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章末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章末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章末练习
1.(24-25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空间充填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
C.丙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D.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2.(23-24高一下·四川成都·期末)下列选项中除杂试剂或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
A 甲烷(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 二氧化硫(乙烯) 溴水
D 乙酸乙酯(乙醇) 浓硫酸、乙酸、加热
A.A B.B C.C D.D
3.(24-25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三种气态烃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常温常压),体积共缩小,则三种烃可能是
A. B.
C. D.
4.(23-24高二上·上海·期中)EPR是一种对氧化剂具有较好抗耐性的合成材料,应用极为广泛,其结构简式可以表示,合成EPR所用的单体为
A. B.
C.和 D.和
5.(22-23高二上·上海金山·期中)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CCl4的空间填充模型
C.乙炔的结构式HC≡CH D.苯的最简式CH
6.(18-19高二上·安徽·阶段练习)下列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
A.酚类-OH B.醛类-CHO
C. 羧酸-COOH D.CH3OCH3醚类
7.(22-23高二下·北京昌平·期末)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 与
B.CH3COOH与CH3OOCH
C.CH3-CH2-CH2-CH2-CH3与
D. 与
8.(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分类思想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叙述正确的是
A.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淀粉、纤维素、油脂均属于天然高分子
C.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9.(22-23高一下·江苏泰州·期中)如图为一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以下关于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烃
B.该物质含有两种官能团
C.与该物质反应,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D.该物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0.(22-23高二上·上海杨浦·阶段练习)乙酸、水和乙醇的分子结构如表所示,三者结构中的相同点是都含有羟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乙酸:水:乙醇:CH3-CH2-OH
A.羟基的极性:乙酸>水>乙醇
B.羟基极性不同的原因是羟基中的共价键类型不同
C.羟基连接不同的基团可影响羟基的活性
D.与金属钠反应的强烈程度:水>乙醇
11.(21-22高二下·黑龙江双鸭山·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
B.CH2=CH2和CH2=CH—CH=CH2互为同系物
C.和 互为同分异构体
D.同分异构体的化学性质可能相似
12.(21-22高一下·山西朔州·阶段练习)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有机物有5种官能团
B.该有机物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C.1 mol分枝酸可以和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褪色原理不同
13.(21-22高二下·陕西榆林·期中)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在下列各反应的类型中:
①取代,②加成,③酯化,④水解,⑤加聚,⑥中和,⑦氧化,它能发生的反应有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⑥⑦ C.①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⑥⑦
14.(21-22高二·全国·单元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互为同位素
B.正己烷和2,2-二甲基丙烷互为同系物
C.和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不同核素
D.和是同分异构体
15.(21-22高二·全国·单元测试)下列有关有机物的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均为有机物,除用于生活中为人类提供能量和营养成分外,还可用作化工原料
B.用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膜材料是由四氟乙烯与乙烯聚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有机物,难溶于水,不易燃
C.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因为乙醇汽油燃烧不产生、,等有害物质
D.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等在宇航服、飞行器中的应用说明航空航天工业离不开有机化学的支持
16.(21-22高二·全国·单元测试)中美学者携手发现了全硼富勒烯团簇-。团簇的结构酷似中国的红灯笼(如图)。该材料可用于组装分子器件,在储氢储锂、半导体、超导、绿色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与石墨烯的结构相同,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B.44g该物质含有个原子
C. 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D.全硼富勒烯团簇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
17.(21-22高二·全国·单元测试)淀粉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检验淀粉在稀催化下得到的水解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未涉及的操作是
A. B.
C. D.
18.(21-22高一下·甘肃金昌·期末)乙酸分子的结构式为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①乙酸的电离,是a键断裂
②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是a键断裂
③在红磷存在时,Br2与CH3COOH的反应:CH3COOH+Br2CH2Br-COOH+HBr,是c键断裂
④乙酸变成乙酸酐的反应:2CH3COOH→+H2O是a、b键断裂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9.(21-22高一下·四川成都·期末)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下列有关乙醇的实验操作或现象错误的是( )
A.①中酸性溶液会褪色,乙醇转化为乙醛
B.②中钠会先沉在试管底部,表面有气泡产生,上方的火焰呈淡蓝色
C.③中灼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
D.要制得无水乙醇应加入生石灰蒸馏
20.(21-22高一下·吉林长春·阶段练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②同系物属于同一类物质;
③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④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是同系物;
⑤具有同一通式的物质属于同系物;
⑥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⑦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⑧和一定互为同系物;
⑨、和三者一定同系物;
⑩与完全发生加成反应后,再与彻底取代,共消耗的物质的量为3mol。
A.7个 B.8个 C.9个 D.10个
21.(21-22高一下·江苏泰州·阶段练习)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下表中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已知事实 推论
A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苯的同系物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 乙烯在空气中燃烧有黑烟 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烟更浓
D 烷烃的含碳量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大而增大 炔烃的含碳量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大而增大
A.A B.B C.C D.D
22.(21-22高一下·辽宁·阶段练习)将6.6g由甲烷与丙烯组成的混合气通入盛有溴水(足量)的洗气瓶,反应后测得溴水增重4.2g,则混合气中甲烷和丙烯的体积比
A.2∶3 B.3∶2 C.1∶2 D.2∶1
23.(21-22高一下·河南郑州·阶段练习)番木鳖酸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活性,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l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B.该物质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C.1mol该物质与足量饱和NaHCO3溶液反应,可放出22.4L(标准状况)CO2
D.一定量的该物质分别与足量Na、NaOH反应,消耗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6:1
24.(2022高一·全国·专题练习)下列关于煤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气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乙烯和一氧化碳
B.液化石油气是将甲烷压缩后成为液态的燃料
C.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和家用打火机所用燃料均为丙烷,它是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
D.家用液化石油气与天然气成分相同,但纯度不同
25.(21-22高一下·黑龙江大庆·期中)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一定温度下H2、CO、CH3CH2OH均可以使CuO还原为Cu H2、CO、CH3CH2OH都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
B 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乙烯,静置,溶液褪色并分层 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C 向乙醇和乙酸中加生石灰,蒸馏,可除去乙醇中乙酸 乙酸与生石灰反应
D 取乙酸乙酯与乙酸的混合物,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有气泡产生,静置,溶液分层,上层是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 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A.A B.B C.C D.D
26.(21-22高一下·北京顺义·期中)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确的是
A.0.1mol与足量的Fe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B.1L0.1 mol L 1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C.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中含有原子的数目为
D.常温常压下,30g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
27.(21-22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聚乙烯可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乙烯生成聚乙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烧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时,聚乙烯消耗的氧气多
B.乙烯和纯净的聚乙烯都有固定的熔沸点
C.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是加成反应,ag乙烯完全反应可生成ag聚乙烯
D.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8.(10-11高一下·云南昆明·期末)现有淀粉溶液、蛋清、葡萄糖溶液,区别它们时,试剂和对应现象如下:试剂:①新制Cu(OH)2悬浊液、②碘水、③浓硝酸;现象:a.变蓝色、b.砖红色沉淀、c.变黄色。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②—a、①—c、③—b B.③—a、②—c、①—b
C.②—a、③—c、①—b D.②—c、③—a、①—b
29.(21-22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7H6O5
B.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
D.分子中只有一种官能团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
30.(12-13高二下·江西抚州·期末)丁腈橡胶 具有优良的耐油、耐高温性能,合成丁腈橡胶的原料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③⑥ B.②③ C.①③ D.④⑤
31.(20-21高一下·云南昆明·阶段练习)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A 乙酸乙酯 乙酸 饱和Na2CO3溶液、分液
B 乙烷 乙烯 溴水,洗气
C NaHCO3(aq) Na2CO3 CO2气体
D FeCl3(aq) Cu2+ Fe粉
A.A B.B C.C D.D
32.(16-17高二下·河北衡水·期末)为了提纯表中所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有关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的选择均正确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己烷(己烯) 溴水 分液
B 淀粉溶液(NaCl) 水 过滤
C CH3CH2OH(CH3COOH) CaO 蒸馏
D CH3COOC2H5(CH3COOH) 饱和NaOH溶液 分液
A.A B.B C.C D.D
33.(21-22高三上·山西大同·阶段练习)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有3种含氧官能团
B.1mol该物质能与4mol氢气发生反应
C.该物质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molNaOH反应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必修二第七章章末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D C A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B B C B A A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A C B D C C C C
题号 31 32 33
答案 D C B
1.C
【分析】由空间充填模型可知,甲为甲烷、乙为乙烯、丙为苯、丁为乙醇。
【详解】A.甲烷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溶液褪色,故A错误;
B.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溶液褪色,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溶液褪色,故B错误;
C.苯分子为平面结构,分子中的12个原子共平面,故C正确;
D.浓硫酸作用下乙醇与乙酸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A.甲烷与酸性KMnO4溶液不反应,而乙烯会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CO2气体,使CH4气体中又混入新的杂质,因此不能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杂质,A错误;
B.SO2与溶液中的H2O反应产生H2SO3,由于酸性:H2SO3>H2CO3,因此H2SO3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而CO2不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也不能在溶液中溶解,从而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B正确;
C.乙烯、二氧化硫都能够与溴水发生反应,因此不能使用溴水除去二氧化硫气体中混有的乙烯杂质,C错误;
D.若向乙酸乙酯中加入浓硫酸、乙酸、加热,由于乙醇与乙酸反应产生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导致乙酸乙酯又混入新的杂质,不能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饱和Na2CO3溶液中溶解度更小,而乙醇能够溶于饱和Na2CO3溶液,二者是互不相溶的液体,可以再采用分液方法进行分离,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3.D
【分析】设混合烃的平均组成为,由烃的燃烧通式可得:
由方程式可得:,解得y=4,则混合烃的氢原子平均数为4。
【详解】A.由分子式可知,混合烃中氢原子的平均数大于4,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式可知,混合烃中氢原子的平均数为6,大于4,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分子式可知,混合烃中氢原子的平均数大于4,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分子式可知,混合烃中氢原子的平均数可能为4,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此聚合物链节中无双键,则两个碳原子为一组,取链节断开中间的单键后加双键即得高聚物的单体,故C项正确。
5.D
【详解】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A错误;
B.Cl原子的原子半径要大于C原子,B错误;
C.乙炔的结构式H—C≡C—H,C错误;
D.最简式只显示粒子里面不同元素微粒的最简整数比,苯的最简式为CH,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A.,醇类,官能团为-OH,A错误;
B.,酯类,官能团为-COO-,B错误;
C.,羧酸,官能团为-COOH,C正确;
D.CH3OCH3,醚类,官能团为醚键:-O-(与氧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为碳原子),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因此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两种结构为同种物质,故A错误;
B.前者为乙酸,后者为甲酸甲酯,两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
C.前者为戊烷,后者为2-甲基丁烷,两者均为烷烃,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前者为邻甲基苯酚,后者为苯甲醇,两者结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选:A。
8.D
【详解】A.同一反应中,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臭氧和氧气之间的转化,A错误;
B.淀粉、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油脂不属于高分子,B错误;
C.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H2+CuOCu+H2O,C错误;
D.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烃:仅含碳氢两种元素,此有机物中含氧元素,不属于烃,故A错误;
B.该物质含有羟基、碳碳双键、羧基共三种官能团,故B错误;
C.能和钠反应的是羟基和羧基,1mol羟基和羧基能与2molNa反应,能和NaOH、NaHCO3反应的是羧基,因此消耗三者的物质的量比值为2:1:1,故C正确;
D.该物质含有羟基、碳碳双键,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使其褪色,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A.酸性大小顺序为:乙酸>水>乙醇,物质的酸性越强,说明物质分子中羟基活动性就越强,则羟基的极性:乙酸>水>乙醇,A正确;
B.羟基极性不同的原因是羟基连接的其它基团中原子吸引电子能力大小不同,基团相互影响的结果,而羟基中的共价键类型是相同的,B错误;
C.基团之间相互影响使物质的性质不同,则羟基连接不同的基团可影响羟基的活性,C正确;
D.钠与水反应比与乙醇反应剧烈,说明与金属钠反应的强烈程度:水>乙醇,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1.D
【详解】A.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
B.CH2=CH2和CH2=CH—CH=CH2所含碳碳双键的个数不同,不是互为同系物,故B错误;
C.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和的分子式不同,结构不同,不是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化学性质可能相似,如正丙烷和异
烷;也可能不同,如乙酸与甲酸甲酯性质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上述分子中含羧基、碳碳双键、羟基和醚键,共4种官能团,A错误;
B.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含羟基可发生取代、氧化反应,含羧基可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
C.每个分支酸分子中只有3个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分枝酸可以和3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
D.分支酸与溴可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而分支酸分子中含的碳碳双键和羟基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正确;
故选A。
13.B
【详解】由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含有苯环、-OH、-COOH,含-OH可发生取代、酯化、氧化反应;含-COOH可发生取代、酯化、中和反应;含苯环可发生取代、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加聚、水解反应;故答案选B。
14.B
【详解】A.同位素的研究对象为原子,和为氧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项错误;
B.两者均为烷烃,结构相似,组成相差一个,互为同系物,B项正确;
C.和为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项错误;
D.两者分子式不相同,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
答案选B。
15.C
【详解】A.糖类、油脂、蛋白质能为人类提供能量和营养成分,同时它们也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A选项正确;
B.ETFE由四氟乙烯与乙烯聚合而成,故它为有机物,它用作建筑膜材料,应防水防火,即难溶于水并且不易燃烧,B选项正确;
C.乙醇汽油不完全燃烧可产生,在发动机中,与可生成,C选项错误;
D.有机化学产品尤其是高分子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应用广泛,因此航空航天工业离不开有机化学的支持,D选项正确;
答案选C。
16.B
【详解】A.B40与石墨烯是不同元素生成的单质,二者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44gB40的物质的量为0.1mol,该物质含有4molB原子,即2.408×1024个原子,故B正确;
C.B40中只有只含有共价键、且B与B之间的共价键均为非极性键,故C错误;
D.全硼富勒烯团簇是一种单质,且相对分子质量不是很大,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答案选B。
17.A
【详解】A.淀粉在稀酸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该反应需要加热但所用仪器不包括蒸发皿,A选项中仪器错误;
B.在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前应加入适量NaOH溶液将水解液由酸性调至碱性,保证检验试剂(新制氢氧化铜或银氨溶液能稳定存在并与醛基反应),B选项中操作正确;
C.检验淀粉是否水解生成葡萄糖,因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可加入能检验醛基新制氢氧化铜试剂,C选项所用试剂正确;
D.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需要加热,D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A。
18.A
【详解】①乙酸是一元弱酸,能够在溶液中发生微弱电离产生CH3COO-、H+,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可见乙酸发生电离时是a键断裂,①正确;
②乙酸具有羧基,乙醇具有醇羟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反应原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因此乙酸断键部位是b键断裂,②错误;
③在红磷存在时,Br2与CH3COOH的反应:CH3COOH+Br2CH2Br-COOH+HBr,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断键部位是c键断裂,③正确;
④乙酸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两个乙酸分子脱水,反应生成乙酸酐,反应为:2CH3COOH→+H2O,一个乙酸分子断裂H-O键脱去H原子,一个断裂C-O键脱去羟基,因此断键部位是a、b键,④正确;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④,故合理选项是A。
19.A
【详解】A.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酸,则酸性KMnO4溶液会褪色,A选项错误;
B.乙醇的密度比钠小,金属钠沉在乙醇底部,乙醇中含有羟基,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产生的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选项正确;
C.灼烧至红热的铜丝表面生成CuO,趁热插入乙醇中后又被乙醇还原为金属铜,即铜丝由黑色变红,C选项正确;
D.乙醇中含有少量水,加入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除杂,D选项正确;
答案选A。
20.B
【详解】①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为同系物,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如1-丁烯、2-丁烯化学性质相似,1-丁烯、2-丁烯是同分异构体,故①错误;
②同系物是官能团种类和个数都相同的有机物,属于同一类物质,故②正确;
③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如乙烯和环丙烷分子组成相差1个CH2,乙烯和环丙烷不是同系物,故③错误;
④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不一定是同系物,如乙烯和环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不是同系物,故④错误;
⑤具有同一通式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同系物,如乙酸和乙酸酸甲酯,都符合通式,乙酸和乙酸酸甲酯不是同系物,故⑤错误;
⑥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官能团可能不同,化学性质可能不相似,故⑥错误;
⑦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C2H4O2、C3H8O相对分子质量都是60,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⑦错误;
⑧和都是烷烃,一定互为同系物,故⑧正确;
⑨、是同系物,可能为环丁烷,与、不一定是同系物,故⑨错误;
⑩与完全发生加成反应后,再与彻底取代,共消耗的物质的量为5mol,故⑩错误;
①③④⑤⑥⑦⑨⑩错误,错误个数是8,选B。
21.C
【详解】A.苯分子的结构高度对称,虽然不饱和程度大,但分子稳定性强,甲苯中的甲基受苯环的影响而变得活泼,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从而生成苯甲酸,A不正确;
B.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构成平面六边形结构,而丙烯分子中含有甲基,甲基中的碳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不在同一平面上,B不正确;
C.乙烯分子中C:H=1:2,苯分子中C:H=1:1,苯分子中含碳量更大,燃烧更不充分,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烟更浓,C正确;
D.炔烃的通式为CnH2n-2,含碳量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大而不断减小,D不正确;
故选C。
22.B
【分析】丙烯能与溴水加成反应使溴水增重,甲烷不能与溴水反应,所以增重的质量即为乙烯的质量。
【详解】溴水增重4.2g,即丙烯的质量为4.2g,n(C2H4)==0.1mol。则混合气体中甲烷质量为6.6g-4.2g=2.4g,n(CH4)==0.15mol。n(CH4):n(C3H6)=0.15mol:0.1mol=3:2,B正确。
23.A
【详解】A.该物质中只有C=C能与1molH2发生加成反应,A项错误;
B.该分子中的-OH羟基及C=C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B项正确;
C.1mol该分子中含的1mol-COOH可以与NaHCO3反应产生1molCO2,C项正确;
D.1mol该分子中1mol-COOH、5mol-OH均能与Na发生反应,总共消耗6molNa;而该分子中只有1mol-COOH能与NaOH反应,消耗1molNaOH。消耗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6:1,D项正确;
故选A。
24.C
【详解】A.焦炉气的主要成分为氢气、甲烷、乙烯和一氧化碳,而煤气的主要成分为氢气和一氧化碳,A错误;
B.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和丁烷等,B错误;
C.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和丁烷,所以丙烷是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C正确;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和丁烷,D错误;
故选C。
25.B
【详解】A.氢气、一氧化碳和乙醇均具有还原性,均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金属铜,氧化铜的化合价由+2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而氢气、一氧化碳和乙醇,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现象:溴的红棕色消失,变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溶于四氯化碳溶液中,不产生分层,B不正确;
C.乙酸与生石灰反应,而乙醇不能;且乙醇易挥发,而乙酸钙为离子型化合物,沸点高;故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C正确;
D.取乙酸乙酯与乙酸的混合物,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有气泡产生,静置,溶液分层,上层是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油状液体为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分层后在溶液上层,D正确;
故选B。
26.D
【详解】A.0.1mol与足量的Fe反应,Cl化合价降低到 1价,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故A正确;
B.1L0.1 mol L 1溶液硫酸钠物质的量为0.1mol,则含有的数目为,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物质的量为0.1mol,则含有原子的数目为,故C正确;
D.乙烷含有6个碳氢键和1个碳碳键,因此常温常压下,30g(物质的量为1mol)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7.C
【详解】A.乙烯是聚乙烯的单体,它们的最简式相同,都是CH2,故含C和H的质量分数分别相等,则等质量的二者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相同,A错误;
B.聚乙烯具有固定的元素组成,但因为n值不确定,为混合物,因而没有固定的熔、沸点,B错误;
C.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是加成反应,没有副产物生成,故ag乙烯完全反应可生成ag聚乙烯,C正确;
D.聚乙烯中没有不饱和键,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D错误;
故选C。
28.C
【详解】淀粉溶液遇碘变蓝,可用碘水鉴别,因此试剂和对应现象为:②-a;蛋清为蛋白质,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因此试剂和对应现象为:③-c;葡萄糖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试剂和对应现象为:①-b,答案选C。
29.C
【详解】A.根据莽草酸的结构式可确定其分子式为:C7H10O5,A错误;
B.由结构可知有三种官能团:羧基、羟基、碳碳双键,B错误;
C.碳碳双键可以被加成,羧基、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
D.碳碳双键和羟基都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D错误;
故选C。
30.C
【详解】该高聚物链节主链不含杂原子,属于加聚反应生成的高聚物,链节主链上存在碳碳双键结构,有6个碳原子,其单体必定不止1种,按如图所示从虚线处断开 得到两个链节原料,然后“单双互变”——单键变双键、双键变单键,可得:①CH2=CH-CH=CH2、③CH2=CH-CN,故选:C。
31.D
【详解】A.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被吸收,然后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A正确;
B.通过溴水时,乙烯被吸收,而乙烷不反应,可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B正确;
C.Na2CO3+H2O+CO2=2NaHCO3,可利用CO2气体除去NaHCO3溶液里混有的Na2CO3且不引入新的杂质,C正确;
D.铁能够置换出铜,Fe可与氯化铁反应,将被提纯物质同时除去,达不到提纯的目的,D错误;
答案选D。
32.C
【详解】A.向试样中加入溴水,己烯与Br2反应的产物与己烷互溶,用分液法不能将己烷提纯,A错误;
B.淀粉溶液和NaCl溶液均可透过滤纸,应该是渗析法,B错误;
C.CaO与CH3COOH发生反应:CaO+2CH3COOH=(CH3COO)2Ca+H2O,用蒸馏法将CH3CH2OH蒸出,C正确;
D.乙酸乙酯和乙酸均能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饱和Na2CO3溶液可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量并与CH3COOH反应除去乙酸,然后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错误。
答案选C。
33.B
【详解】A.该物质有酯基、羟基、羧基3种含氧官能团,A正确;
B.1 mol该物质含有2mol碳碳双键,能和2molH2发生加成反应,B不正确;
C.含有-OH、C=C,可使酸性KMnO4 溶液褪色,C正确;
D.含有-COO-、-COOH,能与NaOH反应,则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molNaOH反应,D正确;
答案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