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孙权劝学司马光011. 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2. 剖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性格特征。3. 感悟读书学习的意义,从中汲取启示。学习目标【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 “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逝后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撰《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走近作者《资治通鉴》—— 中国首部编年体通史,共 294 卷,耗时 19 年修成。以时间为线索,事件为中心,起于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 403 年),迄于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年),记录 16 朝 1362 年历史。【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吴国的建立者。太元元年(252 年)病逝,享年 71 岁,在位 24 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拓展延伸【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东汉末年孙权麾下将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与陆逊合谋,白衣渡江,攻取南郡。瓦解关羽部众,平定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220年初 病逝,享年四十二岁。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整体感知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推托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当道,当权。事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时王侯的自称。研究儒家经典。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只,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译文:早先,孙权向吕蒙提出:“你如今执掌大权,不可不学习啊!”吕蒙则以军务繁忙为由推脱。孙权回应:“我岂是期望你成为精通经学的学者?只需大致浏览,知晓历史即可。你言事务繁重,与我相比如何?我常读书,自感获益良多。”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到,等到。经过如今,现在。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译文:吕蒙随即投身于学习之中。待到鲁肃抵达寻阳之际,二人展开讨论,鲁肃惊叹道:“观你今日之才智与策略,已非昔日吴地之蒙矣!”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重新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知晓事情。译文:吕蒙言道:“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兄长怎会如此迟才得知此事?”鲁肃随后向吕蒙的母亲行礼,并与吕蒙结交为友,之后便各自离去了。但当涉猎当涂掌事应当,应该掌管,担当一词多义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了解知晓重点积累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研究 今:治理)(古: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学位的最高一级)2.及鲁肃过寻阳(古:等到 今:以及)3.即更刮目相待(古:重新 今: 更加)古今异义5.见往事耳(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4.但当涉猎(古:只,只是 今:但是)1.文章关于“学”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孙权劝学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细节探究◎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言多务,孰若孤?(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目的、方法)(委婉的批评)(现身说法,读书有益处)2.找出孙权“劝学”的具体语句,并分析他是如何劝说成功的?3.文中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大?结合文句作答。“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语言夸赞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具体行动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总结概括三人的性格特征。孙权吕蒙鲁肃关心下属、要求严格、善用方法劝导直率坦诚、敬才爱才劝赞虚心接受、勤奋向学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拓展延伸1. 勿以固定眼光看人,需以发展视角待人;2. 不可因事务繁忙荒废学习,坚持读书必有裨益;3. 要善于倾听他人良言并付诸行动;4. 广泛涉猎,终有所获;5. 不仅自己学习,更要带动他人共同进步……本文据前史改写,仅 119 字,虽简约但剪裁精当,既保留原文精髓、完整呈现故事,又以精炼文笔凸显人物风采,是成功的改写范例。1. 叙事简练写法探究本文对话简练而意蕴丰富,生动传神、富有情味。寥寥数语,便展现出三位人物的语气、神态与心理。2.对话凸显人物本文借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展现孙权关心下属、耐心劝导、不以权势压人的态度,赞扬吕蒙虚心受教、勤奋学习的品质,揭示 “开卷有益” 的道理,表明人若肯学,必有长进。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