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江城子 密州出猎作者:苏轼导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当苏轼在密州猎场纵马奔驰时,他手中的弓箭瞄准的仅仅是猎物吗?为何这首词被称为 “宋词豪放派的先声”?今天,我们将走进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在 “千骑卷平冈” 的壮阔场景中,探寻这位文豪 “出猎” 背后的家国情怀。学习目标掌握 “聊发、千骑、鬓微霜” 等实词,理解 “孙郎、冯唐、天狼” 等典故的寓意。通过诵读感受豪放词的雄浑节奏,体会苏轼 “以诗为词” 的创新手法。体会词人虽仕途失意却壮志不减的豪情,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尽管其政治生涯起伏不定,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乐观和豁达的态度。苏轼在文学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无论是在诗歌、词赋、散文、书法还是绘画方面,都有精湛的造诣:他的诗作清新而豪迈,擅长使用夸张手法;散文风格自由奔放,表达清晰易懂;在词的创作上,他开创了豪放派,与辛弃疾并驾齐驱,被誉为“苏辛”。他的作品不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还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知识链接雪泥鸿爪:苏轼与其弟苏辙曾于渑池寺庙留宿,多年后旧地重游,目睹景物依旧人事已非,感慨之下吟咏“人生到处知何似?犹如鸿雁踏过雪泥”,用鸿雁留下的足迹比喻人生的无常漂泊,其中蕴含着对生命深邃的思考。东坡肉:苏轼在被贬至黄州期间,创制了红烧肉并赋诗《食猪肉诗》以记之。在杭州任知州时,因疏浚西湖而受到百姓的猪礼致谢,他便命人将猪烹制成美味的红酥肉块,以犒赏辛勤的工人,“东坡肉”不仅展现了他生活的雅致,也体现了他亲近民众的胸怀。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当时苏轼担任密州知州。由于与王安石的变法意见不合,他主动请求调任外地。在密州,他亲眼目睹了百姓的困苦生活,并且面对辽国和西夏的边境威胁,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和立功志向。一次出城打猎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所触动,遂创作了这首词,以表达他的爱国激情和成就事业的决心。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节奏划分:短句重读 “狂”“卷”“射”,长句舒展豪迈,凸显奔放气势)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诗歌赏析老夫(苏轼自谓)、聊发(暂且)、狂(豪情)、黄(黄犬)、擎(托举)、锦帽貂裘(华贵猎装)、千骑(众多随从)、卷平冈(如风卷过山冈)。诗情:暂且释放中年时的少年豪情,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举着苍鹰,穿着锦裘貂帽,带领众多随从如风般掠过山冈。“狂”字确立了豪放的基调,“牵”“举”等动词描绘出猎者的英姿,“骑众掠山冈”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壮阔的场景,展现出豪迈的气概。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诗歌赏析为报(为报答)倾城(全城百姓)太守(苏轼自指)孙郎(孙权,典出其射虎事)。诗意:为感激全城民众随我出猎的深情厚意,我将效仿孙权,亲自弯弓射虎。“全城随太守出猎”展现了官民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孙郎射虎”的典故自比,既展现了英勇,也暗含了期盼朝廷重用、立功立业的愿望。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诗歌赏析酒酣(饮酒尽兴)胸胆开张(胸襟开阔、胆气豪壮)鬓微霜(鬓角微白)诗意:酒饮至半醉,愈发感到胸怀宽广、勇气激昂。即便鬓发略显斑白,又有何妨!赏析:酒后激情澎湃,“鬓微霜”与“又何妨”构成鲜明对比,彰显了不屈不挠的奋斗意志和积极态度。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诗歌赏析持节(手持符节)云中(汉代郡名)冯唐(典出汉文帝遣冯唐赦魏尚)。诗意:何日朝廷能仿效派遣冯唐赦免魏尚之举,派遣使者持节至密州启用我?赏析:诗人以魏尚自比,运用冯唐的故事来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前往边疆效力的迫切愿望,同时隐含了对自身才华未被赏识的哀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歌赏析会(终将)挽(拉满)雕弓(彩绘之弓)天狼(星名,代指辽、西夏)。诗意:终将拉满绘彩长弓如满月,指向西北,射落侵扰之敌。赏析:“拉弓”“射箭” 动作彰显英勇姿态,以“天狼”象征外敌,直抒保卫家园的壮志激情,将全词情感推向高潮。知识补充引经据典:通过引用古代书籍中的故事或语句来表达情感。例如,“玲珑骰子安红豆”这一句,就是从王维的《相思》中借鉴而来,利用红豆这一象征来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借鉴创新:借鉴古人的语句并加以创新性的改造。比如毛泽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对李贺的诗句进行了新的诠释,赋予了“人间正道”新的含义。直接引用:直接引用古诗文或格言来表达情感。例如,引用“海内存知己”来表达即使距离遥远,友情依然不受影响。首段中“狂”字带来了怎样的艺术魅力?“狂”字贯穿全词,确立了激昂的主旋律,既展现了中年诗人“聊发”时的青春激情,也表达了他渴望立功的雄心壮志,统领了狩猎的场面和报效国家的志向。“千骑卷平冈”里“卷”字的精妙之处何在?“卷”字通过夸张的笔法生动描绘了狩猎队伍如同风暴横扫大地一般迅速越过山丘的壮观景象,不仅展现了随从众多、行动迅速,还进一步突出了苏轼的豪放与激动,以及整个场景的壮观和热烈。频繁使用典故在词中有什么作用通过引用“孙郎射虎”和“冯唐持节”等历史典故,词人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家立功的愿望,避免了直接的情感流露,同时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使得情感的传达更显深邃与力量。“鬓微霜,又何妨” 表达了怎样的情绪?通过“鬓微霜”来感慨时光流逝,用“又何妨”来激发壮志,既接受岁月的痕迹,又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奋斗意志,体现了“老而弥坚”的乐观生活态度。如何在本词中展现豪放的风格?情感上,直接表达出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展现出宏伟的气势,与婉约词的细腻含蓄形成鲜明对比;在场景描绘上,通过描述千军万马横扫山岗、亲自射杀猛虎等壮观景象,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在语言运用上,选用如“狂”“卷”“射”等充满力量的词汇,句式结构坚实有力,同时巧妙运用夸张(如千军万马横扫山岗)、典故(如冯唐持节)等修辞手法,凸显出豪放的气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态?通过引用冯唐为魏尚平反的典故,苏轼曲折地表达了他对朝廷任用的期盼,暗含了“才华未得施展”的忧郁以及急切希望前往边疆、立下战功的热望。与苏轼的婉约词相比,本词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本词的情感表达如同激流勇进,直接表达了报效国家的壮志(例如“射天狼”);而婉约词(如《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则情感细腻而含蓄,多描绘相思、悼念亡者等私人情感,两者风格截然不同。“射天狼”中的“天狼”象征着什么意义?“天狼”象征着辽、西夏等外来之敌,“射”字彰显了杀敌以报国的坚定意志,既展现了苏轼的爱国激情,也隐含了对边疆安全的忧虑。探究本词的语言风格。壮阔激昂:“狂”“卷”“挽”等动作词汇铿锵有力,彰显激情;精炼而强劲:二十八字描绘出宏伟景象,言辞简洁而含义深远;典故运用巧妙:“孙郎”“冯唐”等历史典故巧妙嵌入,赋予了历史的深度。课堂小结《江城子 密州出猎》展现了苏轼豪放词风的精髓。词中以狩猎场面为背景,借助历史典故和夸张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同时也展现了他那豪迈的个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词的上半部分详细描绘了狩猎的壮观景象,而下半部分则直接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情感层层递进,达到顶峰,被誉为“豪放词中的激昂颂歌”。以“我心中的苏轼”为主题,撰写一篇300字的短文。要求:结合苏轼的诗词作品与其生平经历,剖析其豪迈个性与深厚的爱国情感;论点要清晰,例证要贴切,表达要通顺,展现个人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