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现代诗二首 教学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现代诗二首 教学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现代诗二首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大自然的诗歌,是描写秋天、傍晚、江上景色的,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江面的美吧!
新课导入
地点
时间
秋天傍晚时江上的景色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伯贞,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主要成就: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主要作品:《旧梦》《白屋说诗》等。
作者简介
我会读
鸟 巢
芦 苇
cháo
wěi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多生长于地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
课文讲解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归鸟图
“驮着”把“倦鸟”与“斜阳”紧密联系到了一起,既赋予画面动感,又让画面充满情意,给人想象的空间。
我仿佛看到: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鸟儿要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日落图
我仿佛看到: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夕阳好像是从鸟的翅膀上掉下来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黄昏时江边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课堂小结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朗读诗歌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
主要作品:《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作者简介
剪秋罗,多年生草本,产于我国,常生于低山疏林下、灌丛草甸阴湿地。大花剪秋罗喜阳,凉爽,高燥,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花期6-7月,果期8-9月。
课文讲解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画面:
花牛在草地上休息,压扁了一穗剪秋萝。花牛、绿草地、剪秋罗色彩鲜明,画面感极强。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从“霸占”可以体会到花牛与自然融合为一体,无拘无束。
画面:
花牛在草地上睡觉,身上的白色和白云融为一体。
从甩得滴溜溜这个动作,体会到花牛的自由自在和快乐。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画面:
花牛甩着尾巴走在在草地上。
这里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做梦可以梦到很多东西,可以引发我们更多的想象。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为什么说做梦,不说睡觉呢?
画面:
夕阳西下,花牛在草地上睡觉。
这首诗描写了花牛时而坐,时而眠,时而走的悠闲情态,体现了诗人的童心童趣。
课堂小结
1.《花牛歌》描绘了花牛在草地里坐、眠、走、做梦的画面。( )

解析:《花牛歌》这首诗通过描写草地上的花牛行动的各个情景,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诗中的“坐”“眠”“走”和“做梦”四个动作,描绘了花牛在草地上的悠闲与惬意,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受。
故此题理解正确。
随堂检测
2.《秋晚的江上》一文,从“倦鸟、斜阳”等词语看出作者很累,在诗中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抱怨。( )
×
解析:《秋晚的江上》其中的“倦”“驮”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在也是人倦。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的渲染和奇丽的想象,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这样我们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景致,而包含诗人对生活的体验。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向往。故本题错误。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归巢(cháo cáo) 秋罗(luó lóu)
睡眠(mín mián) 占领(zhàn chàn)
·
·
·
·




解析:归巢(cháo):回窝、回家。秋罗(luó):一种质薄而轻,有条纹的丝织品。睡眠(mián):抑制过程在大脑皮层中逐渐扩散并达到大脑皮层下部各中枢的生理现象。睡眠能恢复体力和脑力。占领(zhàn):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
谢谢您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