生玩具 D.电子玩具31.下列属于中国传统民间智力玩具,且历史上有名句流传的是?( )A.竹蜻蜓 B.斗蛐蛐 C.九连环 D.弹弓32.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以来,玩具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A.从自制到购买,从单一到多样,从传统到电子化B.从购买到自制,从多样到单一,从电子化到传统C.始终以自制玩具为主,样式变化不大D.一直以电子玩具为主,种类越来越少33.“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这句话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作比较 C.打比方 D.列数字34.AR魔方结合什么设备使用,能实时生成魔方还原步骤?( )A.手机 B.电视 C.平板电脑 D.掌上游戏机35.童年玩具大讨论:活动中,同学们针对“谁的童年玩具快乐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你支持谁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甲:现在,科技日益进步,各种各样功能齐全的智能玩具,让我们的眼界更开阔,学习更便捷,给我们的童年带来很大的决乐。乙:结合家人给我讲的小时候的经历和以上材料,我觉得父辈的童年玩具能带来更多的快乐。36.现在很多同学都喜欢玩智能玩具和平板游戏,结合文中玩具变迁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这样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答案】30.B31.C32.A33.A34.C35.示例一(支持甲):智能玩具如陪伴机器人能互动学习,AR 魔方可无师自通还原步骤,既开拓视野又提升能力,科技带来的便捷和多元体验是童年快乐的重要来源。示例二(支持乙):传统玩具如斗蛐蛐、竹蜻蜓需要亲近自然、动手探索,像父辈自制弹弓、玩铁皮青蛙,在互动和实践中收获的真实体验,更能培养创造力和社交能力,这种快乐更纯粹。36.积极影响:智能玩具和平板游戏如 AR 魔方、早教机器人,能激发学习兴趣(如自主学会还原魔方)、提供便捷的知识获取渠道,拓宽认知边界。消极影响:电子玩具让孩子 “宅在家里”,减少与自然接触(如斗蛐蛐、吹麦哨等活动减少),可能导致动手能力下降,社交模式单一化。【知识点】说明文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直接提取能力,需关注时间与玩具类型的对应关系。(2)本题考查对传统玩具特点的细节辨析,需结合文本描述筛选关键信息。(3)本题考查对玩具发展脉络的整体概括,需梳理不同时代玩具特点的变化逻辑。(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需结合句子功能分析其论证作用。(5)本题考查对智能玩具使用方式的信息定位,需锁定关键词快速检索。(6)本题考查对材料观点的个性化解读,需结合文本中不同时代玩具的特点,有理有据地阐述立场。(7)本题考查结合文本分析现象的能力,需从正反两方面关联材料中 “与大自然接触减少”“智能玩具的功能” 等信息,联系生活实际作答。30.根据探秘一 “70 年代” 对应 “铁皮玩具为主”,直接匹配选项 B。故答案为:B31.探秘二明确提到 “九连环是中国传统民间智力玩具,历史上留下了九连环的名句”,其他选项均不符合 “智力玩具”“名句流传” 的条件。故答案为:C32.从探秘一的时间轴看,玩具发展经历了 “自制(50-60 年代)→铁皮(70 年代)→样式增多(80 年代)→动漫衍生(90 年代)→电子玩具(21 世纪)” 的过程,符合 “从自制到购买,从单一到多样,从传统到电子化” 的趋势。故答案为:A33.句子通过 “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 举例说明传统玩具对现代科技的启发,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故答案为:A34.探秘三明确说明 “AR 魔方,结合平板电脑一起玩…… 实时生成魔方还原步骤”,直接对应选项 C。故答案为:C35.示例一(支持甲):智能玩具如陪伴机器人能互动学习,AR 魔方可无师自通还原步骤,既开拓视野又提升能力,科技带来的便捷和多元体验是童年快乐的重要来源。示例二(支持乙):传统玩具如斗蛐蛐、竹蜻蜓需要亲近自然、动手探索,像父辈自制弹弓、玩铁皮青蛙,在互动和实践中收获的真实体验,更能培养创造力和社交能力,这种快乐更纯粹。故答案为:示例一(支持甲):智能玩具如陪伴机器人能互动学习,AR 魔方可无师自通还原步骤,既开拓视野又提升能力,科技带来的便捷和多元体验是童年快乐的重要来源。示例二(支持乙):传统玩具如斗蛐蛐、竹蜻蜓需要亲近自然、动手探索,像父辈自制弹弓、玩铁皮青蛙,在互动和实践中收获的真实体验,更能培养创造力和社交能力,这种快乐更纯粹。36.积极影响:智能玩具和平板游戏如 AR 魔方、早教机器人,能激发学习兴趣(如自主学会还原魔方)、提供便捷的知识获取渠道,拓宽认知边界。消极影响:电子玩具让孩子 “宅在家里”,减少与自然接触(如斗蛐蛐、吹麦哨等活动减少),可能导致动手能力下降,社交模式单一化。故答案为:积极影响:智能玩具和平板游戏如 AR 魔方、早教机器人,能激发学习兴趣(如自主学会还原魔方)、提供便捷的知识获取渠道,拓宽认知边界。消极影响:电子玩具让孩子 “宅在家里”,减少与自然接触(如斗蛐蛐、吹麦哨等活动减少),可能导致动手能力下降,社交模式单一化。37.(2025四下·湘西期中)任选一个题目,完成习作。题目一:短文《窃读记》记叙了作者难忘的童年生活。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事情呢?请你选择一件事写下来,题目自拟。题目二:神话故事中充满神奇的想象,它给世界万物增添了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主人公大多具有超凡的力量和智慧。假如你也拥有了超能力,你会用它做些什么呢?展开想象编写一个故事,题目自拟。提示: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语句要通顺。【答案】例文:蝉鸣里的夏天七月的阳光像融化的蜂蜜,淌在老槐树上。我蹲在树下,盯着树干上缓慢爬行的蝉蜕,耳边是此起彼伏的蝉鸣声,忽然想起九岁那年捉蝉的午后。 “小夏,快来!这儿有只大知了!” 表哥举着自制的捕蝉网,眼睛发亮地冲我招手。我们的 “秘密基地” 是小区后的小树林,每到暑假,这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我握紧装蝉的玻璃瓶,踩着松软的落叶跑过去,裤脚被草汁染成了青绿色。 表哥小心翼翼地举起网兜,慢慢靠近树干。那只蝉正伏在树皮上,翅膀半透明,泛着琥珀色的光。突然,它警惕地振动翅膀,“吱 ——” 的一声飞向更高的枝头。我失望地跺脚,表哥却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水果糖:“别急,咱们守株待兔!” 我们躲在灌木丛后,屏住呼吸。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织出金色的斑点。不知过了多久,我的腿蹲得发麻,正要说话,表哥忽然拽了拽我的袖子。只见一只蝉正停在离我们半步远的树枝上,翅膀微微颤动。我学着表哥的样子,轻轻举起网兜,猛地往上一罩 —— 蝉扑棱着翅膀撞进网里,发出惊慌的叫声。 “捉到了!” 我高兴得跳起来,玻璃瓶里很快多了个新成员。那天下午,我们一共捉了五只蝉,放在窗台上观察它们脱壳的样子。妈妈回来时,看着满手泥土的我们,无奈地摇头:“小傻瓜,蝉是益虫,它们在树上唱歌呢!” 后来,我们把蝉放回了树林。但每当听到蝉鸣,我总会想起那个充满阳光和汗水的下午,想起表哥沾满树汁的捕蝉网,还有玻璃瓶里振翅欲飞的蝉影。原来童年的快乐,就藏在这一声声蝉鸣里,藏在和表哥一起疯跑的时光里。例文:会飞的蒲公英那天清晨,我在阳台给蒲公英浇水时,忽然发现指尖闪过一丝银光。下一秒,那些白色的绒球竟脱离花茎,在空中跳起了舞 —— 它们不再受风力束缚,而是随着我的手势旋转、聚集,形成一个发光的球体。“这是…… 飞行操控能力?” 我瞪大了眼睛。试探着朝窗外挥手,蒲公英球体便穿过纱窗,掠过楼下的梧桐树梢。正巧看见巷口的李奶奶扶着拐杖,望着马路对面的菜市场叹气。她的关节炎又犯了,连过马路都吃力。我灵机一动,操控蒲公英落在她的肩头:“奶奶,抓稳啦!”白色的绒球托着李奶奶缓缓升空,像一朵会飞的云。她惊得捂住嘴,却在越过马路后笑出了眼泪:“丫头,这比坐电梯还稀奇!” 我陪着她在菜场上空 “巡视”,帮她挑选最新鲜的菠菜和番茄,惹得摊贩们纷纷抬头张望,惊呼 “神仙来买菜啦”。午后,我收到新闻推送:山区小学因暴雨引发泥石流,道路阻断,孩子们被困在教学楼里。我立刻召唤蒲公英群,让它们变成坚固的飞毯。当载着食物和药品的 “蒲公英车队” 穿透雨幕时,孩子们趴在窗边的小脸瞬间亮了起来。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指着窗外:“快看!是会飞的蒲公英姐姐!”我降落在操场上,用能力加固倾斜的围墙,又将积水聚成晶莹的水球,让孩子们在雨中追逐玩耍。直到夕阳染红山峦,蒲公英们才载着我飞向城市。晚风里飘来孩子们的歌声,混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比任何超能力都更让我感到温暖。原来,真正的神奇不在于操控万物,而在于用小小的力量点亮别人的生活。每当我看见蒲公英在风中摇曳,就会想起那些仰起的笑脸 ——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朵会飞的蒲公英,等待着被善良的心意唤醒。【知识点】叙事类作文;童话类作文【解析】【分析】(1)本题为童年回忆类记叙文写作,要求围绕 “难忘的童年往事” 选取一件具体事例,展现童年生活的独特体验。核心是通过细节描写传递情感,体现 “难忘” 的原因。【题干分析】关键词解读:“童年生活”:需体现童真、童趣,事件需符合儿童视角(如天真的想法、幼稚的行为等)。“难忘的事情”:需选取具有情感冲击力或特殊意义的事件,如第一次尝试、意外经历、与亲人 / 伙伴的互动等,避免流水账式叙述。写作思路:开头:以环境描写或情感导入引出回忆,如 “每当看到院角的梧桐树下,总会想起那个藏着秘密的下午……”。中间:详细描述事件经过,突出 “难忘” 的关键点。例如:写 “第一次露营”:可重点描写对黑暗的恐惧、与伙伴分享零食的兴奋、听到虫鸣时的好奇等细节,加入对话和心理活动。写 “误会长辈”:可刻画自己的误解行为(如偷翻抽屉)、长辈的反应(如宽容微笑),以及事后明白真相的感动。结尾:升华情感,点明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如 “那次露营让我学会了勇敢”“爷爷的笑让我懂得信任的温暖”。【立意提取】1.梧桐树下的 “宝藏”:通过童年与伙伴 “寻宝”(如寻找蝉蜕、埋藏玻璃珠)的经历,展现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欲,体现成长中的天真与快乐。2.奶奶的糖罐:回忆奶奶用糖罐奖励自己的小事(如考满分、学做家务),通过 “偷糖被抓” 等细节,展现隔代亲的温暖与包容。(2)本题为想象类作文,要求以 “拥有超能力” 为核心展开故事创作。关键词 “神奇的想象”“超凡的力量和智慧” 提示需突破现实约束,塑造具有奇幻色彩的情节,同时通过超能力的运用体现主人公的价值观(如正义、善良、责任等)。【题干分析】关键词解读:“超能力”:需具体化能力类型(如操控自然元素、时间回溯、心灵感应等),避免笼统。“做些什么”:需围绕 “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改变世界” 等积极方向构思,体现超能力的意义。写作思路:开头:通过梦境、意外事件或神秘物品引出超能力的获得,如 “一道绿光闪过,我发现自己的指尖能长出藤蔓”。中间:按 “发现能力→尝试使用→遇到挑战→运用能力解决问题” 的顺序展开。例如:能力设定为 “操控水”:可描写暴雨中用能力疏导洪水拯救城市,或帮助干旱地区降雨。能力设定为 “治愈”:可讲述为患病儿童解除病痛、让枯萎的植物复苏等故事,加入具体场景(如医院长廊的消毒水味、沙漠中龟裂的土地)增强真实感。结尾:升华主题,如感悟超能力的责任(“力量越大,责任越大”),或通过能力领悟平凡的幸福(“比起超能力,我更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立意提取】1.风之守护者:拥有操控风的能力,用狂风驱散雾霾、帮助候鸟跨越海洋,展现对自然的守护。2.时光修补匠:通过时间回溯能力,帮助老人重温青春、修补破碎的家庭关系,探讨珍惜当下的主题。【点评】(1)画面感强:通过 “阳光像融化的蜂蜜”“琥珀色的翅膀” 等比喻,以及 “踩落叶”“蹲灌木丛” 等动作描写,构建出鲜活的夏日场景。情感真挚:从捉蝉的兴奋、放蝉的不舍到回忆的怀念,情感层层递进,结尾将蝉鸣与童年快乐关联,点明主题。细节生动:如 “裤脚被草汁染绿”“水果糖的诱惑” 等细节,充满童真童趣,贴合儿童视角。(2)想象独特:将超能力与蒲公英结合,既符合 “自然元素” 的奇幻感,又赋予植物温情的象征意义(如希望、陪伴)。结构清晰:按 “清晨发现能力→帮助李奶奶→救援山区小学→感悟能力意义” 的顺序展开,情节有层次感,且融入具体场景(菜市场、暴雨中的山区)增强真实感。主题温暖:通过帮助老人、儿童的事例,体现超能力的人文关怀,结尾升华到 “善良唤醒力量”,传递积极价值观。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学生版).docx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