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杜甫(712-770),号子美,因居住于少陵,自称为少陵布衣、少陵野老,世人亦称其为杜少陵。他担任过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故又被称为杜拾遗、杜工部,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著有《杜工部集》,与李白齐名,合称“李杜”,同时为了区别于杜牧,也有人称他为“老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动荡时期,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和百姓的苦难,因此被誉为“诗史”。他的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简练而生动,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他被尊称为“诗圣”。作者简介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冯至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关中地区遭受饥荒,百姓生活困苦。那年秋季,他辞去官职,带着家人逃离饥荒,颠沛流离至成都。到了760年的春季,在亲友的援助下,他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搭建了一座草屋,开始了一段暂时安稳的日子。然而,次年(761年)的秋季,一场猛烈的暴风雨摧毁了他的茅屋,将他从诗意的隐居生活中唤醒,迫使他面对现实,引发了他的深思,因此他创作了这首诗。写作背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wéi古体诗,歌行体,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表被动,被茅屋/为(wéi)秋风所破/歌 [唐] 杜 甫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ɡ)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ɡ)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wéi)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朗读诗歌俄(é)顷(qǐnɡ)/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 /多年/冷似铁,娇儿/恶(è)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ɡ)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shà)/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朗读诗歌深秋八月,风起云涌,(风)将我屋檐下的茅草席卷而去。茅草随风飘扬,越过河流,洒落在河岸,那些飞得远的茅草挂在了树梢,而近的则坠入了池塘。南村的孩子们,利用我年迈无力,竟敢如此公然地进行掠夺。他们毫不畏惧地抱着茅草逃入竹林,尽管我喊到口干舌燥也无法阻止,最终只能拄着拐杖,独自哀叹。翻译诗歌不久,风息了,乌云如墨般漆黑,深秋的天空阴沉而模糊,逐渐暗淡下来。被子使用多年,既冷又硬,宛如铁块。孩子睡姿不佳,导致被里被蹬破。屋顶漏水,水滴落在床边,屋内无处干燥,雨点如麻线般密集,持续不断。自安史之乱以来,我便常失眠,这漫漫长夜,屋漏床湿,如何熬到天明呢!如何才能拥有无数宽敞的居所,保护所有贫困的学者,让他们都笑容满面!房屋在风雨中依旧坚固,稳如山岳。啊!何时我眼前能出现如此高耸的建筑,即便我自己住的茅屋破败,冻死也心甘情愿!翻译诗歌结合注释,读通大意。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秋意浓时八月天,风狂怒吼,将我屋顶的茅草卷走无数。茅草纷飞,横越江面,散落于江畔,有的高挂枝头,有的低落池塘。译 文挂着,挂住。罥,挂结。虚数,表示多,多层茅草。高沉到池塘水中。坳,低洼的地方。秋深大声吼叫,形容风猛烈。飞得低的茅草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忍,狠心。能,如此、这样。喝止不住。一群顽皮的孩子在南村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如此无情地当面进行抢夺。他们毫无忌惮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尽管我喊到嘴唇干裂也无法阻止他们,最终只能拄着拐杖独自哀叹。译 文做,动词当面公开拄着拐杖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久风息了,乌云如墨般漆黑,深秋的天空阴沉而模糊,逐渐暗淡下来。那床被子使用多年,既冷又硬,仿佛铁板一般,孩子睡觉不老实,把被子踢破了。茅草屋漏水,床头没有一处干燥,雨点密集如同垂下的麻线,连续不断。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我)的睡眠时间变得稀少,长夜难熬,屋漏床湿,怎样才能熬到天亮呢!译 文一会儿。阴沉迷蒙的样子。渐渐黑下来。向,接近。被子。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战乱,指安史之乱。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墨的颜色,这里指像墨一样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高耸的样子。贫寒的士人。怎样才能拥有千万间宏伟宽敞的居所,广泛地庇护世间贫困的学者,使他们个个笑容满面!(那些宽敞的房屋)在风雨中也稳如泰山。唉!何时我眼前才能展现如此巍峨的建筑,(到那时即便)我的茅屋破旧不堪,(我)冻毙其中也心满意足!译 文哪里能得到宽敞的大屋广泛地遮蔽安稳得像山一样诗歌描绘了茅屋遭受风雨侵袭的情景,从叙述到议论,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人世间冷暖的深刻感受,展现了其宽广的胸怀和救世的情怀。诗歌主旨叙事写实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抒发情怀秋风破屋,卷走茅草群童戏谑,诗人叹息屋漏床湿,彻夜难眠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博大胸怀,崇高理想板书设计《说文解字》:“聖从耳者,谓其耳顺。”原来指聪明的人,后来指高智慧和道德的人。尽管世界对杜甫极为苛刻,他的诗歌中始终跳动着一颗真挚的慈爱心。他毕生献身于救济苍生,无论是流传下来的诗篇,还是他对祖国的热爱,这正是杜甫被尊为“诗圣”的原因。诗圣精神1.选择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此诗属于近体诗,是古诗的一种形式。B.诗中语言简洁、精确、形象、生动且饱含情感,是其显著特点。C.诗篇通过描述房屋破损和雨水渗漏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期的困苦生活以及对世间贫寒之士的关怀之情。D.诗中将叙述、抒情与描写相结合,以忧国忧民的情感纽带将它们紧密编织,营造出深邃的意境。A课堂检测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1.忧国忧民的诗词名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