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互联网实验齐发现 课件+教案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互联网实验齐发现 课件+教案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互联网实验齐发现 教学设计
课题 互联网实验齐发现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七年级
单元主题 【学情分析】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也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互联网为信息社会提供了文件传送、电子邮件、万维网等多种典型服务,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本单元将概要介绍互联网典型服务,以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万维网为抓手,梳理它的结构特征和应用特点,探寻网路搜索的工作过程,剖析网络协议对网络安全的影响。最后,通过网络实验活动,对之前所学进行归纳梳理。【内容结构】
学习目标 1. 信息意识:主动学习互联网知识,增强数据安全意识,进行安全防护。2. 计算思维:知道网络中信息编码、传输和呈现的原理。能通过多种手段采集、分析和呈现数据。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根据学习需要,有效搜索所需学习资源,探究信息科技支持学习的新方法、新模式,借助信息科技提高学习质量。4. 信息社会责任:在互联网应用中,知道数据安全防护的常用方法和策略,保护个人隐私,尊重他人隐私。
重点 使用常用网络命令诊断简单的网络故障;理解浏览网页时数据的流动过程。
难点 使用常用网络命令诊断网络故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问题情境】在读书节活动中,某位同学上网搜索学习资料时遇到了如下问题,你能否使用学习过的网络命令简单诊断网络故障?【引导分析+建构】当浏览器固执地弹出“找不到 www. 的服务器 IP 地址”的错误提示,我们该如何突破这道数字屏障?接下来,让我们化身网络侦探,用实验工具抽丝剥茧,直击问题核心,破解网络故障密码! 注意、思考、讨论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常用的网络命令【知识回顾】(1)ping 可用于连通性测试,如果能ping通目标,就可以认为能与目标进行基本的网络通信。这个命令也可以用来获取域名对应的IP地址。(2)netstat用于显示所用计算机的网络连接情况。(3)ipconfig 用于显示TCP/IP相关的信息,包括IPv4地址、IPv6地址、网关、域名服务器等。(4)netstat用于跟踪通信路径,可显示数据到达访问目标时所经过的路由器。【学习探究】某同学在分析了上述问题之后,决定进行以下操作:1.查看所用计算机的IP地址。2.测试能否与百度网站服务器连通。3.获取百度网站服务器的IP地址。4.找出访问百度站时需要经过的路由器。5.查看所用计算机的网络连接情况。【提问】该使用哪些命令呢?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网络命令的作用2.掌握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实验条件可联网的计算机实验步骤 1.查看所用计算机的IP地址。 2.(使用域名)测试能否与百度网站服务器连通。 3.获取百度网站服务器的IP地址。4.(使用IP地址)再次测试能否与百度网站服务器连通。5.找出访问百度站时需要经过的路由器。6.查看所用计算机的网络连接情况。【连一连】【学习活动】二、浏览网页时数据的流动过程服务器发送网页数据时,数据将从上到下,依次在不同层流动。每一层接到上一层传来的数据后,都会加上含有本层控制信息的头部,形成TCP包、IP包等,再交给下一层。TCP包、IP包等数据包主要由头部和数据体两部分组成。如果应用层传来的数据很长,可能还要拆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再添加头部。【学习探究】实验目的分析网络浏览时不同协议的功能和具体体现实验条件可联网的计算机、抓包软件实验步骤 运行抓包软件抓取数据包,然后用浏览器访问网页。 分析获取的数据包,并尝试回答问题。(1)浏览网页时,底层的IP数据包是基于域名还是IP地址通信?这可能涉及什么互联网服务? (2)可以发现,TCP包数据体的数据量等于HTTP的总数据量;而IP包数据体的数据量恰好等于TCP包的总数据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3)TCP包头部,带有哪些关键信息? (4)IP包头部,带有哪些关键信息?(5)分层设计是如何体现在数据包中的? 参考答案:(1)IP 数据包基于 IP 地址通信,可能用到域名解析服务把域名转换成 IP 地址;(2)这是因为下一层把上一层整体作为数据体,并添加头部信息;(3)TCP 包头部标明了端口号;(4)IP 包头部标明了 IP 地址;(5)不同层数据包的关注点不同,这充分体现了分层解决不同问题的思想。【学习活动】三、实践探究1. 选定一台计算机(教师机)运行DNS服务器软件,并修改数据表。2. 局域网内其他计算机(学生机)把本机使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设成刚刚架设的服务器。 3. 打开浏览器,尝试使用数据表中的域名访问相应的网站。4. 故意修改域名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5. 再次用浏览器访问网站,观察访问效果。6. 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域名解析服务器依据 把域名转换成IP地址。(2)域名解析服务器能解析( □所有域名 □部分域名 )。(3)修改域名解析服务器中的相关记录,( □能 □不能 )修改域名对应的IP地址,( □能 □不能 )把用户引导到错误的网站。(4)这种域名解析服务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是: 。 听讲、思考、讨论 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学习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学生通过认真听讲、实践探究等方式,积极学习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另外,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拓展-提升 【拓展-提升】在实际应用中,你还遇到过哪些网络故障问题?如何使用网络命令诊断这些网络故障呢?【引导分析】若发现下载速度异常,可通过 netstat –n 查看是否有陌生 IP 的异常连接占用带宽,同时用 tracert 追踪网络路径,若某一跳持续丢包,说明该节点设备拥堵或故障。而当局域网共享资源访问失败时,ipconfig 确认设备是否在同一网段,netstat 检查共享服务端口是否开启,搭配 tracert 追踪内网路由,便能从 IP 配置、链路连通性、端口状态等维度层层拆解故障,让网络问题无所遁形。 自主探究 让学生通过课外拓展的形式巩固、强化所学内容,并适当拓宽其视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9张PPT)
(义务教育版)七年级
全一册
第15课
互联网实验齐发现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学习活动
思考-讨论
实践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提升
单元主题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课名称 核心内容
第三单元 便捷的互联网服务 第11课 互联网服务应用广 互联网服务的特点和应用现状、万维网的特点
第12课 万维网服务大揭秘 万维网的结构特征和工作模式
第13课 万维网安全新协议 HTTP和下层协议的关系、HTTPS的优势
第14课 互联网搜索新发展 网络搜索的基本过程、技术创新与搜索服务新发展
第15课 互联网实验齐发现 网络指令实验、数据包分析实验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问题情境】
在读书节活动中,某位同学上网搜索学习资料时遇到了如下问题,你能否使用学习过的网络命令简单诊断网络故障?
激趣导入
【建构】
当浏览器固执地弹出“找不到 www. 的服务器 IP 地址”的错误提示,我们该如何突破这道数字屏障?
接下来,让我们化身网络侦探,用实验工具抽丝剥茧,直击问题核心,破解网络故障密码!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
常用的网络命令

学习活动
一、常用的网络命令
【知识回顾】
ping
可用于连通性测试,如果能ping通目标,就可以认为能与目标进行基本的网络通信。这个命令也可以用来获取域名对应的IP地址。
netstat
用于显示所用计算机的网络连接情况。
学习活动
一、常用的网络命令
【知识回顾】
ipconfig
用于显示TCP/IP相关的信息,包括IPv4地址、IPv6地址、网关、域名服务器等。
netstat
用于跟踪通信路径,可显示数据到达访问目标时所经过的路由器。
学习活动
一、常用的网络命令
【学习探究】
某同学在分析了上述问题之后,决定进行以下操作:
1.查看所用计算机的IP地址。
2.测试能否与百度网站服务器连通。
3.获取百度网站服务器的IP地址。
4.找出访问百度站时需要经过的路由器。
5.查看所用计算机的网络连接情况。
该使用哪些命令呢?
学习活动
一、常用的网络命令
【学习探究】
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网络命令的作用
2.掌握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
实验条件
可联网的计算机
学习活动
一、常用的网络命令
实验步骤
1.查看所用计算机的IP地址。
学习活动
一、常用的网络命令
实验步骤
2.(使用域名)测试能否与百度网站服务器连通。
学习活动
一、常用的网络命令
实验步骤
3.获取百度网站服务器的IP地址。
学习活动
一、常用的网络命令
实验步骤
4.(使用IP地址)再次测试能否与百度网站服务器连通。
学习活动
一、常用的网络命令
实验步骤
5.找出访问百度站时需要经过的路由器。
学习活动
一、常用的网络命令
实验步骤
6.查看所用计算机的网络连接情况。
学习活动
一、常用的网络命令
实验记录
根据之前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填写记录表。
需  求 命  令 例  子
查看所用计算机的IP地址
测试能否与百度网站服务器连通
获取百度网站服务器的IP地址
找出访问百度网站时需要经过的路由器
查看所用计算机的网络连接情况
学习活动
一、常用的网络命令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使用IP地址可以正常访问百度网站,而使用域名不可访问。因此,上述网络问题为DNS服务器设置有误,通过修正DNS服务器的IP地址即可修复网络。
学习活动
一、常用的网络命令
连一连
测试与服务器的连通情况
查看本机的IP地址
跟踪显示访问目标时所经过的路径
查看本机的网络连接情况
ipconfig
netstat
tracert
ping
获取网站服务器对应的IP地址
学习活动
浏览网页时数据的流动过程

学习活动
二、浏览网页时数据的流动过程
服务器发送网页数据时,数据将从上到下,依次在不同层流动。每一层接到上一层传来的数据后,都会加上含有本层控制信息的头部,形成TCP包、IP包等,再交给下一层。TCP包、IP包等数据包主要由头部和数据体两部分组成。如果应用层传来的数据很长,可能还要拆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再添加头部。
学习活动
二、浏览网页时数据的流动过程
网页数据流动示意图
学习活动
二、浏览网页时数据的流动过程
【学习探究】
实验目的
分析网络浏览时不同协议的功能和具体体现
实验条件
可联网的计算机、抓包软件
实验步骤
1. 运行抓包软件抓取数据包,然后用浏览器访问网页。
2. 分析获取的数据包,并尝试回答问题。
学习活动
二、浏览网页时数据的流动过程
实验步骤
1.运行抓包软件抓取数据包,然后用浏览器访问网页。
学习活动
二、浏览网页时数据的流动过程
实验步骤
2. 分析获取的数据包,并尝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浏览网页时,底层的IP数据包是基于域名还是IP地址通信?这可能涉及什么互联网服务?
(2)可以发现,TCP包数据体的数据量等于HTTP的总数据量;而IP包数据体的数据量恰好等于TCP包的总数据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3)TCP包头部,带有哪些关键信息?
(4)IP包头部,带有哪些关键信息?
(5)分层设计是如何体现在数据包中的?
学习活动
二、浏览网页时数据的流动过程
实验结论
1. IP 数据包基于(□域名 □IP地址),这可能涉及 ____________ 服务。
2. 在不考虑拆分 HTTP 数据的情况下,HTTP 整体被当作了 ______ 包的数据体,TCP 包整体被当作了 ______ 包的数据体。
3. TCP 包头部规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IP 包头部规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同一浏览数据,位于不同层的包关注网络通信的不同方面,充分体现了 __________ 思想。
学习活动
实践探究

学习活动
三、实践探究
【探究域名解析服务】
1. 选定一台计算机(教师机)运行DNS服务器软件,并修改数据表。
学习活动
三、实践探究
【探究域名解析服务】
2. 局域网内其他计算机(学生机)把本机使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设成刚刚架设的服务器。
学习活动
三、实践探究
【探究域名解析服务】
3. 打开浏览器,尝试使用数据表中的域名访问相应的网站。
学习活动
三、实践探究
【探究域名解析服务】
4. 故意修改域名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
学习活动
三、实践探究
【探究域名解析服务】
5. 再次用浏览器访问网站,观察访问效果。
学习活动
三、实践探究
【探究域名解析服务】
6. 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域名解析服务器依据 把域名转换成IP地址。
(2)域名解析服务器能解析( □所有域名 □部分域名 )。
(3)修改域名解析服务器中的相关记录,( □能 □不能 )修改域名对应的IP地址,( □能 □不能 )把用户引导到错误的网站。
(4)这种域名解析服务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是: 。
课堂小结
拓展-提升
在实际应用中,你还遇到过哪些网络故障问题?如何使用网络命令诊断这些网络故障呢?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