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期末质量检测(试题)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一、单选题
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占全长的( )。
A. B. C. D.
2.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3,这个分数的大小( )。
A.不变 B.扩大到原来的3倍 C.缩小到原来的
3.一个合数至少有( )个因数,一个质数只有( )个因数。正确的选项是( )。
A.1; 2 B.3; 2
C.2; 3 D.无数个;无数个
4.把一张长20分米,宽16分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纸,纸没剩余,可裁( )张。
A.1 B.4 C.9 D.20
5.把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是( )。
A. B. C. D.
6.计算 +( - )的运算顺序是( )。
A.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B.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C.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7.小雨用棱长1 cm的小正方体搭了一个3×3×3的大正方体(如图),这时小乐走过来,他出了个问题考小雨:“如果我从最上层拿走一个小正方体,表面积会怎么变?”请你帮小雨选一下,以下选项不可能的是( )。
A.表面积与原来一样 B.表面积比原来增加2 cm2
C.表面积比原来增加3 cm2 D.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4 cm2
8.要使 是假分数, 是真分数,x就是( )。
A.6 B.7 C.8
二、判断题
9.因为2×3=6,所以2和3是因数,6是倍数。( )
10.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分子同时相减。
11. 左图阴影部分占整个圆的。( )
12.把5kg的糖果平均分成8份,每份的质量占总质量的 。( )
13.如果一个质数与一个合数不是互质数,那么这个合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4.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
15.如果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则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ab。( )
16.小明说他把长方体展开后发现了三个面是正方形。
三、填空题
17.王明买了40个沙田柚,他拿出了其中的 送给李奶奶,给李奶奶送去 个。
18.240吨增加 后是 吨,240吨减少 吨后是 吨。
19.一根铁丝长5m,先剪去总长的 ,再剪去总长的 一共剪去了这根铁丝的 ,还剩下这根铁丝的 ;如果剪去 ,那么还剩 。
20.( )∶8=0.75=( )%=9÷( )。
21.一个数被3除余2,被7除也余2,这个数最小是 。
22.分一堆橘子,按每4个一堆多2个,按每6个一堆多2个,这堆橘子至少有 个。
23.奇数加奇数的和一定是 ; 奇数加偶数的和一定是 。
A.奇数 B.偶数 C.质数 D. 合数
24.将一个长方体切4刀,正好可以切成若干个小正方体(如图),增加的表面积是原来长方体表面积的 。
四、口算与估算
25.直接写出得数。
× = ÷12= + = -
3.4+ = ÷ = ×10= 2× ÷2× =
五、竖式计算
26.直接写出得数
40×6= 101×5= 24×3= 13×7=
18×5= 48+3= 600+3= 408+4=
450+9= 84÷6= 90×0= 800×3=
+= -= -= +=
六、脱式计算
27.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0.135×84+0.135×16
七、操作题
28.
(1)在图①的计数器上至少再添上 颗珠就能拨出3的倍数。
(2)用5颗珠子,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个三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这个三位数最大是 ;这个三位数最小是几,请在图②的计数器上画一画 。
八、解方程
29.解方程。
①+x=②4x-=③-x=
九、解决问题
30.学校劳动园地进行农作物实验,其中玉米实验用地占这块土地的,水稻实验用地占这块土地的,哪种农作物占地面积大
31.【传统文化】竹编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下面是3名竹编手工艺人制作同款竹器的情况,这3名手工艺人谁做得最快
王师傅 李师傅 张师傅
时间/时 6 8 12
件数/件 14 18 18
32.有两根木棒,长度分别是24厘米和36厘米。现在要把它们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不能有剩余,每小段最长是多少厘米?
33.刘老师为鼓励小刚和小丽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拿出一盒糖进行奖励,这盒糖一共有15块,小刚吃了这盒糖的,小丽吃了这盒糖的,他们谁吃的糖多?多几块?
34.花店有72支红玫瑰和48支白玫瑰,准备扎成花束出售。如果要把红玫瑰和白玫瑰分别平均分在每束花束中,那么最少可扎成多少束?
35.一次考试,参加的学生中有得优,得良,得中,其余的得差,已知参加考试的学生不满100人,那么得差的学生有多少人?
36.有一张长方形的纸,长36厘米,宽24厘米,现在要把它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不许剩余,最少可以裁多少张?
37.小华买了1支铅笔、2块橡皮、2本练习本,付了10元钱,售货员找给他5角钱。小华看了看1支铅笔的价格是8角,就说:“叔叔,您把钱算错啦。”想一想,小华为什么这么快就知道钱算错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1÷6=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中把绳子全长当作单位“1”,求每段占全长的比例,则用1除以平均分成的段数6,得到每段占全长的。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知,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A
【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一个质数只有2个因数。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
20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2×2=4
(20÷4)×(16÷4)
=5×4
=20(张)。
故答案为:D。
【分析】可以裁的张数=(长方形纸的长÷长与宽的最大公因数)×(长方形纸的宽÷长与宽的最大公因数);其中,长与宽的最大公因数用短除法求出。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把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是。
故答案为:D。
【分析】作旋转图形的方法:图形的旋转的关键是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的角度;画图时先弄清楚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再确定从旋转点出发的两条线段旋转后的位置,这是关键所在,最后画其他的线段即可。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此题中有小括号,所以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得出结果后再计算括号外面的加法,所以的运算顺序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故答案为:C。
【分析】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没有括号直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从大正方体四个顶点处任意拿走一个小正方体表面积与原来一样;任意拿走四条棱上中间位置的正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2cm2;拿走正中间的小正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4cm2;所以不可能的是表面积比原来增加3cm2。
故答案为:C。
【分析】如图,大正方体四个顶点位置的小正方体有三个外露面,拿走一个后,原位置仍然有三个一样的面,所以表面积不变;大正方体每条棱中间位置的小正方体有两个外露面,拿走一个后,原位置处有4个一样的面,比原来多了4-2=2个面,所以表面积增加了2个面的面积;大正方体正中间位置的小正方体只有一个外露面,拿走后原位置有5个一样的面,比原来多了5-1=4个面,所以表面积增加了4个面的面积,据此可以判断。
8.【答案】B
【解析】【解答】要使 是假分数,x大于或等于7,要使 是真分数,x小于或等于7;所以x只能等于7。
故选:B
【分析】要使 是假分数,x是大于或等于7的任意一个整数;要使 是真分数,x只能是1、 2、 3、 4、 5、6、 7共7个整数,由此根据题意解答问题。
9.【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因数,某个数是倍数。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因数,某个数是倍数;应该说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
10.【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11.【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 阴影部分不是占整个圆的。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图中不是把整个圆平均分成4份,所以阴影部分不能用表示。
12.【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 :把5kg的糖果平均分成8份,每份的质量占总质量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把一定量的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些物体的。
13.【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例如,3和9,它们一个质数与一个合数不是互质数,9是3的是最小公倍数。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由题干知,一个质数、一个合数,两个数非互质,这样的数如:3和9、 2和4等。即可解答。
14.【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偶数,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由此判断即可。
15.【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如果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则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ab。原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16.【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拼长方体中最多不能有三个面是正方形。
17.【答案】16
【解析】【解答】解:40÷5×2
=8×2
=16(个)
故答案为:16。
【分析】给李奶奶送去的个数=王明买沙田柚的总个数÷平均分的份数×给李奶奶送去的份数。
18.【答案】300;239
【解析】【解答】240×(1+)
=240×
=300(吨)
240-=(吨)
故答案为:300;.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把240吨看作单位“1”,求比单位“1”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用单位“1”的量×(1+增加的分率)=增加后的质量,据此列式计算;(2)根据题意,用原来的吨数-减少的吨数=剩下的吨数,据此列式解答.
19.【答案】;;
【解析】【解答】解:;
1 =;
5-=。
故答案为:;;
【分析】 求两次共剪去铁丝占比,用分数加法,因是异分母,要先通分; 把铁丝全长当1,求剩下占比,用1减共剪去的占比; 已知原长和剪去长度,求剩余长度,用减法。
20.【答案】6;75;12;32
21.【答案】23
【解析】【解答】解:3×7+2
=21+2
=23。
故答案为:23。
【分析】这个数最小=3和7的最小公倍数+余下的数。
22.【答案】14
【解析】【解答】4=2×2,
6=2×3,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2×2×3=12,这堆橘子至少有12+2=14个。
故答案为:14。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把每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把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相乘,它们的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然后加多的个数即可。
23.【答案】B;A
【解析】【解答】如3+5=8 3+4=7
故答案为:B;A
【分析】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所有整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当n是整数时,偶数可表示为2n,奇数则可表示为2n+1.
24.【答案】
【解析】【解答】解:(6+6+4)×2
=16×2
=32(个)
6×2+4×4+6×2
=12+16+12
=28+12
=40(个)
40÷32=。
故答案为:。
【分析】增加的表面积=2个上面的面积+4个右面的面积+2个前面的面积,原来上面有6个小正方形,前面有6个小正方形,右面有4个小正方形,原来的表面积=(6+6+4)×2=32个小正方形,增加的面积有6×2+4×4+6×2=40个小正方形,增加的表面积是原来长方体表面积的分率=40÷32=。
25.【答案】 × = ÷12= + = - =
3.4+ =3.8 ÷ =4 ×10= 2× ÷2× =
【解析】【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分数乘分数,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据此解答;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据此解答。
26.【答案】40×6=240 101×5=505 24×3=72 13×7=91
18×5=90 48+3=51 600+3=603 408+4=412
450+9=459 84÷6=14 90×0=0 800×3=2400
+= -= -= +=
【解析】【分析】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就对齐那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据此列竖式计算;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据此解答;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7.【答案】1.65;;
13.5;1.47
28.【答案】(1)2
(2)500;
【解析】【解答】解:(1)1+2+1=4,4+2=6,6是3的倍数,在图①的计数器上至少再添上2颗珠就能拨出3的倍数;
(2)这个三位数最大是500;这个三位数最小是140;。
故答案为:(1)2;(2);。
【分析】(1)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是5的倍数。
29.【答案】
①+x= 解: x=-
x= ②4x-=
解: 4x=+
4x=1
x=1÷4
x= ③-x=
解: x=-
x=
【解析】【分析】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1)(3)运用等式的性质1解方程;
(2)综合运用等式的性质1、2解方程。
30.【答案】解:,,
,
答:水稻占地面积大。
【解析】【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再比较大小;分数大的,说明农作物占地面积大。
31.【答案】解:王师傅的平均速度:(件/时),李师傅的平均速度:(件/时), 张师傅的平均速度:(件/时),即王师傅的速度最快。
答:王师傅做得最快。
【解析】【分析】平均速度等于制作的件数除以所用的时间,所以分别计算王师傅、李师傅、张师傅的平均速度;然后将他们的平均速度化为带分数形式,方便比较大小;通过比较大小得出王师傅的平均速度最大,即王师傅做得最快。
32.【答案】解:24=2×2×2×3
36=2×2×3×3
2×2×3=12(厘米)
答:每小段最长是12厘米。
【解析】【分析】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出24与36的最大公因数,即是每根小段的最长。
33.【答案】解:15÷5×2
=3×2
=6(块)
15÷3×1
=5×1
=5(块)
6-5=1(块)
答:小刚吃的多,多1块。
【解析】【分析】小刚、小丽分别吃的块数=这盒糖的总块数÷各自的分母×分子,然后再相减。
34.【答案】解:72的因数:1、2、3、4、6、8、9、12、18、24、36、72
48的因数:1、2、3、4、6、8、12、16、24、48
72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24。
72÷24=3(束)
48÷24=2(束)
3>2
答:最少可扎2束。
【解析】【分析】红玫瑰、白玫瑰分别可以扎成的束数=红玫瑰、白玫瑰分别的枝数÷72和48的最大公因数,然后取较小的数;其中,72和48的最大公因数,可以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出。
35.【答案】解:由题意“参加的学生中有得优,得良,得中”,可知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是7,4,3的倍数,因为7、4、3的最小公倍数为84(小于100人),所以参加的学生总数为84人.那么得差的学生有:
84-84×-84×-84×
=84-12-21-28
=23(人)
答:得差的学生有23人。
【解析】【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结合人数的特殊性(都是大于0的自然数)可知,学生总数一定是7、4、3的倍数,因此先求出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根据学生总数的范围确定学生总数。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分别求出得优、良、中的学生数,然后用减法奇数得差的学生数。
36.【答案】解:36=3×3×2×2
24=2×2×2×3
3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2×2×3=12
(36÷12)×(24÷12)
=3×2
=6 (个)
答:最少可以裁6个这样的正方形。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最大公因数的应用,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先把每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再把两个数中的全部公有质因数提取出来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然后分别求出长、宽分别可以裁成几个正方形,然后相乘即可。
37.【答案】解:5是单数,售货员找回的钱应该是双数,所以售货员算错了。
【解析】【分析】1支铅笔的价格8角是个双数,另外,不论橡皮和练习本的价格是多少,2块橡皮、2本练习本的钱也都是双数,所以小华应付的总钱数应当是个双数,他付了10元即100角,是双数,售货员找回的钱数也应是个双数,找回的5角是单数,所以售货员算错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